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審判自己的親兄弟
作者: 季 季

台灣舞台

更新於︰2012-11-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賀莫言得獎

中國籍的作家第一次得諾貝爾文學獎,據說本屬於一九八八年的沈從文;可惜他在五月病逝,諾獎委員會遂決定桂冠改頒埃及的馬富茲。二○○○年,旅居巴黎的高行健獲獎,但中國作協秘書長金堅範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堅決的說:「高行健不是中國作家。」

如此轉折二十餘年,莫言千真萬確是「中國籍作家第ㄧ次得諾貝爾文學獎」,當然可喜可賀。——「中國崛起」,似乎不只是經濟了。或者說,「中國崛起」,也帶動了「中國文學崛起」。

莫言一九五五年出身於山東高密農村,一九七六文革結束那年加入中國解放軍,直至一九九七才脫離軍籍轉入媒體工作。這段期間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加溫,思想與言論尺度也逐年受到西化影響。一九八二年馬奎斯獲諾貝爾獎,帶動魔幻寫實風潮席捲全球;《百年孤寂》裡的馬康多,成了許多創作者模擬的原鄉。那時剛開始發表小說的莫言,也從魔幻寫實裡汲取精華,把他的家鄉高密「馬康多化」,以此創作風潮轉換技巧,利用隱喻、象徵的手法及嘲諷、戲謔的語言,把許多鄉民百姓想說與不可說的心聲赤裸裸的呈現出來。

莫言熟讀中國古典,古典小說裡的神話對他的創作也有深遠的影響。此外,由於在軍中二十餘年,「戰爭」也是他作品常見的主題。而這個「戰爭」的涵蓋面,更深更廣的是「人性」的鬥爭,他在這方面的揭露與批判,甚至包括了如《檀香刑》的肉體暴力,不但讓人怵目驚心,也更進ㄧ部思索中國庶民文化的底蘊與人性的深不可測。

莫言在長篇小說《酒國》裡,為丁鉤兒寫了一句墓誌銘:

「在混亂和腐敗的年代裡,弟兄們,不要審判自己的親兄弟。」

而今莫言得獎,時代依然混亂和腐敗,各方的褒貶浪潮勢必也隨之而來。在一個至今仍有思想檢查的國家,莫言以他的智慧寫了那麼多涵蓋各種隱喻的作品,實在不容易。「不要審判自己的親兄弟」,我們還是多給他一些祝福吧。有了諾貝爾桂冠的加持,他以後的創作也許可以更自由,更無需戴著面具演戲了。

(為聯合報副刊作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夜)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