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夜燭光,今年更明亮
本刊記者

 

歲月易逝,六四血案轉眼已過二十年,八九年的嬰兒已長大成人。但人們對六四的記憶並未淡忘,今年香港與海外紀念六四氣氛的熱烈,甚至超過了一九九九年的十周年。




● 香港青年藝術工作者的各種有關六四的藝術展覽。

氣氛比十周年更熱烈

早在去年,海內外華人社會已開始著手籌備「六四」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各方躍躍欲試,準備大幹一場。今年元月支聯會「我要回家運動」出版新書《回家》,三月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副主席蔡耀昌巡訪北美,沿途演講、座談、會晤六四流亡者和民運人士。及後以王丹為首的「紀念六四事件委員會」於四月二十六日,即中共將學潮定性為暴亂的人民日報「四二六社論」發表二十周年,發表《民間六四白皮書》,揭開了紀念「六四」二十周年的序幕。

在香港,進入四月初,紀念活動已開始被媒體熱炒。四月十五日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香港蘋果日報罕有地以多個版面大幅報導,隨後以專輯形式每天一個版面連續報導,重現當年歷史。而《明報》也開始每週一個對開版面高調回顧六四。由於港大學生會長陳一諤企圖淡化六四被罷免,曾蔭權特首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談六四失言,以及趙紫陽的錄音回憶錄公佈,一個事件又一個事件,一波又一波的高潮,令全城爭說六四,將紀念六四事件的氣氛推向空前熾熱。不少媒體記者都說,記得六四十周年、十五周年氣氛都沒有這樣熱過,他們估計今年五月三十一日的六四紀念遊行及六月四日的「維園燭光追思會」的參與人數都會超過以往數年。

香港不少青年紀念六四

往年紀念六四,搞手主要是支聯會,社會各界是參與者。但今年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支聯會外,有許多青少年和文化藝術工作者主動參與,他們以青年人的熱情、獨特的創意推出各種別出心裁的紀念活動,效果意想不到的好。這些青年大多活躍於網上,在著名社交網站Facebook就有多個「紀念六四的網絡群組」,發動青少年參加紀念。在香港網絡論壇高登討論區,一名二十二歲的網友阿泉以前從未參加過維園集會,這次看到香港電台節目的六四鏡頭忍不住落淚,遂設計了八款六四T恤在網上徵訂,因為設計新穎,網上認購熱烈,到五月中旬已賣出一千四百件,盈餘三萬一千元,一半捐支聯會,一半捐天安門母親。

在高登討論區出沒的青少年,主要談年輕人喜歡的話題,與政治無關,但隨著六四.二周年日子臨近,有關六四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一些對六四所知不多的青少年反要到討論區找資料,瞭解真相。有位八九年出生的網友經高登討論區感染,決定發為六四靜坐絕食運動,五月二十九日開始,直到六四當日。另一位高登討論區青年網友King在網上發起籌款及徵求廣告設計,在蘋果日報刊登全版廣告。

四月中旬,香港、九龍、新界不少街頭出現印有六四的羅馬數字(VIIV)貼紙,引發社會很大好奇,原來是一群青年藝術家設計人用這種故弄玄虛的方式,為他們五月十一日推出的六四漫畫造勢。

二十年前在澳洲悉尼讀中學的Andrew,激憤於特首曾蔭權自稱代表港人忘記六四,作歌一首,「那夜發生的事......毋忘六四」,放到網上與朋友分享,歌詞動人,歌聲悠揚,一夜之間在網上廣為流傳,兩天就有兩千人點擊,許多人「感動得想哭」。

今年四月初,一群二十來歲的文藝青年組成「八○後六四文化祭」,以音樂會、讀書會、藝術展覽、街頭行為藝術等一系列方式紀念六四。他們說「在我們眼中,六四不只是一個等待平反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種可以承傳給下一代的態度......」五月二十三日在牛棚藝術村舉辦的「六四野餐讀書會」請了多位香港作家和人文學者分享後六四的閱讀經驗,和六四事件在個人知性、感性探索的道路上有何影響。然後挑選因六四而閱讀過的文本,與現場參加者閱讀討論。

