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內外新形勢
◎ 金鐘

編者按:陳破空先生是北美中國異議人士中引人矚目的政治評論家,不久前應邀赴台作一個月的參觀與考察,比較廣泛地接觸台灣城鄉各方人士,對台灣現狀及兩岸關係有深入觀察與思考。這篇訪談有客觀的分析和資訊,是一份近期少見的台灣考察報告。


問:您是第一次去台灣嗎?

陳破空:這是第二次。四年前去過一次,是觀選,時間短,這次是應台灣民主基金會之邀作人權對話,順便參觀三合一選舉,在台灣整整待了一個月。

問:對台灣的整體印象如何?
陳破空:這次在台灣南北「走透透」,從城市到鄉村,也有和大學生溝通,上媒體,和學者交談,我認為對台灣社會比以前有更全面的了解,總的印象非常好,感到台灣已是一個相對穩定和相對成熟的民主社會,而不像北美和台灣親共媒體的宣傳,它們常說台灣很亂,我看到的台灣是社會安靜,經濟繁榮,人民富足,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政治上藍綠對抗但民間很文雅,沒有看到吵也沒看到鬧,沒有亂象,是一個了不起的華人第一個民主社會。

問:這次縣市長選舉台灣報紙都說民進黨「慘敗」,台北、嘉義、直蘭這些民進黨經營多年的「根據地」都失守,你觀察民進黨敗選根本原因是甚麼?

民進黨三合一選舉大敗原因
陳破空:原因很多,一是民進黨執政的弊案對選情有衝擊,如陳哲男、高鐵,這些弊案在選前先後揭露出來,媒體大肆炒作,炒得很厲害,使淺綠選民很不滿,失望;二是民進黨為減少選舉頻繁的資源浪費,便將二十三縣長、縣議員、鄉鎮長的選舉綁在一起,這樣的三合一選舉,從技術面上看對民進黨很不利。因為國民黨在台灣中下層社會有很強的組織系統,三合一選舉有利於國民黨黨團一體化操作,充分發揮其廣大樁腳作用。國民黨鄉鎮長的優勢就影響到縣長選舉。第三個原因是民進黨的選戰策略尤其是提名上犯了不少致命錯誤,如宜蘭提名老縣長陳定南回鍋,而宜蘭已有二十四年是民進黨天下,用舊人上馬,加強了選民的換人心理。台北縣長人選也不合適,台北是台灣第一大縣,選民心理偏向要一個經驗豐富,作風老道嫻熟的「父母官」,但民進黨卻推出童子軍代表羅文嘉,心理上給人青嫩不熟之感。如果宜蘭和台北候選人對調,陳宜南去台北便和可以周錫瑋一爭高下,而羅文嘉去宜蘭可以「新生代繼承宜蘭經驗」的口號,至少比在台北縣有利,不至於輸那麼慘。

問:民進黨競選的程序是否有問題?

陳破空:我不太了解。他們說將要改革,現在仍有一些老套,從上而下,大老級人物影響大,這次有幾個政務官空降參選,全部落選,與陳水扁有關。另外,在互打弊案方面,綠打藍顯得很弱,如台北縣,藍營突然打一個「走路工」風暴本應交司法處理,但羅文嘉應付被動。值得補充的一點是,陳水扁人望近年下降,比超級明星馬英九的助選效應差多了,馬英九一人頂一黨,他的光環效應是國民黨取勝的重要因素。阿扁政策左右搖擺,同僚不滿,深綠不滿。更為關鍵的是大環境,當民主制度己經穩定時,民生問題,清廉問題就會成為選戰主軸,所以這次國家認同,兩岸問題都未成為主要議題。

問:但兩岸經貿問題成為台灣兩派的爭執焦點,應對選舉有影響。

泛藍打兩岸經貿牌鼓吹中國機會論
陳破空:不錯。現在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機會論」,台商也不例外,即將下台的連宋去大陸訪問,不怕戴紅帽子,談經貿問題,掀起一股大陸熱,中共明顯要借此在經濟上拖住台灣,從而在政治上拖住台灣。它樂於打經貿牌,泛藍與中共不謀而合,也打經貿牌,把泛綠推到不顧國計民生的位置上,結合社會上的不滿情緒,經貿牌希望台灣充分利用中國機會發展經濟,對此,陳水扁政府缺乏有效應對,比較被動,統獨牌又打不起來,迴避不了兩岸經貿牌,顯得左右為難。進也難,退也難。現在選後,也面臨這種兩難局面。如果也在兩岸打經貿牌,跟泛藍起舞,也就是跟著中共起舞,只談經貿,不談人權,不談民主。這樣,不僅模糊自己角色,而且會越走越被動。我在台灣曾向他們建議:兩岸關係不可迴避,應以民主與人權的核心價值統籌兩岸政治關係,再以法制與平等統籌兩岸經貿關係,這對國家安全與民進黨執政是有利的。

問:連宋大陸行之後,台灣人的紅色恐懼是否解除了很多?

