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重整河山策:改水变土隙地舟天 1
作者: 徐澤榮

好文章

更新於︰2020-08-1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第一章 水乾坤大挪移

满水藏泷俄流丹冰齐泽大西北,川雾印气南热东温共绿蛮荒陲──公关献词

在中国乃至世界河族之中,近千年来的黄河都是属于对人类最不利的河流之一,应该考虑将其「开除河籍」,尽管在那远古时代,土质疏松对于手中只有石器的原始人类非常有利,故尔中华文明于此发源。开除的方法就是将黄河中间断开,避开黄土高原,使黄河一分为二,变成延长了的海河(北)和渭水(南),而将山陕段黄河壅塞成「黄湖」──文中摘语

话说一日大禹在天国里闭目养神,忽然听得哨官来报:「神州西北正在开展水汽热大挪移,豪气干云哪!」便三步并作两步跨出禹王宫外拨云下看。不看则已,一看便吃惊得连眼角都瞪裂了。李冰父子等众天神,也忙赶来探头俯视,看后莫不啧啧称奇,连哮天犬也兴奋得四下撒欢。这次旷古未闻的涉及「一河二口三气四板五泊六国」的水乾坤大挪移,其实在人间还处在科幻阶段——笔者当年在海南岛曾像大禹部众、李冰雇工一般挖土不止,而且受过机械专业训练,故有此种资格科幻;不过天国时间超前,众神不难看到未来并非科幻情景。以下言归正传,好教看官一二三、四五六地看个明白。

下章《风乾坤大挪移》对于本章《水乾坤大挪移》做出的最大改动和补足,均为针对本章第一节内容。但是《水乾坤大挪移》仍可被视为一个极具启迪性的候选方案或者参考方案,何况它还为《风乾坤大挪移》提供了大量背景资料、数据,有它独立存在的充足理由。因此之故,笔者无意对两章加以合并。

 

一河

「一河」指的是中国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之中的径流子系,它主要包括:黑吉蒙疆大运河──又称东大运河;藏蜀陇疆大运河──又称南大运河;蒙古高原大运河──又称北大运河;亚欧航运大运河──又称西大运河,以及它们的支流和西北隘运河网,等等。此一径流子系将为中蒙、西蒙、甘肃、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六地增加 7200 亿立方米/年的径流量,使六地开始摆脱干旱。但是即使如此,六地的多年平均降水当量还仅是不多的 155 毫米(原有)+400 毫米(新增)=555 毫米而已,还得依靠行将介绍的负压输气管将东西二洋──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和四川盆地之上的富汽热气,调集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藏中南造雨催雪,才可能使上述六地的多年平均降水当量增加到 555 毫米+145 毫米=700 毫米。赖此陆空二力,中国西北一半以上的植被面貌将变得像陕南和苏北,而将比华北更加湿润,更加葱绿。后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 600 毫米──此处现在老是因为水少污多而大声告急。有此前车之鉴,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就一定要着眼于彻底解决问题,切忌捉襟见肘,来小儿科。按联合国提出的标准,多年平均降水当量大于等于 900 毫米才可使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上 700 毫米台阶无疑应是第一个目标。

中国西北不仅够平,而且够温。在东蒙乌兰浩特和吉林图们珲春之间画一道连线,此线以北,虽然水多泡多土肥草肥,但却属于纬度偏高、热量不足之地,发展农业潜力有限,发展牧业、林业倒还合适。而上述六地的纬度,除了北疆北部地区之外,其余乃与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相当,属于暖温带,热量应比北滿高出不少,兼且日照长、温差大、幅员广、地势平、人烟稀、污染微,只要能够保证供水和改良土壤,六地多处便可共同形成「西大仓」,农业条件绝对比「北大仓」强出一二档次。

根据笔者计算,经过「四河一网」水乾坤大挪移,中国西北今后将会新增 24 亿亩水浇地和 12 亿亩湿牧地,上有棋盘式渠道、林带、公路和电网将其分割呵护。看官不难推知:将沙漠中的沙丘推平,要比将平原上的土丘推平,容易得多、便宜得多。24 亿亩水浇地和 12 亿亩湿牧地,同时又是机耕地和机刈地,在中国还能在哪儿找到这样大的平地、好地?中国固有的三大平原充其数只能提供 12 亿亩水浇机耕地而已;而大规模改良荒原沙漠土壤,在当今困难不大,关键是要有水。从以下塔里木大盆地绿洲与沙漠比肩而立照片可以看出:只要有水,右边的黄沙瀚海就可变成左边的锦绣花园。

新疆鄯善地区绿洲—沙漠犬牙交错情形。由此可知:只要有水,充足的水,沙漠完全可以变成绿洲;不若丘陵,经过机推,沙漠完全可以变成平原。

笔者认为,调集藏滇川、俄远东等地之水以纾解西北之旱,将全国农田基本建设投资从分投各处变为聚投西北,乃是势在必行。过去,就连民间水利奇才郭开,也没认识到滿水、俄水具有巨大的为我所用潜力:因偱郭开思路,众人仅可设想每年从藏滇川调水 2000 亿立方米;但依笔者研究,还可设想每年从我国黑龙江、俄国勒拿河调水 2000亿立方米;合共 4000 亿立方米。

本章为什么只谈上述六地而不提东蒙、宁夏?因为后面两处本不缺水;为什么不谈青海、新疆别处,例如海西、天山?因为它们虽然纬度不高,海拔却高,气候寒冷不宜农稼、居住。

顺便指出,满洲之「满」,就像黑龙江→阿穆尔河之「阿穆尔」和乌苏里江的「乌苏里」一样,都是源自本地少数民族语言,不是日语或者俄语。「满」字乃从佛祖「文殊」之「文」转化而来。本章采用「满」一字、「阿穆尔」三字,应无卖国之嫌。

先说东大运河。黑吉陇疆大运河(含借用的已有河,下同)东起黑龙江东北尖角上的抚远水库(拟建之中。此处围堰水库湖面海拔应当为 105 米。不行的话移向上游筑坝),大致流经佳木斯、哈尔滨、肇源、霍林郭勒(此处海拔约为1250 米)、多伦、乌拉特后旗、石板井、镜泉、乃明水泉、二台,经乌伦古河西止北疆西北部的乌伦古湖(此处湖面海拔已知为 468 米),估计全长 6685 公里(已乘最小弯曲系数1.382,下同)。

在抚远筑一既长且高的水坝,便可拦黑龙江水经松花江西回,放乌苏里江水北去,令第一松花江水流方向倒转180 度。又在肇源筑一大坝,将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前此已汇合之水,堵在吉林西部白城洼地,灌成大湖;将肇源坝东之涨高第一松花江水源源不断泵送过坝,注入大湖,抚远湖面跌下吉西湖面的高差应当仅为五米。再在地势较高的黑河以北筑第三坝,将坝后之黑龙江水,泵送到西边不远的嫩江上游,再注入吉西水库,以减轻江水对抚远水库的压力和减少泵送能耗。又在同样地势较高的嫩江东阳筑第四坝,以减轻吉西水库之水对齐齐哈尔、大庆的压力和减少泵送能耗。最后借洮儿河和霍林河,将吉西水库和东阳水库之水逐级泵上海拔约 1250 米的大兴安岭山脊,注入东大运河之东蒙段干流。此处四库满水跃蒙,扬程应为 900~1200 米,水量如前所述应为 2000 亿立方米/年。

东大运河此后流经之处,海拔均为小于 1300 米,至乌伦古湖,海拔只有 468 米。自东蒙段源头起,东大运河余段全程可以自流,从西蒙入北疆时,落差陡然增大,可供发电。

中国东北如今所发热电,成本才是 0.16 元/千瓦时,至2055 年,使用氘、氚、氦 3 的受控热核聚变发电可作推广之时,估计此一成本可降至 0.05 元/千瓦时。估计将一立方米的水提升 1200 米需耗电 4.89 千瓦时,则将 2000 亿立方米的水泵上东蒙,需耗电 9780 亿千瓦时,折算电费 489 亿元;上述六地 18000 亿平方米的地表,每平方米只摊到 2.72 分而已。相反,行将谈到的藏蜀陇疆大运河,是高始低止,不需泵水,反可发电;估计该处及其径流子系各处可发的电,乃可补偿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整体所耗之电一半以上。(《风乾坤大挪移》发现,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的跌水有效发电量远大于此处泵水跃蒙全部耗电量。) 所以上述 2.72 分/平方米,实际上形同不存在。即使每年的泵水电费总额──再将北大运河的外蒙境内泵水电费考虑进来──上升至 489 亿元×2=978 亿元,使前述六地每平方米摊到 5.44 分,以 2055 年时的中国国力来看,显然绝非不可承受。

届时在西满,若使用内径 35 厘米水管,将产生扬程为1200 米的接力输水管线 19.0885 万道。每道若使用 500 米扬程水泵三台则一共需要 572655 台。若每道占地宽一米,则全部管线一字排列将占地 190.885 千米,煞是壮观。如可使用内径大至 1.5 米的水管,管线道数便会急剧减少。时代呼唤科学家工程师研发出来更加有效的极高扬程和流量泵水方法及其机械,起点:原重庆水轮机厂总设计师汤仲明早在 1970 年代初,就已研发出扬程为 180 米的使用「汤氏转子泵」的超大扬程抽水机。

虽然黑省四坝筑成之后,会造成坝后一时水涨,但每年从黑龙江及其支流调走一半即 1775 亿立方米的水,必将令它们的水位常年走低,沿岸水患威胁因此必将大大减少。下述各条调水江河也将同样发生此种情况。

东大运河的斜率、河宽、河深、流速等,到时应该根据输水承航的各种需求而定。但作为下文行将谈到的亚欧航运大运河的心脏地段,我们必须赋予它托起 20 万吨级海轮的能力。须知,鱼背运输比砼背运输、钎背运输便宜 40~60%。东大运河自身的出海口,应该是滦河口和行将谈到的珲春港;滦河全河将变船闸,珲春新港将有大运河与松花江相连。东大运河有着三条重要支流,其一索水 200 亿立方米/年;三条支流均留在第四节谈。

