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改革經費問題
作者: 鄭恩寵

中國崛起透視

更新於︰2013-03-1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中國改革以福利制度而言,經費嚴重不足。廢除戶籍制度一項,就要花費全年財政收入的一半。只有不斷的落實憲法,憲政民主才能逐步實現。

三月初,中共在北京舉行「兩會」換屆,鄧路已盡,習向何方?習近平南巡講話已內部傳達,表明自己絕不是戈巴契夫。                  

軍隊徵兵難軍內待遇不公平

《解放軍報》曾在二○一一年底,專文報導軍人待遇低,徵兵難的現象。新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在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時,親自與魯豫兩省領導人通話,作了兩次徵兵動員,才勉強完成徵兵計畫。                                   

山東省軍區司令員、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副主任朗劍釗在調研時發現,同一個班的戰士分別來自廣東、江蘇、山東、河南四個不同省份,年優待金從千餘元到數萬元不等,使來自經濟落後地區的官兵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落差。       

儘管軍人的津貼在近五年中,從幾十元已提高到目前水準。范長龍見到條件好的軍人放下碗筷就到服務社買薯片、火腿腸等零食吃;有的戰士熄燈前要吃一袋速食麵;有的平時嘴不閑,不是口香糖就是瓜子,而有些戰士窮的要救濟。從提高軍人素質和擴大兵源的角度,本希望更多的大學生畢業就入伍。二○一一年,山東有五十一萬應屆高中畢業生,其中五十萬被大專院校錄取,四千人複讀,理論上只有六千人可以應徵入伍。同時,當年有四十八萬高校畢業生不願當兵。

義務兵第一年為列兵,每月津貼五百元;第二年為上等兵,每月津貼六百元;轉為士官,才有工資,下士頭年每月二千三百元,中士月三千七百元,上士月三千七百三十元,四級軍士長四千五百三十元。若普通士兵不能轉士官,服役兩年的津貼為一點三二萬元。一名大學生本科生入伍兩年,理論上可獲得四點七萬元津貼,月均二千元左右。顯然,月均二千元即便在西部地區也缺乏競爭力;若是非高校畢業生,待遇減半。軍人退役後,年齡偏大就學、就業難已成普遍現象,若將軍人的待遇提高到當地居民同等偏上水準,每年的軍費將幾何級上升,顯然習近平難有回天之力。

反貪不足以補福利改革之需

若未來的改革,能給予全體國民以同等福利保障,未來十年,每年需投入的資金至少是五、六萬億元,還未算住房的天大難題:

1、最低生活保障。目前中國大陸城市居民的月低保標準,幾乎是農民年均收入的一半以上,居民還可獲得最低生活救濟金,月均四百元左右,若按同一標準給予農民,政府每年投入的資金不少於四千億元。目前農村低保對象已達五千五百八十萬人,此外還有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七百五十萬人。目前在八點五億農民中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應獲得低保,則一點四億元以上,按每人每月獲得四百元標準的救濟金,每年就至少六千億元。

2、養老保障。目前城市居民一般可獲得月養老保障金一千五百元以上,目前農村需要領取養老金的人數約一點二億人。若按每人每月一千五百元計算,其中即便一半來自政府財政,每年就是九千億元左右,這僅僅是假定農民自身能承擔一半,另一半歸政府出。二○一二年,全國農民人均月收入不到六百元。

3、教育保障。僅從職業教育來看,目前城鎮居民的職業教育基本是免費,但農民進城後,只有接受職業教育,才能獲得基本的就業技能。若給予農民以城市人平均年教育費七千元,未來五年就是五萬億元。若農民的子女進入城市,這開支每年還得遞增百分之三十。兩項合計未來五年就十萬億元。

4、醫療保障。目前城鎮實施「城鎮居民醫療」,農村實行的是「新農合」,兩者的標準差距巨大。原因是社會醫療保障的資金缺口無以計數,根本不足以使農民和城市居民有同等的待遇。以官方公佈的二○○九年為例,醫療保障金剛達三千五百億元,若農民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至少每年要增加三倍。

