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戰話題在台灣
作者: 陳破空

特別報導

更新於︰2013-12-0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金鐘按:北美政論家、本刊特約作者陳破空新著《假如中美開戰》出版後的爭議,由於本刊的推介(序與發表節錄),也收到不少正反兩面的反應。作者這篇台灣紀行,真實地記錄一個多元民主社會對待出版自由的理性態度,和一個封閉數十年的專制社會形成鮮明對照。


●陳破空在《假如中美開戰》台灣新書發布會上。

十月底至十一月上旬,筆者訪問台灣,參加新書《假如中美開戰》的發表會;順道出席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擔任引言人。

新書《假如中美開戰》頗受歡迎

新書發表會前,允晨出版公司總經理告訴我,如今的新書發表會(或因網路時代),並不容易。上次新書發表會,只來了十二名觀眾;還有一次,只來了一名觀眾。我聞之不免忐忑。十一月二日下午,我的新書發表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不料,觀眾紛至沓來,全場很快爆滿,主辦方不得不一再增加座椅;出版社兩次運書到現場,都一銷而空。

相信幾位博學教授到場與談,內容獨特,平添了新書發表會的吸引力,他們是: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前陸委會副主委游盈隆、台灣社社長張炎憲。會後,主辦人告訴我,若干「愛國同心會」(一個擁共促統組織)的成員曾來到會場,企圖搗亂,因見出席者眾、支持者多,頗感意外,在罵罵咧咧的形狀下,中途離場而去。

●新書在台灣受到少見的歡迎。發布會會場。

美軍攻克北京?新書引發爭議

拙著《假如中美開戰》,因為書名的搶眼和內容的敏感,熱銷的同時,也引發熱議;喜好者謂之「振聾發聵」,不悅者謂之「危言聳聽」。對筆者新書,台灣媒體,多持正面報導;唯有《中國時報》,大幅刊出批判文章,痛批我這本新書,出發點竟是指控筆者「與台獨人士親密往來」;該文坦承「中共建政以來,做了許多壞事錯事蠢事惡毒事」,但呼籲我「大義滅親也要有一個分寸」。我讀後,並不生氣,縱然文中夾雜大量誤讀誤解,但該文作者至少承認我之反共,乃是大義滅親。況且,在此之前,《中國時報》對該書的出版,曾做及時與客觀報導,強調其警世作用。

中共動輒指控大陸或香港的民主人士與台灣綠營人士交往是「勾結台獨」,但中共本身,卻日增與台灣綠營人士的接觸與交流,包括邀請綠營要角謝長廷、陳菊等訪問大陸。這一雙重標準,折射的,仍然是北京的獨裁意識,即便在兩岸交流與互動上,中共也要獨霸舞臺,不容中國民間人士插話。相信《中時》及這位作者,多少受到中共宣傳的蠱惑。

訪台期間,我頻繁上電台,主持人如王美琇、胡忠信、李南衡、吳錦發、黃絹等傾情介紹我的新書,聽眾反應熱烈,有人直接向電台購書。筆者的email信箱,收到海內外「雪片般的來信」,大多為好奇、贊同、叫好;也有不解、質疑、不贊同的聲音。因忙碌,筆者無法一一回覆。

一位朋友來信說:「美軍攻克北京?這種政治幻想小說太不靠譜。中國人民有能力必將通過自己的奮鬥將中國帶入世界自由民主大家庭!」另一位朋友來信道:「這本書會授毛左派以柄,更罵自由派是『帶路黨』。」還有一位人士來信:「陳認為中國人大多得過且過了,沒有戰鬥力。我個人認為以偏蓋全了,或者說陳先生有點滅自家人威風了。但我華族的英雄兒女不應該犧牲在美國朋友的槍下。」又說:「要嚴批魯迅的失敗主義,只有把魯迅批倒了,國民才可覺悟。」

這類意見,首先就沒有留意到,我的書名中,有「假如」二字;書中展示的,是假如有朝一日中美或中日開戰,可能的情景和結果會是什麼。其次,我在書中闡明,並非美國要主動攻打中國,乃是中共敵視文明、窮兵黷武、病態反美而最終可能將中國拖入一場中美對決;其實這也正是中共極左勢力和狂妄軍頭經常念叨的魔咒,他們的好戰極端言論,報上網上,比比皆是。再者,如果沒有通讀全書,僅僅揀出其文字的一鱗半爪,則不免誤讀誤會。


●中共2005 年將一艘蘇聯遺棄被澳門商人買來作夜總會的瓦良格號航母,
買下改建7 年,命名「遼寧鑑」,成為首隻航母,經過10 次海試,從青
島出發越過台灣海峽11 月29 日抵達南海三亞港,引起美日軍方高度關注。

