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金牌蒙住眼睛
◎ 孟 遊

  中國體育雖居奧運金牌第二,但缺陷嚴重。綜合實力遠遜於美國、俄國,項目上走偏鋒,在田徑等基礎項目方面大為落後,還稱不上體育強國。中國體育重於國家榮譽,而忽視大眾體質的提升。

  對中國體育政治化,為政治服務的報導與批評,已有不少人提到,其實,純從體育競技的層面來看,中國體育,問題也不少。以本文截止的八月二十五日賽事統計看,中國在雅典奧運拿到二十四面金牌,僅次於美國的二十五金,中國是不是已成為體育大國?甚至是第二號體育大國呢?

  記得四年前,中國在悉尼(雪梨)奧運一舉奪得二十八金牌,比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多了十二枚,名列第三,僅次於美國與俄羅斯,中國傳媒高呼,中國體育進入了「三強」,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那些金牌狂們,更為金所迷,所謂穩坐老三,來雅典要奪老二之位了。

金銀銅牌之總數顯實力更重要
  其實,國際體壇與評論界看一個國家體育水準,不說「大眾體育」即國民的體育素質,就以「競技體育」而言,也不能只盯著金牌的多少。首先,要看的是整體實力,或稱綜合實力,體現在奧運,有一個明顯的指標,那就是金銀銅三獎牌的總數。以上屆二○○○年悉尼奧運可以看出,獎牌總數:美國九十八枚,俄羅斯八十八枚。中國五十九枚,只比金牌第四的澳大利亞五十八枚,第五的德國五十六枚多一至三枚。可見中國的體育競賽實力只能列入所謂「第二集團」,和第一集團美俄的交鋒,差距甚遠。

  這次雅典大賽,雖未完結,從二十五日統計來看,美國獎牌共計七十四,中國共計五十二,仍然差二十多枚,俄羅斯金牌第五,但獎牌共計四十八,只比中國少四枚(編按_奧運8月29日全部結束。美、中、俄金榜排名一、二、三,但獎牌總數分別是103、63、92。可見中國在奧運最後幾天雖有女排的奪金,但獎牌總數仍大幅落後)。因此,可以說,中國的實力,從獎牌統計看仍然是遠遜於美國,比俄國也強不了多少,平手而已(編按_最後結算,中國獎牌比俄國少了29枚,絕非平手)。專家估計俄國結賬時,可能拉近和中國金牌的差距,現差十五枚,最後可能在五枚左右(編按_估計完全正確,最後金牌數,中國32,俄國27),如果加上烏克蘭等以前的「獨聯體」,實力絕對超過中國。而日本與澳洲雖弱於中國,但實力仍很突出。因此,有一個說法,認為中國的體壇地位,不是靠體育實力,而是靠龐大的人口資源造就的。

得田徑游泳者得天下
  另一個重要的比較指標,是競賽項目。在奧運歷史和運動界有一句名言,叫做「得田徑游泳者得天下!」奧運競賽項目雖可達數十上百個,但歷史悠久的項目,尤其是田徑類,被視為一切運動的基礎,也是體育運動的象徵,最能表達人類作為大自然的生物的生存本能,即人的體質。因此,田徑是公認的衡量一個國家體育運動水平的重要標誌。游泳也是一項表現身體全面發展的西方人普遍愛好的運動,因此,田徑游泳在奧運一百多個金牌中已佔了九十多個!

  田徑與游泳正是西方體育大國的強項,如二○○○年悉尼奧運,田徑游泳加水上運動這三大項基礎類、體能類項目共設一百一十九塊金牌,大部份為美俄澳及歐洲選手所得,美在田徑游泳上得二十五金,非洲選手在田徑賽上也保持傳統優勢,中國選手卻只拿到一塊金牌(女子競走)!
  雅典奧運迄今為止,中國隊在田徑與游泳項目也只各拿到一塊金牌。(最後結算,田徑加了一枚跨欄金牌。)

  另外,在群眾性強的集體球類方面,中國也是明顯弱勢,悉尼奧運不僅未得一枚金牌,男足、男排、女籃連入場卷也未拿到。(這次奧運,除女排外,一個獎牌也沒有。)

中國強項偏重於技巧性項目
  那麼,國人萬眾狂歡的中國金牌項目是甚麼呢?是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擊、舉重、體操這些項目。這些項目一般被視為「技巧型」項目(甚至有些被認為是冷門項目)。悉尼奧運最典型,中國隊的二十八面金牌,上述六項技巧性項目佔了二十四面!

  這次雅典奧運,至八月二十五日止,中國的二十四金牌中上述技巧項目加一項擊劍的金牌就佔了二十塊。可見,中國在奧運中的金牌優勢已相當慣性地穩於技巧性項目內。

  這說明中國人的體能差,還是不重視其他大項的訓練?恐怕說來話長。

  雖然,中國在田徑等大項運動上早出過楊傳廣、紀政等好手,九二年奧運游泳得過四塊金牌,近也有男籃的姚明巨星,但整體而言,確是人才有限,水平有限。人種說是一種解釋,說黃種人在體能上不及黑種與白種人,乃至過去有「東亞病夫」之稱。這種解釋或許帶有某種偏見,但人種學上的差別也是不必否認的事實。中國體總在前年申奧成功時承認,中國在上述基礎體能類項目的落後,其他獎牌拿得再多,也不為國際體壇看好,也稱不上「體育強國」。

官辦體育三級體制的局限
  競技體育畢竟不是大眾體育,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透過特別的訓練加以改善而奪標的,何況中國十三億人口,可造之材的比率遠大於其他國家。然而,中國有明顯局限:

  一、競技體育不同於大眾體育,後者以消閒、健身、娛樂為目標,涵蓋面很廣,前者是專門性的運動(雖有職業與業餘之分)。但二者又有關連,大眾體育普及、豐富的社會,必然會為競技場提供更多後備軍與好手。西方許多國家的許多奧運選手,便是來自業餘界,出自於個人愛好。

  中國體育界人士對此看得很清楚,深知中國大眾體育基礎太弱,影響到專業隊伍的後繼乏人,或選材面狹窄(如乒乓球人才之多,田徑人才之少)。美國大眾體育的發達,政府的重視,十分突出,走步、游泳、家庭鍛煉的普及,中國差得太遠(香港在英治時代,留下許多郊野行走徑,筆者常見運動者很多是西人)。

  二、運動員訓練制度。中國由毛時代的三級訓練體制延續至今。體育為政治所用雖不及「乒乓外交」之盛,但體育競賽仍是當局鼓動民族主義的一張王牌,各級體委是官辦的衙門,養著大批體育官員與運動員,其弊端是為了在國際上奪標,會不自覺地偏重於已有的強項,而求之於急近功利,冷門弱項被忽視或不足是難免的。中共集中一切優勢,培養尖子選手的戰略,和其發展核武的手法與收效異曲同工。中國體育界人士說,如果西方也照中國這樣幹,那中國的優勢,可能早被打破了。

  更重要的是這種定體育為國家行為的體制,必將使大眾體育被冷落,往往使其成為門面功夫而已,這既損害了競技體育的人才來源,更傷及國民的體質增強。這是一個極權社會付出的另一筆代價。

  這次雅典奧運的敗筆隱含了上述中國體育的嚴重局限。傳統強項體操落在日本南韓之後,居男五女七的名次,只得一面金牌。而女籃被批評為運動員講究身材漂亮,甚至不敢吃飯,得美女之名,卻失去力量,落得排行第九。

  中國是大國,潛力雄厚,那些愛國者們不應滿足於金牌數目,應該看到金牌後面的落後之處。
(孟遊_開放雜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