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萬億巨利應與民分享
作者: 許 行

中國崛起透視

更新於︰2011-05-0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金鐘按:本文揭示中共壟斷體制一個重要方面:上千家大型國企央企不僅有以萬億計的利潤不上繳,而且高層享有省部級的政治地位,根源在於權貴資本主義已結成政經一體的頑固的家族利益集團,對人民實行全面的專制統治。值得讀者關注。

重要更正:本期(五月號)印刷版封面標題〈國企央企嚴重偷稅漏稅〉和本文論述不符,應為〈國企萬億巨利應與民分享〉。特向許行先生及讀者深致歉意,並在開放網作出改正。敬希垂注。 開放雜誌編輯部

 


●  中國的國企,央企如此牛氣放肆與朱鎔基(左)當年稅制政革大幅提高中央財力不無關係。朱最近在清華大學百週年露面。(本刊資料)

 

  一個令人震奮的消息從蒙古國傳來。今年三月三十一日,蒙古國政府決定將蒙古塔溫陶蓋勒煤礦的股權之中的百分之十,即十五億股,以股票形式分配給全體二百八十萬公民,每人可得五百三十六股,其餘百分之五十由煤礦公司持有,百分之十擬出售給蒙古私人企業,百分之三十出售給外國企業。

蒙古分享國有資源,造福人民

  這是蒙古政府兌現去年所作承諾的一部分。去年蒙古政府曾允諾用兩年時間,以現金或非現金方式給每位公民發放一百五十萬圖格里(蒙古幣,一百八十圖格里克約合人民幣一元)的福利。現在所發的煤礦股權,就是福利之一,不久將有紅利派發。蒙古政府認為國家資源既是全民所有,每個公民都應該享有股權。

  蒙古國家雖小,礦藏卻很豐富,現已探明的有銅、鉬、金、銀、鈾、鉛、稀土、鐵、螢石、磷、煤、石油等八十多種礦產,其中額爾登特銅鉬礦為世界十大銅鉬礦之一,位居亞洲之首。過去蒙古受蘇聯影響,經濟落後,蘇聯解體之後,蒙古於一九九二年放棄社會主義,實行多黨制,成立議會,一九九六年至二○○六年蒙古最大反對黨「蒙古民主黨」執政,此後由脫胎換骨的前蒙共「蒙古人民革命黨」執政至今,經濟逐漸發展,自二○○二年起,GDP成長達百分之六左右,二○○七年更高達百分之九,因而有餘力重視人民福利。

  同是今年二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著名學者和公共知識份子辛子陵,於春節期間,在上海舉行朋友座談,發表長篇講話,剖析中國現狀,提出解決中國問題的三點建議,其中一點就是主張將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股權分配給全民所有。據辛子陵說,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志武也曾主張將國有企業股權分配到公民個人身上,實現民有化。但是中國共有國企一千六百多家,央企一百八十家。如此眾多國企,怎樣將它們的股權直接分配給十三億人民,從技術層面來說是有困難的。這就牽涉到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區別。

  小國寡民,直接分配易辦,而十三億人口的大國,要將如此眾多的國企和央企逐個直接分配股權給人民,在操作上非常繁瑣。因此,我想起前年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在人大會議上的一個建議,他主張:國企利潤一半歸企業作為發展用途,另一半由政府收繳投入人民福利。這一建議既顧慮到企業的發展,也讓國企利潤直接造福於人民,相當合情合理。如果依照這個建議,去年國企純利二萬億元,收繳其一半,就是一萬億元,十三億人口平均,每人可得福利津貼七百六十九元,皆大歡喜。但不幸的是,號稱為「人民政府」的中國政府,卻沒有造福人民的意願,因為它不是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目前中國政府事實上操縱在黨和權貴手裡,代表權貴利益,背離人民利益,這才是關鍵所在。

國企十四年沒向國家上繳利潤

  現在我們且來看看中國國企的現狀是怎樣的。中國到底有多少個國企?至今沒有確切數字,但我們知道有些國企屬於地方政府,有些屬於中央。據今年三月七日《僑報》報導,從今年起,中國將一千六百三十一戶國有企業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由此我們姑且確定全國有規模的國企是一千六百三十一家,此外另有一批大型國企由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稱為央企的,二○○八年被評為A級的央企共一百八十家,此外還有五大國有銀行屬於國家金融系統。無論是國企、央企或國家銀行,就其性質而言,都屬於國家所有,也就是全民所有。實際上人民既無權過問,連政府也未必能夠有效地對它們加以管制。所有國企、央企、銀行差不多都是一個獨立王國,自成系統。一個最顯明的例子就是:所有國企自一九九四年國家實行分稅制度之後以迄二○○七年,十四年間從來未曾向國家上繳過利潤。十四年不是一個短暫時間,怎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且沒人過問,沒人抗議!

