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民防: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作者: 楊憲宏

台灣舞台

更新於︰2014-10-1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台灣人已相當程度懷疑在中共犯台時,馬政權所統帥的部隊,是否會真正保衛台灣。台灣人應立即在美國支援下,加強具台灣意識的心防、民防與國防。


●9 月中,台灣舉行美國台灣關係法35 週年研討會。右2 為台灣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

現今台灣最大的危機是,馬英九政權與中共簽署任何政治協議的行動,包括軍事互信或以和平為名的任何文件,都會被國際認為「台灣正式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份」,而動搖了美國「台灣關係法」的正當地位。未來馬英九與習近平進行的任何政治動作,都可能將台灣拖下水,讓台灣淪為下一場戰爭的「中國炮灰」。台灣人民應進行「預防性防衛」的自力救濟,並以美國「台灣關係法」為座標,進行實兵操練,強化台灣住民的具體作戰防衛能力,事實上,台灣人已相當程度懷疑在中共出兵犯台時,馬政權所統帥的部隊,是否會真正保衛台灣。台灣人應即刻加強具台灣意識的心防、民防與國防。

台灣發展不能由中國決定

「台灣關係法」制定後三十五年,台灣確已遇到了,「台灣關係法」中最核心條文第二條與第三條各款,所要預防的實際風險。問題是,歐巴馬政府是否有具體的想法,還是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是以「不激怒中共」(do not let China mad)為基礎在處理台灣議題。所以今年三月在美國國會的一場台灣關係法三十五周年聽證會,民主共和兩黨眾議員質問行政單位,要賣給台灣柴油潛艦的案子,為何已延遲十三年,沒確實執行,原因是不是因為行政單位「怕得罪中共」或根本是「討好中共」?連美國國會議員都有這樣的懷疑,更不要說台灣人民,會感覺有可能被出賣。三月十四日的聽證,是由Ed Royce 艾德.羅伊斯:(委員會主席) 加州,共和黨主持,參與的國會議員有,

Eliot Engel 艾略特.恩格爾:(委員會副主席) 紐約州,民主黨

Steve Chabot 史帝夫.夏波:俄亥俄州,共和黨

Brad Sherman 布萊德.謝爾曼:加州,民主黨

Ileana Ros-Lehtinen 伊列娜.羅斯列蒂寧:佛羅里達州,共和黨

Chris Smith 克里斯.史密斯:紐澤西州,共和黨

Alan Lowenthal艾倫.羅文梭:加州,民主黨

Gerry Connolly 傑利.康納利:維吉尼亞州,民主黨

Randy Weber 藍迪.韋伯:德州,共和黨

Scott Perry 史考特.派瑞:賓州,共和黨

這次的聽證會,國會議員所提出對行政當局的質疑十分明確,護衛台灣的力度遠超過現今的台灣執政者。他們的共同基調是,「和平解決台海問題,武力不得介入。台灣發展不能由中國決定」。質疑「一中政策」並詢問行政當局是否支持「一中一台」。細節還包括,「質疑美國對台的柴油潛艦銷售案延宕十三年」。「質疑 F-16 軍售進度,對台軍售議題:CAPES 專案的進度」。CAPES:戰鬥航空電子設備程式擴展套件,為F-16戰機換裝「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質詢美國對中國的防空識別區的立場,以及若中國以此作為侵略藉口,行政當局將有的反應」。「質疑行政當局不讓台灣重要官員(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到訪華府的做法」。

質疑中國強化軍備是為了犯台 

極具新義的是軍事演習,國會議員「質疑美國軍事演習邀請中國卻未邀請台灣」。「美國應將台灣納入聯合軍事演習」。「質疑台灣若受中國控制,會影響美國及東亞盟國的國家安全」。「質疑中國擴張的軍事及外交,以及美國方面的評估」。「質詢美國及台灣對中國軍事強化的評估。質疑中國強化軍備是對台海衝突做準備」。

    另外還有,「質詢美國政府對台灣加入 TPP 的立場,台灣成為 TPP 一分子的重要性」。與「質詢執政當局採取何種措施以確保台灣加入國際組織:WHO, ICAO」。最後還表達了人道關切,數度提及「關於陳前總統的健康狀況,及美國當局對保外就醫的看法」

這都是因為有「台灣關係法」,美國國會才會有這種具公義的質詢質疑。這些國會議員都十分了解台灣人的處境,台灣人應感激他們的細心與努力,還好有他們基於普世價值觀的發聲,台灣才能保有今天的暫時的安定和平。可是,到底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國內法律的規定,中共若真的動粗,美國政府應有的「終極行動」是什麼? 這才是台灣人真正關心的重點。雖然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時,美國總統柯林頓派了兩艘航空母艦來台灣附近,可是事後檢討,美國主要防衛的是「台灣海峽」,「台灣」恐非當時的第一要務。雖然,這種行動也可理解成「為台灣出兵」,畢竟,台灣海峽與台灣原本密不可分。

