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因大選而分裂
◎ 曹長青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不少評論認為美國已分裂為二,但不符事實。選舉打成平手或接近平手在美國五十多次大選中佔多數。這次選後百分之七十的選民接受結果。極少數聲稱要移民的也是光說不做。

  十一月初的美國大選,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受世人矚目的美國選舉,幾乎像是選世界總統般被全球關注。選舉結果布殊不僅贏了白宮,共和黨還贏得參眾兩院和多數州長位置。但由於布殊在全國人頭票上僅領先對手兩個半百分點,且選情激盪,投票人數創六十年代以來最高紀錄,因此有人認為,美國已空前分裂,言外之意,美國這個世界唯一超強,因此會走下坡路。

美國選舉打成平手是常態
  但如果深入瞭解美國社會,會發現這種認知並不準確。因為如果把選舉結果比較接近就說成是「社會分裂」,那美國歷史上兩黨選票比例還有更接近的,例如上次大選,兩黨候選人得票率都是百分之四十八,打成平手。更早時,尼克松和肯尼迪競爭總統,比分也極為接近。從美國建國二百多年的五十多次大選統計來看,在多數情況下都是比分接近,這情況不僅是常態,而且恰恰反映了美國社會的健康,即政黨政治不是一面倒,而是保持兩黨、兩種理念、兩種選擇的平衡。

  自二十世紀以來,美國社會就基本形成兩大政黨代表兩大群體的競爭局面,主要由於不同的哲學理念而分野。黨徽是大象的共和黨被稱為Conservative,這個英文詞直譯為「保守派」,但對中國人來說,「保守」往往意味著守舊,落後。而實際上共和黨的理念更多是體現傳統的價值,因此譯為「傳統派」比較準確。党徽是騾子的民主黨被稱為Liberal,直譯為「自由派」,但由於民主黨在社會問題上比較激進,因此譯為「激進派」更為貼近。或採取簡單分類,把共和黨稱為「右派」,民主黨為「左派」。

道德信仰是美國大選重要因素
  右翼共和黨的理念體現中產階級利益,在社會問題上比較強調家庭價值,個人對自己負責,勤奮創造,反對墮胎、同性婚姻等。在經濟政策上,主張走哈耶克的自由市場道路,盡量減少稅收,縮小政府規模,控制福利,更強調自由(競爭)的價值,而不是(財富)平等。在對外和國防政策上,主張強大軍事,堅定反共反極權主義等。

  左翼民主黨的理念比較反映知識份子和低收入及特殊群體(黑人,猶太人,好萊塢等)的觀念和利益,在社會問題上比較開放,贊同墮胎,反對死刑,傾向同性婚姻,要求禁槍,對婚前性關係、單親家庭等持同情以至支持態度;甚至要求開放毒品等。在經濟政策上,則強調政府干預作用,傾向高稅收、高福利、均貧富的政策。在對外和國防政策上,則主張削減軍費,強調對話,甚至對共產邪惡等抱有浪漫情懷。

  正是由於這兩種理念不同,導致兩黨的支持者也不一樣。在地理位置上,共和黨的支持者多在鄉鎮和郊區,因而這次布殊贏得了中部主要州,以及東西兩岸的郊區鄉下。而民主黨則一向掌控紐約和加州,以及高科技較集中的華盛頓州,首都華盛頓特區以及主要大城市。因而有人說美國現在是「城鄉對峙」。

  在性別上,男性多支持共和黨,女性傾向民主黨。但結婚的女性六成支持共和黨,尤其是婚後有孩子的家庭,多數支持共和黨,因為他們通過婚姻生活,更重視家庭、孩子等傳統價值。而反過來,單身女性和單親母親則多支持民主黨。

  在宗教信仰上,每周去一次教堂的選民(無論白人還是西裔)六成支持布殊,民主黨候選人克里僅獲四成。據《新聞周刊》民調,只有百分之七的美國人認為克里有真正信仰。除猶太人和穆斯林兩個群體之外,其他各種基督教派別,都多數支持共和黨。投票後的選民調查顯示,在認為道德最重要的選民中,八成支持布殊;認為有宗教信仰是人最寶貴品質的選民,九成一支持共和黨。而認為聰明是人最寶貴品質的選民,則有九成一支持民主黨。從這個統計可看出,美國這次大選,和以往一樣,仍有強烈的宗教因素,從一定意義上說,是虔誠的基督教信仰者和無神論及不虔誠信仰者之間的對決。

選民和政黨都向中間傾斜
  在大選之前,選情專家對哪些州屬於哪個黨的預測相當準確。像紐約和加州,布殊都不去競選,因為毫無希望。而像較傳統的德州、猶他州等,民主黨也不去登競選廣告,也是知道毫無作用。最後兩黨主要爭奪的是搖擺的少數州。

  但美國政治的奇妙之處在於,這些分野又非永恆不變,像里根總統,第二次連任時,就贏得四十九州,五百三十八張選舉人票的五百二十五張,獲橫掃般的勝利。

  但這種一面倒的選舉,不僅在美國歷史上少見,而且多數美國人也不是看法完全對立,而是往「中間」移動。例如對同性婚姻,反對的三成,讚成的二成五,多數則持應給他們「夥伴關係」的溫和立場。美國兩黨也在向中間傾斜,例如主張高福利的民主黨,在克林頓執政時也簽署了削減福利法案;而共和黨則提出「具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尤其是涉及國家利益時,兩黨多數情況下一致對外。因此雖然克里當年反越戰,第一次海灣戰爭時,反對美國出兵解放科威特,但這次也強調要打贏伊拉克戰爭,戰勝恐怖主義。而且在克林頓執政時,美國沒經聯合國授權,也採取軍事行動幫助科索沃,制止了那裡的種族清洗,並促使南斯拉夫走向了民主。
  
  而且絕大多數美國人已習慣和接受這樣的兩黨選舉政治,不管比分多麼接近。只有極少數的左瘋們,才提出布殊勝選後他們要移民他國。但他們光說不做,根本不會兌現諾言。大選前,據《時代》周刊民調,五成四的美國人表示,如大選出現糾紛,願意接受最高法院的裁決;同時七成美國選民說,對大選出現任何狀況都不擔心,顯示美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憲政民主制度相當有信心。他們在選舉時激烈爭論,但選後就是一個整體。正如克里在敗選感言中所說,「第二天早晨醒來,我們都是美國人!」這才是美國的真正強大所在。

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於紐約
(曹長青:美國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