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華對《來世不做中國人》的一席話
作者: 李大立

書評

更新於︰2015-04-09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陳破空著《不受歡迎的中國人》出版後,引起各方爭議。這一組網上評論包括已故香港民主派領袖司徒華、獨立中文筆會張裕和大陸網友查建國等人。

金鐘兄及各位:

看了查建國兄轉來金鐘兄「中國人,還有沒有救藥?」及各位跟貼,本人無語。但想起已故香港著名民運前輩司徒華先生關於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一席話,不吐不快,一來覺得自己有責任將己故華叔的看法公諸於世;二來這也是代表了我的心聲,一吐為快。

記得約是2010年1月25日周日晚上,香港各民主團體,在中環原立法會大樓旁發起「要求釋放劉曉波抗議集會」,發起及參加的團體有香港支聯會、獨立中文筆會等,會場上響徹激越的粵語民主歌聲:「但有一個夢,不會死記著吧!......」。我與女會員謝少霞代表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參加,我並被推選代表筆會作了簡短發言。記憶中曾在會場邊花壇與華叔有過較深入的交談,其中談及當時在香港影響頗大的香港人鍾祖康暢銷新作「來生不做中國人」,華叔看法如下(筆者完全贊同):

1、中國人非生來就有這許多劣根性,更非「劣等民族」,漫長五千年文明中直至不久前的民國時代,湧現無數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中華民族向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只是近代被馬列邪教入侵,毛痞子「砸爛舊世界」、共產實驗、「文化大革命」才把全民族弄至今天道德倫喪、禮崩樂壞的地步。

2、理解鍾祖康對民族劣根性深惡痛絕、恨鐵不成鋼的心情,但不應採用「來生不做中國人」這種消極逃避的方式來表達,能像鍾祖康這樣有條件移民入籍外國的中國人只佔極少數,十幾億不能移民的同胞怎麼辦?有志氣有責任感和民族自尊心的中國人不應逃避而應該投身到偉大的民主運動,同時亦即民族復興運動中去:驅除馬列、復興中華、剷除專制,創建民主,只有這樣,民族才能復興「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做一個文明進步的優秀民族,到那時,做一個中國人將如今天做一個美國人一樣令人自豪。
香港李大立  9/4/2015HK

 jiaguo zha <beijingzhajianguo@gmail.com>2015-04-08:我講“靠被人殖民或分裂而改國民性是不現實而可笑的”是未來式而非過去式。時代不同了,中國被殖民或分裂的可能性基本歸零。講西化是被殖民,地方自治是分裂過於牽強。因此改造國民性主要靠制度革新,新文化再造。對中國不分裂而實現一個大國民主我充滿信心。        北京查建國

 胡蜂<hqm551222@gmail.com>2015年2月25日(星期三) 晚上8:48
張裕所言甚是,咱先不說當年被殖民的印度,印度本身如種姓制男尊女卑等等醜聞,為世人詬病。看看民國的上海吧,只是有了租界,上海人視野和意識,甚至是談吐穿著打扮飲食與娛樂方式都與世界接軌,老客拉便是其衍生物之一。一般而言,上海的“海派”,不僅在形式上,更多的指精神層面,在民國時代,上海在方方面面,都領先於這個老大帝國。

 

大一統的分裂與國民性的變異

  Yu Zhang張裕<yuzhang08@live.se> 2015年2月25日寫道:

人性和國民性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前者是指人類的普遍共性,後者只是指某個國家國民的特殊共性,而強調這個分類更在於各國國民之間的不同所在,於是就歸納出某種國民性是否有利或有礙於制度變更,比如進入更文明的自由民主社會的難易或快慢程度。人性還包括人的天然屬性在內,而國民性只是指國民的社會屬性,尤其是廣義的文化即文明屬性,與天然屬性方面的人種和種族當然毫無關係。

 就共同人性而言,當然可以說全人類都有一致追求,因此無論哪個國家最後都必然進入自由民主社會。但這樣的自信與自豪,並沒有解決國民性研究者歸納的難易或快慢程度問題,以及是否和如何改變國民性,從而使得可以由難而易、由慢而快的這類實際問題。比如,歐洲人就通過文藝復興改變了國民性,但並沒有改變任何人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難易快慢的問題,比其他國家率先進入自由民主社會。

 建國說“靠被人殖民或分裂而改國民性是不現實而可笑的”,其實本身就不是事實判斷。雖然人們可以認為“被人殖民或分裂而改國民性”的歸納非常可笑(或可悲、可鄙),但難以否認這是事實歸納——其現實性幾百年來至今仍不斷在證實,而且也是很多人包括建國自己以臺灣、香港為例來證明中國人也具有同樣前途的現實依據。其實不但華人社會目前只有這一種現實歸納,而且在全世界罕有例外,否則誰能在世界上尤其歐洲以外找幾個,不是“被人殖民或分裂而改國民性”進入自由民主社會的例外嗎?

