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一部熱血殉國的良心片
編者按:我們以忠於歷史的至誠推薦這部台灣製作的影片。請大家看看80年前的一代中國青年是何等的正義、純真與英俊,為了自己的家國慷慨赴死,今天的我們活得多麼的渺小卑微! 他們有的來自頂尖學府, 有的是歸國華僑, 有的出生名門望族,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他們顏值逆天。 在他們做出選擇的那一刻, 命就不是自己的。 他們的學校門口 立了校訓: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 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這不只是一個口號, 他們在入學的時候就寫下了遺囑。 翱翔在天與地之間, 不能掛念過去,不能思索未來。 他們只有現在,只有當下。 如果有可以稱之為計劃的東西, 那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 他們都是非常沉默寡言的孩子, 每一個都是這樣。 在天空面對孤獨, 回到地上來尋找依戀。 他們是中國史上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 死的時候,平均年齡23歲。
這是一部在台灣並不賣座, 在大陸沒有公映, 無人知曉, 但是你不得不看的中國良心片! 紀錄片《沖天》 以1937-1945年中日全面戰爭為大背景, 呈現這群年輕人的愛戀、榮耀與死亡。
複製網址,觀看影片: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527406/
以下內容嚴重劇透,慎入
這是一部比電影還要好看的記錄片,事實比虛構更有擊中人心的力量。 穿過80年的歲月,穿過宏大的背景和冷冰冰的數字,通過當年往來的信件,和相關人等的回憶記錄。 本片把那些壯志凌雲、英年早逝的英雄,還原成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人。
我爸爸,在天上 高志航,中國空軍“四大金剛”(抗日期間全部殉國)之一,後世被中國人、日本人交口傳頌的“空軍戰神”。 從法國、意大利學習歸來後,高志航任空軍教導隊副總隊長、第四大隊大隊長。1935-1936年間,集訓驅逐機部隊所有飛行員,培養出中國第一批優秀的飛行員。 日本密探對他們的評價是: 中國空軍的駕駛技術, 意外的優秀,不容小覷 如果漠視中空空軍飛行隊的戰鬥力 而與之作戰的話, 可能是相當危險的。 1937年8月14日,筧橋空戰中日首次對決,高志航首開紀錄擊落第一架日機,並帶隊首創3:0的光輝戰績。 後來這一天被定為空軍節。 這位赫赫有名的“空軍戰神”、空軍總教頭,有個調皮的習慣——每次教飛行經過自己家,他都會低低飛過。 這是他和女兒之間的小秘密,女兒此時,便會指著天上的飛機說:“我爸爸,在上面”。 經過我們家他會低飛,嗚~上去這樣子 我就知道是我爸爸來了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於周口機場遭遇敵機空襲,中彈殉國,時年30歲。在三個月的戰鬥中,高志航共擊落敵機5架。 這裡,筆者有兩個感慨: 一是,這樣赫赫有名的英雄,戰鬥時間居然只有這樣短短的三個月。在後面的戰鬥中,我們不停地看到,年輕人的性命前仆後繼、以極快的速度消耗著。 二是,只擊落5架敵機?(他不是擊落敵機最多的,如他的學生劉粹剛的戰績是11架。)而需要科普一下的是,當時中、日空軍到底是什麼樣的飛機? 抗戰之初,我方空軍主力戰鬥機是300架霍克三雙翼機,特點是: 速度慢、善纏鬥 日軍主力戰鬥機是2000架九六式單翼機,特點是: 速度快、專門針對纏鬥機 九六式的時速比霍克三快60公里。啥意思? 就是我們的飛機“ 嗚~嗚~ ”的慢慢飛行的時候,日軍飛機“ 咻~ ”的一聲就已經飛過去了。 而且當時,我們的空防裝備幾乎全靠國際援助,量還少,總共不到300架,打下一架少一架。 而日本,可用飛機多達2000架,而且國內還在源源不斷的生產。 裝備不行,敵眾我寡。
死亡來得時候,是一瞬間 愛情來的時候,也是一瞬間 劉粹剛,中央航校二期驅逐科學生,他的空中命中率高達九成,被日軍對手稱為“空中趙子龍。 鐵血男兒,居然也是癡心情種。他在火車上邂逅一位姑娘,驚為天人,無法自拔。 寫起情書來,也是一紙痴相。 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溫雅,令人堪慕。 耿耿此心,望斷雙眸。 許希麟女士是大家閨秀,追求者眾,自然不會回复劉粹剛的書信。 而劉粹剛很得高志航真傳:喜歡她,就開飛機去她家,玩低飛特技! 沒事開著戰鬥機去姑娘家轉悠,表演各種特技,震得的電線抖動,還揮手打招呼。 結果嚇到了未來丈母娘,主動勸自家姑娘。 (~女兒,要不你就從了吧,放過我們家的電線桿~) 飛的這樣低,好猛好險, 又做各種特技給我看,電線震得抖動 你就和他通信做朋友吧。 劉粹剛突破許希麟女士的防線,許希麟女士突破父親的顧慮,她們勇敢突破所有阻礙,結為夫妻! 就像所有的飛行員那樣早早的交代身後事,劉粹剛給新婚的妻子,寫下這樣的信: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殺身成仁的話, 那是盡了我的天職。 