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終於在烏克蘭退縮
作者: 史 平

地球村

更新於︰2014-07-1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之後,普京陳兵烏克蘭邊境,在美歐的壓力下,終於五月底撤軍,顯示普京欺軟怕硬的性格。

俄羅斯於今年三月吞併克里米亞以後,普京趾高氣揚,派出四萬士兵部署在烏克蘭東部邊境周圍,妄圖等待時機,再一舉入侵頓巴斯地區,把烏克蘭一分為二,這是他的如意算盤。一直到五月初,普京發言人還在說:在當今情況下烏克蘭總統選舉是「荒謬的」。但僅僅幾天之後,五月七日普京改口了,變成:烏克蘭總統選舉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原來由於五月六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警告:如果俄國干預五月二十五日烏克蘭總統選舉,美國將對俄施加更多制裁,那將更沉重的打擊俄經濟。隨後法國總統奧朗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晤後宣佈:若烏克蘭無法在五月二十五日順利選舉,德法準備好對俄採取進一步制裁了。普京知道這些警告的份量。

西方經濟制裁對俄後果嚴重

五月上旬,歐洲央行行長稱,最近幾周,俄國資本外流2220億美元,四倍於當初預估。西方宣佈制裁後,俄國股市狂瀉。俄盧布兌美元的匯價同一年前相比已重挫百分之十八,普京不得不花費數十億資金推高盧布匯率。俄國民眾猛提盧布存款,狂購美元,俄銀行業三月份因而進口一百五十億美元現金(二月份僅進口三十二億美元)。外匯儲備降至4770億美元以下。去年外債累計7320億美元,是外匯儲備的一點五倍。俄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說,經濟制裁「對我們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後果」,可能很快會使其陷入衰退。普京懂得,軍事只是檯面上虛張聲勢的工具,經濟才是決戰勝負的關鍵。他不想把俄國拖垮,就得暫時縮手。五月十一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和盧漢斯克兩州的分離主義分子非法舉行公投獨立,成立「新共和國」,要求加入俄羅斯,普京拒絕接受。

向中國尋求支持未獲理想成果

另一方面,為了尋求支援,五月二十日普京訪問中國兩天,官方宣稱取得重大成果,實際並不如意。大肆宣揚的四千億美元巨額交易《中俄天然氣協定》,卻價格保密,原來並未最終敲定。五月三十一日《中國經營報》發表文章《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仍拉鋸,中方不願超三百美元/千立方米》,當時宣稱達成協議是為了面子作出的矇騙輿論之舉。何況,即使達成協議,實際送氣要到四年以後的2018年,這對普京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解救不了當前的經濟困境。何況俄國內對普京接近中共大有異議,認為普京思考的不是俄國的未來和國家命運,而僅是如何保住他自己的權位。他急於宣佈達成協議,為了降低天然氣價格,甚至免除了兩個天然氣田的開採稅,造成俄國家財政沒有收入。前能源部副部長米洛夫警告說,普京政權不是永恆的,以後執政的政府遲早會重新審議這筆交易。

事與願違只能縮退五月底實現撤軍

評論家曾預言,如果普京得到中共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的大力支持,他離開中國後就會進一步入侵烏克蘭。事實卻是五日二十九日在普京多次下令撤退烏克蘭邊境的俄國軍隊後,真的大部分撤退了。在五月二十三日聖彼德堡舉行的國際經濟論壇上,普京表示,俄羅斯將尊重烏克蘭大選結果,並願與選舉後成立的新政權開展合作與對話,並稱「在我們的西部邊境,烏克蘭的和平與安寧是符合我們的利益的,我們會和新當選的烏克蘭政府開展合作」。他之所以作出這些表態,也與他將於六月六日去法國諾曼底參加二戰七十周年紀念活動有關。他作出這些表態後,盧布兌美元匯率立刻上漲了百分之一,這表明全球市場願意對他的和解之舉給予獎勵。當然人們除了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無法硬拚另闢蹊徑是普京性格

四月一日北約主力戰機在立陶宛展開聯合軍演,俄羅斯落後的軍備相形見絀。五月十七至二十三日北約盟軍在愛沙尼亞舉行一九九一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軍演,來自英、法、美、比利時、丹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淘宛和波蘭的近六千名士兵參加。五月十七至二十九日,北約舉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情報搜集演習,出動無人機、衛星等其他先進技術,在俄鄰國頻繁舉行一系列大型軍演,不言自明是在向普京顯示北約二十八個成員國的力量,警告他不要自不量力,輕舉妄動。明顯的是:軍事方面,北約軍隊不僅數量和規模超過俄國,在品質上更是遠遠超越;經濟方面,歐盟經濟總值十倍於俄國,普京若硬拚,自討苦吃。

硬拚不行,於是他又另找出路。五月二十九日普京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坦納簽署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三國組成的歐亞經濟聯盟條約,並從明年元旦起生效。聯盟目的是為建立一個巨大的貿易集團奠定基礎,藉此解決關稅同盟和統一經濟空間運作的具體問題,還將考慮歐亞經濟一體化「擴員」問題。根據條約,三國將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並將在能源、工業、農業、運輸等關鍵領域採取協調一致政策。該聯盟成立後,獨聯體內將形成擁有一億七千萬人口的最大共同市場。普京指望通過這個集團把俄、白、哈三國經濟一體化提升到新高度,加強經濟實力,與歐盟、美國和中國競爭。雖然這個夢想現在看來還很遙遠,但與普京要重建俄羅斯大帝國的目標一致,他必將全力以赴。只要不用侵略掠奪的方式,允許他和平發展競爭,但是國際上不承認他搶掠的領土,搶來的遲早必須物歸原主。

最後需要指出,關於法國總統奧朗德邀請普京參加諾曼底登陸七十周年紀念活動,奧朗德公開解釋是因前蘇聯在二戰中作為盟國犧牲了幾百萬人,理應出席紀念。實際上,奧朗德是否包含另一層意思——他是在巧妙地暗示普京:希特勒納粹德國侵略鄰國發動二戰與正義及世界人民為敵,結局是失敗滅亡。諾曼第戰役是希特勒走向覆滅的轉捩點,普京該清醒的吸取前車之鑒的教訓。

但按照普京的性格,恐怕他決不會就此甘休。普京是見硬撞柱見軟欺之輩,力量不敵時他退縮;一有機會他又會趁機搗亂,這才是普京的本性。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