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韜談八十年心路歷程
水橫舟

● 在《炎黃春秋》上發表文章談民主社會主義引起海內外理論大爭議的謝韜先生對香港記者談個人思路的轉變過程,健康狀況及文章的遭遇。


● 謝韜在家中,身後為李銳祝賀謝韜夫婦鑽石婚紀念題詞。

今年二月初以一篇〈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引發中共思想理論界重大爭議的中國人民大學前副校長謝韜,在最新一期《炎黃春秋》雜誌(六月號)上再接再厲,發表了題為〈試解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理論與中國改革〉的文章。

與辛子陵合作再撰文評所有制

  謝韜指這篇文章的重要性與二月號那篇文章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自上一篇文章刊出後,左派攻擊他的最關鍵一點就是個人所有制問題,所以今次他與國防大學研究員辛子陵合作撰寫了這篇文章,對此問題作了重點闡釋。

  文章指出: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在革命取得成功後,忽視馬克思關於在「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這句最重要的話,把公有制異化為政府所有制,實際上變成對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社會各階層人民的剝奪,這是前蘇聯、東歐與改革前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失敗的理論根源 ...... 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目標是要讓全國人民,包括那些老少邊窮地區的農牧民,都過上小康以上水準的生活;要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條件下,經過平等競爭,造就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就是出了比爾.蓋茨那樣的冒尖戶也要保護 ...... (見另文)

  在這篇文章刊登前夕,筆者走訪了這位自稱是「歷史的樂觀主義者」的謝韜,聽他暢談在耄耋之年投石擊水的心路歷程。踏進謝韜在海淀區的新居大廳,最吸引筆者目光的,是那張放在玻璃櫃內的半身黑白老照片。已年屆八十六的謝韜說:「是剛升讀大學時所拍的,那時我才廿一歲。我們那一代的讀書人,都是在反抗日本侵略和反對蔣介石專制統治中成長起來,同時深受五四運動倡導的科學與民主的精神文化薰陶,因此反帝反專制、追求科學與民主,成了我們一生的精神情結,揮之不去。」

曾陷胡風冤案關入秦城十年

  謝韜祖籍四川自貢,一九四四年畢業於金陵大學社會學系,之後留校任教。他於一九四六年加入共產黨,轉職重慶《新華日報》的記者,又曾到延安任新華總社的編輯。四九年後,他先後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編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社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教授和馬列教研室主任。但到了一九五五年,謝韜被指為「胡風反革命集團」的骨幹分子,被判入獄十年,關進秦城監獄,出獄後被分配到一家博物館投閒置散,直到文革結束,才獲得平反,重返中國人民大學執教,八二至八六年間出任副校長,之後轉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第一副院長,至八九年離休。

  謝韜形容自己曾是忠心的毛派、歌德派,挨整挨冤枉都仍然忠心不二的趕不走派。他表示:坐牢最大的得益就是有多時間鑽研書本,梳理思維,起初很多問題都想不通,直至文化大革命把國家推向崩潰邊緣,他才深刻地覺悟到,中國共產黨根本沒有正確認識馬克思理論的人本精神和公平理念,只是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延續中國數千年來的專制統治文化。

  謝韜過往甚少公開提出自己的觀點,除了因為連串的政治運動令他留下心理陰影,他也盼望這個黨會自我完善,出現大氣量、大手筆的轉變,改弦更張,開創歷史新局面。可是他悲哀地發現,這個黨積習難返。他認為:中共未來的十七大、十八大,都不可能出現具有遠大目光和非凡勇氣的政治家,為中國建立公平公義、廉潔法治的社會體制,那些在上世紀由共產黨培養出來的中年官僚,都有著太多的歷史包袱和思想侷限。所以自己雖已邁向人生最後階段,也要付出一分力量,在仍能奮筆疾書的時候,為國家人民提出建議,推動國家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人類的文明,是要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一點一滴的積累,有生之年看不到成果不要緊,重要的是要為後人鋪路。

雜誌若查封已準備打官司

  謝韜患有老年性心臟病、高血壓,前幾年胃部還動過手術,行動雖較緩慢,但思路清晰,對時政瞭如指掌。他憶述五月初與李銳、何方、丁弘、朱厚澤等幾位老朋友歡聚一堂時說:「我們人老心不老!〈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的內容,都是我們眾多老同志經過長期反思和討論的看法,其實已寫好了一段日子,等待較寬鬆的時機公開。《炎黃春秋》發表前也經過慎重的考慮,曾有人想到,如果雜誌遭查封,即訴諸法院尋求法律保護;如果被限制發行,則提前數日出版。結果該期雜誌能順利發行,即使其後引發理論界激烈討論,官方也沒有出手干預,據聞中央的指示為:『不轉載、不爭論、不批評,可以發表個人的意見。』那已經是一種進步,所以我們更要把握這種機遇,把我們的意見表達出來。」

  新一期《炎黃春秋》除了發表了謝韜與辛子陵合撰的新作〈試解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的理論與中國改革〉,還刊登了其他幾位理論界重量級人物的文章,包括杜潤生的〈理論思維活躍是民族振興的喜慶氣象〉、吳江的〈讀一篇遲到的考察紀要〉││〈評介瑞典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鍾沛璋的〈社會主義路線圖〉等。謝韜稱:這些文章可對我的觀點作進一步的補充和說明。

網上流傳引發海內外廣議

  〈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刊出的同時,未經刪改的全文以原本標題〈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在網絡傳播,引發海內外的廣泛討論。有人支持,亦有人反對,激進的保守派稱謝韜為「搞社會主義國家和平顛覆運動集大成者」, 激進的右派則指「虛幻的民主社會主義不是改良後極權主義的救命稻草」,甚至有人用文革式的辱罵詞句指責謝韜。對此,謝韜表示:「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還未慣於理性討論,但社會不應害怕爭議,人有不同意見很正常,衡量人類文明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是看這個社會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是透過陰謀暴力,還是有開放公平的渠道讓大家充份討論,然後作民主決定。我那篇文章引發爭論,亦可說明人類是追求思想自由,表達自由的動物,歷史已清楚告訴我們,用任何手段扼殺人類對自由幸福的追求,最終必會遇上頑強的挑戰。所以從歷史宏觀的角度而言,我對中國的未來是樂觀的,我相信中華民族不會長期停滯在目前的困境,總會有新興的力量冒起來,取代不適應潮流發展的舊勢力。」

  謝韜指出:「現時社會內部有著一股思想僵化的極左勢力妨礙中國的進一步改革,他們將貪污腐敗,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歸咎於推行改革開放,卻不深究中國廿多年偏重經濟發展的改革政策,不夠全面,缺乏監督,才是激化社會矛盾,導致民怨四起的根源。我們必須以實際問題結合理論基礎,擊破他們的盲點。孫中山早年便提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階段,循序漸進,讓人民正確認識和運用自己的權力,履行自己的義務,逐步建立一個真正主權在民的國家,這是一個很明智和偉大的構想,我想自己和孫中山一樣,沒有機會看到這天的來臨,但深信總有人前仆後繼,為這個目標努力奮鬥。」

  臨別前,謝韜親筆寫下近期所作的詩句,送給香港讀者。詩云:


● 謝韜手書一詩送香港讀者。

「八十人生正風流,精神枷鎖笑中丟,
一石擊水測浪湧,炎黃肩上寫春秋。」

  他還勉勵香港市民要堅守自身的價值觀和原則,不要因為中共的施壓而退縮,香港各方面的成就已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中國大陸,也能為中國的體制改革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