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民好糾結
作者: 納 悶

中國崛起透視

更新於︰2013-05-04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二○一二年的美國很糾結(不知道哪年生造的關鍵詞,大概是惱火、納悶之意),不知道拿中國怎麼辦:入侵中國吧,她反而把你吞了;你說你不入侵中國吧,中國人就特別「和平」地入侵你。有錢的沒錢的全來了,甚麼旅遊的、留學的、投資的、走迷路的、全來了。


●紋身在亞洲可能是江湖人物的標籤。在美國,卻是一種藝術愛好。
紋上幾個中文字很時髦。

今天的中國人和以往各朝代的中國人不一樣,他們比美國人更瞭解美國,比美國人更關心美國,甚至比美國人更護著美國,你不信誰在中國罵美國幾句,一大幫人們立刻在微博上罵他祖宗。還有你們中國的精英和公知們,宣傳起美國的普世價值一套一套的,比美國之音那些主持人敬業多了。

美國是不是要武力包圍中國?其實美國的航母頂多在離中國不遠的地方趴著,一時半會動不了中國一磚一瓦;中國的和平大軍可不一樣,你們一進了美國立刻就玩「軍民魚水情」,女人們跟打殲滅戰似的就把美國男人給嫁了,男人們瞅冷子也娶他一個半個警惕性不高的洋妞,不出幾年,新一代的美國公民全能用中文管中國人叫媽叫爸。哪個民族架得住這麼厲害的同化呀!

看這,到底誰同化誰呀!

美國人本來想用麥當勞、肯德基來同化中國。可是沒過幾年功夫,「肯德基」就開始賣豆漿油條,到底誰在同化誰呀?這絕對是悲催他娘──悲憤啊!

據初步統計,在美國的中餐館有執照的上百萬家,散布在所有有人類喘氣的地方,這不比任何連鎖店厲害?據統計,美國成人裡能獨立用兩根木棍兒吃飽飯的高達百分之八十,你看看!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國人開始迷戀上啃雞爪子,百分之五的美國人認為臭豆腐是香的。這又一種什麼同化呀?

近日來美國出現槍殺案,不少中國人說:「白人開槍、黑人搶劫、老墨販毒、就中國人安分守法,言外之意讓中國人接管美國,其餘各族人民哪來回哪兒,退回原籍。好給中國人騰地兒。」

你走進今天的美國大學,學生一半以上是中國來的,教授很有可能也是中國來的,有時講著講著課就換中文了,讓美國學生在自己的國土上體會一番「亡國奴」的感覺。

向中國人學習,美國人也在開始瞭解中國的語言文化。可是說真的,中國的語言實在不是人學的。上漢語的第一課,中國老師就告訴我們英語的「I」(我的意思)譯成中文時有如下譯法: 「我、奴輩、鄙人、卑職、晚輩、晚生、在下、老夫、老朽、老子、你大爺我,等等等等。美國人聽完當時就暈了,這才是一個最簡單的「我」字。

中國人不但用文化,還用言傳身教來同化美國。比如說,原來美國家庭主婦很少有買菜挑來挑去的好習慣,現在和中國女人學的,買扁豆時一根一根挑,還用大姆哥的指甲狠狠地掐一下,看看是不是嫩。逼得超市沒辦法,只好用兩種語言寫個牌子「請勿掐!(No Pinching!)」

去美國大超市,只需掃一眼瓜果梨桃上面的手指印,就能斷定:看,中國人剛來過。只有中國人的手勁才能把西紅柿茄子掐成那樣!

兩個字兒就可以把你搞瘋

美國人在一天天被同化著。早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在冉冉的日出裡練太極拳。入夜,數學不好的美國人民圍在一張桌子上玩最簡單的麻將。過生日的時候,美國人民百分之百跑調兒地高唱卡拉OK;掀開背心,很多人會自豪地讓你看他們紋在身上的中國字──我是龍的傳人!

中國文化就是酷斃!在這種氛圍下,美國的西點軍校開講孫子兵法的三十六計。開課不出十天,西點學校就出現了階級鬥爭的好苗頭。原本缺心眼的美國學員開始熟練使用「落井下石,聲東擊西」等傳統謀略。女學員為了得好分開始給教官施「美人計、離間計」;同性戀學員們互相施「反間計和苦肉計」等等。

在美國的中國人只對兩件事不感興趣。第一、選舉;第二、玩槍。中國人不參選主要是因為在美國當領導又窮又枯燥又累心,簡直就是孫子,和中國的人民公僕根本沒法比。

說到玩槍,中國人一旦立穩腳跟,早晚會玩槍的,那時美國將大亂,因為中國人極善於射擊,連老太太都百發百中,我聽說有個雙槍老太婆,在移民局掛了號的,估計老太太也得不到美國簽證了。

新的一年二○一三年,美國人必須要正視這個事實:中國人來了。中國人如黃河之水,坐著飛機從天上下來,所向披靡地湧進美國。這時候,美國人才真正理解為甚麼慈禧太后當年閉關鎖國,不讓中國人出來,就是為了不給世界人民添堵。偉大的中文啊!

只兩個字就能把老外搞瘋。請看:

吃飯時,一人說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訴他方便就是上廁所。

敬酒時,另一人對老外說,希望下次出國時能給予方便,老外納悶不敢問。

酒席上,電視台美女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的時候會安排老外做專訪;

老外愕然:怎麼能在你方便的時候?

美女主持人說,那在你方便時,我請你吃飯。老外暈倒!

醒來後,美女主持人又對他說,要不,你我都方便時,一起坐坐?老外又一次暈倒,再沒有醒來。

(二○一三年四月十一日  老董推薦)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