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開放》的變形
作者: 董鼎山

特別報導

更新於︰2014-12-1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我與《開放》主編金鐘已有多年交情,我們興趣相合,特別是在政治方面的意見。這麼多年來,金鐘經常向我徵稿。由於我的興趣專於文學與美國文壇情況方面,所寫的文稿不太談論政治,常受人責罵,質疑我的政治方向,我一直認為《開放》是黑暗政治中一道燦爛陽光,惟一的批評是編輯方針的獨面性。


●金鐘2011 年的《毛澤東情人自白錄》,是開
放雜誌成功的獨家報導之一。新華網轉發了
這張照片。左起:金鐘、陳惠敏、梅兆贊。

我曾與金鐘談過,一本雜誌內容應該多樣化,如集中於獨一特別話題,志趣相同的作者同時討論,不免令讀者有重覆沉悶之感,雜誌應該避免內容類似,意見如同一轍的各種文章。即使出了專號,也應夾雜些較為軟化的文字。

批評(希望金老弟不要生氣)完了以後,我婉惜《開放》形式的變化,像我這樣眼花耳聾的老頭,看書已經困難,叫我上網,更覺難受。我每月一次收到雜誌的樂趣,已給完全消滅。同時我又怕電腦出毛病,而又不願在近百歲年紀的時候學習iPad一類的青年玩意兒。記得前幾年《新聞週刊》(NEWSWEEK) 停止出刊而轉向網上時,很引起我一陣焦慮,不久即索性停止訂閱。

現在美國報紙的上網已經成為一種風氣。《華盛頓郵報》因不能賺錢,已經出售。我所閱讀最主要的《紐約時報》也在逐漸將重要言論移往互聯網,這陣風氣,現在竟也延及我所尊重慣讀的《開放》,我聽了金老弟解釋後,當然對他多年來一手獨掌的勞心勞力,十分同情,他也上了年紀,他的堅實精神讓我企羨,我不能因自私而抱怨,我只希望他能因此減輕心理負擔,同時繼續供給我們這個出氣洞。

(2014-12-1紐約)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