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新戰略
◎ 金 鐘

   每年祭奠六四亡魂,都會令人想到中國人的世紀民主夢。一九一一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近百年來,中國民主之路坎坷艱辛,最大挫折是日寇入侵的亡國危機和中共的崛起,以共產專制一統大陸,迄今無民主化意向。國民黨偏安台灣之後,勵精圖治、經濟起飛,終於一九八七年開放黨禁,結束一黨獨大的威權體制,實現多黨政治和憲政改革,民選總統已達三次,並開始政黨輪替。新聞自由自開放報禁以來,更是有目共睹,其多元競爭,百無禁忌,更是超過了一向領先的香港。不到二十年,台灣繼經濟奇蹟又創造政治奇蹟,發揚中國首創共和的光榮。想想大陸人民數十年為民主自由付出的慘烈代價,想想中共對台灣的威脅圍堵,加上內部嚴重分歧,台灣能夠堅持憲政民主不動搖,經濟競爭力和國民所得名列前茅,這是何等難得的經驗!也是西方民主制度適用於中國社會的偉大示範。

  但是,創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黨現任主席竟跑到北京去大罵台灣民主是「民粹」,全盤地根本地否定台灣民眾包括泛藍在內高度肯定的基本價值,迎合共產黨打壓台灣的需要,而且作為政治學教授,也喪失學術上的誠實與水準(正如台灣人所說,選舉「贏了是民主,輸了是民粹」)。連戰的討好中共和戀棧不下,是國民黨民主化的嚴重倒退和失敗。連戰還公然張揚「聯共反台獨」,完全無視專制獨裁制度和民主社會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之間的本質區別,這是對台灣統派不可原諒的傷害。

  這次連宋大陸行的表現,無疑是中共統戰的勝利,但不是第一次。回想一九六五年七月國民黨前代總統李宗仁被統戰返大陸,受到同樣高規格接待,並賜以人大副委員長銜,夫人死後由周恩來親自安排影星胡蝶之女侍嫁,李宗仁則高調呼籲國共和談,台灣來歸。風光不弱於連宋。不過,結局遺憾,一年後文革開始,李宗仁遭批鬥,六九年病逝。今日大陸變了,但連宋的利用價值也不會比李宗仁高多少。他們的歷史性記錄是配合中共對台政策的戰略轉移﹕從武力威嚇、外交封殺為主的手段轉向公開和台灣內部的親中派聯手,招降納叛,施以奧援,以期取代民選的本土派政權,最終達到台灣成為中國特區的目標。本刊多位資深評論家一貫認為,中共對台使用武力,戰爭恐嚇是其真正用意,動武得不償失而無實際可能性。

  不戰而勝——這是台灣民主面對的新挑戰,也是新的隱憂和危機所在。如果胡錦濤如意算盤打得響,中國新世紀民主希望的隕落,也將是全中國民主進程的重大挫折。中共所恃無非是民族主義與國力膨脹,這兩張牌正好打在台灣部份人的認知弱點上,知識界某些名流的偏見與傲慢,是當前台灣不容忽視的現象。我們唯有期待台灣民眾好自為之,也相信台灣堅韌不屈的抗震力,就像他們多年來頑強求生並取得世人廣泛尊敬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