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聯會跨越九七風雨十年
蔡詠梅

● 編者按:香港回歸十年,最值得記載的事件,是支持中國民主的「支聯會」在風雨中堅持至今,年年六四,維園大型燭光晚會成為國際新聞的亮點,對中國民主未來有深遠影響。本文訪問支聯會領導人司徒華,暢談十年歷程和經驗。


●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擇善固執,是支聯會的靈魂人物。

今年香港主權回歸十年,中共和特區政府大肆慶祝,刻意營造喜氣洋洋的太平盛世氣氛,但六四之夜,維多利亞港海旁的維園卻一片悲情,五萬五千枝燭光舉向夜空,人們在悲壯的歌聲中哀悼一九八九年「六四」血灑北京街頭的學生和市民。遙想十年前九七前回歸最後一個六四之夜,同樣是五萬五千人燃點起燭光,許多人感傷不已,不知明年今宵維園的燭光是否還能亮起?組織維園燭光夜祭的香港支聯會是否還能存在下去?

  但支聯會堅持下來了。年年六四,年年燭光,萬人夜祭,風雨不改,此景此情在香港已十八個年頭,而跨越九七也已十載春秋。這在人類史中也是一項奇蹟。

十年中最大威脅是二十三條

  今年六四之夜過後我訪問人稱華叔的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問華叔:當年是否能想到回歸十年後支聯會仍然能組織五萬人的維園燭光之夜?「我從未沒有想過我們不幹了。」華叔說。九七過後的第一個六四來臨前,新任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號召港人放下六四包袱,還親自找他談話,規勸說他不要再搞六四紀念活動,但華叔一口回絕。一九九九年六四之前,董建華再勸華叔,又被拒絕。以後董建華再找華叔談話,華叔乾脆不去。

  華叔說,回歸之前,支聯會已作了最壞打算,將支聯會敏感資料已轉移海外(香港有報導稱這些資料轉移到港人移民最多的加拿大)。而且在回歸前的九七年六四維園燭光會上宣稱,維園集會是一國兩制能否執行的重要標誌,如果特區政府不讓舉行,支聯會將發起公民抗爭行動,特區政府將為此付出很大代價。

  但十年下來,支聯會沒有遭遇任何像樣的威脅,僅零四年「六四」十五周年時,支聯會接到匿名恐嚇信,說要從高樓扔東西攻擊支聯會的遊行隊伍。華叔即拿信找到當時的警務處長李明逵報案。李相當重視,表示會加強警力,予以防範,但結果無暴力事件發生。該年六四維園之夜,參與人數達八萬人之多。

  實際上,支聯會真正面臨的威脅,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這條有關顛覆國家罪的法律條文一旦立法通過,支聯會這樣的政治社團可能墮入法網。在回歸前夕親中人物,特區籌委會副秘書長邵善波即語帶威脅地警告:九七後悼念六四活動可能觸及基本法二十三條有關叛亂和顛覆國家罪。所以華叔告訴我,九七後這十年他最感興奮的是二○○三年七月一日五十萬人大遊行,讓二十三條立法被擱置,亟力推銷二十三條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和不得人心的特首董建華被迫下台。

  華叔還指出,對中共來說,香港九七前最大敵人是支聯會,但現在首當其衝的是法輪功。

劉千石出走令人意外與遺憾

  支持中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誕生於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一日這一天。香港首次一百萬人上街,聲援北京學生,當日全港兩百多社團宣佈成立香港市民聲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稍後提出「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五大工作綱領。主席司徒華。其成員還包括中共背景的教師組織教聯會,其代表程介南為支聯會創會常委。

  據支聯會現任常委,民主派議員張文光回憶,在成立之前一日,香港八號颱風,港人冒著狂風暴雨在維園集會,第一個上講台的即是程介南,也是他第一個喊出「打倒李鵬」的口號。但六四過後六四屠城派坐穩江山程介南即辭掉常委,他所代表的教聯會退出支聯會。而當年一同高呼「打倒李鵬」的親中左派們也全部轉向支持鄧李楊。

  除此以外,十八年來支聯會基本架構未有大變動,仍擁有兩百餘團體會員,主要常委司徒華、李卓人、何俊仁、梁國雄、張文光、梁耀忠、劉山青等仍站在台前,也有活躍人物因民主派工作安排內部協調,未再任支聯會常委,如前民主黨主席楊森。而唯一令人意外且遺憾的是常委劉千石的出走。劉千石是很有群眾魅力的工運活動家,最初十餘年香港無論民主派遊行還是維園六四悼念都由他主持領隊,其高吭激昂呼聲早已為港人所熟悉。但自一九九九年獲中方格外開恩允許他北上探母後,或許忠孝不能兩全,劉千石與民主派遂漸行漸遠,並於二○○四年辭去支聯會常委之職務。

