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長征之二:躲避張國燾

P.118
王家烈寫道: 王家烈,〈阻截中央紅軍長征過黔的回憶〉,見《文史資料選輯》, 62 ,第 85-86 , 88 頁。
蔣趕紅軍入四川: Braun 1982 , p. 91 ; ▲ 《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第 783 頁; ▲ 王家烈,〈阻截中央紅軍長征過黔的回憶〉,見《文史資料選輯》, 62 ,第 87-88 頁。
毛活動奪權: 周恩來,〈黨的歷史教訓〉, 1972-6-10 ,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67 頁; ▲ 張聞天,〈從福建事變到遵義會議〉, 1943-12-16 ,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78-80 頁; ▲ 毛講話, 1943-11-13 ,見《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第 294 頁; ▲ 參見 Kampen 2000 , pp. 66-77 ; ▲Braun 1974 , pp. 94 ff. ; ▲Titov, vol. 2 , pp. 122 ff.

P.119
毛的擔架:
劉英,《在歷史的激流中 ── 劉英回憶錄》,第 56 頁。
「坐在擔架上 …… 」: 1960-12-25 ,見《葉子龍回憶錄》,第 38 頁。
抬擔架的人: 郭晨,《特殊連隊 ── 紅一方面軍幹部修養連長征紀實》,第 72-73 頁。
在擔架上謀劃: 朱仲麗,《毛澤東王稼祥在我的生活中》,第 54 , 60 頁; ▲ 程中原,《張聞天傳》,第 197 頁; ▲ 參見 Kampen 1989 , p. 708 .
博古舉槍對著自己: 《聶榮臻回憶錄》,第 206 頁。

P.119-120
遵義會議:
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 1935 年 2 月或 3 月,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36-42 頁; ▲ 徐則浩,《王稼祥傳》,第 223 頁; ▲Braun 1982 , pp. 102-104 ; ▲ 參見 Kampen 2000 , pp. 69-76 ; ▲Titov, vol. 2 , pp. 101-129 ; ▲ Titov 1976 ; ▲Sladkovsky, pp. 139-143 .

P.120
遵義會議決議張聞天起草:
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 1935 年 2 月或 3 月,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42 頁。
初擬的決議: 見 Titov 1976 , pp. 100 , 103 and 103 , n. 15 .
定稿: 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3 , 21-22 頁; ▲Yang, B. 1986 , pp. 262-265.
李德冷冷寫道: Braun 1982 , p. 98 .
「幫助者」: 見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 1935 年 2 月或 3 月,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42 頁。
王稼祥提升: 徐則浩,《王稼祥傳》,第 223 頁。

P.121
張聞天取代博古:
陳雲,〈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 1935 年 2 月或 3 月,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43 頁; ▲ 周恩來,〈黨的歷史教訓〉, 1972-6-10 ,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68-69 頁。
博古後來說: 見 Titov, vol. 2 , p. 123 .
宣佈更換領導:
《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 450 頁。
遵義會議決定入川: 「中革軍委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 1935-1-20 ,見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0 ,第 475-480 頁。
電召張國燾: 電文見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 260-261 頁。
腳註:「中國的形勢 …… 」: 1935-1-11 ,見美國國務院檔案卷宗 893 . 00 / 12966 , NARA , RG 59 , LM 83 , roll 9.
斯坦恩方案: 1934-9-16 ,見 VKP vol. 4 , p. 688.
雷邦建議: 見 Mirovitskaya 1975 , pp. 94 ff.
李立三: 李立三報告, 1925-8-3 ,見 VKP vol. 4 , pp. 897-903.

P.122
張國燾的根據地:
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 103 , 121-122 , 137 , 221 頁; ▲ 張國燾報告, 1931-11-25 ,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 15 ,第 330-334 頁,參見第 345-349 頁; ▲ 陳昌浩文章, 1931 年 11 月,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戰史資料選編》,鄂豫皖時期, 2 ,第 433-434 頁。
毛堅持設埋伏: 《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 445 頁; ▲ 毛講話, 1956-9-10 ,見《黨的文獻》, 1991 , 3 ,第 7 頁; ▲ 毛對蘇聯大使尤金的談話, 1958-7-22 ,見 CWB , no. 6-7, p. 159 .
「對尾追之敵 …… 」: 「中革軍委關於渡江的作戰計劃」, 1935-1-20 ,見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0 ,第 479 頁。
腳註: 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 164-167 頁。

