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台灣,這次要走好!
作者: 杜導斌

專題

更新於︰2014-04-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從網上看到,台灣最近又出事了,不少民眾反對由兩岸執政當局主導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據海外網站披露的消息和評論稱,因反對意見未能得到執政團隊回應,爭執滑向激烈對峙,為表達憤怒,抗議的學生佔領了立法院,在進一步試圖佔領行政院時,遭到執政當局的警力清場,一百七十四人受傷(值得慶倖的是,沒有死人)。


●總統馬英九在學運壓力下3-29 舉行中外
記者會。表示服貿不能退回,願促進監
督機制立法,請學生將議場還給國會。

憑直覺,學生的訴求不會錯

由於不在台灣,也從未能到台灣去,雖然看到許多資訊,並且在收到且讀完香港朋友寄來的與此案相關的多種資訊後,在我,卻還是不敢說自己完全明白,對這件事誰對誰錯,到底該怎麼處理,也仍然存在模糊之點。因為迄今看到的諸種資訊裡,始終難覓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特別是在幕後主導此事的馬英九總統對「服貿協議」一案來龍去脈的具體說明——從協議草簽到現在,據說台灣執政當局對此案一直沒有付諸公共辯論。

之所以疑惑重重,原因不僅在於對此案相關資訊掌握不全面,而且還在於有幾個前置的彼此矛盾的判斷,預存於大腦深處:

一個判斷是,憑直覺感到學生的訴求不會錯,如果不是感到極大的潛在隱患,或感到極大的危險,學生不可能對一個民選的合法政府用如此激烈方式抗議,即使假定為少數極端人士因短視而抗議,也不可能得到社會回應。在一個民主社會,對自由選舉中獲多數支持上台執政的政府表達的抗議要在社會上發生強大動員力,都需要一個必要條件:顯然合理的訴求遇到當局顯然不合理的對待。只有這種非常強烈的對比,民權橫遭強權的蔑視,才能激起公眾廣泛的激憤。這一次,學生這個理性群體採取如此激烈的方式反抗,並且得到不少民眾自發支援,只說明抗議確有合理之處。

民主體制不成熟有缺陷

第二個判斷是,我對中國人中的民選總統滿懷尊敬。不止一次在大陸網路上主動轉載過台灣民選總統的講話,認為一位經自由選舉上台的總統,必定是具有深厚民主知識背景且深得人望的領導人,不大可能作出只有專制獨裁者才會作的蠢事,不會置學生和民眾正當的訴求於不顧而一意孤行來滿足大陸的政治利益。

第三個判斷是,台灣民主體制讓人不敢完全贊同,存在憂慮。這些年來,台灣政治醜聞不絕於縷。如果說陳水扁貪腐一案讓人跌破眼鏡,尚可推給一家一姓不爭氣,那麼,不斷爆出的議員相互鬥毆醜聞,則讓人對台灣政治精英群體的品質也不敢高看。這本是一件只需幾條法律就可解決的小事,卻遲遲未得到解決。立法議員是民眾的意見領袖,理當是紳士,是民眾榜樣,怎麼能在行使職權時不尊重議事規則和政治對手,在立法會議如此鄭重的場所粗魯行事?

這次正是上演的官民對立,同樣是民主體制本身存在缺陷一個例證。這次固然有執政當局傲慢和不遵守程式的問題,也應當與立法行政分權功能還不正常有關。政府在越權,議會卻也失位。立法院一讀二讀加上媒體,本應共同承擔多方交換資訊的職能,可如今執政團隊卻能讓其喪失這種功能,致使官民之間的合作博弈,如今搞成類似於囚徒博弈。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