黑吉陇疆大运河二省二区走向。

再说南大运河。藏蜀陇疆大运河南起藏东南达波,此地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终点。拦水坝后水面常年平均海拔应为3200 米。运河离此即向北走不向东走,以避开墨脱、察隅的强地震带,大致流经:松宗、康玉、拥巴、夏雅、察雅、贡觉、德钦(或者察雅、德钦)、冕宁、石棉、雅安、汶川、广元、徽县、天水、古浪、肃南、党城湾、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英吉沙、阿克苏、库尔勒和孔雀河,北止疆东南的罗布泊,此泊原来湖面海拔只有 768 米。运河流经各处的海拔,由南往北、由东往西递减,如河西走廊约为 1500 米,库尔勒为 932 米。南大运河估计全长 7210 公里。全程可以自流和发电,落差达 2432 米。

计划每年从雅鲁藏布江调水 1027 亿立方米(留 373 亿立方米予下游;下游还有许多支流汇水,仍有水量 5153 亿立方米);使用第三节将谈到的负压输气管,第二节将谈到的山屏豁口组以及本书第三章《环山行抻国土》会谈到的环山行的改型──混凝土环山行集水槽,后者可使所集之山表水保住始点高度,从而保住下淌、发电的势能,从藏东南、滇三角(即为本章第二节将谈到的昔马→冕宁←百色三角架)集水大于等于 173 亿立方米;从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各自调出洪水 200 亿立方米;从大渡河、岷江、涪江、嘉陵江等合共调洪水 200 亿立方米──这四条江河的下游都直接分布在成都平原上滋润农田,因此不宜对其取水过多。以上五项调水的水量合共大于等于 2000 亿立方米/年。从达波往东至冕宁,在所经各江分水岭上,几乎都能找到海拔均低于 3200 米的既低且薄的垭口。南大运河穿凿者们可以利用这些低薄垭口贯通各江,引水由西往东穿行。他们须在各江之上择地筑坝,阻挡江水全数南逸。

首先应在察隅北,墨脱北和滇三角三地广建集水系统,因为三地乃为中国降水至丰之处,其中墨脱多达 2000 毫米/年,昔马多达 4000 毫米/年,等等。

南大运河一区三省一区走向。

如前所述,三地共应集水大于等于 173 亿立方米/年。有多的话,则可从以东各江少调。藏东南集水输送干渠,乃起于隆子县东端三县交汇处截断西巴霞曲河的大坝,大致流经阿协古曲河源头、里戛北、宗果、崩沙南、察瓦龙、止于德钦(下一章《风乾坤大挪移》还会回到这一集水地点)。

从冕宁至徽县,南大运河改为沿川西高原带之陷落部由南往北应尽量利用天然河谷、山谷、地槽和盆地由南往北游走。在运河逐渐由西往东摆动之时,穿凿者亦不难找到低薄垭口。运河东岸务必与第一、第二台阶交界线,保持十公里以上的距离,以防河水失控之时大量跌下成都平原为害。

藏蜀二段运河至天水以前,应可托起 5000 吨级江轮。

南大运河于天水与渭水汇合后,即应可以托起 20 万吨级海轮,其各项尺寸,应该与东大运河蒙疆段相同。东、南大运河之间,东有行将谈到的黄汾连湖和渭水将二者沟通;中有经拓宽加深的黑河→弱水原河将二者沟通,弱水全程将变船闸;西有人工穿凿的哈密→楼兰运河将二者沟通。东大运河接纳行将谈到的北大运河河水之后,流量便增大为南大运河的 2.8 倍,因此理应负起向华北、中蒙、西蒙、陇西、南疆东部、北疆、罗布泊等较多地区配水的职责。南大运河只应专门向陇东、河西走廊和南疆中、西部供水。东大运河末端的少量裕水,还须经额尔齐斯河向西注入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和巴尔喀什湖,以利 20 万吨级海轮由中国驶向中亚、欧州和北极。

南大运河的自身出海路线可有多条,因为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渭水原皆通海。若在昆明西南将普渡河与南盘江凿通,则南大运河在长江、南黄河之后,又将获得珠江的 30 多个出海口,可谓「水运亨通」。

南大运河有二条重要支流,合共索水 200 亿立方米/年,将留在第四节谈。

在说北大运河、西大运河之前先说「西北隘运河网」、「山屏豁口组」。

西北隘运河网将在本书第五章《凿通全国江湖》中加以详细介绍,这里略作描述:隘运河的标准活水截面尺寸应当是:水面宽 10.5 米、水底宽 7 米,水体深 3.5 米,活水截面面积 30.625 平方米。其地表标准密度是(经 20 公里+纬 20 公里=)40 公里/(经 20 公里×纬 20 公里=)400 平方公里,此时西北任何一点最远距河只有十公里。专驶其上的通用型狭柜船的尺寸是:吃水小于等于二米,长 24 米,宽三米,高 4.2 米。只容一船通行的隧道内径须达六米,船行半隧水上,方不致于刮顶。西北隘运河网像毛细血管将各大运河的「动脉来血」迅速分流,滋润西北 180 万平方公里的干渴大地,又可作航船双向水道。

苏伊士运河的平均宽度为 135 米,平均水深为 22 米,标准活水截面应为 2970 平方米。东、南、北、西四大运河的标准活水截面尺寸是(北大运河、西大运河还没说到,均留在第六节谈):(水面宽 110 米+水底宽 90 米)÷2×水深 30 米=3000 平方米。

若前三运河──它们日夜给西北隘运河网注水──全部出水口截面积为 3000 平方米×20=60000 平方米,一年之中开河 240±7 天,则在流速大于等于每秒 1 米之时,每年完成输水任务 2000 亿立方米(东)+2000 亿立方米(南)+ 3600 亿立方米(北)+5400 亿立方米(凝水)÷2(一半留在运河)=10300 亿立方米,没有任何困难。西北隘运河网的容积是 3.0625 万立方米/公里×l8 万公里=55.125 亿立方米,若每年接受 1800 亿立方米(支流用去 200 亿立方米)×2+3600 亿立方米+5400 亿立方米=9900 亿立方米的来水,河床每年出现 190±5 天回「湿了又干」,便可以全纳来水。但是每年实际开河 240±7 天,允许河水周期只有短短 28 个小时,由此看来,西北隘运河网上必须缀有大量湖泊、湿地,方可避免河水时常满溢。这本是水网应有之义。

作一比较:郭开先生的雅鲁藏布江调水方案的特点是「高出雅江波密,高入黄河贾曲」。波密、贾曲两地的高差只有 l00 米。为了保证沿途不致损失过多高差,郭开方案要修筑十余个高 200~300 米的堆石大坝,工程浩大且隐患多多。而本处的藏蜀陇疆大运河方案的特点是「高出波密,低出蜀西」,顺势下走当然要比逆势高走更容易、更安全、更环保、更自然,航运价值也更可观。另外,郭开方案的主要着眼点,是解决华北之旱之污,而本章方案乃是解决西北之旱之航。本章假定,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可基本解决华北之旱之污,今后只需要本处方案调水略加补足,所以本章方案已无必要仍将华北视作西南调水的对象。郭开先生对于蒙陇青疆的想象力,惜嫌欠缺。另外,东北离华北近,西南离华北远,用北满之水穿过黑吉分水岭低地深槽来解华北之旱之污,不是更经济易行吗?还有的人提出将渤海海水泵上内蒙,引城市污水整治沙漠,为什么他们全都看不到满水、俄水的巨大为我所用潜力呢?治一立方米污水的钱,可是多于买一立方米清水的钱呀!

 

二口

「二口」指的是北、西两处山屏豁口组。豁口用于贯通富汽热气流,它们是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气流子系的自动部分。下一节将谈到的「三气」,则属于电动部分,二者有别,希望读者注意。

有一位记者曾这样记述:「在夕阳的余辉中,我们看到,这几天走过的中尼公路确实是一条巨大的水汽通道。它源源不断地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送入喜马拉雅山腹地,纵深可达 300 公里,为珠峰、希峰等巨大的山体,提供了充沛的降水。」据说已有若干牟其宗先生的信徒,正在积极探索「炸豁喜马拉雅山,导引印度洋水汽,翻越青藏高原带,滋润西北干旱区」的可行性。但是笔者对此表示怀疑:上文谈到的「喜马拉雅山腹地」,其实只是由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冈底斯山南坡夹峙而成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海拔低而宽幅窄,并不包括河谷 100 公里以北任何地方。河谷以北首先是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高原,其次才是突出高原表面的锯齿状山峰。阻挡印度洋水汽飘越青藏高原的,不是原上峰而是原本身,此时需要炸出的不是 N 个山豁,而是一条地槽,深必须大于等于 1000 米,长必须大于等于 500~2000 公里,工程极其浩大;光是土石堆放问题就将难倒他们。看官将会在第三节看到,为了使东印度洋水汽通过青藏高原,进入南疆造雨催雪,炸豁法远不如建管法多快好省。每个豁口应当尽量低挖,宽为大于等于 0.5~1 公里。

但是炸豁法却适用于两边低广中间薄高的地方。本章构想,北组豁口开凿在黑吉东部的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和东长白山,以及俄国的锡霍特山;西组豁口开凿在豫西北伏牛山、熊耳山、崤山,陇东南黄土塬、宁夏西贺兰山和河西走廊中间的乌鞘岭——留下六盘山为当地全身打造地形雨。每组含豁 N 口,每口尽量拓宽。伏牛山、熊耳山、崤山等应被凿出数串起于信阳,中经南阳、栾川、卢氏,止于华阴的直线豁口链,豁口基底应被刮成一道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平滑坡面,以减少气→地摩擦;陇东南黄土塬土质疏松,容易施工,其中部应被挖出一道地槽,黄土应被运往腾格里沙漠造地。贺兰山缺曾因岳飞《满江红》而闻名,它们──即各个山缺──亦应被炸低炸阔。乌鞘岭阻隔河西走廊的部分,尤其应被全部炸低炸平。从此以后,东南季风便可更多更快地通过东满山地、渭水河谷、平凉河谷、河西走廊和贺兰山缺,进入北满、西蒙和东疆,与冷空气和高山坡相遇,形成锋面雨和地形雨。

