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會超越美國嗎?
艾 草

 

● 編者按:本文從多年對中美社會發展的觀察,概括指出中美社會經濟制度與現狀的區別及存在的問題,判斷中國超過美國有難以逾越的困難。論述客觀而清晰。

美國著名的民調公司蓋洛普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多達百分之四十四的美國人認為,在未來的二十年內,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而事實是: 美國的經濟規模目前仍然是中國的四倍多。

美國人對經濟前景缺少了信心
   我們不得不看到的一個事實是,美國公眾對自己國家經濟前景的自信心在下降,在二千年的一個類似調查中,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五的公眾認為美國經濟在未來的二十年內仍然會獨領風騷,佔據世界第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令美國公眾對自己國家的前景信心下降而對中國經濟如此樂觀呢?

  首先源於美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嚴重問題。

  其實問題的端倪早在金融危機前就頻頻顯現了。大批美國的製造業關閉,轉移到中印等亞洲國家,很多公司的業務也外包(outsourcing)到這些國家,以節省美國高昂的勞動力成本。現在你如果人在美國,計劃到美國國內旅遊,打電話給旅遊公司安排旅館、飛機和行程,接電話的人很可能在印度,她隔著那麼遠幫你打理一切,因為這業務已外包到那裡。

  美國失業率攀升同金融危機有關,更同產業結構一直在逐漸調整為服務業為主有關,不過現在服務也開始外包,這顯然給需要就業機會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與此同時,與金融危機相關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後,很多房主的房屋被拍賣,或者處於被拍賣的邊緣,而能夠保存房屋的因為房價下降,也覺得自己沒有以前那麼富有了,並因此消費謹慎,開始增加儲蓄。此外,股市低迷,多數人的退休金帳戶大大縮水,因此,自己經濟的問題令美國公眾對未來的生計擔憂,對經濟前景信心不足。

  其次,充斥美國市場的中國貨。目前在美國的消費者市場上,不論是高檔店還是低檔店,到處都是「中國製造」,很難找到非中國製造消費品。一位記者、自由撰稿人進行過不成功的試驗:在一年內不買中國貨,最後這位記者告饒。雖然拒買中國貨物一年,她和一家人也可以生存,但買其他國家出產的貨又貴又不好找,非常不方便不實惠。無所不在的中國貨令美國人對中國經濟刮目相看。儘管進口中國貨的很多利潤並不是中國的生產廠家所得。再次,普通美國公眾對中國的不甚了了。

  多數美國公眾沒有去過中國,對中國的瞭解是電視新聞上的片段乃至支離破碎的印象。對中國的人權不佳的狀況以及孔子、老子、毛澤東、春節等名稱耳熟能詳,但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整體的狀況,並不完全知曉。換句話說,因為羡慕和好奇,雖然中國人到美國的仍是少數,但中國公眾對於美國的瞭解要多於美國公眾對中國的瞭解。

  因為不瞭解,所以在特定的時期就容易產生不切實際的猜測乃至幻象(illusion),容易接受對中國的簡單化的判斷。在本世紀初,章家敦中國崩潰論一直很得美國公眾的信服,洛陽紙貴,作者演講很多。現在看來,很多推斷有些一廂情願(wishful thinking),而且令人驚異的是,章家敦所斷言呆壞帳引發的金融危機問題在中國沒有出現,反而在美國的金融系統出現了。

  然而,現在似乎美國公眾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有些過於樂觀了,因為在全球哀鴻遍野中,畢竟有大家希望出現的亮點。最新一期的《時代》週刊將中國工人群體列為本年度人物,認為中國的工人托起了下沉的世界經濟。那麼,中國的經濟在未來的十年內會真的超越美國嗎?

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障礙重重
   繼續我們在第一段的換算,如果中國經濟以百分之十的速度持續增長,而美國經濟以百分之二的速度增長或者索性原地踏步,那麼,在未來的二十年內,中國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經濟體。但這種預測似乎不現實:原因之一是美國經濟可能在數年內以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三的速度增長,最近美國製造業回升就是一個跡象;原因之二是,中國經濟很難在十年內持續以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中國官方現在致力「保八」,至於八的資料有多少水分,恐怕連中國高層官員都不知道。

