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聯俄叛俄亡於俄
作者: 徐澤榮

人物

更新於︰2014-09-13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馮玉祥早在二十年代就在西北擁有一隻接受蘇援的二十萬軍隊,可是二七年寧漢分裂,他投蔣分共絕俄,否則坐天下是他和宋慶齡一派,而非蔣毛。


●馮玉祥(1882-1948)這個民國時代有
監督將軍、倒戈將軍之稱的軍閥,因反
蔣而最後被中共拉攏,死於赴蘇途中。

文革串聯期間,一九六六、六七年,我和兩位同學去過中共革命聖地延安。這是我第一次去西北,而且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西北在我沒出生以前就進入了和我有關的生活:我父母曾在這裡加入中共(「參加中共革命」則雙雙在1936年);我唯一的姐姐幼齡夭折,痤埋於此;沒有西北,我也許就不會來到這個世上。

文革初期遊延安:一片衰敗

從銅川坐汽車前往延安的時候,寸草不生的黃土、坑窪不平的公路、簡陋低矮的農舍、衣衫破舊的農民,已使我們對西北的貧困感到吃驚。延安城內商鋪食肆屈指可數,貨架之上商品稀稀落落,食肆裡僅供應饅頭、素面、大醬、鹹菜。我們吃完丟棄的梨核,馬上便被在街邊玩耍的小孩拾起啃噬,而他們並非乞丐。次日,我們計畫用三天來遊完延安,沒想到一天就把想去的地方都去完了;延安當時並無公共汽車,我們是靠雙腿走完全程的:原來延安比我們事先想像的小得多!

當晚,坐在招待所窯洞的土炕上,我們三人交換觀感,無不納悶:共產黨依託這塊貧瘠之原、方寸之地,如何能夠組織起千軍萬馬來翻轉中國?撇開共產黨人異乎尋常的主觀能動性不談,這塊土地似乎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是風水嗎?」我們心裡想但不敢嘴裡說,須知風水當時是「四舊」呀。過了許多年以後,在地球歐亞板塊的西北角英倫島上,我才弄明白了,這股神秘的力量來自地緣政治。

蘇聯顧問為中共革命設計的「依託蘇蒙割據,西北威逼東南(或稱三北威逼三南)」長遠戰略,在我寫的別的文章時已做介紹。這兒需要強調的是,中共完成背靠蘇、蒙、朝之後,便令蘇聯得以在二戰結束之際,將大量繳獲的日軍、德軍武器和美國援蘇租借武器,通過陸路迅速交給中共部隊。如果中共部隊此時仍然滯於南方,便會無法或者很難接領成功這一人類歷史之上,堪稱最大規模的軍事援助,中共內戰取勝就會大大推遲。先是西北後是東北,成了中共暴興福地。

馮玉祥最早獲得斯大林軍援

不過,這一西北戰略從概念變為現實,本來可能有著另外一種版本。

就在上述戰略於一九二○年代出臺之後不久,西北便有一支現成的,人數多達二十餘萬的武裝力量,在蘇聯和國共兩黨的共同策動下轉向了革命。它就是以馮玉祥為主帥,以胡景翼、孫岳為副帥的西北軍三部。馮、胡二部一方面接受蘇聯顧問和中共黨員來部輔佐,一方面接受由烏蘭巴托運來的大量的蘇聯軍火援助。在蘇聯和中共的安排下,馮氏還前往蘇聯考察、學習達數月之久。據一英文著作《點燃亞洲的火焰》(Setting Asia ablaze)說,斯大林甚至設想過,從馮、胡二部抽調一支回民部隊,前往中亞諸國,支援那兒的赤化革命。這話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斯大林確曾在幫助盛世才擊敗馬仲英後,收服了後者,讓他赴蘇學習革命理論、軍事技術,準備另有任用。當時,孫中山仍遠在西南,馮玉祥已近在西北,自然是馮氏近水樓臺先得月了——西北軍得到了二百軍用卡車之多(有人說多於此數)的蘇援軍械,軍餉另算。

