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晚清歷史的不屈精神
作者: 水橫舟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2-12-0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涉展人物大多已被俗世所淡忘,但他們的際遇,折射出當今社會久違了的氣節與風骨,信念與追求,這些正是推動民族復興的根本力量。


●展覽中的一頁法國期刊,以李鴻章為封面人面。

今年是中共取得香港主權十五周年,香港政府為此斥巨資從今年七月起,舉辦了為期數月的大型秦兵馬俑展覽,標榜秦皇的統一功績與軍事力量,題為「一統天下:秦始皇帝的永恆國度」,其政治動機昭然若揭,北京領導層肯定「龍顏」大悅!但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那邊廂,卻有人反其道而行,為一群晚清的洋人和志士辦展覽,題為「烽火山河:外夷與志士(一八三九至一九一一年)」。策展人宋緒康,是在香港成長,出自文人世家的收藏家,他認為在此趨炎附勢的紛亂世代,文物展也應帶出社會意義,提供另類角度反思歷史,為中國的未來探求出路。

展出晚清八十七名中外人物

他這次展出的二百多件家族珍藏,包括文稿遺物、書畫詩詞和傳記資料,涉及八十七名晚清人物。宋緒康把他們分為「外夷」(外國人)、「鴻儒」(儒者賢士)、「名臣」(清朝重臣)和「遺民」(不跟隨新政府的人)四大類別,當中除了知名度較高的李鴻章、張之洞、梁啟超、曾紀澤,還包括不太為人熟悉的學者,如俞樾、李慈銘、繆荃孫、葉德輝等,對中國社會有重大貢獻的洋人,如理雅各、蒲安臣、丁韙良、戈登等,以及矢志守護文化道統的清末遺民如梁鼎芬、梁濟、陳三立等。

主流歷史論述把晚清描述為腐敗落後,洋人總是狼子野心,帝國主義侵略,滿清遺民則等同頑固份子,但宋緒康不認同這種非黑即白,成王敗寇的單一史觀,他指晚清是西方勢力和思潮強勢進入中國的年代,中國人面對的矛盾和挑戰無比巨大,必須以多元立體的角度才能客觀審視歷史,汲取教訓。今次展覽涉及的人物,大多已被俗世所淡忘,不少還被視為下場慘淡的失敗者,但他們的際遇,折射出當今社會久違了的氣節與風骨,信念與追求,這些正是推動民族復興的根本力量。

祖籍浙江吳興,生於香港的宋緒康,畢業於倫敦大學建築系,現為英國註冊建築師,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學士,定居台灣。他表示,從小在香港看到很多關於文化大革命的報道,慨歎中國的傳統文化遭破壞,善良的人性品格被摧殘,因此立志傳承家族精神,為搶救中國文化盡上綿力。 

宋家的先祖可追溯至唐代,歷代皆有進士、舉人,或在朝中出任官職。父親宋訓倫一九三三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商學院,在上海任職金融機構,他喜愛曲藝,擅長填詞,與文化名人張大千、溥心畬、吳昌碩、周煉霞等乃知交好友,經常相聚詩詞酬唱。四九年大陸陷共後,宋訓倫移居香港,在船王董浩雲的船務公司擔任行政工作三十多年,並經常在《大成》、《大人》等文化雜誌上發表詩詞和繙譯作品。

父親宋訓倫對共產政權深惡痛絕

宋訓倫與董浩雲雖為摯友,但與董浩雲兒子董建華的政治取向截然不同。董建華成了中共「欽點」的首屆香港特首,宋訓倫則在九七年後移居泰國曼谷終老,晚年寄情詩詞,著有《馨庵詞稿》。兩年前以一百零一歲高長壽辭世。宋緒康表示,父親對提倡階級鬥爭的共產政權深痛惡絕,年青時早已預示中共上台後會為中國帶來災禍。他四九年離開大陸後便再沒有回去,即使中共「改革開放」,父親也不表信任,指中共若不放棄專制獨裁,重建法治仁政,一切都是維護其自身利益的幌子。

他鍾愛的舊文化中國,已在大陸消失,雖然他不想回去,也不想跟中共政權打交道,但他對文化中國的復興還是滿懷希望和信心,因他相信中共這樣腐敗專橫的統治不可能長久,正道不彰,遲早崩解。

在中共政權眼中,像宋訓倫這種不願接受中共統治,逃離大陸的人,或許也是一批前朝遺民,但正是這群「不認命」的「遺民」,造就了香港和台灣的發展奇蹟,承傳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海外扎根播種。幼承庭訓的宋緒康,對父親的擇善固執十分敬重,也不難明白,為何他在辛亥革命跨越百年之際,會舉辦這個另類的文物展覽。他為此展覽撰寫的序言如是說:「余於百年之下,拜祭先賢於遺物故紙中,念其道德操守,感泣無已。星星微光,以待來日洗滌乾坤。匯成是集,遙祭國魂。」

深感中國大陸道德文化喪失

這展覽明年六月還會在台北舉辦,並會增添一批抗戰時期的文物展出。被問到會否移師大陸展覽,他質疑大陸官方會否有這此雅量,若然要刪改或扭曲其主旨便失去展覽的意義。

 他認為觀賞文物,最重要是領略其承載的人文價值。中國文化推崇的正道,並非霸權、名利,而是為人的道德勇氣、高尚情操,執政者要以人為本,有識之士要為天下百姓謀求幸福。所謂志士,都有一種抗爭精神,即使處於困境,無法一展抱負,也會以自己的方式,或著書立說,或培育英才,甚至付出生命來活出信念。

經常穿梭兩岸三地工作的宋緒康直言,深深感受到中共對中國道德文化的破壞,禍延至今,社會瀰漫著唯利是圖、弄虛作假的歪風。即使身處香港的一些飽學之士,也受此歪風影響,不敢向中共發出正義的呼聲。而台灣不少執政官僚,不管藍營還是綠營,都有著偏安心態,既沒有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提出高瞻遠矚的改革藍圖,甚至對大陸的不公義事情置若罔聞。

他認為大陸已處於後共產主義年代,中共無法再以理想來感召群眾支持,只能倚賴武力鎮壓、利益收買、煽動國族情緒等手段來維持統治。大陸今後的發展會走上較平和的改革,還是像利比亞這樣演變成血腥戰亂,在於中華正道能否宏揚,重建人民的思想價值觀。具體而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可供中共實踐的基礎路線,但更重要是整體國民質素的提升,否則,中國只會再一次陷入暴民亂政的局面。在當今利益掛帥,物慾橫流的社會談政治理想是困難的,但必須而迫切,每一個微小的個體,都可發揮點點滴滴的作用。他相信再專制的政權,也阻撓不了一代代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動力。秦始皇帝國就是一個好例證,其統一霸業十五年便消亡。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