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提出兩岸人權對話
作者: 楊憲宏

台灣舞台

更新於︰2013-02-06 Print Friendly and PDF

編者按:最近台灣的焦點爭議是馬英九競選連任黨主席。本文剖析近期反馬攻勢的背景,和台灣親共勢力的傾向可能為兩岸關係帶來的災難,值得讀者關注。


●國民黨內親中共政客發動媒體攻勢,反對馬英九連任主席,好向中共邀功。

台灣總統馬英九現正遭遇他從政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這個巨大的威脅並非來自最大反對黨蘇貞昌的政治攻勢。事實上,蘇貞昌主席選擇了蔣經國死亡的一月十三日做為「火大遊行」的行動日,有效整合了現今的在野力量,雖對馬英九的政治形象有相當程度的挑戰,可是由於這一場抗爭仍在君子之爭的體制內範疇,馬英九的應付還算差強人意,算是各自得分,平分秋色。

火大遊行之後,國民黨陣營有了變動,小弟開槍的動作頻頻,以「馬英九總統競選連任黨主席的法律爭議」接連在媒體渲染放大。還有人將馬英九比成「袁世凱」、「唐太宗」而反馬與擁馬的藍營政客相互叫罵,所用之字眼狠毒情況,比修理在野黨還更入木三分。

親中媒體也惡言攻擊馬英九

逼馬英九棄選黨主席的攻勢,不但在國民黨政客之間打擦邊球,連一些親中國媒體也加入戰場,一家專門向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報告」的報紙用社論修理,標題出現「想連任黨主席,馬英九應說明用心何在」文章中間批評馬英九「政策步調混亂,決策判斷失能」、「以黨亂政」、「荒腔走板」、「聊備一格」「牆倒眾人推」、「坐實英國經濟學人為馬政府下的註腳(Bumbler)」、「黨政失調的政府無法贏回人民信心」。就是反對黨的名嘴恐怕都罵不出來這麼露骨的惡言惡語。道盡了國民黨內「反馬勢力」要閣揆要不到,要閣員要不到,要總統要不到之後,現在找到了個「梗」,要黨主席。

這一場所謂的「黨主席連任有法律疑義」的金玉其表,內在其實是赤裸裸的要權好鬥敗絮其中的冷血攻防。

被認為「出了問題」的是,國民黨黨章第十七條第四項「主席之任期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而國民黨黨章第四十一條規定「黨章解釋之權,屬於全國代表大會,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屬於中央委員會。」而人民團體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政治團體〈包括政黨〉應依據民主原則組織及運作,其選任職員之職稱名額、任期與解任,會議及經費等事項,於其章程中另定之。」也就是台灣是民主國家,不用人民團體法中之「制式規定」去限制不同政黨的不同文化及運作方式。

只有提醒不論是何運作邏輯,要「依據民主原則」。所以在此事爭議過程中以「人民團體法」或更好笑的是拿「地方制度法」的判例來「竹篙鬥菜刀」亂砍一陣,其實是沒搞清楚台灣的法律,基本上不對政黨的運作,有太多屬於政治介入的規定,除非明顯違背民主原則或犯法之事項〈如代繳黨費視為賄選等認定〉,模糊空間部份一概由政黨自身的「全國代表大會或中央委員會」來拍板定案。

這波反馬者多是親共政客和媒棍

現在國民黨內的反馬勢力不走黨內正當程序,卻在媒體中演出全武行,要求馬英九「不得競選連任黨主席」是很霸道的一種凌辱行為。

馬英九的確選過兩次黨主席,可是是否為「連選」?是有解釋空間,因為他在第一次當選,未任滿四年(事實上任期不到兩年)就辭職去競選二○○八年總統,由吳伯雄繼任黨主席,任期滿了之後,馬又參選了第二次黨主席當選。也就是過去幾年國民黨的黨主席是,馬英九、吳伯雄、馬英九。形勢上,馬英九的任期並未「連任」,中間有吳伯雄接檔(兩年多)。但以「連選」的意義來說,吳伯雄並非選舉當選,所以馬英九在屆次上似乎是「連選」。

所以目前的通說是,馬英九連選(接連選了兩次),可是卻未「連任」(中間斷了兩年多)。所以國民黨之黨章第十七條第四項「主席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馬英九在第一段「任期四年」第一任未達四年,在第二段上符合「連選」,但連任是不符合的。

這要看國民黨的「全國黨代表大會或中央委員會」要抓「連選」的嚴格定義,還是講究「連任」的實質定義。雖然國民黨也可以恢復過去沒有「連選得連任一次」規定,為馬英九修法過關,可是目前的氣氛如此僵硬,容易落人口實,黨內鬥爭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是在法律疑義或「我愛其禮」的大是大非上爭執。事實上,有人想搶國民黨主席這個位子,當成一個權與錢的籌碼。