中共防空識別區,B-52飛越

其實,此書行文間,筆者更注重客觀陳述,而力避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比如,關於釣魚島之爭,筆者客觀羅列中共、日本、台灣、美國、及周邊國家的立場,指出中共的前後不一,分析中共突然加劇爭奪釣魚島的多重意圖。

就在有人仍不相信中美或中日之間會爆發戰事的時候,中日與中美軍事對立繼續升級。前幾天,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共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將爭議中的釣魚島海域囊括其中,要求他國飛機飛越這一區域時,提供飛行計劃和識別,否則,中方將採取「軍事防禦性緊急處置」。中共的宣示,不僅有意讓中日防空識別區重疊,而且直接把釣魚島置於烽火焦點,隨時擦槍走火,戰事一觸即發。北京的宣示,激起日、韓、美、澳等周邊國家的一致批評。三天後,美國兩架B-52轟炸機,無視中共「規定」,照例飛越這一區域;中共聲稱,它對這兩架美國轟炸機實施了「全程監視」。中國網民齊聲嘲笑中共「過嘴癮」。

這件事豈不是說明,戰爭並非「離我們很遠」?令人想到五十年前的古巴核導彈危機,若不是肯尼迪總統英明果斷,後果誰能設想?


●《假如中美開戰》在台灣受到歡迎。
日文版也在11 月東京出版成功,初版
10000 冊三天售罄。

民進黨研究對中政策,廣聽意見

民進黨二○一二年大選馬失前蹄,被認為敗在其兩岸政策,於是,研究制訂對中政策,成為民進黨的當務之急。該黨廣泛邀請黨內外人士,參與研討,激蕩腦力。此行,筆者受邀出席其中一個擴大會,向該黨建言,大意:自信台灣優勢,從容面對中國;以普世價值為矛,以國際聯盟為盾。這場研討會,由高雄市長陳菊主持。參與者,除了民進黨精英,若干陸生和外國人也列席旁聽。

在出版社的安排下,我拜會了前台灣副總統呂秀蓮女士,並向她贈送新書;她則以《這三個女人》等書回贈。潛具文學天資的呂秀蓮,正要投入臺北市長競選。她讚賞美國前總統里根(六十九歲出任總統)有為,感嘆奧巴馬經驗不足(四十七歲出任總統),喻己心境依舊年輕,有意再次出征。

受中共壓力,馬英九政府不敢接近中國民運人士。於是,很自然地,我接觸的台灣朋友,多為綠營中人。藍營中,僅有寥寥幾位教授朋友。

中山大學演講,遭遇陸生惡嗆

在高雄中山大學,我見到了今年曾出任台灣國防部長僅六天的楊念祖,他是資深的美中台關係學者。當日我在該校的演講會,楊是主持人。楊雖是藍營人士,但對待中共的軍事威脅,頗有警覺,很重視我的新書和演講。陪同我前往該校的李天謝教授,則是綠營人士。在同時與藍綠兩位教授交流的那天,我真希望,台灣沒有藍綠之爭,一致拒共。

在中山大學的演講中,一位大陸學生對我發起連珠炮似的質問,言辭中全是中共黨報的造句,明顯帶有遭中共洗腦的痕跡;這倒無妨,但這名陸生不斷打斷我的演講、不依不饒地發問,泄露出要霸佔麥克風、阻擾我演講並阻擾其他學生提問的故意,顯得倒像是在執行某種政治任務。台生普遍內向,但受此刺激,終於也活躍起來,開始陸續發言,力挺民主價值。

輔仁大學演講,成功啟蒙陸生

在輔仁大學的演講中,人數眾多,寬大的梯形教室裡,座無虛席,在場陸生多達三分之一,場面熱烈。待我演講完畢,一位大陸女生搶先發問:你這麼批評中國政府,又說中美開戰中國必敗,你還是不是中國人?我回答:就連共產黨都曾宣稱:無產者沒有祖國;毛澤東年輕時曾說:我深惡愛國主義,而主張國際主義;西方有一句名言: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故鄉;二戰期間,不少日本知識分子反對日本政府的戰爭政策,是否要質問他們:你是不是日本人?在美國,民眾經常批評政府,美國人會不會質問他們:你是不是美國人?