北组豁口的机制比南组还要多出一点:西太平洋富汽热气进入东北平原和大兴安岭上空后,其释出之热量,还可加速当地冻土融化,从而可以释出更多之水。北组豁口应可为北满带来大于等于 225 亿立方米/年的降水,若将这一降水量与前述之黑龙江、勒拿河调水量 2000 亿立方米/年相加,便可得出 2225 亿立方米/年这一数字。

科学家如今业已发明了集成威力堪比核弹,炸完却无辐射的新型炸药,如 Minol、C4、金属氢、RDX、阿康–K 等,用其来炸山屏豁口,事半功倍。金属氢据说在实验室中的爆炸威力可以达到同样重量 TNT 的 26 倍,而且没有核辐射。

北组豁口最南一口,笔者称作「珲春内海」。珲春本来无海,这是怎么回事?看官请看第六节,在此只须知道:珲春内海形成之后,便须将珲春以北的张广才岭、东长白山和老爷岭的残脚炸平,另又须凿一河面宽广之运河,将珲春港与松花江连接,此时西太平洋富汽热气便会借此通道,由海及河入陆,更多更快进入北满。

在气流子系中,还有一与山屏豁口作用恰为相反的「梁屏抛风」,只宜纳入此节讨论。

箭头表示北、南两组豁口分布大致情形。

东大运河蒙疆段连同附近的隘运河,其挖河抛出之土石,应统统被载重车、皮带机运往东大运河南岸离河 l00 米远的地方,给堆、碾、砌、抹成「单面板堆土石」长梁。其长度乃为万里有余,可与不远的万里长城交相辉映。长梁高度于弱风段应为大于等于 50 米,于强风段应为大于等于 l00 米(如北京西北方向),梁上林顶应高 l0~20 米。长梁的北面,即单面板面,应被修成光滑抛物面,以令北风经此之时获力上抛,形成气障,降低后续来风之速,减少运河南方坠下之沙,其机制乃与加农炮口的消焰制退器同,更与立面反卷的抗浪海堤同。长梁南面则应被修成直斜草坪面,以促进汽化水于河面、坪面之上形成地形雨。抛物面、直斜面应与周边地形上的曲面、平面圆滑过渡,带出美观效果。

除了东大运河南岸之外,非东西走向的南、北、西大运河段两岸,以及东西走向的南大运河陇疆段和南大运河支流,均不适用梁屏抛风,但东大运河内蒙板块支流面对西北风的西岸也许适用。

可用作挡风沙、挡寒流的梁屏抛风,对于中国西北气候变化可能发生的积极作用,将属不可估量。另外,其在军事上亦有大用:毛泽东曾经设想在内蒙北边的平坦地段实施人工造山,形成军事上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伊拉克的地理结构如果和中国的云贵川桂、秦岭巴山相似,美军进入怎能如入无人之境一样?如今本章设想的梁屏抛风人工造山,乃成前河后山,可以居高临下,击敌半渡,武功盖世。

构筑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尤其是堆碾砌抹护修河床底板、两岸堤壁和南岸长梁,共五个面,可以多年地、大量地吸收非熟练劳动力就业,十分迎合凯恩斯的以大兴建造公共工程来缓解就业压力、调和社会矛盾的学说,预料能够带来巨大的裒多益寡、以劳换保的社会效益。此事对于有近四亿人口一年之中「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赋闲」的中国来说,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大金娃娃。当局理应对它珍惜有加,将它视作全国性失业者中转站,妥为经营。

在挖掘东大运河内蒙段的同时,不妨顺手牵羊,将几乎与其并行的万里长城和三北林带全线修复和换代,三者于是可以合并为一系统工程。

运河蒙疆段南岸,南大运河陇段北岸、疆段北岸,内蒙板块支流东岸等处都有可能因其靠水拥绿而吸引千家万户前来聚居。此时,政府应作积极引导和统一规划。因此可以推知,光凭沿河地产收入以及相关税收,政府就已极有可能迅速回收穿凿运河的巨额投资。有一个道理简单不过:人们不喜住在公路、铁路、机场附近,却喜住在河流、湖泊、水库附近,所谓依水而居。

另外还有三组可作推后考虑的豁口,此為南組豁口。一是位于云南昔马、广西百色直线双至四川冕宁(架顶)这一三角架双腰线上的豁口,因其大部位于云南境内,可称「滇三角」豁口组;二是高黎贡山中段豁口组;三是伊犁河至塔里木河中段豁口组。前二者本节谈,后者将在末节谈。云南省盈江县昔马镇位于高黎贡山尾闾西坡,西南季风携东印度洋水汽于此形成 4000 毫米/年的降水量,十分可观。

下方三角形為滇三角集雨区;中上方三叉形為滇桂川→陕甘宁→晋蒙疆水汽通道。

高黎贡山中段豁口分布范围。

在云南昔马与四川冕宁之间,划一直线连线,再在四川冕宁与广西百色之间,划一直线连线,二连线与水平纬线的夹角均接近最有利于气流转向的 45 度。在两条连线之上的各座山岭之上,大肆开凿朝向冕宁的狭管状豁口链,就可引导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携二洋水汽,经连线豁口进抵冕宁汇集,然后继续沿南大运河蜀陇段河谷北行至陕南、山西、中蒙、陇东、陇西、东疆、宁夏、西蒙。此时水汽一部再受东南季风北支推动,增强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力量。气象学家业已发现,由印度洋面吹来的季候风,本有一支经孟加拉湾折向北去,经过川西盆地到达陕西。昔马→冕宁←百色以及陕南→东疆→西蒙→东蒙两个相连引水汽三角架,就是着眼于利用这二支季风水汽。该水汽通道在地图上的投影,应似盆栽形状。

还可以在与缅甸东面恩梅开江平行的高黎贡山中段之上,开凿数十个斜向豁口,让东印度洋水汽,沿怒江河谷上溯至青藏高原东北隅,为三江源增洒雨雪。虽然此处三股水汽会于途中部分凝雨,貌似有所损失,但地面之径流接雨之后水量势必变丰,径流上游便可多调水入南大运河,效益仍在。

经此安排,陕南、青东、陇南将变成漫山绿透之域,今后可以考虑迁都于汉中,既可坐镇中央又有数河通海。本节所谈,既是「改水」,又是「变土」。

右方星号处为伏牛山,左方星号处为高黎贡山。在两座山脉上大肆穿凿人工豁口,乃为东南、西南两股富含水汽季候风为中国西北补充大量径流关键。

 

三气

「三气」之中的第一、第二气各自涉及的只是一道或一束气管,距离长;第三气涉及的则是一组或一排气管,距离短。负压输气管出现在科技文献之中已有多年,乃为不争的事实。本章在此予其学名「射流泵嘴长途输气耦管」。以往也许受到冷落的它,如今面临了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制造负压所需的电力,可由雅鲁藏布江和滇北、川西各江之上的梯级电站源源不断供给。注意,负压输气输的是气,而不仅是汽,气中同时含热、含屑、含尘、含菌。由于气流速度不难达到每小时几百乃至上千公里,这就为缩小管径、减少管数,从而节约施工费用提供了可能。负压输气的技术潜力仍然有待科技人员继续发掘。

据科学家介绍,在目前(即前述径流子系未进入之时) 的气候情况下,平均每年进入中国西北的空中水汽,理论上可提供 1000 毫米左右的降水(含雨和雪),但实际上它仅提供了 155 毫米,汽→水转化率仅为 15.5%,不及全国平均水平 34%的一半。若通过负压输气、来水蒸腾之途,将上述 15.5%的汽→水转化率,提高到了 30%,则中国西北180 万平方公里地面的年自然降水量,将达到 300 毫米(含原有的 155 毫米),这相当于提供了 5400 亿立方米/年的径流,再加上那东大运河、南大运河、北大运河合共提供的相当于l00 毫米+l00 毫米+200 毫米=400 毫米的年人工调水降水当量,西北的年降水当量将会如前所述,达到  700毫米,略高于全国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630 毫米。

过去人们习惯于使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但如欲在整个中国西北使用此法,我们怎能容忍碘化银残余物遍洒西北?使用负压输气将东印度洋和四川盆地上空的富汽热气输往塔里木、柴达木两大盆地造雨催雪,乃是比药剂人工降雨更为有效、经济、环保的办法,其机制如下:

射流泵嘴构造原理。

其一,新来之气将迫使原有之气之中常年欲往下沉,却因地热太盛而被半途蒸发从而始终无法形成及地雨点的水汽,与其携来之水汽相结合,析出雨点,降落地面。新来之热又将迫使当地冰川、积雪加速融化。

其二,新来之热将迫使原有之气和新来之气的混合气团膨胀上升,在二大盆地上空形成持续性的低气压,扯动四周的高气压迫使别域空气前来填补本地热气上升造成的气疏,此时低压气团中之水汽,便可和高压气团中之水汽合而为一,析出雨点降落地面,演成来气不断、循环不止,八方来风、四时降雨之势。

以上便是「以一管之气扯动一天之气」亦即「四两拨动千斤」的道理。看官千万不要以为「所来之气」即管输之气中的水汽,本身能够形成所需数量大水。空气中水蒸气的溶解量随温度不同而变化:一立方米在十摄氏度下溶解 9.41 克的水,在 30 摄氏度下溶解 30.38 克的水。此处设想一立方米空气含水 20 克。所来之气中水滴、微屑、沙尘、细菌,起的是与碘化银粒相似的凝核作用。

必须指出,在接受南方来气较前丰水之后,夏天的更多降雨以及冬天的更多降雪,必定会使塔里木盆和柴达木盆的地下水和山上雪成倍增加,降水和飞雪这两种气象过程,必能在新来之水之上,形成新的平衡。人们不必担心

「积雪少了」、「冰川退了」,那是全球变暖惹的祸。真遇上全球变暖,夏开冬停的负压输气,只会减少而不会加剧其害。

看官请找来地图看。第一条负压气管起于藏西的普兰,经克里雅山口入南疆,止于塔中的夏力,直线距离为 870 公里。第二条起于四川的雅安——此地向有「西蜀天漏」之名,多年平均降雨 2400 小时合 100 个日夜,经班玛入青