您要時時刻刻 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 不要愚笨, 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 您應當創造新生命,改造環境。 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 永遠記著,遇著我這麼一個人。 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即使早已知道飛行員的事業是如何凶險;即使可以寫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即使知道今日的興奮,都是明日悲壯的回憶。 死亡來臨時,依然措不及防。 兩個週後,劉粹剛在任務中,當場死亡。 年僅24歲。 新婚的許希麟女士聽到丈夫殉國的消息,寫下: 剛,在你固是求仁得仁, 已盡了軍人天職。 可是我,正日月茫茫, 又不知若何度此年華。 粹剛,你平時常說, 將來年老退休後決以餘力辦學。 如今你已經了最後心力。 我決定繼你遺志,先從基本教育著手, 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輸於未來的青年。
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閻海文,航校六期學員,曾在航校史上創下打地靶滿分記錄。 8月17日,閻海文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被砲彈擊中,跳傘誤入日軍陣地。 以隨身手槍反擊包圍他的日軍,並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然後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殺。 年僅21歲。 日軍感佩他的壯烈,為他立碑,上面寫著:“支那勇士之墓“。 日本記者在報導他的事蹟時更感嘆:“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中日空戰“自殺式襲擊第 沈崇誨,航校三期學員,從清華大學畢業,投筆從戎。 8月19日,沈崇誨在攻擊日本船艦時,座機受損,無法順利返航。 這時,他又發現了更多敵機目標,於是加踩下油門沖向日本軍艦,與敵人同歸於盡。 年僅25歲。
1937年11月,霍克三損失殆盡 1938年-1941年, 中國戰鬥機為蘇聯援助的伊十五與伊十六 伊十五還是雙翼的纏鬥機,只有兩支槍 1939年, “一群從未見過的新型飛機“ 出現在中國上空, 那是日本研發的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 ——零式戰鬥機 航程遠,速度快,活動力強,纏鬥性能好 零式出現了之後,它一護航 制空權就被它拿去了。
1940年9月13日,零式戰鬥機出現在重慶璧山上空,國民政府空軍第三機械大隊7隊36架飛機,在璧山上空與66架日機相遇發生激烈空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璧山9.13空戰”。 經過短暫而慘烈的激戰,我機傷損11架,毀13架,人員傷9員,陣亡10員,日本飛機無一損失。 必須無所畏懼 但也無所遁逃 航校七期畢業的徐華江也參與了當天的戰鬥。徐華江在口述錄音裡,這樣回憶: 那次作戰當中,可以講我們很慘敗。 大概有五分鐘,我的滑油就被打到了。 滑油噴出來,就模糊了,看不清楚。 飛機嚴重抖動。 你想走也沒有辦法,不想走也沒有辦法。 ...... 被打到發動機嚴重毀損,才迫降稻田裡。 ...... 我摸到飛行口袋的時候,有兩顆子彈, 拿在手裡這還是熱的。 追擊他的日本戰鬥機飛行員三上一禧後來回憶: 我看到中國空軍 一直頑強打到空中停機,才墜落下去 真是吃驚 徐華江回憶到: 我們明明知道日本空軍的飛機優於我們, 但是我們還要堅決迎上前去。 我們中國空軍的信條是: 誓死報國不生還 這次戰鬥極大地鼓舞了日軍士氣,他們以為中國的天空都是太陽旗了。 孤膽英雄 在日本轟炸機長驅直入,編隊飛過成都上空時,突然闖入一架中國的伊十五。 日軍隨軍記者拍攝下了這樣的畫面,並記錄到: 我軍飛過殘雲飄飛的成都上空 出現一架不自量力的敵方戰鬥機, 突然向我挑釁。 青天白日旗的敵方戰鬥機, 近在咫尺, 被我軍拍到。 這是盧溝橋事變以來, 第一個珍貴記錄。 這段短兵相接的珍貴畫面,徹底說明中國抵抗到底的決心! 裝備不行,唯有博命 鄭少愚,當時第四大隊大隊長,甚至向隊員提出迎頭相撞,同歸於盡的戰法。他說:只要捕捉到機會,我願意第一個撞敵人的領隊機。