他們還在牛棚藝術村從五月十六日到六月十四日舉辦一個月的《風雨飄搖愛國時──年青藝術家六四展》,展出近二十位青年人以六四為題材的藝術創作。

除此之外,香港各社團、政黨、大學生組織也各自有不同的紀念活動推出,如天安門母親運動的街頭音樂表演、話劇、詩歌朗誦、行為藝術等。一個叫「六四舞臺」的自願團體在六月五至七日於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演出六四二十周年紀念話劇《在廣場上放一朵小花》。


● 香港青年創作的六四漫畫。


● 前六四學運的參與者駕車巡遊歐洲多國,提醒人們「六四」二十周年來臨。

歐美澳洲的紀念活動

而在歐美、澳洲也有眾多紀念活動,如楊建利的「六四公民萬里行」,久未露面的天安門學生領袖柴玲也到場演說。「六四公民萬里行」由多位民運人士以騎自行車方式從波士頓出發,六月四日抵華盛頓舉行六四紀念活動。該日上午流亡海外的六四學生領袖將集體亮相見記者,下午有流亡人士、民運人士及各界人士參與的盛大集會。五月三十一日華府的華盛頓紀念碑前則舉行「毋忘六四」的燭光晚會。

同時,中國異議人士發起的「公民網絡議政──全球紀念六四二十周年大會」從五月四日起召開多場全球網絡會議。流亡巴黎的八九民運廣場學生糾察隊長張健、流亡學生王龍蒙及盤古樂隊於五月十五日在巴黎人權廣場駕車出發,展開「紀念六四歐洲萬里行」,經法國第戎、尼斯、經義大利、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多個城市,沿途展覽六四圖片、演唱六四歌曲,徵集支持六四民運簽名。

最令人們高興的是六四時用雞蛋擲污天安門毛像的兩位湖南義士喻東岳和余志堅,繼魯德成後,最近也經泰國逃離中國大陸,獲得美國政治庇護。三人將於六四當天在華府出席六四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及勞改基金會的新聞發佈會。

此外,在中共鐵腕高壓下的北京,除天安門母親舉行了「六四死難者的祭奠」活動外,還首次有學者舉行了六四討論會。

此外,大量有關六四的權威內幕史料紛紛出籠,包括趙紫陽的錄音回憶錄《改革歷程》、海外天安門學生公佈的《六四白皮書》、流亡學者吳仁華撰寫的《清場和戒嚴部隊的研究報告》,新華社高級記者張萬舒的《六四事件全景實錄》,以及在北京的六四參與者、獨立中文筆會副會長江棋生五月中旬公佈的《六四受害者狀況民間報告》。江棋生的報告全文六萬字,內容包括六四屠殺六四後的人權災難、大抓捕、大清查的資料、天安門母親六四死難者家屬和傷殘者名單、已出獄及仍在獄中的六四良心犯名單,以及六四受難者的現狀等。江棋生今年春節開始撰寫這份報告,因此兩度被公安傳喚抄家,報告手稿也兩度被抄走。

今年還有不少關於六四的紀錄片推出,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最早推出的紀錄片是《一九八九:記憶的呼喚》,元旦凌晨在互聯網上出現,每週一集,直到六四。最新的是紀念胡耀邦、趙紫陽的基金會「中華發展基金會」、「中華學人聯誼會」籌劃製作的大型歷史紀錄片《歷史的震撼──天安門事件實錄》,總策劃人是流亡美國的前趙紫陽智囊陳一諮,於五月二十四日正式推出發行。此外,香港電台的鏗鏘集也一連推出四集《六四二十周年──走過二十年》,朱耀明牧師發起的《我要回家》運動拍的紀錄片《流浪的孩子》、香港民間製作的《八九民運實錄》共五集,分廣東話和普通話兩個版本,廣東話旁白由公民黨毛孟靜錄音,普通話由流亡巴黎的張健錄音。也有許多港人自製錄像和歌曲上網,如「哭六四」、「六十四卦」等。

歷史事件逢五逢十周年紀念規模都會大一些,但今年二十周年如此熱烈,顯示雖過二十年,人們對六四這場波瀾壯闊的民運及被中共血腥鎮壓的結局不但未忘記,反而隨著一年又一年的紀念活動,將記憶強化下來。而且在中國經濟崛起之時,中國人民對八九民運的民主訴求再次感到迫切。或許,六四二十周年紀念的熱潮預示中國又一個新的民主運動高潮已開始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