海,再经大格勒,止于柴盆西北的长尾梁,直线距离 1600 公里。普夏线输来的东印度洋汽热将和经渭水河谷、平凉河谷、河西走廊、西蒙高原飘来的西太洋汽热汇合,在南疆和东疆合力造雨催雪。此时新疆上空的由径流蒸发而生发的水汽含量,已经因为那东大运河、南大运河、北大运河、西北隘运河网的开通,而早有增加。

普夏线输气管道走向。

在柴达木盆地方向,端赖雅长线输来之川盆汽热而形成的降水,大部分会通过虹吸管,经由祁连山或阿尔金山,跌下陇中陇东,应有 200 亿立方米/年(包括在前述的 300 毫米/年的降水当量内)。柴盆本身原来并不十分缺水,但平均海拔 2700 米的它却缺热。雅长线输来川盆之汽之热,将令柴盆出现乔灌草、农林牧并盛的局面,变得像温带地区。与此同时,以往湿气过重的川盆将变得干爽许多。柴水北泻,又可发电。综合来看,雅长管道之构思,实有巧夺天工之妙。

第三组负压气管稱作藏面短途线,由 N 条短距气管组成。此组负压气管的造雨催雪功能,乃与前述两条大同小异,此不多赘。但此组负压气管还有一大功能:增压添氧,却须在此加以细说。看官于此宜打醒十二分精神听讲。

雅长线输气管走向。

为了描述方便,本章将从中印、中尼、中不国界线至北纬 30 度线之间的大片西藏地方,称作藏南,其中心城市是拉萨;北纬 30 度线至北纬 32 度线之间称作藏中,其中心城市是偏东的昌都;再往北处称作藏北,其中心城市是偏西的噶尔。又称巴青→林芝连线以东为藏东,改则→仲巴连线以西为藏西。藏中、藏南可合称藏中南。西藏湖链地带原称藏北湖链,于此改称藏中湖链──它其实是在藏中而非藏北。

据悉,至 2010 年,我国地质勘探部门将可查明西藏泛冈底斯富铁铜等多金属成矿带的远景储量,估计可以成倍地提高我国有关矿产资源的储备量。该成矿带的逆时针界线是:巴青→林芝连线,雅鲁藏布江北岸纽克则→雄巴连线、雄巴→巴青连线。内中面积高达 30 万平方公里:即使仅圈其中矿口地区,圈中加总面积想必亦可至 3.5 万平方公里左右,与海南岛一般大小。而于 2007 年 1 月,我国地质调查局曾向世人宣布:在位于我国西南青藏高原地腹地的羌塘盆地,已经发现了良好的油气前景区。这是上天又给中国掉下来的两个大金娃娃!

「冈底斯成矿带」地图标示,位于西藏靠近方框部分。

以上两大地质发现带给西藏的福音是:藏中南从此适合发展以采矿业(含采油业)为龙头的八业,其余七业是:水运、发电、木材、草药、造纸、畜牧、大棚种养。水运和发电的自然基础在于藏中湖链、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等;本书第五章《凿通全国江湖》一文设计的隘运河、狭柜船于此,可以大行其道;藏东林木参天、草药遍地,畜牧早已有之,大棚种养正在推广。

藏中湖链和藏南河谷的岸边滩表,其实最适于种植芦苇之中的耐高耐寒品种。即使过去没有,科学家如今也不难将此类品种选育出来。于此,芦苇的主要功用就在于造氧、造纸和滤污。芦苇造氧又是怎么回事?西藏人类长期以来因为地势高亢而蒙受气压低、空气稀之苦;人类于其之上,呼吸困难,生存不易。泛冈底斯成矿带和羌塘油气区的出现,便将缓解西藏人类呼吸不畅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笔者发现了:采用负压气管,既可以为西藏造雨催雪──归根结底是为南大运河增加水量,又可以为西藏增压添氧,一石二鸟,非常划算。以下对此细说。

将 N 条负压气管的入口,安放在国界线后的 N 个垭口上,将其出口安放在藏中、藏南索气地点的最低洼处。如果藏中湖链乃嫌过于潮湿,则可将该处的负压气管,大部分或全部向北移,且倒转安放,入口压在北纬 32 度线上,吸入藏北干冷之气。此后,南疆之密气当会快补藏北之疏气,且略能提高藏北之气温。不管出口是朝北还是朝南,都要争取将它们排成近似矩阵,以使来气均匀喷出分布。各条气管的内径、长度、气速和斜率等,需按出口处的具体需要而定。

藏南短途输气管道分布。

南北来气经过出口喷出之后,假设被染上了橙色,此时人们就会看到,它们像发酵面团一样,在喷口上方急剧膨胀,从卫星上看,就像一朵朵蘑菇云。根据「静止的流体四下均匀传递压强」的原理,急剧喷出之气向四周山表、气壁和上方空气正施压力之时,后者便向前者反施大小相等的压力,气团内部即刻产生横向压力(联想翼翔飞机)以及向下压力(联想直升飞机)。当向下压强增至一个标准大气压之时,人类便会觉得:我于此地呼吸乃与平地呼吸无异。于是他的舒适感觉渐渐升高,工作效率大增。如果遇上紊流或大风,情形就会恶化,此时人类只好尽量留在安装了增压器的室内,室内的大、中、小型增压器,均可使用最新发明的「微波引擎」,以太阳能供给动力。东印度洋富汽热气的潜力可谓被「压榨」净尽,变成水变成电不说,连其生变后造出的大气压力,也将被西藏人类一网打尽。负压气管急速喷气增加气压之法的哲学基础,就是「在整域劣势之中创造出个域优势」。不过,读者往下读去可知,负压气管添氧的意义、功用料应大于增压。

来气本身含有 1/5 的氧气,已可为原有之气增氧。但干燥的氧气重量轻,易散逸。来气中之亦有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和氮气。二氧化碳较重,喷出之后便会自动流向低处和水面积聚。此时水边芦苇便会抓紧时间工作,利用二氧化碳和高原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为已所需养料。大量的水边芦苇和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便会产生大量的因吸湿而变重的氧气,供藏中南人类尽情地呼吸。这就是本章先前主张西藏大种芦苇的原因。

在膨气增压、种苇添氧之后,第三项应当采取的助吸措施便是:在西藏禁止火法冶炼、烧结、炊事和供暖,只允许电法;少用燃油或者燃煤动力机,多用电动机;西藏既不难做到水电充足,也不难做到锂电充足;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风能、水能。西藏业已发现的温泉、冒汽等各类地热显示已多达 666 处,其中 350 余处,已探明其每年合共释放的热量相当于 300 万吨的标准煤,已可满足全藏 260 万人口秋冬取暖之用。西藏似可考虑将万人以上居民点,重新分布在强力地热显示地点一带。经此种种基于负压输气的安排,估计藏中南各居民点,合共可以容纳上千万之多的新增人口。负压输气可既为西藏造雨催雪,又为西藏机械添丁加口,这不仅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西藏的安边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意义。

西北地区应否为北满、西南来援之水付钱?这需要政府领导和经济学家给出答案。但北满、西南两地却可利用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赚「水外钱」,做到「水内损失水外补」,这是抓大放小。上述藏中南奔小康设想,大可为一启迪。

西藏今后适于发展大块连片汉藏聚居久居的地方,笔者按图索骥,似只有藏东一处,计有一城 16 县,依顺时针方向,先后为:边坝县、洛隆县、八宿县、左贡县、察隅县(北)、波密县、墨脱县(北)、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加查县、桑日县、乃东县、扎囊县、贡嘎县、浪卡子县(境内有一大湖)和拉萨地区,面积合共177610 平方公里,与广东相仿。此近 18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其平缓原面的平均海拔为 3500 米,比全藏平均海拔 4000 米低了 500 米;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 毫米,比全藏多年平均降水量 450毫米多了  150  毫米,其中墨脱县的年降水量为大于等于2000 毫米,已与广东相仿;其无霜期均在 120 天以上,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长 20 天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均靠近雅鲁藏布江河谷这个西南季风水汽入口。此一城 16 县应可容纳新增人口 350 万以上。墨脱县南和察隅县南,可惜早已沦为印度之阿鲁纳恰尔邦,中国应至少向印度索回其东部靠缅甸部分,以利穿凿为三江中下游补水的山屏豁口。

 今后,西藏应以海拔较低的林芝为政治、经济中心,海拔较高的拉萨为宗教中心。

在接近三江源的藏北地区,则可以结合发展水运大建隘运河网,截留储存因全球变暖而形成的青藏高原冰川额外融水。夏季融水的大量蒸发,将令藏北周边的甘肃、宁夏、西蒙、东疆、南疆乃至克什米尔受益菲浅。

 

四板

构筑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的第一个目的,若是「外水纾解西渴」,那么其第二个目的,便应是针对「低水不解高渴」而生发的「高流纾解高渴」。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三个盆地,虽然海拔不低,但因周边更高,流水易下,不被算作高渴;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罗霄山脉、浙皖赣边区、天山山脉和长白山区等,虽然高,却不渴,因为降水丰富;黄土高原本属高渴,但本章不想再在它身上浪费径流。经过上述筛选,中国现存高渴问题的地方其实并不算多,似只有内蒙板块、太行板块、秦岭板块、陆岛板块四处。

东大运河太行支流走向。

东大运河鄂尔多斯支流走向。

解决上述板块之中后面三者的高渴问题,其意义乃不仅在于经济,而且在于政治。中国有—句老话「穷山恶水出刁民」,前四字暗涉的恐怕主要就是这三处。三处高渴问题若得高流纾解,山民便将从贫变富,刁民便将由刁入善,全国犯罪率便会降低一两个百分点。勿谓笔者言之不预也,!这是维稳地理政治学。

于是我们进入了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径流子系的支流部分。

东大运河的三条重要支流分别是:

太行支流:起多伦,经延庆、蔚县、浑源、太原,讫沁源,由沁河注入黄河,冲刷郑州以东悬河,估计全长 1098 公里。该支流过延庆之后,便沿第二、第三台阶交界线海拔 3000~1000 米的级差等高线,向南流淌至焦作下跌,大发其电。沿途当然要分口卸水,为东面平原河流补水冲污,兼做高差发电。太行支流的年输水量为 200 亿立方米。如有必要,又可从延庆分出一支,流向辽西努鲁儿虎山,注入辽河。太行板块本以井陉关闻名──诗载「并州豪杰分军下井陉」。这 200 亿立方米的水实际上没有进入西北。

