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開戰:燃燒的領事館
作者: 陳破空

故事連載

更新於︰2015-05-2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星期五的傍晚,下班回家的年輕電腦程序員小路,習慣性地打開自家電腦,點擊網頁,打算翻牆,赫然發現,無需翻牆,竟然就能看到境外網站,美國之音,這是他最常瀏覽的。他又嘗試其他網站,BBC中文網,自由亞洲電台,《紐約時報》中文網,《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迤邐而來。他驚喜莫名,又懷疑自己出錯,急忙發微信給朋友們,叫朋友們試,朋友們相繼回答,情形相同。他喜極欲狂,轉告更多朋友,讓他們上網。

這樣的情形,持續到第二天。微博上,網友議論紛紛;街頭巷尾,人們奔走相告。許多人疑惑:中國政府解除網路封鎖了?中國政府要啟動政治改革了?……

小路接連上網,不能自已,因過於興奮,第二晚,幾乎又是徹夜不眠。到黎明時,他才疲憊得沉沉入睡。醒來時,天已大亮,一看鬧鐘,已近中午十二點。幸好是周末,小路不用上班。他一骨碌爬起,什麼事也不幹,立即奔向電腦,上網。然而,全部網站消失,剩下一片空白,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的網站,都留下「無法登陸」的字樣。他震驚,沮喪,甚至有些氣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下意識地打開電視,中央電視台正在播送新聞: 

「美國借口中國黑客對美國發動網路攻擊,百般栽贓、嫁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這種無中生有和毫無根據的指控,源於美國某些人病態的狂想,我方歷來予以嚴正駁斥。現在,美國打著『信息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擾我國互聯網的正常運作和監管,這才是網路攻擊,這才是赤裸裸的網路入侵。」

「這是顛覆中國政府的陰謀 。」中央電視台的播音員繼續板著臉讀稿:「干擾和破壞中國互聯網,是對中國主權和尊嚴的公然侵犯。這是美國霸權主義無法阻止中國崛起、其『和平演變』陰謀一再失敗之後孤注一擲的絕望之舉……」 

原來,能夠任意瀏覽境外網站的那一天,是因為美國施展高科技絕招,瓦解了中國網路封鎖。後來又無法上網,則是因為,在「網路長城」失效和無力對抗美國技術優勢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採取了極端措施:切斷互聯網。

從收音機的短波里,小路收聽到美國政府的宣示:「信息自由,是普世價值的一部分;美國堅信中國人民擁有自由獲取信息的權利,對這種權利的任何剝奪都是對基本人權的踐踏……」

相關的報道和評論顯示:美國發起了代號「自由翱翔」的網路行動,實際是對中國網路攻擊的回擊。中國針對美國的網路攻擊和網路竊密,由來已久,華盛頓再三警告北京,必須停止,北京卻虛與委蛇,往往在暫時收斂之後,更形猖狂。美國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全面反擊。硬碰硬的中美網路戰爭,正式登場開打。

因互聯網遭切斷,中國網友群情激憤,有人開始站到街頭,兩眼直視前方或天空,象徵著「問天」,用沉默表達憤怒。中國政府宣稱:有關部門切斷互聯網,只是臨時措施,是不得已的做法;發動網路攻擊、對中國互聯網正常運作構成干擾破壞的美國,要對此負全部責任。

第三天晚上,奇蹟般的,互聯網又恢復了。奇怪的是,與從前的情形相反,能看到的,都是境外網站,卻幾乎看不到國內網站。這又是怎麼回事?小路懵了。然而,很快,從境外網站的滾動新聞中,他了解到事態的發展。

原來,中國政府切斷互聯網後,美國通過太空通訊衛星,直接向中國人民提供無線上網服務,任何人,只要有電腦,就能自由上網。美國「自由翱翔」行動進入第二階段。這樣做的理由,美國政府解釋道:「首先是保障中國境內的美國機構如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能夠繼續使用網路……同時幫助中國人民自由地獲取資訊……」

中國網友通用的新浪和搜狐微博,已經停止運行,代之而起的,卻是國際上流行的臉書、推特等社交工具。搜索引擎中,百度停擺,但谷歌卻大行其道。網友一片歡呼。 

隔日,中國政府又出新招。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暫時禁止使用互聯網的通知》:「由於境外敵對勢力的惡意入侵和破壞,造成我國互聯網管理秩序的嚴重混亂,人民群眾對此非常憤慨。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和正常信息流通,即日起,有關部門將對互聯網進行全面檢查、維修和重建,在此期間,在全國範圍內,暫停和禁止使用互聯網。」 

「具體規定如下:

1.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使用互聯網,違者將被處以沒收電腦、罰款、開除公職等。

2. 對利用互聯網進行造謠、傳謠或傳播反動信息者、尤其煽動對抗或顛覆政府者,將予以刑事追究。

3. 各地網吧暫停營業,等待進一步通知。

4. 購買電腦,一律實行實名登記制。

……」

接下來幾天,大部分網友堅持上網,仍然能接上互聯網並瀏覽境外網站。諷刺挖苦政府的帖子,在臉書、推特或各境外網站的中文論壇上暴增。部分地方傳出警察上門、挨家挨戶排查電腦使用情況的壞消息。官方媒體陸續報道,有人因此被清查、電腦遭沒收等。境外媒體則報道,一些維權人士遭到警方傳訊和警告;另有異議人士遭到刑事拘留,罪名是:涉嫌利用互聯網,造謠傳謠,煽動顛覆政府。