  直至二○○七年底財政部和國資委共同頒佈《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暫行辦法》,從二○○八年起。央企才開始向財政部上繳利潤,其辦法分為三等:資源型國企如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煤炭等上繳百分之十,一般競爭性國企如鋼鐵、運輸、電子、貿易、施工等上繳百分之五,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屬企業三年緩繳或免繳。從這三個分類看來,國務院對軍工企業根本不敢碰,能夠碰的主要是資源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五礦集團以及電力、化工、交通、糧油、旅遊等行業,而全國擁有六十二萬億資產的銀行,則非國資委管轄範圍,而是歸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理,它們的利潤如何上繳,便沒人知道了。

  近年來輿論界對國企利潤上繳問題發出許多不滿聲音。但反諷的是,國企卻到處吹噓自己如何發展,如何獲利豐厚。據四月一日公布的全國十大國企二○一○年純利如下:工商銀行獨居鰲頭,純利一千六百六十億元,中石油第二位,純利一千三百九十八點七億元,第三位是建設銀行一千三百四十八點四億元,然後按次序是中國銀行一千零四十四億元,農業銀行九百四十八點七億元,招商銀行七百一十七點五億元,中石化七百零七億元,交通銀行三百九十點四億元,中國神華三百七十一點八億元,中國人壽三百三十六億元。這十大國企是指己公佈純利的國企而言,除此之外還有一家未公佈純利的國企大鱷中移動,它二○○九年的純利已超過千億元以上,即一千一百五十五點六六億元,二○一○年的純利估計在一千一百九十四億至一千二百零四億元之間。

國企年利二萬億元不回饋社會

  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之後從人民銀行剝離出來的商業銀行,它其實就是人民銀行的化身,所以無論在資本實力方面或營運範圍方面,都比其他銀行優勝。它的資產於二○一○年已超過匯豐銀行,被英國《金融時報》列為世界五百大公司的第四位,被美國《財富》雜誌列為全球五百大公司的第十三位。

  中國石油企業共有三大集團,它們是:中石油(全名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主要業務是全國油氣的生產和供應,包括油氣的儲運和新能源開發。中石化業務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採、儲運、油氣管鋪設,以及石油煉製、汽油、柴油批發和替代能源開發。當我們在國內旅遊的時候,便會發現國內許多加油站,有的屬於中石化,有的屬於中石油,可見這兩大集團在汽油和柴油零售方面是分沾的。中海油的業務主要在於海洋石油開鑽,但近年來它又向開拓國外油源發展。繼二○○六年年收購美國優尼科失敗之後,去年成功地涉足美國頁岩油氣開採,以十點八億美元購入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Chesapeake)在鷹灘頁油氣開發的計劃百分之三十三點三權益。又和澳洲Exoma 能源公司合作,投資昆士蘭州煤層氣和頁岩氣的勘探。中石油在中國油氣企業中居於龍頭地位,幾乎壟斷了全國油氣的生產和供應,所以它在三大石油集團中規模最大,獲利最多。

  根據《人民日報》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報導,二○一○年國企有二萬億元利潤,同上年比較,增加百分之三十七點九,其中化工、電力、有色金屬、交通等企業的利潤超過一倍,但全部國企上繳給國家的利潤只有四百四十億元,僅佔總利潤百分之二點二,這等於說國企將全年利潤的百分之九十七留在自己手裡。這樣的國企,壟斷了國家資源和市場,對國家和人民毫無反饋,真是豈有此理!

  社會上對國企上繳利潤太小,怨聲載道。《新京報》發表學者傅子恆的《央企紅利應實現民享》一文說:央企的利潤應該為全民所有,上繳利潤應該用於民生項目,譬如充實社保基金和改善貧困者的生活環境。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副編審鄧聿文也說:國家和人民承擔了國企改制和發展的成本,並給予特殊和公共資源,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因此國家和人民有理由要求央企上繳合理的利潤回報,否則,人民和國家要央企幹甚麼?連官方的《中國青年報》也呼籲:還利於民,央企責無旁貸。

國企高級管理層的高薪和待遇

  同在這個時候,財經界評論人士紛紛提出質疑,是誰享受了國企利益?第一個被質疑的是國企或央企高級管理層的薪酬和待遇。華東師範大學工商管理系主任楊蓉說,她目前正在進行一項壟斷行業企業高管薪酬調查,明顯感覺到要瞭解這些高管的薪酬,問他們是多少,就好像問女孩子的年齡一樣難。