东大运河巴丹吉林支流走向。

鄂尔多斯支流:起于百灵庙,经包头、城川,讫于泾川并注入渭水,估计全长 1120 公里。鄂尔多斯高原一向以其虽有黄河三面围绕之「地利」,却仍在闹水荒和竟至闹沙化而闻名,成了一个典型的「低水不解高渴」地区。我国北、南两个邻邦外蒙、印度的蒙古高原、德干高原等,也是像鄂尔多斯高原一样的「周边有低水,原面却高渴」的地方。

巴丹吉林支流:起于巴彦宝格德,经古日乃、阿拉善左、右二旗,讫于中卫,注入黄河,估计全长 881 公里。这儿是内蒙古最缺水的地区。

鄂尔多斯、巴丹吉林二地在古时常常是杀戮战场,文姬笳拍「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使人透过自然的冷漠,看到人类的无情──「白骨缠草之处,必有龙门客栈」。

与同饮运河來水,齐立内蒙板块的锡林郭勒不同,鄂、丹二地所在地方,纬度较低,距京较远,丰水之后,变牧为农当无大碍,何况它们的保墒农田还会受到棋盘式的林带和渠道压沙止尘。我们需要开发二地,来行补偿以下马上谈到的黄土高原之失。

面积达到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有着世人皆知的先天不足:土质太过疏松从而易受风蚀水蚀,平均每年会被蚀去 0.5 厘米的肥沃表土,塬上土地因此之故日益贫瘠;河流切割黄土,黄土淤塞河流,陕县段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 37.7 公斤/立方米。在中国乃至世界河族之中,近千年来的黄河都属于对人类最不利的河流之一,应该考虑将其「开除河籍」,尽管在那远古时代,土质疏松对于手中只有石器的原始人类非常有利,故尔中华文明于此发源。开除的方法,就是将黄河中间断开,避开黄土高原,使黄河一分为二变成延长了的海河(北)和渭水(南),而将山陕段黄河壅塞成「黄湖」。

黄汾连湖及其附近湿地新海河、新渭河走向。

笔者主张:首先,在整个黄土高原完全撒出犁耕水浇农业,只留下林牧副渔以及工矿、旅游等业,办好污水处理。将原先的犁耕水浇农业人口,迁去鄂尔多斯垦区和巴丹吉林垦区;整个黄土高原限制人口,不超过 2500 万,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超过 50 人。其次,将陕晋边界黄河和山西境内汾河中下游→沁河下游双堵二截,变成倒根须状的「黄汾连湖」,其功能是蓄水保墒、蒸水增湿、沉沙截沙、涨水促航和兼作界湖,不再作输水入海之想。再次,黄汾连湖北部缺口应由拓宽加长的偏关河封合,南部本来已有风陵渡至嘉应观的黄河段封合。四河之间的长方地带,以及陕晋边界黄河原有支流──如无定河、延河、洛河、葫芦河等──变成狭湖之后的两岸地带,应被辟作中国最大的动植物保护区。从中迁出全数人畜之后,任凭狮虎熊豹等猛兽、珙桐水杉等异树、鹭鹃鹤鹬等水禽,于此一四水封闭之地疯长狂衍;不过内中的矿山仍予围网维持,湖上的水运应予大力发展。预料此处矿山和水运,都与煤炭和木材密切相关。陕西的中部和北部、山西的东部,从此都应变成林牧互间地带。从保护区和整个黄土高原迁出的人口,可被安置在鄂尔多斯、巴丹吉林、甘肃西和罗布泊周边,仍以从事农业为主。复次,原黄河中游与黄河下游分离后,改由万家寨注入桑干河、永定河,经海河出海,改称海河;原黄河下游与上游分离之后,改由潼关径直接渭水,以会宁东为源,改称渭水。海河、渭水水色不再浑浊,从此以后中国再无黄色泥浆翻滚之河丢人现眼。

上為南大运河秦岭支流走向;下為南大运河大巴支流走向

要之:如欲根绝中原悬河,必先壅成黄汾连湖,切断滚滚黄沙来源:光在塬上植树造林,却留犁耕水浇扰土,实为永远于事无补。此后黄汾连湖来水主为降雨,去水为库水上部清水,底沙可运沙漠造田,或者就地制造凝石(见《光明日报》2006 年 6 月 18 日第二版载文《困扰千年黄河废沙变成新型材料》),凝石可作大运河、隘运河岸壁砌石。南大运河的二条重要支流,分别是:

秦岭支流:起于徽县,经黄柏塬、广货街、商洛市,讫于蒿县,由北汝河注入淮河,估计全长 741 公里。淮河急需的冲污动力又得加强。秦岭以商洛山闻名──书云「闯王匿此终得暴兴」。

大巴支流:起于广元,经万源、保康,讫于宜城,由汉水注入长江,估计全长 813 公里。大巴支流有沟通南大运河中游与长江中游之用。大巴山以襄樊闻名──传说「郭靖守城丐帮舍命」。此二支流漫溢秦岭板块之上,年径流量合为 200 亿立方米。秦岭南、大巴山降水较丰,不及太行山干旱,故此处二条支流的调水量,只等于华北支流一条的调水量。这 200 亿立方米的水,实际上也没有进入西北。说完内蒙板块、太行板块、秦岭板块,便说陆岛板块。

该块分为二部:鲁南丘陵和大别山区。前者距太行支流颇近,后者距大巴支流不远,均可使用倒虹吸管,来将二支流水送往二地高处徘徊。鲁南丘陵以虎狼谷闻名──因「碑勒黄巢于此兵败自杀」;大别山区以大洪山闻名──因「史称二王据此军号绿林」。

鲁南丘陵陆岛板块和大别山区陆岛板块。

以上五条支流像会飞檐走壁,专门拣高地、崇山、长梁、裂塬、台崮和山坳行走,绝不轻言俯就,十分防范下去了上不来,支流载体因此多用高架渡槽和倒虹吸管。

在开通高流之后,居于太行板块、秦岭板块、陆岛板块之上的人口,便应大破思维定势,利用地处富庶平原地区边缘的优势,将自身山表变为平原居民的山区别墅用地:开环山行、搭木板屋、种彩叶树和彩花灌、通盘山路和安美食营、扎娱乐寨;甚至兴建峭壁城堡,供富豪购买用以炫富,价格以亿元计,从第一产业跳向第三产业。赖此,可令山民迅速脱贫致富,可令刁民大量由刁入善。

 

五泊

「五泊」属于径流子系的人造湖泊即水库部分,由东往西,依次是;黑吉连湖、珲春内海、黄汾连湖、大居延海和西南连湖。罗布泊虽经运河灌水重焕生机,但因它是旧湖装新水且无扩大,因此未被计在此处人造湖泊之内。

黑吉连湖六大子湖分布。

 

西南成串连湖分布。

黑吉连湖的各大子湖,由东往西数,依次是:抚远水西南成串连湖分布。库、黑河水库、松花湖、嫩江湖、吉西水库,以及已入内蒙境内的索(伦)霍(林格勒)水库,共六个,与五大连池交相辉映。因吉林化工厂漏污事件,中俄两国政府已达成协议,将在抚远修筑拦水大坝,因此,「抚远见库」和「松花见湖」的前景,已属不远。

第六节将会谈到,将位于俄国境内哈桑湖畔的波西耶特海湾向北(不要向西)凿进十公里.,使该湾北部嵌入中国珲春,便可令后者从边陲小镇变为北方大港。以往曾有众多东北谋士,筹划将图们江出海口变为中朝俄三方港。此想如今可以休矣,本章的设计「珲春内海」肯定比他们的设计好。第六节将会谈到与此有关的外交交涉。

黄汾连湖上节谈过了。

西南连湖至少有十几个大的子湖,全由壅坝截流带来。例如(由西往东):波密湖、怒江湖、察雅湖、德钦中、东二湖、蒙自湖、上田湖、冕宁湖、石棉湖、雅安湖、汶川湖、江油湖、广元湖等等。这些既狭且长的高山人造湖泊,将会大大改善西南山区、川西高原的水运条件。青藏高原东南半壁,从此便可门户洞开。

构想中的大居延海(黑點)。

「小居延海」古已有之,位于西蒙额济纳旗北缘,与外蒙接水。由陇入蒙的一条大河,先叫黑河,后叫弱水,流入其中(当年西路军若沿黑水途经居延进入外蒙,当不至于全军覆没);但小居延海近百年日见萎缩,几不成湖,应新造一个面积扩大至 3.5 平方公里(容积二万亿立方米),北端嵌入外蒙南缘的「大居延海」。目的有三:一是为黑吉蒙疆大运河寻一为新疆储水的高地水库;二是为流经斜插内外蒙古东部的狭长地槽的北大运河寻一接受末端裕水水库;三是为将来的亚欧大运河寻一联结北中国和南外蒙水运枢纽。

大居延海不仅是个水库,而且是个港口、油站和水站,甚至煤站──亚欧大运河沿途煤矿不少,这条河既可洁净运煤,又可环保吃煤(用于船舶供汽);大居延海还可以是个船坞,工人们在这里造船、修船等。其对气象、农业、牧业、渔业的巨大积极意义,便毋庸多赘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欲顺利实施对四大运河的挖掘,就必得使用大体型、大功率的挖掘机械,「蚂蚁啃骨头」──即使用通行型挖掘机械来完成这一土方数量亘古未闻的任务——是行不通的。早在 1969 年,美国厂商就曾研制出一台超大型挖掘机,起名为「马金斯」。该挖掘机总重达 10070 吨──制造 1000 台就得使用钢铁 1000 万吨以上!铲扬达 68 米,铲容达 300 吨;每条履带长 40 米、宽六米。行走时速可达 20 公里。中国应该向美国洽购此台闲置机械,来行仿制。

对于隘运河,当然是使用通用型挖掘机械即可,但它们最好能被设计成数铲掘下去后,当面河床便可粗略成形的式样。

 

六国

「六国」涉及到中国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的「外流」子系,外流不是「向外流淌」的意思,而是「涉外径流」的意思。按逆时针方向这六国依次是:俄国(此处还涉及前苏联两个继承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朝鲜、外蒙、丹麦、尼泊尔、孟加拉。中国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免不了要和这六个国家发生摩擦、交涉、合作。中国历代治水,前无踏入此一领域。