網友通過臉書和推特動員,越來越多的民眾站上街頭,一致地,都將雙眼直視前方或天空,稱為「靜站」。「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網上如是宣言。上街「靜站」的人群,越來越密集。又過了一天,各地警察大舉出動,動手推搡、並強制驅離「靜站」的人們,一些固執不走的人遭警方逮捕。小路被四名警察抓著手腳野蠻抬走時,掙扎著大喊:「中國人有站立的權利!」 

中共《解放軍報》發表社論,題為《網路入侵就是侵略戰爭》,文中寫道:「我們必須指出,網路入侵就是侵略戰爭。我們嚴正警告美國霸權主義者,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1840的中國,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任人欺侮、任人宰割的中國,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已經實現了經濟起飛和軍事現代化,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家園。在嚴重的挑釁面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將堅決聽黨指揮,隨時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對任何膽敢冒犯我國主權和利益的侵略行徑,做出堅決回應。能打仗,打勝仗,我們時刻準備著,給侵略者迎頭痛擊……」

與這種強硬聲音形成對照的是,一些官方學者的調子卻顯得溫和。中國人民大學一名國際關係學教授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呼籲中美兩國政府都冷靜下來,就互相指控的網路攻擊,坐下來磋商,面對面溝通,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爭端,避免衝突全面升級和失控。 

不準上網的禁令,在政府機關、國營企業和各類學校、圖書館等公共機構得到執行。然而,6億網民,3億博客,當局如何管得過來?大部分網民不顧禁令,依然在家中堅持上網。網路不穩定,時斷時續,但美國向中國地區提供的無線網路服務,始終沒有中斷。

就在抗議中國政府的「靜站」運動被鎮壓兩天之後,北京突然爆發反美示威,數百人聚集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外,呼喊反美口號,譴責美國破壞中國互聯網,要求美國停止網路入侵。緊接著,在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等五城市,也出現類似的反美示威,有人聚集在位於這些城市的美國領事館前,情緒激烈的呼喊口號、揮舞五星紅旗。

「打倒美國霸權主義」「打倒美帝國主義!」「強烈譴責美國破壞我國互聯網!」「堅決反擊美國網路入侵!」「搞亂中國,別有用心!」……由於各地口號、橫幅和旗幟極其統一,外界很容易就識別出,這些示威,都是由中國政府在幕後操縱。

接下來兩天,更多城市爆發反美示威。隨著聚集人數的增加,從數百增加到數千,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瀋陽等六大城市,抗議示威迅速演變成打砸搶燒。有人向美國使領館投擲石塊、磚頭、瓶子等;有人點燃美國國旗,扔進使領館大院內;有人掀翻過路車輛,並點火焚燒。黑煙四起,人群中爆發出叫好聲。行人尖叫,驚慌走避。

排列在各使領館前面的中方警察,除了有時喊話、有時做出制止的手勢,大部分時間裡袖手旁觀,聽任石塊、磚頭、瓶子等,從他們頭頂上飛進使領館大院。由於警方不作為,無人被捕。

臉書和推特上,各地網友紛紛爆料,指名道姓地揭露:帶頭示威和動手打砸搶燒的,有當地警察、城管和派出所聯防隊員等,他們只是脫下制服,穿上便裝,冒充普通民眾。

美國政府照會中國政府,對發生在美國駐華使領館前的暴力示威,表達強烈抗議,要求中國政府採取措施,保護美國公民和設施的安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答:中國政府不贊成圍攻美國使領館的過激行動,呼籲中國民眾冷靜。但卻指出:「解鈴還需系鈴人」,美國必須立即停止對中國的網路入侵,停止對中國互聯網的干擾和破壞,才能從根本上平息事端。

國際媒體報道:美國航空母艦華盛頓號(George Washington),率領第七艦隊戰鬥群,即日駛離日本橫須賀軍港,開往中國東海,與另一支已經在南海游弋的美國尼米茲號(Nimitz)航母戰鬥群形成匯合之勢。 

入夜,成都,美國領事館受到激烈圍攻,有人開始朝領事館大院和主樓密集投擲燃燒瓶。夜色中,領事館主樓起火燃燒,火勢迅速擴大。煙霧瀰漫,火光映紅了夜空。「打死了!打死了!」人群中突然爆發出既興奮又驚恐的喊叫聲。

綜合國際報道,美國駐成都領事館總領事葛天豪(David Keegen)不幸遇難。對此暴行,多數國家政府紛紛發言,表達強烈譴責。原來,這位美國總領事帶領領事館人員從後門轉移,被圍堵在領事館外的抗議人群發現。幾名為美領館工作的中國籍職員遭到暴徒拉扯、辱罵、圍攻。

「漢奸!」「賣國賊!」「美國走狗!」「打死他們!」暴徒們狂喊著。石頭、磚頭,一齊橫飛過來。總領事葛天豪(David Keegen)挺身保護兩名女性中國職員,卻被一塊橫飛的磚頭砸中頭顱,當場倒地。同時遇難的,還有另外五名領事館工作人員,包括兩名美國人,三名中國人。暴徒們在狂呼亂叫中,點火焚屍。

次日,美國另外五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包括林肯號(Abraham Lincoln)、里根號(Ronald Reagan)、卡爾文森號(Carl Vinson)、杜魯門號(Harry S. Truman)和布希號(George H. W. Bush)航母戰鬥群,同時從各個方向,沉著而快速地開赴中國近海……

中美戰爭爆發。

-節選自《假如中美開戰》。台灣允晨文化公司出版,2013年9月。

《日美中亞洲開戰》,日本文藝春秋出版,2014年6月。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