P.123
土城:
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一八九三~一九四九》,第 346 頁; ▲ 郭晨,《特殊連隊 ── 紅一方面軍幹部修養連長征紀實》,第 198-202 頁; ▲ 《宋任窮回憶錄》,第 63-5 頁; ▲ 《黃克誠自述》,第 131 頁; ▲ 蔡孝乾,《江西蘇區、紅軍西竄回憶》,第 290 頁; ▲ 訪問康一民, 1998-9-2 。
傷亡人數: 見葉心瑜,〈紅軍土城戰鬥與四渡赤水〉,《中共黨史資料》, 34 ,第 207-208 頁; ▲ 蕭華回憶,見 Salisbury 1985 , p. 372 , n. 11 .
入川計劃作廢: 見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0 ,第 483 頁。
林彪不滿: Braun 1982 , p. 110 .
重佔遵義: 王家烈,〈阻截中央紅軍長征過黔的回憶〉,見《文史資料選輯》, 62 ,第 90-92 頁; ▲ 《彭德懷自述》,第 195-196 頁; ▲ 《黃克誠自述》,第 131-133 頁。

P.124
宣佈張聞天
毛任命: 《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 450 頁。
彭德懷報告: 見王焰等,《彭德懷傳》,第 132-133 頁。
黃克誠央求: 《黃克誠自述》,第 134 頁。
毛 三月五日 命令: 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 15 ,第 434 頁。
林彪十日電報: 同上。
毛失去軍職: 程中原,《張聞天傳》,第 218-219 頁。
腳註: 訪問見過這些婦女的黨史學者, 1997 年 8 月。

P.124-125
成立「三人團」:
程中原,《張聞天傳》,第 218-219 頁; ▲ 周恩來,〈黨的歷史教訓〉, 1972-6-10 ,見中共中央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中央檔案館編,《遵義會議文獻》,第 69 頁; ▲ 徐則浩,《王稼祥傳》,第 226-227 頁。

P.125
毛要打「茅臺」:
毛講話, 1956-9-10 ,見《黨的文獻》, 1991 , 3 ,第 7 頁。
「敵人陣地 …… 」: 見《彭德懷年譜》,第 118 頁。
「以全部力量 …… 」: 見陳集忍,〈四渡赤水戰略目標再探〉,《黨的文獻》, 1991 , 1 ,第 90 頁。
紅軍大敗: 國防部史政局,《剿匪戰史》,第 883-884 頁; ▲ 蔣介石命令,以及林彪報告,見貴州省檔案館編,《紅軍轉戰貴州 ── 舊政權檔案史料選編》,第 123-125 頁; ▲ 參見《貴州社會科學》編輯部、貴州省博物館編,《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輯》,第 612 -613 頁。
「這次東渡 …… 」: 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 15 ,第 436-437 頁。
李德納悶: Braun 1982 , p. 110 .
四方面軍: 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 263 , 268 頁。
「得意之筆」: 《聶榮臻回憶錄》,第 218 頁; ▲ 程中原,《張聞天傳》,第 220 頁。
蔣介石不明白: 晏道剛,〈蔣介石追堵長征紅軍的部署及其失敗〉, 62 ,第 18-20 頁。

P.126
蔣調開四川邊境部隊:
孫渡,〈滇軍入黔防堵紅軍長征親歷記〉,見《文史資料選輯》, 62 ,第 136 頁。
急行軍: Braun 1982 , pp. 113-114 ; ▲ 郭晨,《特殊連隊 ── 紅一方面軍幹部修養連長征紀實》,第 213-214 頁。
紅九軍團: 趙鎔,〈長征途中九軍團在黔滇川的戰鬥歷程〉,見《文史資料選輯》, 56 ,第 167-188 頁。

P.127
賀子珍生產,毛的反應:
訪問當年幹部修養連連長侯政, 1993-9-29 ; ▲ 訪問同伴、劉少奇前妻謝飛, 1993-10-15 , 1994-9-14 ; ▲ 訪問老友曾志, 1994-9-24 ; ▲ 王行娟,《賀子珍的路》,第 199-200 頁; ▲ 張新時,〈賀子珍的第四個孩子〉,見《湖南黨史月刊》, 1990 , 12 ,第 12-13 頁。
「母雞下蛋 …… 」: 訪問曾志, 1994-9-24 ; ▲ 王行娟,《李敏、賀子珍與毛澤東》,第 8 頁。