這次加入「反馬陣營」的人士、媒體,有個共同特徵,都是過去幾年勤跑北京或根本成了北京馬前卒的政客或媒棍。過去這些人在胡、溫時代,利用各種「國共平台」的機會或掌握與胡錦濤充分配合的政治媒體連動,在民進黨時代就搞出「以黨逼政」向北京靠攏的政客媒體都靠著這波統戰大有斬獲,馬英九在不久之前利用任命金溥聰為駐美代表時,大力調整了陸委會及海基會的人事,讓這幾年「國共平台」的利益掛勾全部斷線。加上習近平、李克強體制重新盤整時,新的共產黨領導班子,並不打算照單全收胡溫時代所建構的「國共平台」分食食物鏈。

習李必清除兩岸關係的江胡殘部

如果過去「國共平台」的既得利益集團想要繼續「霸凌」這塊肥肉。他們必須是「動得了閣揆,換得了閣員,或罷得了總統」如果以上都做不到,那麼「換個黨主席」是勢在必得。

因為在金溥聰任駐美代表,並兼管兩岸(陸委會主委及海基會董事長都是金的嫡系部隊),馬英九的人馬掌握整個黨機器,而馬再任黨主席,不要說閣員、閣揆沒份,總統威脅不了,連未來黨提名公職都得「求爺爺、告奶奶」。「反馬勢力」以自覺未來危機重重,所有可以拿來「槓桿」兩岸之間微妙的關係的要津,馬英九一個都不放。等於是讓這些在兩岸吃香喝辣的「權貴資本主義,統戰親中路線」全軍覆沒。

習近平與李克強的體制在中國境內,要清除胡溫時代的殘餘勢力,更要讓江澤民舊部出局。而台灣的這幫「中國通樂」幾乎無一不是這個群體中的「老油條」,甚至其中一大部分的人,還是與薄熙來一同「唱紅打黑」的台灣單幫客。這些人在中國的紀錄不會太好,如果想要繼續「有搞頭」,必須先證明在台灣「有影響力」。現在光搞「國民黨中常委」已經是被看破手腳,其他的國民黨榮譽職,也被當「空心大老」看待。

黨主席是現今,一切向北京看的政客、媒棍所鎖定的位置,這個位子不必受台灣民主體制的監督,又可發揮的「國共平台」槓桿,進可攻退可守。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未來公職,不論是二○一四或二○一六年的提名權,甚至誰拿到黨主席,幾乎可以確定就是二○一六年的總統候選人的大熱門。而再不濟,如果二○一四、二○一六都輸得很慘,當上黨主席的人還可以繼續二○○五年「連戰模式」,打造新的「國共平台」。幾乎可確定,如果二○一六民進黨變天成功,習李體制只能靠「國民黨主席」這個位置來挑戰民進黨執政,也就是「連胡體制」的噩夢必然重演。

馬宣告兩岸關係要擴展人權平台

國民黨主席對馬英九來說很重要。二○一四、二○一六能不能保住政權必須是馬金聯手操盤才有機會,別人操盤,大概就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別人學毛澤東當年抗日,躲在後面「厚植自己實力」,抗日是假的,壯大共產黨才是真。馬英九到時就是「蔣介石」,而現在「反馬勢力」的人就是「毛澤東」。結果是抗日一結束,國共內戰開炮,「蔣介石」轉進轉進再轉進,還要負起歷史罵名。到時整個「國民黨」開除馬英九⋯⋯甚麼戲碼都演得出來,就正式落入「毛澤東」之手了。

馬英九如果連這麼簡單的一道「開卷考題」都無法應付,當然被別人「蔣介石」了,也不必扼腕。估計以馬英九在中常會中的動作看,他不會讓選「黨主席」,他非常需要這個位置所代表的權、勢、錢、利。他未來要面對的不只是民進黨的優勢挑戰,蘇貞昌主席在過去幾個月的表現,讓綠營集結十分成功,而中間勢力向民進黨靠攏的狀況也十分顯著,不過這都是民主、政治的常軌,蘇貞昌的「發球局」的重點在他明白與謝長廷的「親共路線」切割,馬上得到民意的支持。謝長廷雖然還有一點實力在擺弄他的「北京調情」,試跳探戈,其實在綠營中已眾叛親離。

馬英九在十二月三自由日,宣告未來兩岸關係要擴展到人權、法治,馬上得到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的「歡迎」,要求朝野在下會期,依十二月十一日立法院通過之「關懷中國良心犯四千零三十三人」之決議文,開始進行難民法,給中國良心犯政治庇護,及將「兩岸人權對話平台」法制化工作。

雖然馬英九已體會到他不能只在力守台灣不被統戰的陣線上出力,他要「圍魏救趙」拋出人權、法治、自由、民主的議題,讓他自己在「反共」的界面上,站立灘頭堡,當反對黨蘇貞昌以「反中國入侵」的廣面戰略取得民意支撐時,目前民調全無起色的馬英九怎能被黨內的「中共地下黨員」扯後腿呢?黨主席法律疑義之爭,對馬英九來說,當然是嚴重的屋倒人亡「大地震」警訊,怎能不綁好安全帶?黨內反馬勢力是藉著「懸崖勒馬」的所謂護法,實際大力的「懸崖勒死馬」。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