志願軍英雄:淒涼一生
作者: 東 西

藝術天地

更新於︰2014-03-1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中共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編造「向我開炮!」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故事,欺騙無數青少年。主角原型今健在。而且遣返回國後,飽受政治歧視與迫害,和去台灣的戰俘命運有如天壤之別。


●電影女主角王芳(下圖)在前線演唱。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人民戰士驅虎豹,捨生忘死保和平。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這是中國六十年代經典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作詞詩人公木(原名張永年),作曲劉熾(原名劉德蔭),更是延安派的作曲家。作品有《我的祖國》、《讓我們盪起雙槳》、《荷花舞》等。這兩個人很不簡單。《東方紅》標榜「農民李有源作」,歌詞最後是由公木定型的。軍歌《解放軍進行曲》的作詞人也是公木。但是這樣一個一九三○年就加入共產黨、出生入死貢獻頗大的人,一九五八年卻被打成「右派」,開除黨籍,「勞動改造」二十年;文革中又被關進「牛棚」,屢遭批鬥。

電影歌曲影響大,作者竟當右派  

《英雄兒女》拍攝於一九六四年,歌頌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戰場的故事。王成堅守在無名高地,戰鬥到最後一人,對步話機大喊「向我開炮」後手持爆破筒衝入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王芳為戰士服務。最終和養父王復標及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

影片的故事來自巴金小說《團圓》。巴金曾被批判為「無政府主義」者,是一個統戰對象,文革也被關入「牛棚」,強迫勞動。一九五二年受曹禺和丁玲之託參加赴朝創作組,一九六一年發表兩萬多字的小說《團圓》。長春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

文革期間,巴金和他的小說受到批判,說《團圓》「渲染戰爭,有意讓英雄死亡,鼓吹和平主義」等等。但是電影《英雄兒女》得以倖免,只是去掉了「根據巴金小說改編」的字幕。公木的「右派」一九七九年得到改正,恢復了黨籍。巧合的是,公木和劉熾都於一九九八年十月去世。

他們死後,電影《英雄兒女》的真相得以公開。學者嚴家偉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可憐人」與「階級敵人」》寫道:  

二○一一年四月,北京《中國青年報》有一篇文章《誰來定義英雄》,道出了當年韓戰中一段鮮為人知的底細:原來電影主角的原型人物還活著。

那年春節,遼寧省錦州市大嶺村的蔣慶泉老漢接到北京老戰友洪爐的電話,告訴他「美國要再拍一部《英雄兒女》,想請你去開機儀式現場。」蔣老漢爽快地答應了這個邀約。老漢已經八十三歲。後來,一個電視編導專門帶來一張電影《英雄兒女》的光碟為他播放。片子剛放了幾分鐘,當王成出現的時候,蔣老漢便開始不停地發抖,隨後更大聲喊「不看,不能看」,站起來衝出了屋門。


●電影《英雄兒女》主角原型蔣慶泉,2011年83歲。

主角原型蔣慶泉,健在說真相

孫女跑出去追爺爺。她不明白,為什麼爺爺會如此激動?一家人都不知道,電影裡那個英雄形象王成,原來就是自己家裡的老爺爺。老人把自己的故事隱藏了半個多世紀!

在一九五三年四月的石峴洞北山戰場上,步話機員蔣慶泉的戰友們都犧牲了,剩下他孤身一人被一群美軍包圍。隨時可能被打死。可是美軍見他已失去戰鬥能力,便沒有開槍。這時蔣慶泉用步話機喊「向我開炮」,美軍不知他喊什麼,沒有躲避,結果炮彈飛來,令美軍傷亡慘重,蔣慶泉自己也受了重傷。