P.127-128
賀子珍受傷,毛的反應:
同上訪問,另外,訪問謝飛, 1997-9-12 ; ▲ 王行娟,《賀子珍的路》,第 204-208 頁。

P.128
「上哪兒去?」:
蔡孝乾,《江西蘇區、紅軍西竄回憶》,第 296 頁。
林彪抱怨要求: 程中原,《張聞天傳》,第 220-221 頁。
李德記道: Braun 1982 , pp. 114-115.
「嚇破了膽」: 見 Braun 1982 , p. 115 .
調劉英: 劉英,《在歷史的激流中 ── 劉英回憶錄》,第 66-69 頁。

P.129
「向東及向南」:
1935-4-25 軍令,見陳集忍,〈四渡赤水戰略目標再探〉,《黨的文獻》, 1991 , 1 ,第 90 頁。
林彪當天電報: 同上。
毛終於下令入川: 《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 453-454 頁。
大卡車: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第 68 頁。
渡金沙江: Braun 1982 , p. 113 ; ▲ 《宋任窮回憶錄》,第 71-72 頁;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第 69-70 頁; ▲ 國民黨軍隊電報,見雲南省檔案館編,《國民黨軍追堵紅軍長征檔案史料選編:雲南部分》,第 226-229 頁; ▲ 李一氓,《模糊的螢屏》,第 199-200 頁; ▲Salisbury , pp. 309-10 .
圍攻會理: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紅軍長征在四川》編寫組,《紅軍長征在四川》,第 60-62 頁; ▲Peng, pp. 368-371 ; ▲ 《文史資料選輯》, 62 ,第 153-155 頁; ▲ 李一氓,《模糊的螢屏》,第 186 頁。

P.130
「弓背」:
見程中原,《張聞天傳》,第 220 頁。
會理會議: 劉英,《在歷史的激流中 ── 劉英回憶錄》,第 71-73 頁; ▲ 《聶榮臻回憶錄》,第 231 頁; ▲ 李銳,《廬山會議實錄》,第 259 頁; ▲Braun 1982 , pp. 115-116.
批黃克誠 :《黃克誠自述》,第 135-136 頁。
「立即北上」: 《毛澤東年譜: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第 455 頁。
陳雲去蘇聯: 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編,《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 , 15 ,第 626 頁。
給共產國際的報告: 1935-10-15 ,見 RGASPI, 495 / 18 / 1011 , pp. 13-14 ; ▲ 有刪改筆跡的報告稿(大概是曼努伊爾斯基的筆跡),見 RGASPI, 495 / 18 / 1013 , p. 73 ; ▲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書記處會議記錄, 1935-10-15 ,見 VKP vol. 4 , pp. 915-917 ,參見 p. 877.

P.131
斯諾描述「飛奪瀘定橋」:
《毛澤東自述》,第 94-95 頁; ▲Snow 1973 , pp. 194-199 , esp. p. 199 .
沒有國民黨軍隊: 國民黨軍隊電報,見四川省檔案館編,《國民黨軍追堵紅軍長征檔案史料選編:四川部分》,第 142 , 150-153 , 160 頁。
93 歲老太太: 訪問老人李秀珍, 1997-9-1 。

P.132
沒有傷亡:
當時紅軍政治部手刻、油印的《戰士》報,第 186 期, 1935-6 (錯為 5 ) -3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第 95 頁。
周恩來警衛員: Wei Kouo-lou, p. 50 .
安順場「強渡大渡河」: 參觀安順場渡河口、博物館,訪問當地知情人, 1997 年 9 月; ▲ 紅軍也無傷亡,見當時紅軍政治部手刻、油印的《戰士》報,第 186 期, 1935-6 (錯為 5 ) -3 。
鄧小平親口說: 布列津斯基在美國斯坦福國際關係學院亞太研究中心(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re, Stanfo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的演講, 2005-3-9 。
腳註: 彭德懷: 1946-6-12 ,見 Payne 1947 , p. 323 ; ▲ 康克清:《康克清回憶錄》,第 153 頁。

P.133
紅軍翻大雪山:
Braun 1982 , p. 120 ; ▲ 郭晨,《特殊連隊 ── 紅一方面軍幹部修養連長征紀實》,第 231 頁。
毛爬雪山: 吳吉清,《在毛主席身邊的日子裏》,第 245-249 頁。
與張國燾會師: 劉英,《在歷史的激流中 ── 劉英回憶錄》,第 75 頁; ▲ 徐向前,《歷史的回顧》,第 279-280 頁; ▲ 張國燾,《我的回憶》, 3 ,第 217-220 頁; ▲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回憶錄徵集組編,《艱苦的歷程》, 2 ,第 42-47 頁。
蔣介石向蘇聯大使要兒子: DVP vol. 18 ( 1935 ), p. 438 .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