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權領袖格羅麗亞
作者: 董鼎山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4-05-0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青年反越戰運動正如火如荼(我稱之為美國社會革命時代),我們心目中有兩位最景仰的人物,一位是英雄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一位是女權主義運動領導者格羅麗亞•史坦倫(Gloria Steinem)。今日發現那位我們當年愛慕的、既智慧又美艷、風度堪比時裝模特兒或電影明星的格羅麗亞已八十高齡,不免想要作文紀念一下。


●美國女權主義先鋒人物格羅麗亞·史坦倫。

雖然年逾八旬,她在電視節目上受訪時,仍是風姿綽約,身材苗條,不減當年。她眼角的皺紋只能增添她的嫵媚,她沒有像美國一般富貴婦女那樣老年後做面部修正手術,不過她原本棕黃色的長髮染了些,以防變為全部灰色。

格羅麗亞年少時即對政治與女權主義發生興趣,她的指南針是前輩蓓蒂·弗里丹的女權主義經典《女性神秘》(FEMININE MYSTIC)。兩人成為女權運動的哼哈兩將,後來由於格羅麗亞名氣大揚,引起較為年老的蓓蒂醋意而絕交。格羅麗亞大學時開始對寫作發生興趣,畢業後加入 當時銷路極廣的《老爺》(ESQUIRE)雜誌當記者,靠了她的美色,加入「花花公子俱樂部」(PLAYBOY CLUB乃《PLAYBOY》雜誌創刊人所辦),當酒吧女招待,穿兔裝制服(緊身短裙長絲襪,臂後飾了一條兔尾),吸引男顧客。

後來她以親身經歷寫成一篇 描寫男性侮弄女性的報道,一舉成名,後被聘為當時新出刊的《紐約》雜誌的編輯,終而靠《紐約》之助,與幾位女權主義者合編一本《女士》(M.S.)雜誌, 成為女權運動聖經。從此,美國年輕女性紛紛加入反越戰運動,在公共場所燒燬乳罩以示自己獲得解放,性自由運動也因此而起,女性避孕丸的發明更影響了青年女 子的生活。

格羅麗亞自己的性生活也非常自由,她一生未婚,男朋友眾多,其中不乏富有的地產商、出版家之類,她生性強勢,能夠改 換一個富翁的人生觀,從保守政治轉向開明自由,支持她的女權運動。她同情窮苦人民,經常前往亞非落後國救災或施捨。她飛行時坐的是經濟艙。某次從非洲回到紐約,一位富有的男友派了車夫與名牌車來接機,弄得她非常不好意思,著文抱歉。

格羅麗亞二十多歲就出了名,到四十歲時,她告訴記者上了年紀的心情,到了五十歲,她在華道爾夫大飯店一個為《女士》雜誌募款的大會中,很大方地向群眾宣佈:「這就是人到五十歲的模樣!」她經常為進步社團機構募捐。到了八十歲生日,她在一個慈善機構募款大會中說:「這就是我八十歲的模樣。」

有人以為她做過整形手術,其實她美艷如常,只不過多了些八十歲的皺紋而已。八十歲的格羅麗亞仍然在美國文化中佔據重要位置,六十年來她一直是美國女權主義運動的象徵,青年婦女把她當作現代女性的 標準,而男士們傾慕她的姿色與智慧。《華盛頓郵報》一女記者把她形容為「知識界一位穿了迷尼裙(MINISKIRT)的月份牌美女(PIN UP GIRL)」。

她的好友們則認為,這是男權社會對聰明美艷女性的歧見。半個世紀以來她名揚世界,她在印度時被大群欽慕者包圍追隨,很少有人相信她已年近八旬,甚至不丹與孟加拉也要邀她前往簽名售書。這位奇女子到了老年已成為國際名人。她經常飛行,一上飛機她就有粉絲們(機上女服務員)對她好好招待,雖然她坐的是經濟艙,空中小姐總會替她帶來頭等艙的飲食。

她一生主張自由,愛情關係一斷,男友就變成她的好友而照顧她。她對男人仍感興趣。不久前,她對一位好友說,某次她在旅途遇到一位青年男子,不禁暗中自忖:「我如還年輕的話,我們可以發生一次非常熱情的關係,大概可有兩年,然後我們分手,成為一生的朋友。」

她說,「五十歲給我一陣震動,過了六十歲便很隨意,七十多歲反覺輕快,毫無牽挂。到了八十歲,我所想的不是老年,而是死亡來臨的必然。」她掛心的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

(九旬粉絲寫於二○一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