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等待中國腐敗
作者: 石萬文

大陸傳真

更新於︰2015-07-03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尼克遜總統說:「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比爾蓋茨做慈善:竟能說出這樣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美國尼克森總統寫下這樣一本書《不戰而勝》,理論來自中國的孫子兵法。

他在書中,這樣說:「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     

美國和平演變我們,正在實現

美國在預謀,和平演變中國,結果我們中招了。他們沒動一搶一炮,只用了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就把我們打敗了,今天看來,美國已經成功了。冷靜想想,他們教會我們性解放,他們卻在反對墮胎。他們讓中國人,喪失了家庭責任,但是他們強調一夫一妻,倫理道德。堂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他只有一個外遇,都要遭到嚴厲的彈劾,這說明什麼?他們讓中國孩子,很快進入了電子時代,我們的父母措手不及,立刻變成文盲。獨生子女們,不用辛苦賺錢,就能活的瀟灑自由。他們穿名牌,吃飯店,睡酒店,除了朋友,誰都不需要。

電視劇《蝸居》讓成千上萬的中國女孩兒,誤入歧途,小三,堂而皇之的被追捧。越來越多的孩子,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視父母為多餘。殺父打母,屢見不鮮,成就了,一批批肆無忌憚的啃老族。可是,美國孩子,十八歲就被趕出家門,自己養活自己。我們很多孩子,沒有自理能力,樣樣都是低能兒。美國教會我們花未來的錢,貸款買車,買房,買夢想。無度的欲望,讓我們透支金錢的同時,也透支了生命,很多人英年早逝。美國把我們的燈熄滅了,自己國家卻燈火通明。

我們真的中計了,百年樹木,十年樹人。我們讓美國,整整毀了幾代人,從此中國開始是非顛倒,善惡不分。由於文化的不同,造成了我們致命的災難。美國歷史很短,才兩百多年,他們把公民,視為小人,只能拿法律約束,因此條條框框很多很多。我們中國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文化深厚,視百姓都是謙謙君子,所以才用道德來衡量。當西方的文化進入中國後,講良心,論因果的中國人,道德底線模糊了。整個名族都陷入被動,處處混亂,卻看不出來,哪裡出了問題。

 有車有房有存款,幸福指數掉到最低    

當毒大米,大頭娃娃,蘇丹紅,河水污染時,我們還沒有,相應的法規來制裁。我們一邊誘惑無限,一邊抱怨社會不公。官員貪污受賄,嫖娼養小。商人只顧賺錢,無視良心。醫生變成強盜,乘火打劫。教授教師賺錢,麻利快捷。一些家長,就像沒孩子的貨色。一些孩子,就像沒爹媽的主兒。遇到個別老人,摔倒訛詐事兒,全民都在考慮,到底扶不扶。這種因噎廢食的傻瓜思維,已經讓國民素質,到了道德最底線。讓社會上,最弱勢的一個群體,老人們寒心傷肺。讓人都忘記了,誰家沒老人?自己也會老的現實。宅男,宅女,自閉,抑鬱,自殺的人層出不窮。看似有車有房有存款,是富裕了,但是幸福指數,卻掉到了全球倒數第一。

表面的繁榮,讓人失去了方向,掉進了痛苦的深淵。當人心浮躁,貪得無厭時,終於我們感召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地震,水災,火山爆發,泥石流,風災,大地塌陷,火災,禽流感,霧霾等等,我們飲苦食毒,吃,喝,用,住,空氣,樣樣都讓我們無路可逃,這不是報應嗎?可悲的是,這樣的災難,我們都習以為常,麻木不仁了。

如果再不把中國老祖宗請回來,我們真要唱《國歌》了。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比爾蓋茨做慈善,懂得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麻木的中國人,你睜眼看看,美國禍害完我們,他們在幹什麼?美國在2004年,設立了孔子學院,現在已經達到了81所。同樣鄰國日本,他們在1986年,也成立了孔子學院。當日本遭災,日本天皇,首先邀請,中國的高僧大德,用中國老祖宗的智慧,幫他們化解災難,祈禱平安。我們中國的年輕人,盲目追韓國明星時,他們卻成立了孔子學院。韓國官方說,孔子和老子,都是他們韓國人,他們在和我們爭奪歸屬權。我們中國的針灸的國際標準已經屬於了韓國。

中國的傻瓜們,還在如饑似渴的看韓劇,忙著整容給人家送錢。我們用腦子好好想想,這是為什麼?比爾蓋茨做慈善,就是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他向搜狐財經表示:"我們都有一條,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基本規則"這就是孔子的話。比爾蓋茨已經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運用的爐火純青。他明白了,中國老祖宗的 「捨和得的關係。大捨大得,小捨小得,不捨不得的道理,所以他做慈善,樂此不疲。事實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當比爾蓋茨學了《弟子規》和《孝經》後,就道出了人間真諦: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他明白了,無論你是富翁還是乞丐,無論你是天子還是平民!我們每天盲目地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奔波,確實需要靜下來反思一下前方的路啊。

啊 , 我們的祖宗在呐喊:孩子醒來,孩子快快長大!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