  一直以來,央企高管薪酬對公眾來說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由於近來輿論上對這個問題提得多了,逼得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出來解釋說,現在央企高管薪酬明顯比社會上同類崗位要低,而且低得比較多;央企領導人的收入對國資委和監事會來說是透明的,需要的話,可以向社會公開。此語一出,輿論更加嘩然。「需要的話」嗎?當然需要,公眾就是因為高管薪酬一向密不透風,才會紛紛發出疑問,但是迄今兩個月了,邵副主任仍然啞口無聲。

  從各方面摸索到的資料得知,國企高管薪酬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基本年薪,另一部份是績效年薪。前者照國資委最初規定,不得超過一般職工薪酬十二倍,後來逐步提高,高至不得超過二十倍。據國資委監管委員會李榮融說,高管平均年薪大約六十萬元左右,不過有的高管基薪要高些,一般而論三分之一是基薪,三分之二是績效工資。事實上績效年薪伸縮性非常大,它不但取決於企業經營規模的大小,更取決於該高管的權力大小和背景人脈關係的高低。此外高管還有股票期權收入和經常公費應酬的特權。

  一份內部意見徵詢稿顯示,國有金融企業負責人最高年薪二百八十萬元人民幣。另據上海《東方早報》報導,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最高薪酬是執行董事萬峰,他的二○○九年的年薪為九十三萬人民幣。但人壽保險公司高管另外有權可以購買養老保險作為福利,像新華人壽前總裁孫兵,五十六歲退休,每月可領取九點二八萬元養老金,此外還有醫療費可以報銷,每月最高可達十一萬元。至於高管的公費應酬,隨意性更大。中石化前老總陳同海貪污案揭發後才揭露出,他每月揮霍酬酢一百二十萬元,平均每日四萬元。他還誇口說:每月交際花一、兩百萬算甚麼,公司一年上交稅款就二百多億,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其實他口氣這麼大,是因為他貪污的錢,數目之鉅竟達一億七千多萬元。

權貴利益集團操控國有企業

  事實上國企或央企的人事架構同政府一樣,同樣是黨委制和官僚制,同樣有行政級別,機構重疊,冗員特多。最近中石化總經理蘇樹林調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正說明央企總經理與省委書記是同一行政級別。不僅央企高管可以隨時調任省或部級領導,同樣地政府也會隨時指派政府高官進入國企或央企當高管。當政府官員的,是從事行政工作以權謀利,當國企央企高管的,從事營商業務天天與金錢打交道,比起當高官的在處理財務上更便利得多和自由得多。

  國企和央企不但與政府有互通人事關係,更與黨政最高領導人及其家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央企中的電力系統屬於李鵬家族勢力是眾所周知的事。過去中信集團屬於王震家族、孔丹家族和榮毅仁家族勢力,五礦屬於鄧小平家族勢力,也是眾所周知的。又有傳言說江澤民家族盤踞電信企業,曾慶紅家族和周永康家族佔據石油企業,賈慶林家族伸手地產行業,李長春家族在新聞出版和紙業產銷行業形成一條龍作業體系。可以作這樣推斷,所有央企和國企主管都有黨國高層背景,他們不是黨國高層的官二代、官三代,便是高層的近親和親信,沒有這些背景的人,便是與國際財團有密切關係的現代理財菁英,否則他們是無法坐穩這個位置的。最近民間有訊息說,今年元旦期間,中央在秘密狀態下召開十七屆五中全會第二次會議,討論國企增加上繳利潤問題,遭到各利益集團反對,無法提高上繳比率。

  所謂利益集團,指的就是權貴勢力。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帆,他是中國唯一的利益集團研究專家,最近出版《利益集團》新書,洋洋數十萬言。他說:在中國,特殊利益集團對公共決策的控制和操縱給人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政府政策淪為特殊利益的斂財工具,造成社會資源分配嚴重不公,加劇社會衝突的風險。信哉斯言!新加坡大學趙洪博士也說:中國已形成了很大的利益集團,很多國有企業老總、央企老總,原來都是政府部門部長、副部長,或者他們的下屬,這使得央企對中央政策的制定有很大影響力,要讓中央政策一下能夠反映社會意見,反映民情,是不太可能的。

  這些專家和學者的觀察都很深刻。其實國有企業問題,最後說來都是關係到中國目前是權貴資主義這個體制問題,不從體制上尋求根本解決,是很難改變現狀的。但是要解決體制問題,也可以從現實問題著手,那就是盡力增加輿論壓力,要求國企央企透明化和公開化,要求它們對全民負責,增加上繳利潤比率,進而加強民間對政府的監督,要求財政公開和透明化,使政府確實地將這些原屬全民利益的國企利潤投放在人民福利方面,而不是拿去作維穩經費和軍費之用。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