  華叔在訪問中說,該年四月兩人在立法會時,劉千石突然告訴他不打算做支聯會常委了。華叔回答說,不做沒關係,他只要在年底支聯會換屆改選不參選就行了,誰知劉千石迫不及待即時向記者宣佈了他的決定。今時談及,華叔似乎仍不能釋懷。劉千石究竟為何有此巨變?是否政治理念已轉向?華叔不予置評。

  另一位比較低調出走的支聯會常委著名電影界人士岑建勳,曾參加過拯救六四民運人士的黃雀行動,因北上大陸電影圈發展而退出支聯會。


● 六四事件十八周年維園燭光夜祭六四死難者,支聯會常委台上振臂高呼平反六四。

支聯會眾常委有理想能實幹

  相較海外中國民運內鬥不息,時曝醜聞的不爭氣,香港支聯會始終屹立不倒,運作十八年如一日,是香港奇蹟,也是香港人的驕傲。華叔說,這主要是因為香港人的素質較好,是市民的熱情鼓勵支聯會才能支持下去。

  海外有一個普遍的說法是:中國大陸人會說不會做,而香港人是會做不會說。拙於言辭的港人遵法守紀,做事踏實認真,擇善固執,任勞任怨。支聯會的成功就是靠這種精神。即以支聯會靈魂人物司徒華為例,華叔七十年代初投身教師工會活動至今已三十多年,他當年親手創辦任會長十多年的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現是香港最大教師工會組織及支聯會骨幹,教協會員八萬人,並擁有足以自力更生的資產和生意:兩個會所(支聯會十八年來一直借用教協會所作辦事處),兩個小型超級市場,四個醫務中心,僱佣員工一百六十人。訪問中華叔回憶了他草創教協時,如何胼手胝足打雜做事,貼郵票寄信,搬搬抬抬的日子。他說,不親力親為任何事都做不好。

  現一直堅持留在支聯會的其他常委,皆是如華叔那樣擇善固執又腳踏實地的社會活動家,如香港大學畢業卻放棄港大傳統的精英富貴道路,從事服務勞工下層社會的工人運動,一九八九年學運期間送捐款到北京被中共扣押三日的支聯會副主席李卓人;任支聯會秘書長熱心公益,最近成立中國人權律師關注組,支持中國大陸維權運動的人權律師何俊仁;苦學成材,出任過無數公職和公益事務的浸信會牧師朱耀明;當了立法會議員仍保持街頭熱血戰士本色的梁國雄;因北上探望聲援廣東民運而坐監十年始終無怨無悔的劉山青;深受選民信任服務基層的社區領袖梁耀忠;七十年代的學生領袖,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創辦人,大學教師麥海華;六四時尚是青年學子因支持八九民運而走上從政不歸路的陶君行、蔡耀昌等等。都是既有理想,又是能做事的實幹家。

  除了一般人所熟悉的大型活動,如維園燭光集會及民主遊行外,支聯會還做了大量其他工作,活動從年頭排到尾,粗略計有年初春節年宵攤位推介民運紀念品及書籍,舉辦各類民主教育講座,聲援國內被捕人士和天安門母親,清明節獻花、組織向國內在獄民運人士中秋節寄月餅聖誕寄賀卡,發起簽名運動,向到港中共領導人抗議示威,年底新年除夕民主祝願集會等等,數不勝數。此外還有日常的出版《港支聯通訊》,搜集整理民運資料,與海外華人民運團體聯絡等工作。

對「黃雀行動」迄今保持沉默

  在支聯會幹的了不起的大事中只有一宗支聯會的人是絕口不提,這即是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殺後支聯會花了大量財力人手援救共五百多民運人士經香港逃亡海外的所謂「黃雀行動」。最近一些參與者出來大曝內幕,但真正的幕後功臣卻選擇了沉默不語。華叔說,到適當的時候支聯會會公佈真相。

  支聯會的堅持給生活在專制高壓下的中國人和六四死難者的家屬極大的鼓勵和安慰。有位大陸人來到維園燭光集會時,感慨萬分,大嘆「香港人真了不起」,說「做人要做香港人」。近年很多大陸人慕名而來參加維園燭光會,支聯會的捐款箱也多了人民幣。

  對待大陸海外民運的朋友們,支聯會付出甚多,但從不居功自傲,也從不公開批評指摘他們。華叔說,支聯會一成立就有三個原則:一,不公開批評其他民運團體(後來見到報上有人批評他們,剪了報寄給他們);二,不介入其他民運團體之間和內部的矛盾;三,把民運人士個人的行為與八九民運分開來看。經過十八年的考驗,支聯會的這一政策證實很有智慧。

