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電子版讀者
作者: 金 鐘

讀者編者

更新於︰2015-01-1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諸位關心開放雜誌改行電子版的訂戶和朋友們:

開放雜誌停止出版後的這期電子版終於和大家見面了。12月以來,我們一直在策劃新的電子版怎麼做?很多朋友和行家給了不少意見。因為我們發行電子版已經兩年,收閱的讀者,多數反應都相當肯定。因此,我們這期電子版,也就按以前印刷版的規格式樣照做,只是將直排改為橫排。但是,試行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

過去的電子版其實只是印刷版的簡單複製,圖片改成彩色而已。現在沒有印刷版,還要按印刷版的式樣做,失去了電子版應有的快速與靈活性,付出的成本就是不必要的了。而且,這成本的代價和印刷版完全不能比擬。因為電子版的網上銷售比印刷版的上市售賣困難很多,要解決,是我們現有的人力財力遠不能勝任的。

而且我們了解到現有的為數不多的(由紙媒轉變而成)網上雜誌,都已變成網站形式,甚至附有滾動新聞。它們的生存也就基本上已和市場分離。更何況現在網上的信息傳播是如此豐富而迅速,讀者有多樣化的選擇。因此,我們經過多方徵詢也請教網絡行家。決定從下期起,不走老路,將電子版與「開放網」合而為一。繼續探討適合我們的形式與做法。

非常抱歉,我們不能一步到位的實現網絡化,實在是情有難堪,條件有限。恭請包涵,我們將盡力而為。讀者、朋友來信,不能盡錄。在此深致謝忱。金鐘   敬上   2015-1-10

 

Junega

金鐘先生,

您好。從網上看到《開放雜誌》暫停印刷版,非常理解,但仍不免傷感。若大陸有新聞出版自由,像《開放》這樣優秀的雜誌, 會有非常廣大的讀者, 非常雄厚的資金拓展。 在中國(包括兩岸三地),《開放》對於中華民族的民主自由事業,偉功不可沒!在中共的打壓和滲透下,香港的新聞輿論界日益被中共控制, 像《開放》這樣獨樹一幟的媒體寥寥可數。您每期的主編的話, 篇篇有獨到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據我的理解,《開放》的電子版還會繼續, 還會繼續領引中國的思想進步和民主事業。

Anyway, 請您多保重。祝您全家聖誕快樂,新年好!

 

Zheng Ding  丁抒

金鐘兄:

在貴刊改版之際,不禁回想起我是因為1988年底見到劉賓雁先生時他說「《開放》雜誌不錯」之後才成為貴刊的讀者的。劉先生已仙逝數年⋯⋯   

 

ZKK 北京

紙版28年相伴,老友情深。新年從此隱身,不捨也無奈。網路時代,更衣電子版。一鍵可重逢,開放仍健在。

 

俄羅斯 黃先生

金兄,新年好!

在2015年帶來之際,向您和《開放》所有同仁致以祝福和問候!在新年裡,繼續發揮當年優勢,繼續保持最強大的影響力,在華人世界裡永遠是潮流和方向的引導者。

2015年也是《開放》改為電子版的開始。想起來大家與《開放》的不解之緣。真是對過去的輝煌戀戀不捨!可惜都變成歷史和記憶了!

電子版的效果一定不如刊物。許多有見地的知識份子就說過「有幾個人能夠通篇看完電子版的網路雜誌?還是刊好,可以保存,可以隨時隨地查閱。」我的體會也是如此。前些年《黃花崗》雜誌是印刷刊,都能夠通讀。而改為電子版以後,開始上網看一看。時間長了就看的少了。現在是幾年不看了!就是不方便。

又如BBC廣播電臺改成電子版,開始隔三差五看幾次。時間長了就不看了。德國之聲改為網上收聽,還能夠利用做飯、吃飯時間聽一聽。現在僅僅是電子版,就不費事了。現在廣播電臺高品質的只有《法廣》和《自由亞洲廣播電臺》。《法廣》每天至少聽一次。時時可以聽到您的聲音。

對政論期刊最感興趣、有影響力的中老年人,多數不會似青年人,手裡拿一個平板電腦,到處打開。而青年人極少數用平板電腦看政論期刊的。

不用幾個月就能夠看出來效果。但願能夠接近和等於原來就好了。盼你們善加抉擇。

祝您和家人健康快樂!2005、1、2                                    

 

利民 

金兄:您好。

今收到12月告別號,謝謝!

這一期好文章多多,非常精彩。這麼好一本刊物,明年改用網路版,實在可惜。我屬於中國最早使用電腦的人,80年代早期還不大有人「識貨」電腦的時候(看見我家裡的電腦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電視機?怎麼拖個鍵盤?),我就買了IBM台式電腦,當時根本沒有網路,也沒有windows,連DOS也是剛開始。我自己會裝電腦,會修電腦,但我還是留戀紙質的東西。唉,可惜了。

金兄如果日後退休回美,仍請關心開放,好在網路版還在,還盼望經常看到您的文章。董鼎山先生那麼高齡還能寫,相信金兄封閉的日子還遠著呢!

保重!

 

洪克珉                                                                  

金鐘兄:看了20頁的停止印刷通告。

1、暫停《開放》印刷版是明智的選擇!

2、搞好電子版的「廣告」宣傳和版面設計:如,篇頭、篇尾及單頁兩側的廣告位設計;

3、是否可搞成:《開放》每日新聞+電子版(每日新聞天天更新,電子版登一個月。)這樣,可增加廣告版位;

4、編輯部要增加人手。供參考。

 

YU Wang

金鐘兄,

讀罷《二十八年風雨兼程》,為你而感慨!姑且不論謂心憂或何求。一介讀者,一個不幸作為旁觀者,卻不能不慶幸知遇一位品段可仰視的熟人。行文簡潔透徹,時事珠璣論斷,可算開章即見的乾淨;一段宿命話多餘,文人的稟承,主義的經典,證明一個樸素的道理:凡事出,必有因果。

告別紙媒,伴著離開香港的無奈。那層是你數十年筆耕不贅的熱土,個中滋味,有幾人才咀嚼消受得起?侵淫在你的前塵回憶之中,我只能冒犯地說:香港的悲哀,香港的福氣;失語。冥錢作灰霾先賢,塚前灑酒;老驥伏櫪沐新枝,適時揮淚。無憾。仁兄是有大德行之人。以幾十年的自覺,見識,堅持,在為自己鑄錠獻身做義人的位置上,可謂閱人無數。舉目四顧,倒令人唏噓難能再有他者為繼,卻是事實。

小弟散漫不才;幻想有餘。你的遨遊網上,嘗試另一次移民,又是一齣酸楚卻燦爛,不盡的意味。好在浩瀚的太平大洋,依舊會用她的波濤洶湧,沖刷「剪不斷,理還亂」的東西兩岸。在這邊,同為紐約客,有家,多聚。有酒,有音樂,還有彼此心有靈犀的藝術,也許能拯救我們的晚年?

歡迎歸來,常駐布魯克林!!

 

獨立出版人

金鐘兄,聖誕及新年快樂!

剛有暇細閱最後一期紙媒開放,感觸良多!

而遇羅錦的忠告亦是我之所思。網上媒體其實也未如想像之易辦,而你已付出太多!總之,再有困難就快快抽身而退,與其再賠時間和金錢進去,不如自己做做開心輕鬆的事,寫寫畫畫,更有益也。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