一九二七年寧漢分裂之始,蘇聯和中共本來以為馮氏當會知恩圖報,不會倒向寧方;這樣,漢方仍可掌握馮玉祥部、唐生智部、張發奎部三大軍事集團,力量遠勝於蔣介石部。所以,事實上,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之後和馮玉祥倒向蔣介石之前這段時間內,全國的形勢並不是像如今一些不諳歷史的作者所描述的那般險惡。當時反而還有許多人認為:剪除蔣介石的大好機會由於他自作孽,到了。然而,馮氏卻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為令人難以理解的決定。

馮若不投蔣很可能一統天下

本來,如果馮玉祥採取和國民黨左派如宋慶齡、鄧演達等人一致的立場,不追隨、不附和蔣介石的分共絕俄,那麼他無疑會繼續得到大量的蘇援餉械和中共的軍政輔佐,進而上演一出威武雄壯的西北威逼東南、秦軍再掃六合的好戲。誠然,他的官兵素質不高,但這可以通過續辦以共產黨人為主的中山軍事學校——鄧小平任學校政治部主任——來解決;他的兵餉來源不足,但這可以通過進而佔據以魚米之鄉著稱的湖北江漢平原來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歷史本來應會見到「馮鄧宋鄧開國體制」!前鄧是鄧小平,後鄧是鄧演達。陳方安生之父方振武也許會成為開國國防部長。中國也許一早就進入了自由經濟—開明專制時代。但是,馮氏結果變成了不受人扶的阿斗。

馮氏若果繼續聯俄聯共,就可能取得北伐滅奉、東征討蔣的勝利。這一勝利會在中國的國內政治中造成什麼變化,譬如國共兩黨在新的聯合政府中許會如何合作等等?這是不易回答的;但這一勝利肯定會為中國的國際關係帶來如下結果:由於新的聯合政府奉行的是聯俄反帝的路線,中國得到了蘇聯的大力支持,日本懾於中俄聯手的威力,不敢於在一九三一年貿然發動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侵華戰爭;即使發動了,也不難被得到蘇式裝備和蘇式訓練的中國軍隊擊敗或者打平進而早早議和。而英美兩個大國願意與中國聯手抗日,是在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件爆發以後,遲了整整十年!

可見,馮氏於一九二七年附和蔣氏分共絕俄,使自己錯過了命運的眷顧,使中國喪失了強鄰的扶持,使日本受到了強烈的誘惑,既不利己,又不利國。一九三○年,在蔣氏的利誘和攻擊下,西北軍土崩瓦解,馮氏變成了無兵之將。

馮之死可疑為蘇聯所為

後來馮氏不顧蔣氏的反對,組織起抗日同盟軍在綏、察二省抗戰,目的之一,乃在重向蘇聯邀寵,像張學良後來那樣向斯大林交投名狀。由於僅得到中共的道義支持卻得不到蘇聯的軍火支援,該軍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蘇聯當然大有理由對他心存芥蒂。我十分懷疑,馮氏後來死於船上大火——一九四八年九月一日,距今整整六十六年,乃是蘇聯方面行刺所為,一為懲罰他當年叛蘇附蔣,二為阻止他配合先他而到華府的中共特工謝和賡(曾任馮的副官)王瑩夫婦說美親共。其他失火原因猜測均難成立。馮氏後代許應咽下這個苦果——他們當中有人先前竟然異想天開地猜:是美國特工混進列寧格勒造船廠,在為進廠維修的後來運載馮氏的那艘海船上,塗上了大量混有烈性火藥的油漆,正是這些油漆後來導致馮氏慘被燒死。

掌握著近十萬部隊的西北軍副帥,胖得像中共彝族將領羅炳輝一樣的胡景翼,本是一位受斯大林和李大釗特別看重的「紅色將軍」,其部先於馮部得到蘇聯軍火援助,但他竟在北伐發動前夕死了,死因和白求恩十分相似:傷指感染而致全身壞血。而他的繼任者並不像他般左傾。胡氏若非早死,一定會設法擁兵說服馮氏放棄附和蔣氏分共絕俄。果然如此,中國現代歷史便會十分,十分不一樣啊。

(徐澤榮:歷史學者、牛津大學博士)

 馮玉祥  1920年代鄧小平鄧演達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