支聯會的無名英雄們

  對支聯會佩服到五體投地的大陸人可能不能想像,能量如此巨大,影響如此深遠,而堅持又如此長久的支聯會只有兩名受薪員工,其餘全部工作主要是靠支聯會常委和成員的業餘時間及一群核心義工的無私奉獻,僅在最繁忙,如大型集會和春節年宵攤位籌款時聘請一些兼職臨時工而已。現支聯會有二百六十名登記義工,核心義工二十多人,與支聯會保持通訊聯絡的支聯會之友一千七百多人。

  支聯會的義工多是香港普通市民,他們在支持中國民運,為支聯會無私奉獻的工作中找到人生價值,有十多位義工甚至真正作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位被支聯會朋友昵稱為「加菲」的女義工梁鳳群原是追逐流行文化的女子,但六四改變了她的人生觀,成為支聯會核心義工。二○○六年她患胃癌病逝前還在病榻上托前來探望的親友代她在六四弔唁冊和聯署廣告上簽名。

  另一位同年病逝的義工錦叔鄺錦波是位貨車司機,自身擁有一部小貨車,因而包了支聯會大大小小的運輸工作,每次支聯會遊行,都是由他駕駛的裝有擴音器的貨車領頭開道。

  還有一位義工劉常佳,是位平凡的老年家庭婦女,十年如一日地為支聯會作街頭募捐、徵集簽名,幫忙發信等瑣事。二○○○年她患胃癌去世前最後兩個願望,一是用支聯會T恤與襟章為她陪葬,二是六四平反之日要幫她在天安門廣場為六四烈士獻花。

  這些支聯會的無名英雄跨過了九七,但是遺憾的是未等到六四平反這一天。

  談到支聯會,不能不提支聯會的全職員工,人稱馮姐的馮愛玲。認識她的人無不對她默默工作任勞任怨有深刻印象。八九年六四血案發生時,她尚是雲英未嫁的少女,曾立誓六四不平反不結婚,是華叔勸她,民主路漫長,不要心急,她才與支聯會相識的愛侶常委梁國華結成連理,攜手一道為支聯會,為中國民主化打拼。


● 跨越九七後,支聯會成立青年組,以使民運薪火相傳。

 

支聯會財務健全帳目清楚

  支聯會在一九八九年北京學運高潮時誕生,港人三次百萬人上街聲援,支聯會募得的捐款高達一千八百餘萬港元,其後又陸續有募款,十八年來,經手款項高達四千萬,但支聯會帳目筆筆清楚,均經會計師核數,從未鬧過財務醜聞。而且近年積極開源節流,以圖長遠打算。

  支聯會籌款主要靠每年春節年宵攤位和維園燭光集會,近年支聯會收支出現盈餘,除港人的支持踴躍捐款外,寫得一手漂亮毛筆字的華叔在年宵攤位寫揮春募款也為支聯會進帳不少。去年年宵華叔揮毫共籌到十五萬元。今年六四維園燭光會市民共捐款八十七萬元。

  一個組織能否長期運作,其中一關鍵是財務健全,港人社團在這方面甚少出問題,這大概因為香港一百五十多年的優良法制傳統,養成港人奉公守法一絲不苟的習慣。支聯會在這方面的佳績可謂香港社會的縮影。

成立支聯會青年組薪火相傳

  華叔去年九月訪北美時在華府的美國國會圖書館發表演講時指出,因為面臨的敵人是最強大的專制獨裁政權和最兇殘的壓迫者,推進中國民主的有志之士要準備走一條崎嶇、曲折、艱苦、漫長的道路。

  鑑於此,九七回歸後,支聯會提出了民運「薪火相傳」的口號,於二○○一年宣佈成立支聯會青年組,召募年輕生力軍。這些支聯會的新血大多在六四後才出生長大成人,但在父兄影響下一樣養成深厚的六四情意結。他們有熱情有創意,舉辦了許多適合同齡人趣味的活動,如電影會、舞台劇、青年民主夏令營等,團結了一大批有志於建設民主中國的香港年輕人,他們的夏令營甚至吸引了大陸的青年報名參加。支聯會有幸後繼有人。

  支聯會成功跨越了一九九七,走過了十個年頭。中國的希望,香港的希望不在正大鑼大鼓喜慶回歸的這些權貴政要上,而在這些矢志不移推動民主、辛苦耕耘的普通香港人身上。支聯會的存在和堅持也給中國一切有志於民主事業的活動人士提供了一個可以學習社團運作的最好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