 印象中至今好像有人只找到唯一例外,那就是日本。雖然日本可以不算是嚴格的“被殖民或分裂”,但誰都清楚,日本的國民性在美國佔領後有極大的改變,而且是在美國的大量制度移植的條件下改變的,本質上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殖民”。此外,如果根據大中華文化的論點,日本文化本來就是中國文化的流亡和分裂而來,更說明了大帝國一統天下的國民性要同時改變的不現實性,以及因分裂而先後改變的現實性,其結果實際上就是原來的同一個國民性不斷縮小以至消亡,新的更多不同的國家及其國民性不斷形成。對於原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國民性而言,即使不算早已分出而不屬於華人的日本、韓國等,現代也已經因流亡和“靠被人殖民或分裂”產生了兩個新的華人國家——新加坡和臺灣,具有與中國人專制文化下非常不同的國民性,港澳其實也類似,只是在所謂“回歸”後重新淪入“大醬缸”,前途渺茫而已。但估計任何人都難以不承認,如果讓香港獨立,香港人的國民性不會變得和大陸人有很多根本不同。

 我這裏並不主張更不鼓吹“被殖民或分裂”,也不做價值判斷,只是講事實,即歷史和現實是如何展示給我們看的。是否發生“被殖民或分裂”,其實也不以任何個人或一小群人的意願而轉移,現實問題對於個人只是如果發生該怎麼看,因此決定自己怎麼做。如果我以上所引的歸納不錯,那麼起碼我們可以至少不必那麼在乎“被殖民或分裂”,既然結果無非是一個大帝國消失,各地獨立後進入自由民主社會的早晚不同而已,就像過去歐洲和現在的前蘇各國那樣,有何不好?比如,已經在分裂後加入了歐盟的波羅的海三國,比保持過去被俄羅斯同化的國民性當然好多了。

 從中國大陸的現有條件而言,“被殖民或分裂”的極端選擇當然不現實,比如達賴喇嘛為首的藏人目前也無此追求,但向這個方向發展到一定程度不但現實而且必然,那其實就是“西化和地方自治”,這個趨勢一直在發生並發展,因此繼續強化是不可避免的,誰也攔不住。雖然到底最後走到何種程度很難判斷,但是在道理上與是否走到極端沒有本質差別。
張裕

 Feb 25, 2015, jiaguo zha wrote:謝丹兄說得對。中國人與外國人在人性、國民性上的最大、本質、核心的一致就是對自由、平等的追求。我們對這點充滿自信與自豪,因此對中國民主前途充滿了信心。請不要老拿中國人隨地吐痰說事,多看看幾千年中國人反壓迫,和一百年來中國人前赴後繼追求民主的歷史吧!           北京查建國

 謝丹 <xiedan009@gmail.com>2015年2月25日寫道:中國和中國人,當然有很大的問題。但是,跟西方現代文明社會也並沒有不可逾越的天壤之別。制度之變,是首要需解決的問題。有識之士,應以更大的耐性,來包容和協調同道中間的各方力量,也更多地開啟蒙昧的民眾,也爭取越來越多的體制內人士。一旦做到這些,就會發現,道路就在那裏,而且越走越寬。
佐羅(謝丹)   於重慶

 jiaguo zha <beijingzhajianguo@gmail.com> 2015年2月24日寫道:我是贊同陳破兄觀點的。人性不能治本,治標靠制度來揚善抑惡。中國人劣根性確常令人無奈和感慨,但中國人同樣追求自由、平等,這普世人性引導中國走向光明。                 北京查建國

2015年2月24日 金鐘為陳破空《不受歡迎的中國人》序:中國人,還有沒有救藥?(略,見開放網)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