 台灣關係法「失落的三環節」

最近國際局勢十分兇險,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並以大軍壓境方式進行公投,迫使聯合國介入否決了這個不是出自自由意志的「統一公投」,這個新聞震撼了許多台灣人。最近在中東出現的「伊斯蘭國」以恐怖主義立國,更將美國進一步拖下水,美國深陷中東爭議。台海之間,中共戰機故意飛越中線,測試台灣的空防與美日的新防衛作業效果。這是全球局勢在重新調整的大時代,是台灣要用合乎「國際最大利益的視野」來重新定位台灣的時機,台灣不能長期成為大國爭議過程中的「棋子」或是區域賭局中的「籌碼」,台灣要坐上國際的和解桌上成為新而獨立的「玩家」。最重要的是台灣的「心防」,並從「台灣關係法」的核心理念出發,台灣人要有新的「民防」作法,並重新對「國防」輸入新血輪。這是台灣國家安全三個「失落的環節」。

什麼是「台灣關係法」的核心理念? 回到第二條與第三條的內文,可以看到白紙黑字說的是,「提供防禦性武器給臺灣人民」;「維持美國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 「本法律的任何條款不得違反美國對人權的關切,尤其是對於臺灣地區一千八百萬名居民人權的關切。玆此重申維護及促進所有臺灣人民的人權是美國的目標」。「美國將使臺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美國總統和國會將依據他們對臺灣防衛需要的判斷,遵照法定程序,來決定提供上述防衛物資及服務的種類及數量。對臺灣防衛需要的判斷應包括美國軍事當局向總統及國會提供建議時的檢討報告」。

美國武裝支援建立台灣民防

「失落的三環節」中第一個是「心防」,台灣人誤解美國會在任何情況下,為台灣出兵。其實從「台灣關係法」中可以清楚讀到,隱藏在背後的重要的條件是「台灣人要有防衛自己國家的意志力與清楚表達」,所有條文都是以這個自由意志做為基礎,而具有正當性與積極性。如果台灣人怯懦於中共的威脅而失去捍衛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心防」,甚至去迎接「屠城的木馬」,「台灣關係法」自然沒有任何效果。老實說,「台灣關係法」是在台灣反共戒嚴時期所訂,因此,台灣是否為民主國家並非要件,而是台灣人民不願接受中共統治才是重要的前提。這個「心防」,台灣顯然已不夠堅定。

「失落的三環節」中第二個是「民防」,台灣人保台的意志力如何實踐?實兵操演是個重要課題。美國人捍衛自己的家園,都設有民防,自衛隊甚至民兵。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意志力表達,除了國家武力之外,民間自發性自衛力量的組合與訓練,很有必要。只是如何執行需要嚴肅的討論。甚至配合台灣關係法中說的,「美國將使臺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民間自發性自衛力量更應該是美國要支援的對象,而不是狹義的將對象定位為「執政的政府」。更重要的是美國所說的是「提供」與「獲得」,沒有說要台灣人「購買」,所以說,在最緊急避難的情況,美國會以「無償方式」將有效的武力交給「台灣人民」。

所以台灣民間自發性自衛力量的成員,是不是應該平時就多多熟悉美國的基層戰鬥武器?當然目前科技發達,不必要準備真實的武器來自我訓練,「3D列印」的同型同重量「玩具級」仿美式武器的使用,其實已有實戰效果,及各種滅共情節的電玩模擬,學會辨識中共解放軍的各種符碼。等有朝一日,大難來臨時,美軍只要空投武器彈藥,台灣人拿到手馬上就成軍,組成地面部隊。美國只要不斷出勤轟炸,以空優與制海阻擋共軍來犯,並以飛彈壓制解放軍的指管通情,反登陸的任務就交給台灣民間自發性自衛力量的成員。只要可以撐兩周,美日地面空中海上的集結一完成,台灣這個全新的國家就誕生了。這支「聖戰奇兵」應比中華民國國軍更可靠吧。

台灣民間自衛部隊參與美國軍演

「失落的三環節」中第三個是「國防」,今年三一八學運時,學生喊出一句既感動台灣人又震撼國際的口號「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當他們佔領立法院議場時,他們的確是在「救國」。當時如果沒有霸佔議場,則禍國殃民的「特」務貿易協議早過了。中共極權與專制就這樣闖進來了。可是當他們開枝散葉,深耕播種時,新的階段的「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又是什麼?

「北台諜影」上演之後,很多人連想如果連首席談判代表都可以被滲透,而且過去也發生過像林毅夫叛國逃兵事件,現在馬政府所統率的中華民國國軍是否能保證一定會保衛台灣?成了一個大疑問,基於「自己的國家自己救」的原則,年輕有志者,應該勇於報考軍校,包括陸海空三軍官校,以及所有特別軍種的學校,都去報考,「十萬青年十萬軍」的二十一世紀新號召,在未來十到廿年內,讓軍中的將官階級都由具台灣意識的青年佔滿。這才是真正的「國防」。

今年三月十四日美國國會聽證,國會議員提出「美國應將台灣納入聯合軍事演習」其實是台灣關係法重要的必要項目,結果台灣政府沒有回應,如果馬府的軍隊沒有意願參與美日的聯合軍演,未來就讓熟悉美軍制式武器的台灣民間自發性自衛力量成員直接參與,這才是真正活用台灣關係法。台灣民間應組團到美國請願,加入美國聯合軍事演習。「自已的國家自已救」不只是口號,更是「台灣關係法」所要全力保障的台灣人本色。

(楊憲宏: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