  有關美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測,這裡暫不贅述。但中國未來十年經濟的增長是否能像過去十年那麼穩定高速,則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首先,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的增長在某種程度上是自一九四九年到八十年代初三十年計劃經濟長期壓抑的生產力能量的釋放。以港台外商投資為先導,後來日資企業和西方企業相繼進入,以廉價勞力為基礎的出口外向型的經濟支撐很多年。現在逐漸難以為繼了,因為畢竟勞力成本不那麼低廉了,很多轉型快的外資企業為了節省成本,由東南沿海向內地轉移。還有些外資企業開始向東南亞其他國家甚至非洲轉移。現在很多中國出口企業雖然大量輸出產品,但利潤很薄,甚至有外商驚呼:「中國人太急於出口了,賠錢也照樣幹」。此外,計劃生育對就業隊伍的影響現在也出現了,因為被稱為獨生子女的「小皇帝」一代開始進入就業年齡。中國在未來的十年內會逐步進入老齡化,雖然現在有大批失業者和等工作的大學生,但在未來,年輕勞動力的匱乏以及贍養老者的昂貴費用,將拖慢經濟發展的步伐。

  其次,中國近年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官商共同利益驅動的房地產開發,後者的泡沫業已形成並正在繼續膨脹增大。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紐約城,比照收入水準,房子貴得更顯離譜。最近一位副部級中國官員也說靠自己收入買不起像樣的房子(當然如果他長袖善舞,不需要自己付帳)。那麼,這麼高企的房價又沒有一定收入水準作為基礎,能夠持續嗎?雖然中國人口龐大,土地資源短缺,房價同收入比要高於西方國家,但高得難以承受恐怕不但非為多數民眾所樂見,也非經濟體系所能長期支撐。

權貴資本主義的社會代價太高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國目前雖然是市場經濟,但同西方完善的資本主義市場機制非常不同,雖然靠著精英治國和舉國體制可以很有效,比如投放鉅資建設基礎設施,比如舉辦奧運,比如大幅度更改稅收政策等。但政治體制保持不變難免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嚴重制肘因素。中國目前的資本主義被西方戲稱為「牛仔資本主義」或者說「權貴資本主義」,是政治權力而非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來主導市場和經濟。

  由於貪腐的黑洞以及權貴集團的操縱,在經濟發展個人順勢發財的同時,也不斷製造著將阻礙整體經濟發展的因素,比如付出的沉重環境代價,比如地方政府進入市場,與民爭利。比如大批沒有權勢的拆遷戶被公開掠奪,現在幾乎每一個摩天大樓,都是在失去家園老嫗的眼淚中建起來的。這無疑引發社會正義的缺失、分配的不公以及基於此普通民眾對政府的不信任和對新權貴的仇富心理,這一切將成為一個後坐力很強的炮火,現在已經造成社會的震盪,將來恐怕也還會持續如此。這些會成為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甘迺迪說過:「你如果不保護好窮人,最終富人也會遭殃。」美國的總體特色是國窮民富,而中國正相反。美國的社會結構是橄欖形狀,有大批的中產階級;而中國的社會結構是金字塔形,居於上層太少,下層太多。雖然中國政府減少稅賦,緩解了瀕臨爆發的三農問題,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進步,但也無法挽救只剩下老弱病殘老的農村的凋敝;中國政府雖然解決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的部分退休問題,使得他們基本能吃飽飯,但他們看不起病,買不起房,供孩子上大學困難重重。而大學生甫進入社會,就面臨「蝸居」的困擾。這些人雖然得到溫飽,但看到不公,而仇富群體心理一旦爆發,是很難控制的。

  我們不能否認在經濟增長上,中國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逐步趕上超過美國有操作的可能性,但不能漠視在這個過程中的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使得這個過程比預想得漫長。我們也不能不跳出純經濟指標的視角,看到高速經濟發展如果不能惠及社會的多數甚至付出過於沉重的環境等代價,是否值得?為什麼中國官方執意提升經濟指標以保和諧,而不是其他的社會指標呢?這些指標恐怕更有關和諧,因為中國現在已經到了倉廩實而知禮節的時代了。

  俗話說,爛船還有三斤鐵。雖然美國的資本主義出了問題,但畢竟在進行自我調整,而且有完善的民主法制制度、和諧的中產階級社會結構作為後盾,這些無疑為未來十年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大環境;此外,除了經濟之外,還有很多軟實力在短期內中國是望塵莫及的。所以,即便在未來中國經濟總量能夠趕上和超過美國,生活水準接近西方,但在社會總體文明程度上可以同美國媲美,十年是遠遠不夠的。


(本文作者係華盛頓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