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顧媚說兩句話
作者: 石 貝

藝術天地

更新於︰2012-12-1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自從二○○六年顧媚出版了她的傳記《破曉到黃昏》,至今已有六年之久,據說此書香港一紙風行,再版多次,尤其顧媚作為五十年代初的歌影雙料明星,叙述她當年身邊的人和事,不僅引起她的同齡人不無溫馨的回顧,也引起年輕一輩讀者的極大興趣。

一個小女子,沒有任何顯赫背景,竟然只為了幫補家計,一唱便唱出了名堂,成為當年的著名歌手,更有「小雲雀」之稱。歌喉了得,顧媚人又長得嬌小玲瓏,於是,很快便被邵氏電影公司羅致旗下,成為基本演員,同時還負責影片的幕後代唱工作。

以上所述,對於一位歌影雙棲的藝員來講,已經是很輝煌的成就了。可是,顧媚一九六三年開始隨趙少昂習畫,不久竟成為一名可以拿出作品開畫展的女畫家。年前,顧媚應香港立法局大廈創作巨型畫作⋯⋯雲山千疊,更令她成為現代香港一位著名畫家。

歌影畫三棲,情路卻不平坦

這樣一個美麗聰明的女藝術家,其情路卻不平坦,從她的《破曉到黃昏》中,我第一次知道了香港作家劉以鬯竟然是顧媚的第一任男友,而且還是曾經訂了婚的,只是顧媚不慎將婚戒弄丟,以致劉不能原諒,不久劉與他人成婚,留下有如遭受晴天霹靂般的顧媚。

她在書中寫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感情上受到打擊」。當年顧媚二十三歲,劉比她年長十一歲,我想,任何一個女人年輕時代遭受過這樣感情打擊的,一生都不可能忘卻。

顧媚在書中後記中這樣寫道:「我只是想把真實的舊事,以及我心底裡真實的感受寫出來」,「我已做到忠於歷史、忠於親人、忠於朋友及忠於自己」,就因為此書的「真」,才感動了那麼多的讀者,我,也是其中之一。

想不到的是,今年「香港作家」雜誌第三期刊登了鳴兒訪問顧媚的文章,裡面重又提起當年劉以鬯與顧媚的那段情史。顧媚遂將書中所述又再說了一遍。好了,第四期便又有了「讀者反應」——正巧,這讀者並非外人,就是當年的「男主角」劉以鬯。回應問題中,他的太太也參與其中。

更令人詫異的是,香港作家聯會會長、香港公開大學教授、著名作家劉以鬯先生矢口否認與顧媚曾有的那段情,還特別要求雜誌將他在其他雜誌上刊登的澄清文章再登載一次。

劉以鬯否認五十年前的棄婚

劉以鬯先生今年已高壽九十四歲,不知是否記憶開始退步,或是認為此事對他的盛名有所影響,其實,人生漫漫路,年輕時代難免有做事欠妥的時候,尤其男女之間的情分,更非一個緣字可以了斷。如此這般一次次地否認,倒不如保持沉默的好,不然讓大家看起來便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所謂越描越黑也。

顧媚當年丟失訂婚的婚戒,劉作家不能原諒,指責顧媚悔婚,云云,令顧媚有苦難言。如今我們聽到這個故事,卻不能不懷疑劉作家的愛情觀,婚戒不論如何只是個物件,真正的愛情才是無堅不摧的。劉作家恐怕早在顧媚丟失婚戒之前,已然有所「動作」了,顧媚丟失了婚戒,馬上成為悔婚的把柄。這倒是很多小說出現過的情節,不算太稀奇啦。

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進入黃昏的顧媚,在她的傳記中以回顧歷史的誠實態度,披露了她與劉作家的那段情史,此時劉已經是香港著名作家,名銜不可勝數,對於這段聽起來不甚光彩的往事,當然要否認,堅決否認,連當時尚未出現的太太也跟著否認。可憐顧媚不僅當年飽受情傷,半個世紀後還要無端背負肇事者不認帳的既成事實。

記憶發霉,扔掉換個新的

劉以鬯擅長小說創作,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話,「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寫的好!用在劉作家此時的心態也是非常恰當的,因為真實的記憶受潮了,發霉了,爛掉了,於是生出另一種替代。但這不是真實的,那是為了現實的環境和氛圍造出來的,對,是人造的。可是記憶是根據人生走過的路而形成的,那也是一種歷史,而歷史又怎能編造呢?

至於劉作家的澄清之文中,借人之口不無掩飾地自詡為「名家」、「港寶」,「海內外有很高知名度」,因此「太有利用價值」,暗指顧媚在書中提到這一段歷史,是想借劉作家的名聲做宣傳。哈,這個自我感覺真是太好啦!只是顧媚書中提到的人物,幾乎個個都比劉作家名聲還大,邵逸夫、顧嘉輝、方逸華、蕭芳芳、張大千,倒是沒見他們或他們的後人出來指責顧媚利用他們的價值的。

實際上,這個低調、平易近人的顧媚才是香港有史以來不可多得的歌影畫三料藝術家,且不講她的歌影吧,從她執畫筆至今,已四十餘年,舉辦畫展三十多次,其作品於二十五年前,便開始在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定期拍賣。文前已經提到,連香港立法局大廈懸掛的巨型國畫,也是出自顧媚的畫筆。這樣一位出色、成功的畫家,難道還需要借某人的名字做宣傳嗎?

作家通常是喜歡一任文思馳聘的,但翻過一頁的歷史,卻不容否認或編造的啊。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