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安倍與朴槿惠的勝選
作者: 日吉秀松

地球村

更新於︰2013-01-0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日本韓國十二月大選,是東亞政治的重大動態。自民黨以巨大優勢重新上台執政,而韓國首次出現一位女總統。他們都面對地域局勢動盪的挑戰。


●12 月剛剛當選的韓國總統朴槿惠
60 歲,是前總統朴正熙的女兒。

十二月十六日,日本眾議院選舉揭曉,自民黨收復河山,重溫舊夢。十九日,韓國的總統選舉揭曉,執政黨新國家黨的朴槿惠獲勝,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由於日韓兩國產生領導人的方式不同。日本是議員內閣制,首相不是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多數黨領袖出任。雖然內閣有任期,但是由於黨內不同派系的利益糾紛,往往使首相的更替猶如走馬燈似的。最近六年,日本已經更換了六位首相。韓國是總統制,任期五年(只能擔任一屆),直接選舉產生。兩國新領導人是否能解決各自的內政與外交問題,特別是日韓之間存在的領土糾紛,引人矚目。

日韓大選:自民黨大顯壟斷優勢

在日本,政權更替是否將成為常態還很難預測。因為得票率太懸殊:保守偏右的自民黨獲得過半數的二百九十四個席位,而自民黨的盟友公明黨僅獲得三十一個席位,極端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的日本維新會獲五十四個席位,拱手讓出政權的民主黨雖然勉強維持第二大黨地位,也僅獲得五十七個席位。

這次大選,民主黨居然有八名閣僚名落孫山,其中包括田中角榮的女兒、文部大臣田中真紀子。另外,另立門戶的前民主黨代表小澤一郎的政治勢力也受到重創,日本的政治板塊出現大變化,能與自民黨對抗的勢力不足,一時很難形成兩黨政治的趨勢。另外,右翼保守勢力大竄升,這將進一步刺激和鼓勵民族主義情緒,可能影響日本政治走向。

反觀韓國大選,投票率超過日本的百分之五十三,高達百分之七十六。從中可以看出韓國民眾對政治的興趣程度比日本高。盧泰愚時代結束了威權政治體制,給韓國帶來政治民主,實施普選。在其之後經歷了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李明博以及即將到來的朴槿惠時代,韓國的民主政治日益成熟。雖然韓國的民主選舉時期不長,但韓國民眾表現出的政治素質還是令人欣慰。

韓國民主對亞洲國家的民主化有很大的啟示。我們看到,只要實施真實的民主政治,民眾就會顯示出高度的政治熱情和素質,尤其在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國家。

安倍政府之急:重振經濟雄風

一般來說,專制制度下的社會民眾對政治會表現出漠不關心的現象。然而,當民主制度出現疲勞狀態時,即通過民主手段無法改變現狀的不合理部分時,認為誰上台都一樣,民眾對政治也會表現出冷淡與不信任,就會影響投票的意願。現在日本就是這樣,特別是年輕人對政治根本不感興趣,這當然不是好事。

大選後的日本面臨著如何復甦長期低迷的經濟問題,韓國面臨著如何解決經濟高度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收入不均問題。

重振過去的經濟雄風是恢復日本國民信心的重要手段。安倍在選前要求中央銀行購買所有的建設債券,放鬆銀根控制,主張用通脹和投資公共設施建設手段刺激經濟成長,日本市場也有比較積極的反應。八十年代的泡沫經濟確實讓日本揚眉吐氣過,那時候日本人在澳洲、在美國本土以及夏威夷購買大量的土地,大有買下美國的氣勢。但是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面對二十年的萎靡不振,至今沒有復甦。如今,安倍晉三要提高物價來刺激經濟,但是實際上,目前日本面臨的不是安倍們所說的低通貨,而是低收入,高物價;社會存在嚴重收入不均問題,安倍之流卻熟視無睹。

而筆者認為日本的經濟問題,應該是封閉式的經濟政策使得外資卻步,高昂的法人稅直接影響了外國企業投資日本的意願。再者就是曾經創造了經濟「奇蹟」的日本,不願意面對有些領域落後於一些受它幫助過的國家的現實,一副自滿、傲慢的態度,不正視自身的問題,轉為內向和保守,使社會失去活力。

