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按:和老朋友聯絡,不時會互送生活照片。在這網絡時代,也免不了被貼上社交網站與眾「分享」——這是這張大約是2005年的照片的來歷。過去,不是常年和女兒一起,因此,每次相聚謀殺了不少菲林,印成一本本的影集。後來數碼相機問世,就不計其數,再也不去沖印,最後連相機也不用了。iPhone萬歲。相片都儲存在手機裡……時代的變遷,真是令人目眩神迷!那是我們的童年做夢也想不到的。羅錦說有感而題,囑我刊出,從君之雅。

爸爸累了,
小女兒也睡著了,
父女倆
都甜逸地做著美夢。
爸爸在香港
獨自創辦著《開放》,
一年一次回到紐約,
與家人團聚。
女兒要爸爸抱著,
講不完自己想說的話;
爸爸開心地聽著、回答著,
漸漸,與女兒一起,
進入了遙遠的夢鄉。
經歷了滄桑的以往,
迎來香港的陽光與海風;
過去的一切都拋掉了;
為了自由、幸福和理想,
在香港忘我地奮鬥;
結識了女兒的母親,
並肩走向人生。
單純無暇的女兒
幻想正在馳騁,
她感到多麼安然、牢靠,
因為爸爸的臂膀,
是那麼寬厚有力。
女兒的媽媽偶然進屋,
見到這一景,
開心地樂了;
她趕忙悄悄地取出相機,
拍下這難得的動人畫面。
這是永久的畫面,
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的畫面;
它是愛的定格,
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福氣,
能躺在爸爸的懷中。
它,是在講述著故事,
敘說著一個家庭、兩個國家的故事;
它,是嚮往和召喚:
以往的艱辛、奮鬥與苦樂,
都融化在
美好的親情中......
遇羅錦有感而題
2017.8.6
德國 Pass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