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虛偽,「報導」實在
作者: 梅 天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3-09-0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探究了一年,本文題目是成果。

一向以來,只有新聞「報導」,沒有「新聞報道」;豈料,本地傳媒,無論紙上的、電子的,幾乎都用「報道」,港澳報章與電視台,沒有一家例外,雜誌用「報導」的則少於五家。

追溯源頭,香港是明報,大陸是人民日報,時間分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與一九六零左右。一九七幾年,明報創新兩件事:

第一,橫排標題一反傳統的右至左,改為左至右,報社認為內文雖然由右至左,標題卻不必一樣,而且中文橫寫一如英文是左至右。事實上,對聯在大陸港澳,已經出現大量錯誤,譬如上下顛倒,詞意不對稱,平仄欠規格,下聯收結非平聲;至於聯語之上的橫披,依照傳統應該由右至左,實際上當然烏煙瘴氣,其中最荒謬的是沙田車公廟:無一正確。

第二,「報導」改成「報道」之時,不少讀者期期以為不可,編輯反覆解釋新聞只能「報而道之」,堅持「報道」才客觀,絕對不可以用「報導」,認為「引導」「導向」「指導」「導引」「導致」「宣導」「導播」等等,全都違背新聞資訊的客觀性、科學性、中立性。由於信誓旦旦,由於義正辭嚴,讀者接受的大概也有,但無可奈何的恐怕佔多數。筆者友人告稱,明報有正式通告:記者必須使用「報道」,開枝散葉,造成今天的局面。

人民日報網絡版,登錄內容上溯一九四六年,實在是大功德,六十幾年的國家是非,一覽無遺,更為正斗的是:繁體、簡體都有之外,尚有原版影印一點即得,真材實料,無花無假。除了消滅二千高級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剷平所有讀書人銳氣的「鳴放反右」、餓死三四千萬冤魂的「自然災害」、十年「文革浩劫」、號稱撥亂反正又官倒六四又世界工廠的「改革開放」,梅天發現了「報導」移作「報道」的來龍去脈。 

人民日報排版原先採取直行,並一律使用「報導」,就算一九五五年推出第一批簡化字,改直為橫,仍舊保持「報導」,五年後才出現「報道」,饒富意味的是,無論原裝報紙正版抑或繁簡體電腦版,不但不少「報導」﹝有人以為「報導」簡化為「報道」,其實不確,因為導字的簡體下方仍有寸字﹞,而且似乎「報道」遠遠少過「報導」。此外,內地網站亦「報導」與「報道」互見,但後者比較多。

目前「報導」一詞的使用者有:臺灣可能是全部,香港則網絡「獨立媒體」及少數雜誌,BBC中文網,讀者文摘中文版。簡言之,使用者和討論者傾向「報道」為正確,意思不外客觀、科學、中立,不過,冠冕堂皇之外,梅天判定為:自欺與欺人。

首先,小至城鎮,大至世界,每日發生百千萬計事件,地方性或國際性報紙、週刊、月刊、電子媒介、電視台,僅僅只能「選擇」百千萬分之一二來「報導」,不同媒體、不同記者「報導」同一事件時,亦無法完全一致,照「客科中」論者意向,根本不需要數以百計記者採訪一單大新聞。當然,真理報、消息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之類,例外。

其次,人心不同,一如其臉,花花世界才好玩,否則,千人一顏,千校一色,千廈一式,千言一論,嗚呼哀哉,唯有尚饗!數十百份印刷紙媒,太破壞地球資源,「客科中」成一份釘在路上牆上最省能源。

其三,設計「報導」的智者,正是認清上述事實,知道新聞的實相,於是,老老實實「報導」,而不掛羊頭賣狗肉。請仔細看清楚,人民的日報、環球的時報甚麼貨色,號稱「公信力」比較高的「知識分子報紙」,他們「小罵大幫忙」數嗎?至於蘋果報業,善惡分明,明刀明槍,「誤導」了幾許市民!欣賞「壹週刊」用週字,期待蘋果復甦「報導」。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