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自傳背後的故事
作者: 編輯部

新書推介

更新於︰2019-04-2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貧窮讓他拼命學習,貧窮讓他走上了人權律師的道路。如果不曾貧窮,他可能就不會去關注那些像他一樣辛苦的人們。……正是對政治的真摯和熱忱讓他當上了總統,但他依然沒能擺脫貧窮。”《命運:文在寅自傳》(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一書中,頻頻出現對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的評述。重讀此書,再次加深了筆者對該書的看法:與其說是現任總統文在寅的自傳,莫若說是已故總統盧武鉉的評傳。

盧武鉉之影

身為“盧武鉉之影” “盧武鉉政權的二把手”,文在寅身上,打上了太深的盧武鉉印記。

在自傳中,文在寅將之歸結於命運。“如果沒有遇見他,我的生活肯定跟現在大不相同。從這一點上來看,一切都是命運。但如果要問,一定是好事嗎?我覺得不好回答。因為疲憊、痛苦真的是太多了。但又能如何呢?從與他相遇,到一路同行,再到最後的離別,這都不是我的計劃,也不是我所能躲避的。”

文在寅的前半生,似乎確有命運之手在操盤:

文在寅1953年出生在韓國慶尚南道巨濟島貧寒人家。其雙親原本生活在朝鮮鹹鏡南道咸興市,1950年12月隨美軍乘船南撤,在巨濟島的收容所安家。

身為戰爭難民之子,文在寅求學之路並不平坦。進入慶熙大學法律學院就讀後,他在1975年參加集會示威時被捕,被判有期徒刑8個月,並被大學開除。他在獲釋後被強制徵兵入伍。退伍後他開始準備司法考試,1979年通過第一輪考試,次年在開展反對全斗煥政權的示威運動期間參加第二輪考試,後因示威被捕,在拘留所收到第二輪考試的合格證書。

他1982年回到家鄉釜山,遇到當時正在做律師的盧武鉉。他與盧武鉉一起成立法律事務所,開啟人權律師生涯。

盧武鉉2002年成為新千年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後,文在寅只願“做參謀”。盧武鉉成為第16屆總統,文在寅以“不要讓我參加政治”為條件同意進青瓦台輔佐盧武鉉。

2004年3月,盧武鉉遭遇彈劾危機。文在寅趕回國內,負責為盧武鉉辯護。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文在寅出任盧武鉉的最後一任青瓦台秘書室室長,即幕僚長。2009年5月23日,盧武鉉不堪壓力,在故鄉跳崖自盡。

至交之死讓文在寅大受打擊。本就對政治不感冒的他一度沉寂。

直到2011年,在原同僚的集體勸說下,他才“半推半就”重返政壇,並在2012年4月參選議員。當年6月,他宣布參加總統選舉。在當年12月19日舉行的選舉中,他雖然獲得1469萬張選票(48%),但依然惜敗新國家黨候選人朴槿惠。

重考達人

世上苦人多。貧窮的滋味,對任何人都是刻骨銘心的。“我不想再過那種貧窮的生活了,但我也不想自己一個人過上好日子。就像小時候我們接受了別人的幫助那樣,我希望我也能夠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人。”文在寅在自傳中宣誓。

文在寅的政敵李明博,也是窮苦人出身。但這兩位窮苦人,卻不共戴天。談及他倆之間的芥蒂,就不能不提盧武鉉。

2009年5月23日,背負腐敗指控的盧武鉉,跳崖身亡。葬禮由文在寅操持,他用“喪主文在寅”自稱。“如此漫長的5月23日終於過去了。這是我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天。沒有哪一天比那一天更讓我後悔自己做了最後一任秘書室室長——從確認屍體到發布噩耗,再到主持治喪會議,我不能一個人獨處,也不能哭……”

“李明博殺害了盧武鉉!”在紀念盧武鉉的集會上,有人大喊。時任總統的李明博敬獻花圈時,白元宇議員突然衝著李明博呵斥:“政治報復,謝罪!”

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後,文在寅以國民葬禮委員會運營委員長的身份向李明博低頭道歉:“是我們失禮了。我們對前來弔唁的客人禮數不周。”李明博答:“沒關係,我能理解。你們不用放在心上。”

不過,事態的演進顯示,他們只是暫時隱忍不發而已。

“盧武鉉之死”猶如文在寅心中暫處休眠期的火山,隨時都會噴發。

文在寅2011年出版《命運:文在寅自傳》這本書時,或許並未想到他與李明博的鬥爭可以演化得這般戲劇化。

2018年1月,雙方鬥爭白熱化。李明博的多名親信接連遭搜查或被捕。圍繞情報機構國家情報院“進貢”一案,檢方2018年1月22日搜查李明博哥哥李相得的住所和辦公地點。檢方在對前總統朴槿惠要求國情院“進貢”一案的調查中發現,李明博的親信同樣涉案。

2018年1月17日,如坐針氈的李明博指責現政府對他施以“政治報復”,意在為盧武鉉“復仇”。輿論解讀,這番話映射出當初他調查盧武鉉時動機不良。李明博2007年接棒盧武鉉。兩年後,李明博政府以貪腐罪名對盧武鉉嚴加調查。當時文在寅說,這是李明博政府對前任政府進行“嚴酷的政治迫害”。