全場掌聲如雷。經此小型交鋒,隨後的對答都在理性與和悅之中,台生、陸生、港生踴躍提問,我一一作答,寓莊於諧。在歡聲笑語中,兩個小時很快過去,學生們湧上來,紛紛要求簽名留念。我感到,這一次演講,實實在在地啟發了陸生,他們欽敬而友善的目光,讓我感到中國未來改變的希望。

主持這場演講會的,是該校新聞傳播系主任習賢德教授,一個正派的台灣外省人,其父輩曾在中國文革中慘遭迫害。但私下交流時,提到印度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習教授顯示不屑,流露出藍營人士特有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情結。不同的是,習教授堅意反共,不似另外一些藍營中人,如連戰、吳伯雄之類,蛻化到敵友不分,寧視台獨為寇仇,竟視中共為同路。

關於台灣政治的冷思考

熱烈的台灣之行,卻促進了我的冷思考。台灣的政治,究竟是什麼?設若台灣沒有統派,只有獨派,問題倒簡單,台灣朝野,槍口一致朝外,與北京分庭抗禮,拒中共於國門之外。設若台灣沒有獨派,只有統派,問題也簡單,台灣以大陸民主化為前提,要求中共順應潮流、推行民主改革,為兩岸統一鋪設最起碼的民意基礎。

然而,台灣的現實卻是,省籍情結、藍綠之分、統獨之爭,都是客觀的存在。既呈現歷史的積澱,也寫照現實的氛圍。縱觀世界各民主體,如台灣這般,既面臨水火不容的內部紛爭、又面對泰山壓頂的外部威脅,實屬罕見。台灣的民主路,尤其行之不易,也凸顯台灣人絕世的素質與氣概。

藍營的人,會把綠營的人數落得一無是處,動輒以「撕裂族群」相指責;綠營的人,也會把藍營的人數落得一無是處,動輒以「賣台」相指責。然而,對於理念,兩大陣營中,都不乏真誠之士。

綠營真誠之士的理念,來自於台灣本土情結,四百年外來統治的創痛,使他們當家作主的信念彌堅;建立自己的國家,已是台灣人的「台灣夢」。藍營真誠之士的理念,來自於深重的大陸情結,在那裡,他們失去了江山與家園,冀望復興與回歸之路。

然而,統獨之爭,藍綠對立,卻讓中共有機可乘。拉一派、打一派,一手拉、一手打,原本就是中共絕技,如今正好在台灣派上用場。於是,在今日台灣,形成一個顛倒景象:國民黨,台灣統派,原本以共產黨為世仇,以反共為大業,如今,卻走向親共之路;民進黨,台灣獨派,歷史上曾得到共產黨支持——中共曾以鼓動台獨為手段,對抗國民黨,如今,卻成為台灣真正的反共力量。

在普世價值的原則下和談

訪台期間,適逢TVBS發布最新民調:台灣民眾中,支持台灣獨立的比例高達71%。遙想當年的西德、東德,各自都在聯合國擁有席位,且對這一事實互不反對,最後卻以統一收場;今日南韓、北韓,也都各自在聯合國擁有席位,也都對這一事實互不抬槓,卻都沒有放棄統一進程。反觀兩岸,大陸擁有聯合國席位,卻阻擋台灣進入聯合國,呈現的結果卻是,台灣堅意要獨立。仿如一種逆反效應:大陸愈是強調北京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愈是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經九月「馬王政爭」,馬英九的支持率已經跌落到9.2%,但台灣的政治格局,似乎仍然是「藍大於綠」,藍營依然執政,因而對台灣政治仍居主導地位,馬政府能與北京簽署近二十項協議,便是證明。

馬政府不得台灣人心,但談及下屆大選(二○一六年),綠營並無把握,外有中共插手台灣政治之虞(如二○一二年,中共動員台商為馬站臺,逆轉選情),綠營心有餘悸;內有「蘇蔡心結」(蘇貞昌與蔡英文爭鋒),民進黨還未團結一致。

放下統獨,超越藍綠,能否成為台灣政治的新氣侯?至少,我在台灣「公民運動」中看到了希望。一群非藍非綠非政治、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台灣公民,攜手發聲,反核,抗議無理徵地,抵制服貿協議;尤其在為冤死軍人洪仲丘討回公道的請願中,經由網絡,動員出二十五萬人,靜坐凱道,展示台灣公民社會的成熟與強大。

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自由時報》上,筆者撰文呼籲:既然統獨問題一時難以解決,不如把統獨之爭放一放。既然中共聲言:「在一中的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那麼,作為對應策略,台灣應該提出:「在普世價值的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當然,這或僅僅是筆者的一家之言、一管之見、一廂情願。台灣政治,遠比我們這些外來人想像的豐富、複雜、深沉。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