朴槿惠勝出:北韓政策與父親影響

另外,自民黨在泡沫經濟之後,不斷削減國民福利,人們對退休後的生活具有強烈的不安,因此緊縛錢包,不敢輕易消費。自然就無法刺激經濟的發展。這一切問題都與自民黨有關,因此自民黨重返政權後,應該認真反省。日本只有確立可以使民眾安居樂業的福利制度,才能促進消費,進而使經濟得以復甦。安倍企圖以提高物價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做法完全是無視現實生活的不智之舉。

韓國也面臨著改善分配不均的問題,大選中,韓國將這一問題作為競選的主要話題之一,備受選民關注,在野黨總統候選人就是利用這話題曾一度使選情好轉,但是,最終由於五十歲以上的世代將票投給了朴槿惠,讓她勝出。其原因很多,其一是朴槿惠代表著保守力量獲得一大批民眾的支持,特別是對北韓問題,她會繼續李明博的強硬政策。其二是她父親朴正熙的影子,很多人依然懷念朴正熙主導經濟騰飛的時代。朴槿惠是否能滿足韓國民眾的願望,牽連著對朴正熙一家的評價。估計朴槿惠在經濟分配政策上會有大動作,特別是修正對大企業的優惠政策。

民族主義是日韓關係改善之結

日韓如何應對國內民族主義的要求和外交僵局?自民黨執政後,首先直接面對與俄羅斯、中國、韓國的領土糾紛等外交問題。特別是趨於內向、保守的日本社會已經成為民族主義的溫床。日本的民族主義情緒非一日而就,其中有安倍的一份責任。在他第一次擔任首相前後,提出的「鄉土愛」口號,實際上就是「愛國主義」的翻版。而「愛國主義」往往伴隨著排他性。這需要始作俑者安倍來解鈴。

但是,安倍興許會利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作為外交的一張牌向外國施壓。實行強硬的對外政策。他在競選期間多次表示在領土問題上不會妥協,也只有強硬的外交政策才會給一部分民意一個交代。如此一來,民族主義與政界將相互刺激,相互利用。安倍曾抱怨民主黨政權沒有處理好同美國關係。他無疑將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以打開外交僵局。他將在新年一月訪問美國並會晤奧巴馬總統,強化日美同盟關係成了安倍的當務之急。

他在實施強硬的外交政策時很可能採取拉和打的分而治之的方法,對韓國與俄羅斯採取懷柔政策,而對中國使用軟硬兩手。主要原因是竹島(韓國稱獨島)以及北方四島分別掌控在韓國與俄羅斯手中,而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則是日本實際控制。不過面對韓國與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安倍也會表現出軟的一面,他已決定派出特使到韓、中。

韓國控制著竹島(獨島),李明博登島視察,宣示主權;同時,韓國國內一再追究慰安婦問題,引起日本抗議與不滿。使得兩國關係惡化至今。當選總統後的朴槿惠,日本輿論希望她能改善日韓關係。但是朴槿惠也必須面對韓日關係與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韓國存在針對日本的強烈而特殊的民族主義情緒。

安倍希望改自衛隊為國防軍

而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曾經被批是日本的協助者。這將使朴槿惠想改善韓日關係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領土問題以及慰安婦問題纏結很深,要打開這一個結需要雙方好幾代人的努力才行。而安倍提出要修改憲法,改自衛隊為國防軍。這又勢必影響韓國同日本的關係。韓國對於日本在軍事方面的任何變動都會很敏感,所以安倍提出建國防軍的想法,必然引起韓國的警戒,增加兩國關係的不安。

有人認為朴槿惠在政治上屬於保守勢力,與日本的保守政治勢力應該有共同語言,有利於改善兩國關係。但是國家利益始終高於政治觀點與意識形態。所以,韓日關係的改善,要看雙方民族主義情緒有無改善。

特別應該提到,安倍希望先修改憲法第九十六條,改變該條規定的要修改憲法需上下議員三分之二的贊成為二分之一贊成。這是極其危險的做法,如果開此先例,日本的憲法就會失去神聖性。那麼安倍所圖何在?應該與他一直強調將日本變為正常國家的觀點有關。

安倍有一個政治目標——希望擺脫「和平憲法」對武力的規定,修改放棄戰爭規定的第九條,主張在日美安保體制的基礎上建立新的集體安全保障體系,使日本的軍事力量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但是,這個目標必然引起包括韓國在內週邊國家的反彈。因此,大選後的日本外交包括日韓關係,還有待觀察。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