以土换水法律根据。1980 年代中期以后,中苏→中俄关系全面好转,两国先后签订了三个边界协定,即中俄边界东段协定及其补充协定、中俄边界西段协定(西段其实很短)。后来,中国又分别与从前苏联分离出来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边界协定。在签约谈判之时,中国不仅愿意以当年沙俄政府以武力胁迫中国政府与其签订的割去中国10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19 个不平等条约为其础,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割地问题,而且还对当年沙俄政府借 19个不平等条约而生发的越界占地问题,作出了让步,最终以三个新约换下 19 个旧约。也就是说,中国政府对于过去沙俄政府挥刀砍去中国新疆区那么大的一块肢体,顺手扯去中国海南岛那么大的一团皮肉,都不作索还了。这是以土地换和平──笔者没有煽动读者对此表示抗议的意思。

清代末年被割让给沙皇俄国的大片土地(左下两深色块不是)。

但是,在 19 份不平等条约外,1913 年,沙俄依照一纸临时条约,强行侵占了中国位于阿尔泰山和唐努乌拉山之间的面积为 7.6 万平方公里的科布多地区。说其「侵占」,乃是因为沙俄军队在该约期满之后,不曾依约撤走。科布多后来转到外蒙管辖之下。它位于外蒙西端,湖多而岸陡,水多而草肥,史上曾被辟作成吉思汗侵略欧洲后勤基地。次年,即 1914 年,沙俄政府又强行侵占了中国位于科布多以北,唐努乌拉山和萨彦岭之间的面积为 17 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地区,这回连临时条约都没有。该地至今仍在俄国管辖之下。

科布多、唐努乌梁海。

还有东段一小块地方也有争议:1900 年,沙俄军队曾乘八国联军打入中国之机,强行侵占了本属中国的位于瑗珲对面的海兰泡──又称江东 64 屯,面积为 321 平方公里。

以上三地面积约为 24.63 万平方公里,比广西还大近一万平方公里。

在 1980 年代中期以前的历次中苏边界谈判中,中方都反复申明了:它对唐努乌梁海和江东 64 屯拥有主权,相比之下,中方对前述越界占地则无此申明。这一申明其实又向外蒙政府宣示了:中国也对科布多拥有主权。因为唐区依靠科区与中国新疆相连,没有科区,唐区便成了一块远离中国的飞地,难以与母国相系。在 1980 年代中期以后的中苏→中俄边界谈判中,笔者推测,三区归属问题虽被搁置了,但没有可能已被一笔勾销了。

海兰泡。

1969 年出台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在国际法原则看来,世上任何两国的边界线既有由历史事实造成的「传统边界线」,又有经谈判、签约制定的「确认边界线」。传统边界线若未经正式划定,便极易引起边界纠纷,故国际法力主:一切国界线均应通过谈判签约,加以划定。因此,中国目前得到一机会,来合法地「以土地换径流」。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三区均位于高纬地带,科唐二区且位于高寒地带。由于热量不足,种植则一年只有一熟,放牧则秋冬牲畜掉膘;冻土广布,长年飞雪,远离海口,人难留住等等,对发展制造业和居民点亦为极其不利。撇开矿产资源不谈,三区回归未必能为我国扩充多少有效生存空间,而后者乃为目前和将来之中国发展所十分急需之物。不过,虽然缺热,三区及其外围地区却不缺水。与之相邻的纬度较低的中国西北地区,总体来说不缺热却缺水。两地若能搭配发展,则必会因互补而互惠。中国政府应该利用最终解决三区归属问题的机会向俄、蒙、哈、吉四国政府提出「以土地换径流,以水量就热量」的多赢构想。中国近代失地狂潮始于鸦片战争,而结束该次战争的《中英南京条约》,乃是一个典型的「界约入商约」的条约,如

「五口通商」和「割让香港」于约中齐头并进。如今我们想方设法挽狂澜于既倒──「失地基本无法收回」已成铁一般的事实,倒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开创一类「商约入界约」的条约类型,国际法、联合国对此应当不会提出异议。「出水才看两脚泥」,中华民族眼看可以扭「输地」为

「赢水」,化去本来看似无法挽救的一劫!有诗吟道:

莫把无约当有约,三区归属待议决。

已将广地换阳和,更遣巧思易水瀹。

对于俄国,我国可以提出:以放弃对唐努乌梁海的主权,换取在西伯利亚的廉价购水权以及掘河权、拓河权、融冰权、凿豁权、筑坝权、建桥权、钻隧权、修路权、行船权、通车权和相应的居守权等;以放弃对江东 64 屯的主权,换取在图们江口东北波西耶特海湾的凿港(深入珲春) 权,以及相应的行船权、泊船权、建桥权、钻隧权、修路权和居守权等。凿豁权针对的是卧于俄国远东滨海地区的锡霍特山,它的东面就是太平洋,西面就是俄国的阿穆尔河下游平原和中国的东北平原。

对于外蒙,我国可以提出:以放弃对科布多的主权,换取在占其全国面积约 1/10 的外蒙东部地槽荒原沙漠的掘河权、拓河权、过水权、筑坝权、建桥权、钻隧权、修路权、行船权、泊船权、通车权和相应的居守权,以及探矿权、采矿权,利用引来之俄水在其上治沙、营农、业牧、造林和植草权及其收益权。提出后面两个权利,是为了根除外蒙境内危害我国华北等区的沙尘暴发生源,外蒙政府对此一国际关切应予理解:中国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若不将输水运河与隘运河网扩张到外蒙高原,那么经过千辛万苦,中国华北乃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就都还会时不时地变成「灰头土脸」,功亏一篑。

对于哈、吉这两个前苏联领土的继承国,中国可以提出:以放弃对斋桑、巴尔喀什和伊塞克三个咸水界湖及其以东以南土地的主权,换取在两国境内的掘河权、拓河权、过水权、筑坝权、建桥权、钻隧权、行船权、通车权、凿豁权和运河管理权及相应的居守权。

在与对方签订的「以土地换径流」的条约中,应该明确规定:如果对方不履行商约部分条款,中方可以整体即连同界约部分撤约。

 在几乎所有文明中,径流都是和土地一样珍贵的;而在当今欧美诸国的太空计划中,外星上的水分甚至比土石更加珍贵。中国近代以来的失地狂潮,若能终结于「以土地换和平、换径流、换融合」,就不能不说是变成一桩「结局好,一切好」的事情,中国人应为此感到十二万分庆幸。反思一下:即使仍在我们手中的未曾失去的偌大的内蒙、甘肃、新疆,过去由于无水,不也等于大部分属白搭吗?当然,以上谈到的各种权利,都是平等的通商权,而不是差等的行政权,中方需向对方国家和社会交税和付款。具体做法,可以参照巴拿马运河权和苏伊士运河权,以及加里宁飞地权和大连港租借权(1945-1955)等实施惯例定出。

300 多年来,中俄关系时敌时友,时坏时好,历史夯下的互信基础远非牢固。如今俄方的西伯利亚径流体系,业已凸显其对中方全民生计的重要性,中方就必得将「俄水南调,双方得利」上升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的首要价值,以致在某种意义上,还必得将「径流入口」看得比「石油入口」更为重要。今后几百上千年,中方都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一两国关系的首要价值。不管历史上沙俄曾经怎样侵占中国领土,不管苏联于其建政初期在归还中国领土问题上怎样出尔反尔,在以大量饷械支援中国同志夺取政权方面,苏联总的来说是讲信用讲道义的。毛泽东与刘安恭、陈绍禹等留苏归国派的分歧,只能统被视为杯中风暴而已。从 1949 年至 1959 年这十年期间,如果没有苏联对中国的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的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援助,自 1860 年代发韧以来屡起屡仆的中国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恐怕就会是一场水中捞月。经此挫折,中国人必将变得像非洲黑色人种、美洲印地安人那样完全丧失自信,甚或部分基因退化。依笔者之深思熟虑,为求恢复中俄互信,今后中方应首先无偿援助俄、哈、吉三方合共至少 2100 亿美元(其中俄方应得 2/3 合 1400 亿);日后,中方应在中俄关系各个方面「礼俄如亲」。没有互信基础,再有法律根据也没有用。那样的话,「地」是失定了,「水」也没法换,「合」更是没戏:全部鸡飞蛋打,白谈一二三四;战争的危险、教训的心理将永远存在;你这边厢若是假装啥错事都没做,他那边厢就会假装啥好话都奉送。不错,苏联曾向中方建议共建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用于潜艇陆上深海双向通讯),许多中国人曾毛云亦云地将此视为「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表现。其实,这事能有多大问题呢?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苏两国事实上不是共同组建了联合空军和中波电台吗?中方难道没有恳求苏方延长其和平期间驻军──人数最多之时达到 12 万,比美军最多来华数字还多一万──大连、旅顺的年限吗?它们是巩固了还是损害了面对美国威胁的中方的主权?有了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中方若行攻台,连美方也怕它三分的苏方,不就自然卷入了其中了吗?解放台湾一事还要等到现在,仍得一推再推吗?人家征求你的意见来合办此事,就是尊重你的主权;你经过自己考虑,既可以同意亦可以拒绝和人家合办此事,两种选择依照国际法都不是丧失主权;主权并不是一件一碰即碎的玻璃器皿。人家是在询问你,不是在强迫你呀!为什么要借题发挥呢?

