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張啟華為黨編史
一月十五,海內外媒體都用醒目大標題報導「中共黨史徹底否定文革」的消息。引起我們不小的驚奇。查報導,原來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新出版了中共黨史第二卷。作為建黨九十年獻禮。第一卷從一九二一至一九四九,已於二○○二年出版,第二卷是一九四九至一九七八,即毛澤東執政的時期。這當然是一本很重要的官方著作,過了三十多年,中共當局怎樣看待那段舉世聞名的歷史。 第二卷由該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張啟華主管編撰與修改。報導說「她是敢說真話的人」。她接受中國新聞月刊訪問,說過一句話「文化大革命是要徹底否定的」,於是,成為了新聞的來源。其實,細讀之下,問題一大堆,說那二十九年的錯誤不是毛一個人的責任,黨是一個領導集體,不能對毛一棍子打死,文革時期有錯誤,也有外交科技經濟的成就......對於大饑荒,則仍用「三年自然災害」的名稱,說死亡人數是一千萬,這是國家統計局的權威數字。 總之,還是北京人說的忽悠。除了抽象的「徹底否定」四字外,具體的方面都在強詞辯解,視三十年國內外、黨內外大量專業、理性、負責的研究成果為無物,只為了「一定要跟中央保持一致」,和「政權的鞏固」。 只能認為,這部二卷是中共在思想理論方面嚴重倒退、極其虛偽和自私的一個樣品。 更具體的分析,留待日後再加以剖析。鑑於張啟華的主編地位和如此高調的為假張目,下面摘錄二○○八年她在北京日報發表的文章與讀者反映。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治史那是其來有自。大陸讀者稱其是「吃史的食客」。 談國史研究的黨性和立場問題 二○○八年五月五日 北京日報 近年來,隨著國史、黨史研究的日漸繁榮,不同意見的分歧和爭論越來越多。這是正常現象,是學術深入發展所必需的;同時也不能不警愓,一些片面歪曲、全盤否定歷史,進而否定共產黨領導、質疑共產黨執政的情況也確實存在。我們決不能把這些僅僅當作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由此,我們也看到,在國史、黨史研究中,特別是對許多重大歷史問題的認識,不能說沒有一個站在什麼立場的問題。我們的研究工作者,也決不能把自己套進「純學問」的象牙之塔中去而忘記了自己的社會責 任,更不能盲目熱衷於淡化意識形態。 【網上評論帖子】 回復張啟華:談國史研究的黨性和立場問題 [33] 好在張啟華僅僅是研究室主任,搞搞研究,如果是決策人這還了得,公然提倡根據黨的需要可以偽造歷史,篡改歷史,這種人當了政,中國的回到奴隸社會。張主任,不靠納稅人養著,只能是一文不名的乞食者,搞偽科學的典型。(用戶:黨忠誠) [28] 如此不講事實,足見臉皮之厚!(用戶:十四星) [27] 自辛亥革命以來的歷史,由於黨性被扭曲了多少?應該由無黨派獨立的歷史學家,客觀、公正地重寫,恢復歷史的原貌,我們被忽悠了數十年,這種狀況應該結束了。(用戶:wuinla ) [25] 想起那個良史的故事,大臣殺了王奪了寶座,御史寫道「某某弒君」。新王把他殺了;叫他弟弟來記史,弟弟仍舊是這四字,又殺了;再叫最小的弟弟來寫,還是這四字。新王只好作罷。這才是中華文明的支柱和希望,可是今天這樣的良史又還有多少呢?張主任認為黨史和國史應當看黨性呢?還是先符合人性呢?真正的歷史難道是可以被權力壟斷的嗎?這樣的昏庸專制最後下場又是甚麼呢?(用戶:古月) [24] 世無太史公,亦無強項令,惟餘御用者,史界多讒佞!(用戶:youkezi) [21] 其實您的本事夠大的,中央領導人只說黨史要姓黨,您有種,加上一句,國史也必須姓黨。照您的這個邏輯,何豈止是黨史國史,整個國家整個社會都要姓黨,不然在進入史的時候再姓黨不是晚了嗎?(用戶:選舉與治理) [20] 文革的作派與流毒!(用戶:songming101) [18] 騙子誤國,禍國殃民。讓所謂黨性來扭曲歷史,是對民族深遠的犯罪。(用戶:勞百姓) [15] 可笑至極的荒唐理論,甚麼叫做「黨史姓黨」?誰代表了黨?毛澤東主政時,黨史必須姓毛;鄧小平主政時,黨史姓鄧。他們之間的史觀會一樣嗎?代代如此。所以要如何實現黨史研究的「一個立場問題、歷史觀問題」呢?只是服從黨性,除非是專制統治,否則連黨內都無法統一。一個朝代一個立場,就是一個朝代裡都有不同的史觀,歷朝都有野史呢!解決的唯一辦法只能是:不同的史觀讓歷史來檢驗,讓人民來檢驗。至於你要用強權推廣特定時空的一種史觀,那是你強姦民意,百姓沒有辦法,但它會永遠得逞嗎!奉勸張啟華先生認清時代的發展趨勢(用戶:一葉蘭舟) [14] 又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素材,不愧為中共黨史研究系的,立場鮮明,看來黨的宣傳、教育仍然強勁有力,希望張主任能為捍衛好黨性和立場,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用戶:求索者) [12] 有黨之前,歷史就已存在。黨史替代不了國史,黨性也替代不了歷史的真實性。久加諾夫談蘇聯崩潰的歷史教訓時,提出蘇共的錯誤在於「壟斷權力、壟斷利益、壟斷真理」。都甚麼時代了,靠忽悠沒法混飯了,還打算搞《聯共黨史》那一套壟斷歷史?(用戶:章立凡) [9] 此人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文真乃,一|派|胡|言!!(用戶:yanwuji) [4] 公然鼓吹主觀修史的觀點及宣示決心,其思想境界尚不及文革中挨過批的唯心史觀,儘管彼時亦無甚唯物史觀。司馬遷再世,不知對此文作何評價?(用戶:斯文漢) [2] 在中南海住的時間太長了吧?(用戶:beer) [1]納稅人不該養這些吃史的食客。(用戶:SSSSU遊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