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新聞」的消失
作者: 梁慕嫻

港人港情

更新於︰2014-09-13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主場新聞信念是:香港要向普世價值接軌,而不是向中國模式過渡。香港要繼續當國際城市,拒絕內地化。這就主場精神,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媒體信念。


●香港土共在北京策劃下,總動員不惜花大錢破壞佔中。

當「主場新聞」被徹底消滅,不留痕跡的時候,我並不驚訝,只是悲哀,欲哭無淚。

我喜歡「主場新聞」,因為它的文化藝術氣息,它的平等公義信念及清雅明快的頁面。經過編輯部的策展工作,我每日瀏覽所獲得的訊息足可代替傳統媒體。劉細良在他的《主場新聞的人類學考察報告》中指出,「主場新聞」共有八點經驗,我認為第一點「媒體的社會實踐」中的第一項:『旗幟鮮明』最為重要。他說:「我們不相信本地傳統媒體所謂『是其是非其非』⋯⋯媒體應有鮮明價值信念,政治立場,讓公眾知悉,社會大眾有自由選擇代表他們信念的媒體⋯⋯主場新聞信念是:香港要向普世價值接軌,而不是向中國模式過渡。香港要繼續當國際城市,拒絕內地化。」這就主場精神,我一直追求的媒體信念。

香港需要旗幟鮮明的獨立媒體

這幾年我不斷提出香港的正義聲音大多數寄生在富豪老闆的媒體身上,受制於中共。香港需要有一份旗幟鮮明,像當年台灣《美麗島雜誌》那樣的獨立媒體。所以當我遇上「主場新聞」時的那份驚喜,便可想而知。他們不但敢於刊登我的地下黨文章,而且圖文並茂,精心設計的主題圖像,常常令我莞爾不禁。劉細良問:「主場新聞用這種方式結束,請朋友告訴我,你寧願他永遠停留在七月二十六日4:59前的那一刻,還是他變得不溫不火像香港大部分主流傳媒一樣,在中國模式下生存。」主場新聞倒下了,許多新網站趕著上場,打開一看幾可亂真,細看之下,不過都是不溫不火之流而已,失望之極。

蔡東豪和他的團隊精心移植《Huffington Post》的試驗是成功的,示範了一個旗幟鮮明的媒體,如果香港是一個正常的資本主義社會,完全可以為新媒體走出一條新路。一個理想主義媒體,因著一時的誤判而夭折,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我的傷心難以用筆墨去形容。

蔡東豪誤判了甚麼?他說:「我曾一度相信香港還是一個正常的地方⋯⋯我錯了,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和市場,做一個正常的公民和商人,原來是錯誤的幻想。」蔡先生錯判香港仍然正常,故此把旗幟鮮明的「主場新聞」當一盤正常生意來做,以為自己仍可經常往返內地,的確是誤判得很嚴重。

蔡東豪令人痛心的誤判

「主場新聞」開業的二○一二年七月正與梁振英上台當特首同步。由正常到不正常的認識,蔡先生就是經歷了梁振英當特首的兩年多時間之內。即是說蔡東豪在「主場新聞」開業之初以為香港仍然正常,也即是說蔡先生對地下黨員當上特首,將會使香港急劇變化下滑的嚴峻現實熟視無睹,更即是說我在二○一二年三月回港為拙著《我與香港地下黨》出版進行宣傳,指出地下黨員梁振英將要當上特首,力竭聲嘶地反對地下黨員當特首,全港傳媒舖天蓋地熱議等等情況,蔡東豪並不知道或並不相信而作出誤判。這是我最想不通,最痛心之處。

中共中央因為成功安插梁振英上台當特首而變得肆無忌憚,如虎添翼,短短兩年來無孔不入地擴大控制全港各個層面,為了壓服港人就範,幹盡輿論打壓;人身襲擊;統戰利誘;權力威迫等等無所不用其極的勾當,全程有目共睹,震攝人心。香港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戰場,鎮壓普世價值和保衛普世價值之戰在兩年間如火如荼地展開。先知先覺的人們要奮起作戰,就應該好好裝備自己,有關思想的;家庭的;職業的安排準備都很重要,特別是那些與國內有關的:生意呀;扶貧呀;學術交流呀等等都要事先取捨處理,以免成為拖後腿的絆腳石。陳建民先生最聰明,和平佔中運動一開始,他就完全結束了國內所有的學術交流研究工作,免除後顧之憂,就能輕裝前進。他說是:「一舖清袋」,其實是一種偉大的犧牲。

借鑒劉曉波經歷的恐懼體驗

關於裝備,聖經上說:「⋯⋯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6:13–17)各位都準備好了嗎?

說到恐懼,我想起那些在國內前赴後繼,義無反顧的孤膽英雄:胡佳,高智晟,許志永,高瑜,蒲志強,慕容雪村,李旺陽,劉曉波,劉霞⋯⋯,他們恐懼嗎?他們是怎樣走過來的?

「六四」那晚,劉曉波和兩三百名學生從紀念碑撤離到協和醫院救護站,被三層如野獸般的士兵團團圍住,面對這些士兵,是劉曉波一生中最為恐懼的時刻。後來劉曉波躲藏在外交公寓,待到六月六日選擇不進大使館,而自行騎自行車回家,兩小時後被捕。他事後描述說:「在半路被搶劫式逮捕的一剎那,心理上那種恐懼是沒法控制的,因為太突然了。大概有十五分鐘,我都在發抖,十五分鐘以後我基本就平靜了。」小說家古龍說:「恐懼正是人性中最根本的弱點,與生俱來的弱點。」(摘自余杰著「劉曉波傳」)

劉曉波有一篇文章《超越始於恐懼》,他說:

「世界上再沒有比恐懼更複雜,更深刻的人生體驗了。恐懼能夠使人昇華,在精神上走向崇高,也可以使人退縮,在精神上走向卑下。」

「恐懼能夠生發出拼搏的意志和力量,也可以使人走向沉淪和枯萎。」

「恐懼能夠激發出卓越智慧,驚人勇氣和超拔人格,也可以把人變成麻木的石頭和猥瑣的懦夫。」

「致命的恐懼,往往使人無所畏懼,構成生命的轉折點。」

也許,這都是劉曉波經歷恐懼後的體驗,可以成為香港民主戰士們為「擺脫或克服恐懼」的借鏡。

蔡東豪先生: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前路的自由,請不必愧疚。民主路是漫長而曲折的,無論長或短,能走上其中一段已經很幸福。如果「心」仍在,為香港做點事的機會仍然很多。珍重!

2014年8月13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