索水境外具体安排。现在谈到了北大运河:蒙古高原大运河,它起于贝加尔湖色楞格河入湖口(此处湖面海拔应为456 米),借色楞格河东支流希洛克河,经俄国赤塔南转,又借鄂嫩河跃上那海拔较低约为 1260 米的蒙古高原东北走向中南地槽,经巴彦东、乔巴山、赛音山达、巴彦敖包、和叶而阿木德,讫于前述之海拔约 1236 米的大居延海,估计全长 3462 公里。北大运河径流量为 3600 亿立方米/年,与东大运河的入蒙入疆径流量 1800 亿立方米/年一道,如前所述,滋润华北、中蒙、西蒙、陇西、南疆东部和北疆,尾流入罗布泊。前面说过,南大运河入疆流量 1800 亿立方米/年专注滋润陇东、河西走廓和南疆中、西部。那沟通亚欧航运大运河至斋桑泊的水量和注入大居延海的水量,应由北大运河和东大运河共同提供。

蒙古高原大运河走向。

假设俄水跃蒙,扬程为 780 米左右,则泵送 3600 亿立方米的水,需耗电 11442.6 亿千瓦时;又假设俄电价格每度与满电持平,为 0.02 元(含华援因素),则中方为俄水跃蒙入华每年需付电费 228.85 亿元。又假设俄水售华,每立方米仅索 0.10 元(含以土地换径流因素),则每年中方需向俄方支付水费 360 亿元。二者相加,中方每年需向俄方支付 228.85 亿元+360 亿元=588.85 亿元。以 2055 年之时的中国国力来看,这只是小菜一碟。

但是中国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可有以下八个之多的发电板块,来与上述的 489 亿元/年(满水跃蒙)和 288.85 亿元/年(俄水跃蒙)等所涉的各大耗电板块相冲,并可能有大的富余:

其一,东大运河从索伦至白云矿区段落差可供发电;此后,东大运河水和汇入其之北大运河水共同流向西蒙,跌下北疆东部后,再流向乌伦古湖和额尔齐斯大运河,又可用于发电。前后落差高达 762 米。二河水量(含集雨量)最高可达 8100 亿立方米/年,等于长江的 80%,推力极大。

其二,南大运河水量虽然只及上一板块的 43%,但其起点、终点之间的落差,高达 2762 米,可供梯级发电,电量十分巨大。

其三,各大运河支流可供高差发电,不无小补。

其四,川汽于柴盆凝水之后,跌下祁连山麓或阿尔金山麓,有 1300 米的落差可供垂直连续发电。

其五,西北隘运河网接受外引水和天降水之后,可供发电之处多如牛毛。塔里木盆地最高处的西南角海拔为1300 米,最低处的东北角海拔,却只有 800 米。

其六,西北、西南原有天然河道上的诸多发电站的坝后水,赖降水变丰,可更多发电。

其七,抚远水坝、黑河水坝、嫩江水坝和乌苏里江水坝和图们江水坝等,可供发电。

其八,俄国勒拿河水坝、叶尼塞河水坝、鄂毕河水坝、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下游)水坝可供发电。中国公司可以承建、承营这些电量极为巨大的电站。

如前所述,笔者相信,以上八大板块的发电量,足以抵销 50%以上东大运河、北大运河泵水和负压输气等的全部耗电量。18000 亿立方米的西北旱地所要分摊的只是购水、输水和护水费用,每立方米每年仅以分计。由此看来「水乾坤大挪移」甚至不必等到氘、氚、氦 3 发电的推广。现谈到了西大运河:额尔齐斯河大运河,四大运河中最后一道运河。对于中国来说,它的主要功能不是输水,而是承航:构筑中国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的第三个目的乃为「水运遍地开花」。无偿援助俄、哈、吉三方的2100 亿美元,应有一半用于兴建蒙古高原大运河泵水电站,和兴建此一西大运河。援后财务收益当然主要由三个受援国得。中国西北、外蒙南部丰水之后必然丰产丰物,西大运河可将二地物产就近装船,运往欧州、中东等世界各地。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南麓,流经北疆、哈萨

克斯坦,先至俄国境内汉特,再至曼西斯克,汇入发源于阿尔泰山脉北麓的鄂毕河,此后改称鄂毕河,向北冰洋流去,至鄂毕湾入海。

额尔齐斯大运河,即西大运河,以北疆乌伦古湖,即东大运河的终点为起点,流经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塞梅伊和克列库,入俄国的鄂木斯克,至托博尔斯克转入额齐尔斯河的一条西南支流至谢罗夫,又流经谢罗夫→索利卡姆斯克之间的新凿运河,先后入卡马河、苏霍纳河西北流去,至圣彼得堡,入波罗的海芬兰湾,估计全长 6566 公里,其中新开河仅长 700 公里。此一河流走势仍为东高西低,全程可以自流。索利卡姆斯克以上原来水量可能不足,难以托起 20 万吨级海轮,此时可能需要从丹麦格陵兰岛调来冰川截块于鄂毕湾融化之后,逐级反泵注入额尔齐斯河。以上是额尔齐斯大运河中路。南路出斋桑泊,经新开河入巴尔喀什湖,再经楚河入锡尔河再入咸海,最后经过一段新开河在别伊涅乌入里海。估计全长 3145 公里,全程可以自流,但水量肯定需要借助格陵兰冰补足。南路新开河长1785 公里。

西大运河的中、南二路,估计全长 971l 公里,其中新开河长 2485 公里。估计每年需调格陵兰冰融水 3600 亿立方米,但扬程只有 300 米左右,仅需耗电 4401 亿千瓦时。

若每度电的价格为 0.05 元人民币,则每年仅需交电费 220 亿元。赖有丹麦的格陵兰冰,哈萨克斯坦可得全境丰水,而吉尔吉斯斯坦则可一部受益,两国的年降水当量将新增120 毫米。

至此可知:东、北、西三大运河的每年泵水电费,合共为 489 亿元+228.85 亿元+220 亿元=937.85 亿元。

亚欧航运大运河走向(欠欧洲出海口)。

额尔齐斯大运河北路,就是以下行将谈到的亚欧航运大运河北支流。此支流勿需耗电泵水。

在那面积为 217.5 万平方公里的丹麦──其本土面积仅仅为 4.3 万平方公里──所属的格陵兰岛上,有 85%的地面即 185 万平方公里,乃被平均厚度为 1500 米的冰川所覆盖,与本章所述中国西北六地面积仿佛。如果每年将格岛冰川削低 0.5 米,并将削下之冰辗转运往上述中国六地,后者便可新增 500 毫米的降水当量。即以如此速度削冰,格岛冰川仍可供上述六地连续使用 1500 年。而格岛四周海面的年降水量又恰为 500 毫米,可供格岛冰川恢复自身达到相当程度。而在远距格岛东南 2000 公里外,竟然躺卧着一条全长800 公里、均宽80 公里的鄂毕河口──鄂毕狭湾,正好可供格岛冰川截块于此聚集成堆和受热融化。这时需在鄂毕湾口安装一既长且高的膨气橡胶坝,又需从鄂毕湾尾部始,在鄂毕河上兴建梯级水坝,以利格冰融化以及将位于鄂毕湾水体上层的较轻的融冰淡水,被逐级泵往额尔齐斯大运河中上游。读者从《水乾坤大挪移》、《风乾坤大挪移》二章可知:格陵兰冰概念、澳大利亚概念均属当代中国和谐万邦极其重要概念。

鄂毕河从此可以另从亚马尔半岛西南一处嵌陆海湾出海,中间只需凿河 376 公里,俄、哈、中等国的通向北冰洋船只今后由此新河口入海。鄂毕湾专门用于融冰之后,每年最多可被拖进长 l00 公里、宽五公里、高 0.2 公里的冰川截块五块。此时融水量高达 1000 立方公里×5=5000 立方公里,即 50000 亿立方米,乃为中国 15 条主要河流年径流

量 24412 亿立方米的 2.05 倍!世界上被人类记录到的最大冰川 B15A,若全部融化,乃相当于尼罗河 80 年的流量。由此可见冰川、冰山藏水之丰超出想象。(其实世界各大水务公司,也可打:「卖格冰融水给西亚和中东」主意,起码中东各产油国有需求、有财力。)「全球变暖」已可提供融冰所需的额外热量;科学家应可想出尽量缓解「鄂毕湾附近小气候因融冰而变冷」的办法,防止该处成为一新的西伯利亚寒流源地。额尔齐斯大运河只索融水 3600 亿立方米/年,于冰于热,多乎哉?不多也。格岛融冰由西入疆,其扬程只及满水、俄水由东入疆扬程的 1/4,可谓优势明显。格冰南调对于丹麦来说,真可谓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金娃娃:「冰去雪除矿现土出」可令丹麦这个蕞尔小国,在北极变暖之后不到百年,便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性的资源大国和领土大国。迄今已在格陵兰岛上,发现有冰晶石、大理石、天然气、铀、煤、铁、铜、铅、锌、石油、石墨、各种宝石和贵重金属、稀有金属等。可用领土面积从  4.3万平方公里上升至 221.8 万平方公里之后,丹麦便极有可能像英、法、德、西、俄一样,跻身欧洲强国行列。丹麦人定会为此二前景感到无比振奋!缺少劳动人口?届时希望它能吸收 2000 万中国移民入籍居格。如此看来,丹麦应反过来对中、哈两国付费,或者起码不收费。

至此,亚欧航运大运河的路线已经明确,它东起面临鞑靼海峡的黑龙江→阿穆尔河出海口尼古拉耶夫斯克,溯黑龙江至抚远,入黑吉蒙疆大运河,直至北疆乌伦古湖,又入额尔齐斯大运河,至俄境内托博尔斯克后分为北支流、中支流。北支流经鄂毕河入北冰洋喀拉海,中支流经卡马、苏霍纳河入波罗的海。亚欧航运大运河上游出华不远处,还分出一南支流,经锡尔河、咸海和里海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在波季入黑海。亚欧大运河上游的入海口,除了尼古拉耶夫斯克之外,还有珲春港和滦河口。连咸海和里海,整个运河一共有十个进出海口。全程应能托起 20 万吨级海轮,多处使用船闸,比海上航线节省一半以上里程。亚欧航运大运河的经济、政治、地理意义不可估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改水创举;上帝许将构筑这条大运河的重担交给大禹和李冰的后人!