1941年,蘇聯終止對中國的援助, 並與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珍珠港, 美國立即對日宣戰。 1942年,中國正式獲得美國軍事援助。 由美國退役飛行員組成的志願隊 “飛虎隊”來到中國。 有了當時最先進的P-47、P-51戰鬥機 及B-25中程轟炸機, 在陳納德協助訓練下的中國空軍 脫胎換骨 運輸線的維繫與爭奪,是戰爭後期雙方攻守的重點。 1943年,日軍已經全面封鎖中國海岸線,中國唯一的對外道路滇緬公路被切斷。援華物質只能通過飛躍喜馬拉雅山脈的飛機來運輸,這條航線被稱為“ 駝峰航線 ”。這是二戰期間維持最久、規模最大的空中運輸。 然而這條航線所經過的地形與氣候條件惡劣。 總共有超過五百架飛機失事。 在晴天,飛行員完全可以沿著山谷間鋁製飛機殘骸的反光來導航。 因此這條航線,又有一個金屬般冰冷的別名“ 鋁谷 ”。 孤獨的死亡 周志開,中央航校七期,第一個獲得“晴天白日勳章”的飛行員。 1943年6月,日本轟炸機空隙四川梁山機場,中隊長周志開單機衝入日軍機群,以一敵八,創造三比零的戰果。 這位戰鬥英雄其實也是一個大孩子,名門之後,家境優渥,他的第一個夢想是做電影明星。 1935年6月,周志開瞞著家人,偷偷報考了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直至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才告訴家人。 我們與環境作生命的掙扎時, 我們是孤單的、遼遠的。 在離人群極遠的空中, 我們的痛苦和喜悅, 只有我們孤單的享受。 痛苦向我們圍攻時, 卻更殘酷得不容許我們去思索 和回憶任何一件往事。 ...... 等到我們回到機場, 和人們談到一個幾乎失去了生命的經過, 是沒有人可體驗到當時的情形的! 因為,生命是這樣的東西: 已經失去了,沒有人能知道它! 沒有失去,沒有會感到它! ...... 我們仍只能靜靜的 像並沒有過什麼一樣! 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湯卜生一個飛行員的自述 1943年底,周志開在一次偵查任務中,起飛兩小時後與地面失去聯絡。年僅24歲。 半年後,官方才透露了陣亡的消息。
正在歡笑的時候, 敵機的來襲, 也許在這忽忙間, 朋友們就消失了! ...... 就好似做了一個噩夢, 掉落在千層的崖下, 這種實有的噩夢卻無法可以醒的, 我們的腦中印有多少的英勇的同伴的影子, 而他們,是永眠了! ——湯卜生一個飛行員的自述
他們必須斬斷自己的未來 才能讓他們所愛的人有未來 這群二十多歲的大孩子們,比誰都接近死,因此他們不得不比誰都接近上帝。 如果死神前來敲門,他們沒有任何躲閃的餘地。 縱使有再多的不捨,他們必須下定決心斬斷自己的未來,才能讓他們所愛的人有未來。 “ 好多女孩不懂空軍的危險,看他身體健康,看他有地位,不曉得他隨時會死的。好多女孩不懂嘛,但是你良心曉得,不可以這樣。每個人都不敢交(女朋友),這是良心的問題。 ” 張大飛,空軍第三大隊。 “她的信是我最大的安慰。我現在休假,也去喝酒、去跳舞了,我活了二十六歲,這些人生滋味,以前從未嚐過。 三天前,最後的好友晚上沒有回航。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我了。我禱告,我沉思,內心覺得平靜。” 1945年5月18日,張大飛中彈陣亡,年僅26歲。 “同學們在一起,每天吃啊住啊,什麼都在一起,和自己兄弟,在家裡兄弟一樣,結果到十二月一號一看,一百四十七個人只剩下三個人。 ...... 講不出來,想到幾個老大哥,很難過,心裡很難過”
他們都有一付可羨慕的好身體, 他們受的訓練 就是要他們無條件地貢獻他們的技術, 必要時無條件地貢獻出他們的生命。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為了誰! 193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昆明逃難,循著雨夜的小提琴聲,他們遇到了正在受訓的八名飛行員——這是中央航校的第七期學員。畢業的時候,梁、林夫婦作為名譽家長”出席畢業典禮並致詞。 之後幾年,林徽因不斷地聽到這些飛行員朋友慘烈殉國的消息,收到他們的遺物。 至抗戰勝利前一年,他們結識的最後一位飛行學員朋友陣亡,此時相距林徽因的弟弟飛行員林恆殉國已三年。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簡單的,你給了。 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 只因你是個孩子, 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為了誰! ——林徽因《哭三弟恆》
1937-1945年八年期間, 中國空軍擊落或擊傷日機超過一千兩百架, 我軍損失軍機近一千架, 犧牲官兵超過四千人。
這部紀錄片為抗戰勝利七十週年而作,製作週期17個月。 去年年底在台灣上映,除了官方捧場,在年輕人中幾乎沒有激起水花。 導演張釗維,說:“我知道現在台灣社會的氛圍,對和大陸有關的歷史不那麼感興趣。” 而他其實抱著一個更大的希望,希望拍給全體中國人看的,要不太遺憾! 距離1937年已經八十年,他們的死亡依然孤獨!
我們仍只能靜靜的 像並沒有過什麼一樣! 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湯卜生一個飛行員的自述 丘吉爾對英國皇家空軍說的那句名言:“ 在人類征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虧欠這麼深的恩情。” 而我們,不要忘卻了我們的英雄! 不要忘了我們優秀到令人扼腕嘆惜的年輕人! 不要忘了我們虧欠了極深恩情的熱血男兒! 他們的心智,如藍天一樣透徹單純,他們的靈魂,卻深沉的令人費解。
風雲際會壯士飛, 誓死報國不生還。 走進生命的幽谷, 開創國家的出路。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