陳破空:沒有完全解除。連宋去大陸製造中國機會論,打兩岸經貿牌,確實使泛藍從國家認同的困境中大大紓緩了,並成為這次選戰的一個主軸。但選舉成功並非經貿牌的有效,而是民進黨應付無方所致,加上攻民進黨的弊案,馬英九當選黨主席後,他的超人氣造成國民黨空前的團結,泛綠則出現了分裂。

問:你了解到泛綠的分裂情況是怎樣的?

陳破空:據說深綠色的人沒有投票,很不滿陳水扁兩岸關係政策搖擺不定。連胡會後,陳還暗示有扁胡會的可能,他還重語傷害前總統、深綠的精神領袖李登輝。選前一月,深綠選民就放話,要給陳水扁一個教訓。另方面淺綠選民的不滿,來自於改革、民進黨高層的弊案,損害了民進黨政台清廉形象,認為陳水扁用人不當,這些涉弊案者,又是從泛藍陣營轉過來的,如陳哲男、陳美芬。加上地方候選人高層提名,也激化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如林中南和蔡煜郎自相殘殺、泛藍得益而選上。

馬英九大勝民進黨應直選主席
問:這次選舉被認為是○八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並預示再政黨輪替,您認為呢?

陳破空:看來是朝第二次政黨輪替發展,但是否前哨戰?還難說,因為零八年總統選舉前還有兩次重要選舉:零六年北高二市長選舉和零七年立法院選舉。這兩場選舉更有意義。這次三合一選舉對馬英九是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使他成為泛藍的共主。但泛綠還沒有出現領頭羊,因此,對泛綠來說不是前哨戰。

問:零八年陳水扁肯定屆滿下台,沒戲,泛綠的共主有無一些發展方向可尋?
陳破空: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因敗選辭職後,接任者,議論不少,但還沒有一超然的聚焦點。我與一些學者討論過:推林義雄是上策,推張 俊雄是下策,陳水扁回鍋當主席是中策。但林張意願不高,扃亦不適當,我認為民進黨應立即直選黨主席。國民黨改革晚,但主席直選使黨獲得新生命,七成黨員拋棄了高層屬意的人,選出了馬英九。民進黨卻還是由高層醞釀推選主席,這問題亟待解決。

問:我們轉一個話題。你觀察的台灣,是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執政五年的台灣,你看到了甚麼變化?

陳破空:可以概括幾點:一、國家認同在台灣很大範圍取得共識,即泛綠、泛藍與中間選民大多數認同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意識空前加劇;二、民主已完全成為台灣人的生活方式,全方位選舉全民已習已為常,專制復辟已不可能;三、台灣官場進一步清廉化,弊案已越打越少,是歷史上最少的時期。

問:您與台灣知識份子包括大學生接觸的印象如何?

陳破空:先談大學生。台灣政治平民化、本土化後,學生參與意識下降,學生更務實,注重個人前途。學生思想活躍,文明素質健全,積極向上,認同民主價值觀,但國際視野不夠,比較單純。大陸每年請一些學生去看上海廣州的高樓大廈,他們就更為傾向統一,甚至認為大陸人口多,不適宜搞民主。對歷史了解也甚淺,如對李敖的過去都不知道。知識份子除藍綠的政治傾向外,給我的印象是在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上,多數比較徬徨。智庫人物眼光內向,缺乏以國際框架看兩岸關係,對中共的認識普遍不足,影響到官方政策往往閉門造車。令我憂慮的是,台灣確立國家認同後應出現高瞻遠矚有世界觀的政治家,但在蔣經國、李登輝後,還沒有相當水準的人。

紅色滲透代替「去中國化」
問:在被嚴厲批評的「去中國化」方面,您看到了甚麼?

陳破空:過去多年,「去中國化」在泛綠民眾與媒體上曾佔上風,但近兩年已式微。因為民主制度穩定,國家認同基本確立,兩岸經貿突出。不過,我在民間仍感到比官方還強的本土意識,不認同中國的人文背景而強調一個島國的海洋意識,交織著台灣與中國的恩怨情仇。式微的另一因素是,台灣有近半的泛藍選民的中國意識重,他們反感共產黨但仍堅認是中國人,認同中華民族與文化,他們很反感「去中國化」,甚至部份人為此投入共產黨懷抱也在所不惜,由反共變為親共,在一些政治人物帶頭下走向紅色。

問:在彩色台灣中,「紅色」究竟如何?

