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二十年後的香港
梁 亮

 

公元二零二七年的香港。

政治。特首和立法會都已經由全民普選產生。香港渡過了民主政治的陣痛期,發展起與大陸和台灣不同的政治生態。此時大陸也已經出現了民主政治的雛形,在大陸法律框架未變的情況下,大陸的「民主黨派」獲得了獨立發展的權利,可以自主招收黨員,參與各級人大代表的競選,並且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分支組織。但中共不在香港公開活動。香港的政黨還是以本地的為主,中產階級、中下階層、工商界、大財團都有自己的政黨,各黨之間為爭奪立法會的多數,為自己支持的行政長官候選人展開激烈的競爭。在涉及不同利益集團的政治議題方面,各黨之間鬥爭激烈,出現了許多政治活躍分子和政客。各黨派均擁有自己的新聞媒體,獨立的媒體也很發達。媒體有關政治活動的報導和評論均還很活躍。

  由於大陸的政治屬於社會主義體系,但比二零零七年已經開放甚多,香港和大陸政治方面相互影響,一些在大陸有密切利益關係的港人成為大陸在香港的代理人;香港的人大代表在大陸的全國人大有強烈的參政意識,但也經常與大陸中央和各省產生矛盾。香港提出修改基本法,要向中央交稅以及負擔部分軍費。許多香港專才應聘出任國務院和各省技術型高官。

  香港和台灣在政府方面的聯繫仍然不密切,兩地的政治文化傳統和生態差異大,但不同政黨之間,特別是性質接近的港台政黨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成為常態。

經濟。此時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已經超過日本,次於美國,香港經濟成功轉型,成為大中華地區生物科技和文化產業(動漫、影視、流行音樂)、網路文化、書籍出版方面的創新基地,在航運、物流、生活圈方面與廣州、深圳連為一體。珠三角地區成為南中國的經濟龍頭。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仍然得以保持,但上海已經對香港形成強大挑戰。澳門成為亞洲的會展之都,港澳大橋使兩地連為一體。在航空交通方面,香港是大中華區最大的國際航線中樞。在航海客運方面,九龍郵輪碼頭是亞洲最大,多條國際豪華郵輪均在此經營航線。

社會。港人在大陸工作、投資、經營和退休後定居的比例甚大。兩文三語的運用普及化,普通話已經為大部分青年所熟悉。在港外國人社區規模大,特別是南亞後裔人口激增。大陸移民香港的制度終止,大陸公民可以自由進出香港,香港政府可以決定哪些大陸公民取得香港公民身份。

(梁亮:香港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