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蘭和金日成
作者: 康春女

藝術天地

更新於︰2014-10-1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二戰前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日裔歌、影雙棲女明星李香蘭於九月去世,結束了她富有傳奇和戲劇色彩的一生。從李香蘭唱的歌曲,主演的電影, 我們有幸欣賞到那個時代大明星的氣質。她的大氣、從容和優雅的舉止,那純淨並具有穿透力的美妙聲音,讓我們了解什麼是真正富有音樂才華、光彩照人的明星。她的修養是當代這些大多數靠上床賣肉而成名的星星們所無法項背的。


●李香蘭(1920-2014)

「滿洲國」的孤兒

李香蘭, 本名山口淑子, 祖父是日本的漢學家。她的家庭和其他十幾萬日本家庭一樣,在二十世紀初移民到中國的東北,後來的「滿洲國」。 她的父親在「滿鐵」任職。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大批日本僑民返回故鄉。但是,人荒馬亂之際,有意還是無意地遺留了大概十萬出生在中國的日本兒童。長春是當年偽滿洲國的省會,所以吉林省的「遺孤」最多, 其次是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的。

這些人成年後,在中國開放初期的八十年代,帶著中國的家眷回到日本。這些人有的找到了仍在世的日本親人, 有的沒有找到。不管找沒找到,日本政府為這些「遺留孤兒」從住房到適應新生活的培訓, 做了大量的協助工作。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讀書時結識的一位日本女朋友,她在北京學漢語,畢業回日本就一直在幫助這些「遺留孤兒」適應日本當地的生活。據她說,因為絕大多數人來自東北的農村,從未接觸過現代社會,連廁所裡的坐便器也不懂得用。在中國時都是蹲廁所,看到坐便器,以為要踏在上邊方便才可以。

兩個乾爹被處決、她以日籍幸免  

李香蘭在十三歲時, 認他父親的同學, 武官出身的回民李際春為養父,從此山口淑子有了一個中國名字-李香蘭。 這位李際春當時是親日派,一直為日本人工作,並任瀋陽銀行總裁。中國「解放」後,李際春在天津以大漢奸叛國罪被共產黨政府處決。李香蘭亦為當年的天津市長潘毓桂之義女,並曾以潘淑華之名在北京翊教女子中學就讀。這位潘毓桂是民國時期有名的政客,畢業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與李香蘭另一個養父命運不同的是,中國抗戰勝利後,潘毓桂被國民黨政府以漢奸罪逮捕入獄,直到一九六一年,潘死在上海的監獄。

兩個我們現在稱為李香蘭的「乾爹」的人都被視為漢奸,得到懲處,如果李香蘭非日本人的話,她的命運也會同這兩位乾爹其中的一位是一個下場的。但當她在北京監獄就要被槍決的時候,她表明自己是日本人,國民黨政府立刻讓她拿出證據。剛巧,她的最好的白俄國女朋友柳芭去探望她,這個柳芭就是當年介紹一位俄羅斯聲樂家教李香蘭聲樂的童年時的好朋友。之後她們雖然多年失去聯絡, 但當李香蘭成名後,在一次開演唱音樂會時,柳芭看了廣告,去了聽音樂會並和李香蘭再次重逢。

李香蘭在獄中告訴探監的柳芭關於自己的處境,柳芭知道李香蘭是日本人,但是李當時在獄中無法證明。柳芭跑到李香蘭在北京的家,找到了李香蘭的出生證明文件, 把文件縫入李兒童時用的一個玩具中送到監獄。李香蘭打開玩具拿出了證明她是日本人的出生證明文件,結果逃出鬼門關,最終被國民政府判無罪釋放。

金日成竟是她的大粉絲 

 在李香蘭演過的眾多電影中, 其中一部《支那之夜》頗為轟動,特別是電影中的插曲「蘇州夜曲」, 旋律優美動聽,歌詞浪漫感人。這部電影是日本國策電影,中國人當時認為有辱華嫌疑,在上海上映時雖改為「上海之夜」, 但仍遭到當地人的強烈抗議。有意思的是北韓的第一代獨裁金日成竟然是李香蘭的頭號粉絲。

事緣李香蘭回日本後離開演藝界進入媒體,後又加入政壇。一九七八年,她去北韓採訪金日成。那一年正是中國決定開放改革的一年,並引起了金日成疑心。極少接受外媒採訪的金日成突然一個大轉彎,竟然允許自己一直罵著的敵國日本媒體採訪實在是不可思議。更令人遐想的是,金日成親口對山口淑子說他對她很熟悉,因為四十年代他在中國打游擊時看過她演的電影,並當場要求山口淑子特別再為他唱《支那之夜》電影裡那首「蘇州夜曲」。

金日成到底有沒有政治頭腦?他當然知道當年中國人由於電影中的辱華情節,很痛恨《支那之夜》。他也知道這個採訪內容一定會傳到自己的衣食父母鄰居中國。他是為了讓中國領導人知道如果願意,他可以和日本人做朋友, 不一定要依靠中國嗎?或者間接地表達他反華的意願?如果他有政治頭腦,他不會向媒體特別是日本媒體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

當年在中國打游擊可是用抗日的名義,怎麼對辱華的電影那麼有興趣?如果說他是豬腦子,那麼以他一個沒有任何顯赫背景,只受過一年半初中教育的人可以嚴酷統治北韓四十多年,好像又說不過去。看來,作為李香蘭的頭號粉絲,金日成當時想耍什麼手段, 通過日本媒體給中國傳遞什麼信息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