陳破空:我看到和感到的是,中共代表的紅色勢力在台灣是越來越大。開始,中共是從軍演、領導人恫嚇,赤裸裸地干預台灣選舉,但威脅與暴君式咆哮使選舉更朝他們意願相反方向發展,發現錯了後,現在他們對台灣選舉不出聲,甚至怕出聲。這次選舉前兩日,照例舉行的國台辦記者會,宣佈因台灣選舉而取消!說明中共對台政策已全面潰敗。但這是明的方面,暗的方面,他們並未罷手,透過資金、人員,技術等手段支持台灣島內親近他們的一方。本來,一個民主社會出現(藍綠)兩大陣營是正常現象,美英都是如此。台灣兩派卻多了一個對岸的紅營,來拉一派打一派,拉攏藍營,爭取橘營,打擊綠營。在媒體上表現最突出,中共資金以中資與港資為名大量滲入台灣媒體。如TVBS的案子,中資在背後起作用,民進黨因弊案被大肆炒作處於不利地位,與台灣親共媒體關係甚大。紅色勢力在台灣媒體比例很大,有的媒體人直截了當在壟斷的節目中為共產黨說話,完全不講大陸的陰暗面,不講中共迫害人民的事實,只報導所謂「欣欣向榮」的表象。一邊倒唱衰台灣,唱好中國,與中共對外文宣戰略不謀而合。這不是偶然,而是明顯的配合,呼應。

媒體勢力仍是藍大於綠
問:民進黨執政快六年,在媒體上似乎仍然處於劣勢,尤其在大台北。

陳破空:我接觸泛綠,他們說泛藍佔絕對優勢,接觸泛藍,他們又說泛綠佔優勢,控制了媒體。依我看是「藍大於綠」,尤其在報紙方面。電視頻道接近平衡,但泛藍實力明顯大。除媒體外,中共對政壇的滲透也很厲害,在國會立法院有直接標榜紅色的人當立法委員,如李敖、邱毅是代表人物。而且,中共的滲透已進入縣市長一級,泛藍的縣市長大多數都去過大陸訪問,都和連宋一樣,只談經貿不談政治,只談中國機會不談大陸人權,把台灣說得一團混亂,從不肯定台灣民主的成就,完全符合中共的需要。誤導大陸民眾,也誤導台灣民眾。總之,今天中共對台灣的滲透和四十年前對國統區的滲透一樣,一個自由社會對這種滲透是防不勝防的。

問:在廣泛介紹台灣觀感後,您對兩岸統一的未來如何評估?

陳破空:統獨作為議題已式微,但作為趨勢並未式微。泛藍會繼續打兩岸經貿牌,透過促進兩岸關係謀求政經好處。泛綠則處於彷徨無計狀態,如果跟進泛藍,陷於被動,無功可建,但又迴避不了,兩岸關係仍是台灣最重要首當其衝的對外關係。我和一些學者討論時,有一共識,泛綠要以促進大陸民主化為前提,甚麼選項都可以談,否則泛綠在兩岸關係上沒有著力點,而被邊緣化。中共的方針是接觸泛藍,不接觸泛綠,故意給顏色泛綠看,使藍綠在台灣的均勢被打破。因此,泛綠必須制定自己的全盤戰略,挽回弱勢,使泛藍的經貿戰略蒼白化、局部化、片面化。總之,要高屋建瓴,掌握兩岸關係的制高點。

對台動武仍有兩種可能性
問:最後,作為一位對中共政治有深切了解的評論家,您看胡錦濤當權的對台政策走向如何?台灣已有胡比江好的反應。

陳破空:如前所述,中共對台政策沒有過去那麼粗魯霸氣,但本質上胡不比江好,反分裂法的制訂,就是魯莽冒險而毫無意義的舉措。泛藍失意政客不怕親共,給中共造成一個轉機,這是形勢使然,而不是胡的高招,只是對台手法比江細膩一些而已。因此,對台動武在大比例情況下可以排除,不敢動武,從棄「統一法」而用「反分裂法」可為一證,因為統一法就必須對台動手,但不能排除國內矛盾激化,政權出現重大危機時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另一個可能性是當二○○八年北京奧運會成功後,中共「勝利衝昏頭腦」特別是在台灣分裂加劇出現內應勢力的時候,中共武力犯台的危險性就會降臨。不過,內應的出現也不可能形成規模,我在台灣從南到北,聽到多次的一句話是:「獨派上台不會獨,統派上台不會統。」我理解是獨立統一的條件都不存在。因此,統獨在台灣不可能是一個現實的選擇,作為理想與意識形態卻會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