中共政府是否有能力來投入這麼多資金,答案完全是否定的。二○一二年中國政府全部財政收入不會超過十一萬億元,這種收入相對於中國GDP總量而言,已相當驚人。

美國二○○九年的GDP總量已超過十五萬億美元,可是政府的收入僅為其中的五分之一左右。二○○九年中國的GDP是美國的三分之一,而政府的財政收入卻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二,即佔GDP四成,按人均算,更不合理。這種不平衡,極易引發社會問題。

有人認為,中國大陸只要解決貪腐,就可以節約出巨大的資金。先不談剷除中共體制性的貪腐有多麼艱難,即便中共認真反腐可以立即剷除腐敗,又可以省出多少資金?有人估計每年可以達九千億元,但是,廢除戶籍制度一項在未來的二十年,每年所需資金最低就需要五、六萬億元。可見,只反腐,不改制,中國的未來永遠是個夢。

勞教改革的真實原因經費缺口大

中共執政一方面壟斷巨額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卻強硬地維持執政地位而所需的經費卻缺口巨大。以勞教為例,一月七日,政法委會議在京召開,孟建柱稱,將推行勞教改革。但無意根本廢除勞教制度,其真實原因,實際是勞教經費缺口巨大,難以為繼。

二○○五年,廣東省一份文件顯示,勞教局設行政編制七十九名,事業編制十二名。其中局長一名,政委一名,副局長三名,正副處長(主任)二十四名。該局近三年,部門預算收入和支出至二○一二年升至五點一億元,其中四點六億元來自政府公共預算的撥款,占預算收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中西部省份勞教經費,目前無人能在公開管道查詢到。官媒僅透露了二○○七年中西部的某省的勞教經費,財政預算中基層勞教民警公用經費每人每月為四百一十六元,勞教人的生活費每人每月只有一百五十元(含伙食費、被服費、醫療費、雜支費和日用品補助費)。

中國大陸為何有那麼多的法外監獄—黑監獄?其重要原因,官方對正式監獄經費投入不足,導致法外黑監獄遍地開花⋯⋯

憲政民主不僅是人民有普選權

中國大陸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政改,而是如何進行政改,將如何構建憲政社會?二○○九年《經濟學家》對一百六十七個國家進行民主指數的研究,當時只有十八個國家沒有實行民主,中國列在其中。進行民主法治改革,首先,民主必須是憲政的,說白了就是由選民選出代表加以制約的有限政府。要把構建憲政國家的目標入憲。其次,民主不僅是選舉權,也是徵稅權的問題。中國現政府徵稅是不受制約的,每年可以完成目標的百分之二百到三百。政府獲得高稅收並未依法合理的有效利用,每年十月起就突擊「花錢」。

實現憲政民主,憲政在前,民主在後。從一二一五年英國《大憲章》,到一六八八年的光榮革命,整個憲政進程是圍繞著限制國王的徵稅權而展開。從歐美歷史看,憲政民主,不僅僅是普選權和選民是否直選問題。

一個國家無憲法未必無憲政,有憲法未必有憲政。如英國,儘管缺乏成文的憲法,但從一六八九年頒佈的《權利法案》以來,英國屬資歷最老的憲政國家。憲政民主的道路是普世的,既然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市場化,民主法治也應隨之進行改革。中國的政治改革沒有跟上市場化的步伐,這是許多社會問題的總根源,執政黨有不可推卻之責。

二○一二年二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政法筆記》(增訂版),論述了法治轉型之痛苦。相對於八年前的第一版,作者馮象增加了《聖經》舊約中的第三卷《利未記》。值得慶賀的是中國法律人也開始認識到,《聖經》與現代民主法治、憲政國家與社會的關係。

從現實看,中共自身主動地進行政改的可能性已很小,唯有從體制外自下而上的民間力量去突破。鄧小平摸石過河的改革路已到盡頭,改革的抉擇已經擺在面前,習向何方?若中共的反對派們對未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想像僅是「普選制」那麼簡單,或在條件尚未成熟時,就鼓吹以大規模的突發性事件從外部觸發中共的改革,那麼憲政民主只是一個夢。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東歐的轉型國家,憲法制定後,憲政不會自然生成,而要通過不斷地適用憲法來為具體的法律、制度的形成而一步步去努力。二者間,類似骨架與血肉的關係。如果社會矛盾被激化,大眾就不會接受理性的憲政和法治的規則了。我認為要爭取憲政之幸福,必經法治之痛苦,這痛苦就是國家的社會轉型。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