哈斯克斯坦政要业已在某一国际论坛上公开提出:开凿一条将里海与黑海连接起来,并引西伯利亚之水流向中亚的「欧亚运河」。此一设想早在 1936 年便已被提出,此后讨论声浪时起时伏。

千百万年以来,为贝加尔湖注水的大河,仅是那条既不长亦不宽的色楞格河,此外还有300 余条小河注水入湖,可是贝加尔湖积聚了地球上 1/5 的淡水。每年从贝加尔湖抽出 3600 亿立方米的水后,若俄国顾忌环保问题,不妨这样加以解决:在雅库茨克建起高坝,让奔流不息的勒拿河上游河水,在勒拿河沿岸高原夹峙而成的河谷中间逐渐涨高,回水至贝加尔洼地,反灌贝加尔湖。又在沃罗戈东兴建大坝,让叶尼塞河上游安加拉河之水倒灌贝加尔湖。二河之水相加,每年为贝加尔湖补充 3600 亿立方米的水,料无问题。据统计,黑龙江、勒拿河、叶尼塞河与鄂毕河这四条河流的年径流量,合为 3942 亿立方米+5361.12 亿立方米+6244.128 亿立方米+3950.208 亿立方米=19477.448 亿立方米,乃为长江的二倍有多!筑坝回水可以减少部分扬程;筑坝还可用于发电。

格陵兰岛、鄂毕湾地图。

在北疆新源—伊犁河源—和南疆轮台间横亘着一道山脉,阻拦东大西洋水汽尾流进入塔里木盆地,有必要在此地大量使用 Minol、C4、金属氢、RDX、阿康–K 炸开一道宽一公里、长 200 公里的山屏豁口。豁口底部,北与伊犁河谷取平,南与塔里木河谷取平。此豁开在中国境内,应与邻国无涉;又可横亘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北疆乌什之间,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源和北疆喀什之间,各炸开一道宽一公里、长分别为 280 公里、60 公里的山屏豁口,让东大西洋、地中海、里海水汽尾流进入塔里木盆地。

经此安排,连上普夏线和河西走廊(疏勒河与罗布泊),塔里木盆地如今可以做到「五途进气」。

上图:塔里木盆地「五途进气」;下图:旧绘新疆地形图。

从俄国及前苏联另外两个继承国以及丹麦,我们现在讲到朝鲜,首先回到珲春内海。东北黑吉两省以及东蒙合共三处,苦无近距离出海口久矣!珲春距离海洋最近,但仍有八公里朝俄接壤之地阻隔。原本有人建议在图们江口由中、俄、朝、韩四国共建经济特区与河口海港,但未得朝方反应。此地虽然不宽,但却是朝鲜和俄国之间的唯一陆上通道,战时可作朝鲜军民撤往俄国之孔。若果将它变成拥挤的经济特区与河口海港,战时便会令后撤的士兵、难民无法展开及迅速越境,有悖于朝鲜的战略利益。这就是朝方不愿让图们江口四马分肥的原因。不过显而易见,领土大国俄国并不担心这个通道被阻,即使到了世界末日,俄国军民也绝不会想到利用这个孔道逃往朝鲜半岛。

既然如此,笔者建议:此处不让入,自有让入处。中方不如化难为易,如前所述,单单向俄方提出建议:由中方出资出力,俄方出地出水,使用数十部巨型挖掘机、推土机,将原仅囿于俄国境内的波西耶特海湾向北拓展,突入珲春地区五公里、形成一个长 4.5 公里、宽 4.8 公里、深30 米的优于海岸港口的海湾港口。求一个菩萨比求两个菩萨容易。同时,为了免除朝方产生后顾之扰,中方可向其建议,在凿成珲春内海之后,由中方出资出力,俄方出地出水,在波西耶特海湾出口,兴建一座飞越海峡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令朝俄之间的交通更形方便。以往,即使朝方军民人潮过了图们江,也还要受到波西耶特海湾的正面阻隔,他们仍得绕道北走该湾北岸狭地。其实,若果发生战争,敌机炸桥梁与炸窄道相比,对于朝方人员造成的伤亡,应当没有什么差别。若朝方仍显迟疑,中方还可以提

出「桥隧并举」,或提出在珲春北部,专设一条供朝方军民遁入俄国之孔道。

珲春地区距离波西耶特湾最近处只有三公里。

此后,如果朝、俄二方均不反对,中方又可将仅长八公里的图们江口一举填平,令图们江于图们改道北走,经敦化、蛟河入松花江,增加吉西大湖水量。图们江水不入海,又可使珲春内海和波西耶特海湾秋冬季少结冰。

中国境内的长白山脉与朝鲜境内的咸镜山脉、盖马高原、狼林山脉和太白山脉等,实际上是一块高地的不同部分。朝鲜两面临海,异常充沛的水汽常常在其北部山区形成暴发式地形雨,令其不堪洪涝之苦。中方不妨与朝方协商,由中方出资出力,在朝北山区大肆拦河筑坝,蓄洪北引。朝水过白头山,借头道江,经靖宇县,入梅河口,之后进入一倒虹吸管,过辽河平原,至辽西努鲁尔虎山北端喷出,沿该山和燕山西流至多伦,再被泵上流过该处的东大运河。赖此,可集雨 200 亿立方米/年。此处扬程仅为 500 米左右。这是东大运河的额外补水。中方要付朝方水费,每立方米为 0.10 元;朝方从此摆脱每年一涝,还可多得 20 亿元/年。

向俄、朝两国买水,费用为每年合共 360 亿元+20 亿元=380 亿元。

如果俄方担心黑龙江水损失过大于其不利,则中方可提出:由中方出资出力,在与俄国海岸线平行的锡霍特山脉上开凿山屏豁口,此举可令俄方的多达五六条之多的黑龙江→阿穆尔河支流得到更多的天上降水。

珲春内海将严格限于民用,中方船舶进出波西耶特海湾,接受俄方检查,并向俄方纳税。格岛冰川截块及融冰进入鄂毕湾、鄂毕河,也须向俄方纳税,税费应由中、哈两国合出。

据报载,俄国学者、外蒙政府早已在谈论售水予华的话题。2013 年 12 月 27 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俄罗斯《观点报》消息:俄罗斯经济发展部认为:淡水或成俄资源出口新选项,计划于 2030 年开始向国际市场供应淡水。而中国政府却似一向不为所动,反应冷淡:问题出在水利部总是出不了郭开这样的奇才。中方应抓紧这 1000 年才现的机遇,及早与俄、丹、朝、蒙四方签订百年买水合同,千年买水意向。

外蒙应当感到幸运。有中国出于为己调水之需而与它合作治沙,对它有百利而无一害。外蒙只有 250 万人口,生计仍以畜牧为主,单单依靠自己,恐怕拖到下一千年(3000-3999),也未必能有机会来自力完成如此巨大的引水治沙工程,来为本国人民造福。

与朝鲜北部山区一样,尼泊尔和孟加拉也是空中汽热、地面径流过于充沛的地方。中方以负压气管抽走汽热,以闸坝电站拦截径流,亦应对两国有百利而无一害,且可大大减少它们遭遇暴雨洪水四下泛滥的机会,两国民众必将普天同庆。藏南河谷上游的负压输气所得集雨,可以全数输入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的多条河流;我方具有墨脱、察隅、德钦和昔马→冕宁←百色三角架腰所得集雨,似已足够。印度反对声浪定会变小:印度西北高地远比其东北低地缺水,这下可省了它自己大兴土木来纾解「低水不解高渴」了。

顺便指出,如果中克——即中国和克什米尔(如果它被允独立或被交付联合国托管的话)、中孟、中印相互能够结为千年之好,不妨设想将北支恒河之洪水大部——应大于等于 600 亿立方米/年(因此可以少调 1/3 的黑龙江水,或将此份满水用来接济华北)——坝截泵送,调往我国北疆—— 当然对于印度须有交换或须付钱,令其穿过帕米尔高原隧道和天山北麓,来灌溉准噶尔盆地良田万顷。扬程亦为 900~1200 米。

对于地温不高的新疆北疆来说,含热量高的印孟恒河水,当然要好于含热量低的贝加尔湖水。

大禹和李冰父子无疑会举双手赞成本章的宏大构想,并且压根儿不认为它像科幻。他仨可能力主南大运河和四组豁口先行,并对西北调水入汽解旱工程体系每年泵水买水费用,可能仅在 937.85 亿元+380 亿元=1317.85 亿元,即在 1500 亿元以下,大表满意。

各位看官,您的高见如何?何不先变驴友实地考察一番,再发宏论?

 

本章英文标题、提要:


Chaptrer1 Title:

A Grand Proposal for Transferring Water,Vapour and Heat from All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to Inner Mongolia, Gansu and Xinjia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first,to construct three grand canals, which must be environmental-friendly, for the sake of both water transferring and cargo navigating. The first runs through southeastern Siberia, Heilongjiang, Jilin, Liaoning, Hebei, Shandong, He’nan and Hubei; the second, through Tibet, Sichuan, Gansu and southern Xinjiang; and the third, through southwestern Siberia,Kazakhstan and northern Xinjiang.

Secondly,to construct one pipeline connecting southern Xinjiang and Tibet, one pipeline connecting Sichuan and Qaidam Basin in Qinghai, and several short-distance pipelines in southern Tibet. These pipelines are for pumping vapour or heat from wet and warm starting points to dry and cold terminal points.

Thirdly,to move the ploughing-and-irrigating agriculture out of the Loess Plateau, so as to eradicate the hanging river—the lower reach of the Yellow River—over the Central Plains in North China, meanwhile, transforming the river’s middle reach and the Fenhe River into two lakes.

Fourthly,to construct a grand canal connecting Asia and Europe also with an outlet to the Arctic Ocean.

The first three canals channells water or ice from southern Siberia, Northeast China, Korea, Tibet and Greenland, and the pipelines suck vapour or heat from over southern Xinjiang, Sichuan and India, jointly to Inner Mongolia, Gansu, Qaidam Basin in Qinghai and Xinjiang, so as to make them get rid of the ever-lasting drought. In another chapter of this book Channelling through Rivers and Lakes All over China…, the author takes the lead in proposing a British-style Narrow Canal Network to be constructed in Inner Mongolia, Gansu, Qaidam Basin in Qinghai and Junggar Basin and Tarim Basin both in Xinjiang, which can serve not only as inlet and irrigation channells, but also as two-way canal navigated by British-style narrowboats.

As a result, there will emerge 2.4 billion mu (15mu=1ha.) of cultivated flat land with irrigation ditches and windbreak forests on it, and 1.2 billion mu of pastures either on gently-sloped terrains, or on mountainous surfaces with contour circles for passing and contour slopes for planting.

Long being short of land and water,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eventually come to a turning point in their effort to grasp enough living space, within their own territory, of course.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