2018年1月18日,文在寅總統強硬表態,“李明博拿盧武鉉的死說三道四,說成是'政治報復',令我難忍怒火”。現任總統怒懟前任總統,在政壇上實屬罕見。

2018年10月,李明博涉嫌貪污受賄等罪名成立,被一審判處15年有期徒刑。2019年3月6日,首爾高等法院批准李明博在上訴期間提出的保釋申請。當天下午,疾病纏身的李明博獲釋回家。

與李明博同屬一個陣營的朴槿惠,與文在寅之間也有“家恨”。1975年,文在寅因為參加反對朴正熙(朴槿惠的父親)的學生運動而被捕入獄。

2004年3月,國會通過對時任總統盧武鉉的彈劾案(同年5月,憲法法院駁回彈劾案)。Youtube上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當時帶領在野黨搞彈劾的朴槿惠得知彈劾案通過後,露出笑意。

2012年12月19日,韓國第18屆總統大選中,新國家黨候選人朴槿惠以51.6%的得票率,戰勝民主統合黨候選人文在寅。2016年10月,韓媒曝光崔順實修改總統演講稿等“親信干政門”醜聞。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宣布贊成彈劾朴槿惠,朴槿惠成為韓國第一位被彈劾罷免的總統。

2017年3月31日凌晨,天空依然漆黑,朴槿惠乘坐檢方准備的汽車前往拘留所。由於朴槿惠黯然下台,韓國須在60天內舉行大選,選出新總統。

其實,早在2016年10月,“親信干政門”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時,文在寅就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反朴槿惠的示威中頻頻亮相,引領國會發起彈劾。

高考考了兩次、司法考試考了兩次的“重考達人”文在寅,時來運轉了。2017年5月10日,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當選總統並於當日宣誓就職。

無趣的人

除了“盧武鉉之影”“重考達人”之外,“無趣”,也是文在寅的身份標籤。

2017年,文在寅在接受采訪時被問到自己最大的缺點,他鄭重回答,“無趣”。即便是政治對手,可能也找不出什麼比“無趣”更辛辣的字眼來攻擊他。

他確實缺乏顯而易見的魅力。共同民主黨的一名助手這樣評價他:“總是非常、非常一本正經。”

這個評價,一語中的。從自傳中也能看出,他並不​​是那種愛張揚的人。再精彩絕倫的故事,在其筆觸下,也缺乏吸引力。

但韓國政壇上,的確需要這種“無趣但正直”的人。

他推崇“知識分子的風骨”——直面恐怖的現實,對真相窮追不捨,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要向世人揭示真相,以暴露那些妄圖掩蓋真相的虛偽意識。

在代序中,文在寅寫道,他和盧武鉉一樣,相信歷史終是前進的、相信正義。“我們渴望擁有自由,卻不想獨享自由。這樣泉水般清純的想法彙集到一起,就形成了一股歷史的洪流,並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他認為:源遠流長的歷史洪流,才是世間的真理。

青瓦台魔咒終結者?

亨利•基辛格有句名言“權力是最好的春藥”(Power is the ultimateaphrodisiac),被世人熟知。但他並不是這一觀點的持有人,他無非是轉述了拿破崙的意思。

“權力是把刀,當權力越大時,這把刀也越鋒利,輕輕一動就會傷及他人。因此權力使人懼怕,但真正需要懼怕權勢的反而是手持那把刀的人。若不是有著篤定的哲學信念及修養,並受到上天的護佑,任何人都無法正確地運用那強大的權力。”這是朴槿惠在自傳《絕望鍛煉了我》中對權力的反思。

李明博在《經營未來:李明博自傳》中也聲稱:我堅持再苦、再難也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如今,當吃瓜群眾知道故事結局後,再回顧他們的傳記,難免唏噓不已。

命運,著實給韓國歷屆總統開了大大的玩笑。1995年全斗煥、盧泰愚被捕後,時隔23年後的2018年,韓國重現兩名前總統(朴槿惠、李明博)同時鋃鐺入獄。

1948年建國至今,韓國已歷經19屆共12位總統。從第一任總統李承晚至今的11位歷任前總統中:一人流亡海外(李承晩),兩人遭政變下台(尹潽善、崔圭夏),一人被刺殺(朴正熙),一人自殺(盧武鉉),兩人被兒子“坑爹”(金泳三、金大中),四人被批捕、判刑。這種窘狀,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歷任總統身陷“青瓦台魔咒”的背後,跟韓國政治體制不無關係。對總統權力製約失範、缺乏“事先預阻”的機制,導致上台後的總統權勢如“帝王”一樣煊赫。在重視家庭成員和親近人士的韓國社會,總統及其身邊人,想不被財閥等勢力“圍獵”都難。根除總統腐敗,要持續進行總統分權,還須做到官商分離。

 

古往今來,優秀的政治家總是體察民情、順乎民意,為其所應為;而蹩腳的政客總是裹挾民意,操縱民心,為其所欲為。正所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則逆民心”。

法律出身的文在寅深知,民意就是憲法。無論是誰當選總統,只要違背民意,國民就不會寬宥。在自傳中,他提出了政治路徑:“我們朝著福利國家前行的同時,又要防止政府變得過大,我們的方法就是將此前政府所執行的一部分功能讓渡於民間。這也是培育市民社會健康成長的方向和道路。”

敬畏民意、以改革面目示人的文在寅,不知能否終結“青瓦台魔咒”?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