不殺失去抵抗能力的敵人,這大概是聯合國軍的戰場規則——蔣慶泉因而被俘,送到漢城的後方醫院,由美國醫生對他進行治療。

該年六月八日,韓戰雙方達成《朝鮮停戰協定》,包括戰俘遣返協議。中朝方面在談判中接受了美國提出的「非強制性遣返」,可以由戰俘自由選擇遣返的地方;美國也在遣返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九月,聯合國軍向朝中方面直接遣返戰俘七萬五千八百餘人,包括七萬名北韓戰俘和五千六百四十名中國志願軍戰俘。根據協議,餘下不直接遣返的二萬二千六百名朝中戰俘(其中志願軍戰俘一四七○四人、北韓戰俘七千九百人)被轉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在停戰雙方派出代表對戰俘進行解釋後,將由戰俘自己選擇去向。

結果是:志願軍戰俘中,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五人選擇前往台灣,十二人前往印度,只有四百四十人選擇返回中國大陸,其中便有蔣慶泉。

戰俘回中國,每個人都遭到迫害

一天,一個瘦高個兒的中國翻譯陪著一個美國傳教士來到蔣慶泉病床前。翻譯告訴他:「出於憐憫,出於對你的愛,出於聯合國軍的人道主義精神,給你三條路,第一條去日本,送你去學習;第二條上台灣;第三條你回大陸」。蔣慶泉當即選擇了回大陸。翻譯提醒他:「共產黨對俘虜是最痛恨的,比恨我們還邪乎!」但蔣慶泉相信「黨的教導」,根本聽不進「敵人」的忠告,認為大多數人選擇去台灣是中了「敵人」的奸計,他堅持要回大陸。

回歸祖國後,蔣慶泉不但沒有保住「最可愛的人」的榮譽,反而立即被隔離審查,形同囚犯。黨要他老實交代向美國人說出了「我軍」的哪些軍事秘密?並多次訓斥他「你當時為什麼不死」?言下之意是:你還有臉回來。其實,每一個被遣返回來的戰俘,遭遇都是如此。回大陸的志願軍沒一個有好下場!

蔣慶泉被審查完畢後遣送回農村勞動生產,在屈辱和貧困中當了一輩子農民。在務農的日子裡,村裡常有一些復員回鄉的老兵,聚在一起聊當年打過什麼什麼勝仗。每當這時,蔣慶泉總是說:「我沒打過多少仗,我就會唱歌」,把話題搪塞過去。六十年代放映《英雄兒女》,蔣慶泉也帶著兒女去看,看到王成喊出「向我開炮」的情節時,他開始偷著抹眼淚,回家後,又躲在被窩裡哭。打那以後,他再也沒看過這部電影。

蔣慶泉連放聲大哭都不敢!他太愚蠢了!當年他為什麼「天堂有路偏不走,地獄無門往裡鑽」?悔恨與哀痛,幾十年來無時無刻不咬嚙著他,而又不敢向人傾訴,包括自己的親人!

台灣和西方國家優待歸國戰俘

蔣慶泉更不知道,當年那些選擇去臺灣的志願軍戰俘,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三日在台灣登陸上岸時,受到萬人夾道歡迎,掌聲和鮮花,如同接待英雄凱旋一般。從此每年的一二三,在臺灣被定為「自由日」加以紀念。這一萬四千人到了臺灣後,或讀書,或參軍,或就業⋯⋯,個個都安居樂業,娶妻成家。幾十年後有的人回大陸探親,已是坐在座上的台商嘉賓了!那些回到美國、英國等的聯合國軍被俘人員,也同樣受到他們的家人、親友以及不相識民眾的歡迎,當然不會有什麼「隔離審查」,嚴詞逼供了。他們與蔣慶泉相比判若雲泥,蔣慶泉老人怎能不悔恨哀痛?!

嚴先生最後寫道: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御用文人筆下那個「英雄王成」卻在銀幕上不知騙取了多少觀眾廉價的眼淚,不知又激動起了多少人的「革命豪情」。高超忽悠伎倆嗎? 

這些御用文人的過人之處,就是會無中生有,顛倒黑白,把一個被聯合國軍俘虜後,以人道主義精神加以優待,療傷治病的人,吹成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而生活中的這位「英雄」卻是個在屈辱中過了一生的可憐人。——這班中國文人、演員,在「鮮血染紅」的中共六十多年統治歷史上,協助獨裁暴政將多少人推向炮灰和奴才——他們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罪責。

二○一四年二月十八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