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主黨的執政危機
作者: 日吉秀松

地球村

更新於︰2011-05-0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 前年大選,日本民主黨取代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上台,但不到兩年民調大幅下滑,出現執政危機,原因是競選承諾不兌現,又遇地震處理不力......


●  4月2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前住日本東部大地震海嘯重災區岩手縣視察。(互聯網)

  二○○九年九月,日本政治出現了新氣息。因為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失去了政權,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出掌政權,實現了政權更替。這說明日本的民主政治還健在,民眾手中的選票還有發言權。但是,執政一年半後的民主黨政權,已經開始失去國民的信賴,其內部不協調聲音此起彼伏,加上最近朝野對菅直人首相在三一一大地震後的作為頗有微詞,民主黨政權面臨執政以來的重大危機。(編按:日本眾議院四年一次改選,也可中途解散、內閣總辭。)

民主黨上台因為自民黨的僵化

  二○○九年大選,可以說很大的原因是民主黨向民眾許下種種諾言而上台執政的。在選舉中,民主黨信誓旦旦地向國民保證一旦執政,就一定讓美軍基地遷出沖繩島,讓沖繩人民過上安靜的生活;向國民提供兒童補助(到初中為止)二萬六千日元(約港幣二千四百)以改善出生率降低的問題;盡快將高速公路的過路費廢除等等。

  當然,民主黨能夠上台執政,還有其他原因。譬如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凸顯了僵化的形象,一切按部就班以及泡沫經濟出現危機後,一直未能使日本的經濟復甦,也是為民主黨上台執政創造了客觀的條件。特別是小泉純一郎擔任首相期間充分利用媒體,大搞迎合主義。他宣佈要對日本實施徹底的改革,最終只是將「日本郵政」民營化而已,而日本民眾最關心的生活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小泉與其前任一樣沒有醫治好政治痼疾,官商結合現象、官僚主導政治所出現的等等問題依然嚴重。再者,小泉們信奉的「小政府」政策,將民眾的生活賦予市場機制,讓市場來調節。完全忽略了在現代社會中政府的功能,在盲目追求「小政府」過程中,無視民眾的福祉。日本的福利制度與其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不相稱,作為七個發達國家之一的日本的福祉遠不如歐洲的一些中等國家。

  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經濟蕭條加劇了失業問題,使得日本經濟至今未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而日本國民從過去的過於自信轉變為喪失信心,人們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與前途。再加上小泉之後的首相基本上是半途而廢,臨陣逃脫,使民眾對自民黨完全失去了信心。在這樣背景之下,從媒體到民眾都有更換政權的意願,於是民主黨這個當時的最大在野黨在日本國民的選擇下上台執政了。

民主黨上台不兌現競選承諾

  那麼,民主黨何以這樣快走向低落?

  一、民主黨違背競選諾言。民主黨剛上台,支持率高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之後一路下滑,從鳩山到菅直人支持率雖有所回升,但是總的趨勢還是下降,到四月僅為百分之二十點五。但是,到今年四月,政黨受支持方面,民主黨的支持率為百分之十,自民黨卻回升至百分之十七。這充分說明民主黨已經處境不妙,隨時都有可能失去政權的危險。日本國民的確對民主黨政權有期待,如今這個期待似乎已經演化成一種絕望,民主黨的光環已經褪色。其原因是對於政策的跳票。

  首先,民主黨在選舉中信誓旦旦地向國民保證一旦其執政就一定讓美軍基地搬遷出沖繩島;提高兒童教育補助二萬六千日元,以提高人口出生率;停止徵收高速公路的過路費......這些諾言在執政後基本上成了空頭支票。

  加強與美國的關係是日本外交的核心,在此基礎上拓展外交空間是日本外交的特徵。也就是說,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仰仗美國的態度。在這樣的外交還沒有脫胎換骨之時,就要完全將美國擯棄,必然引起美國的不快。因此,民主黨執政以來不僅沒有能夠讓美軍基地遷出沖繩,而且使日美關係走向惡化。本來日美關係就是一種不平等與不對稱的關係,儘管民主黨的主張是完全合乎沖繩民眾的心願,但是,美國為了自身的國家利益,自動放棄沖繩島的可能性是較低的。只要美國不想動,日本的任何政府也都無能為力。

  所以,向沖繩民眾許下諾言的民主黨政權結果卻反過來說服沖繩人民,希望他們能夠為國家安全著想,繼續允許美軍留在沖繩。這又引起了沖繩人民的強烈反彈,日本社會民主黨憤而退出了執政聯盟。民主黨給人的印象是出爾反爾。這一點就使民主黨的形象在日本國民心目中大打折扣。

  再者,民眾十分關心的兒童補助也只是部份實現。民主黨在原有的五千日元(約四百九十港幣,由各地方財政提供)基礎上增加了八千日元(約七百九十港幣),也就是只兌現競選綱領許諾的二萬六千日元的一半。而且,各地方政府強烈要求民主黨兌現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所做的兒童補助全部由中央政府負擔的承諾,並宣稱不再為中央政府背書買單。這樣,民主黨真是騎虎難下,欲罷不能,無顏面見江東父老,不僅愧對國民,也無法面對地方政府。

三月地震後民主黨執政更加困難

  即使至此,民主黨不但不痛改前非,還依然隨便開空頭支票。譬如,現首相菅直人在選舉期間承諾增加就業機會,提出「一是僱用,二是僱用,三還是僱用」,還提出為年收入在四百萬日元(約三十八萬港幣)以下的人減輕稅收負擔等等,最後都不了了之。民主黨執政後出現一系列政策上的買空賣空行為,使得日本國民開始懷疑民主黨的執政能力,以致去年七月的參議院改選中,民主黨失去了許多席位,這是國民對民主黨一個嚴重的警告。

  這次參議院改選結果使日本的政治勢力出現變化: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席位是一○六個,執政聯盟的總席位是一一○個,而在野黨卻獲得了一百三十二個席位,其中自民黨獲得八十四個席位。雖然民主黨在參議院的席位仍然維持第一大黨的地位,但是執政聯盟的總席位低於半數,在法案裁決上必將出現種種困難。

  因此自從去年參議院選舉以後,民主黨就開始積極主動地尋求新的執政夥伴。一時間,民主黨向公明黨拋「繡球」,力圖實現執政聯盟在參議院獲得過半數席位的目標。但是,公明黨似乎不領情,沒有接受民主黨的「愛的召喚」。是故目前以民主黨為核心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中的運作時時受制於在野黨,從而影響了民主黨的政策運轉。

   禍不單行,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大地震使得日本經濟蒙受巨大的損失,經濟復甦更是任重而道遠。政府在處理核發電站事故上,由於掌握有關數字不及時,加上東京電力公司在說明核輻射事故時那吞吞吐吐的樣子以及三番兩次的修改有關數字等等都使得民眾心有餘悸。支援受災地區需要一大筆財政預算,而日本國家處於財政困難之中,於是民主黨政府不得不廢除先前準備用於兒童補貼的預算,不得不中止高速公路免費計劃,這些都是民主黨先前向民眾許下的神聖諾言,如今卻成了空頭支票。雖然,日本國民可以理解政府的難處,但是民主黨的輕率的形象必然影響其繼續執政。

   在今年四月舉行的地方統一選舉中,民主黨在地方議會的勢力萎靡不振,而民主黨自身連地方領導人的選舉都無法推舉自己的候選人,可見民主黨目前已是四面楚歌。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