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胡同唱的歌謠
作者: 頑 主

文化走廊

更新於︰2015-07-3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水妞兒水牛妞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媽你爹,給你買了燒羊肉……」,這首童謠,四十歲以上北京人都會唱。記得小的時候天下過雨,在牆壁的犄角旮旯會出現不少蝸牛,北京的小孩管它叫水牛兒,孩子們用手拿著小蝸牛,嘴裡吟唱著這首大家熟知的歌謠,慢慢的等著它把軟體從硬殻裡伸出來。

除了這首歌謠之外,我們那時還唱過「騷、騷、騷、騷、米騷(5 5 5 5 3 5)土豆辣秦椒,你爸爸愛吃你媽不給熬,你爸一生氣,你媽一叉腰,兩口子打起架來抄呀抄菜刀」。(或者是:兩口子打起架來真呀真熱鬧)這首歌謠是根據一首《鄂倫春小唱》民歌改編的,那時候北京的孩子都會唱。

 

還有一首較為詼諧的,也是用一首古曲改編的歌謠:「蘇武,老頭賣豆腐,賣的不夠本,回家打媳婦。媳婦說,不賴我,賴你給的多。」記得我小得時候,許多小學生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或者在一塊玩耍的時候唱著這首歌,唱的時間長了,連我也學會了。當時我還信以為真,真的以為有個叫蘇武的老頭是賣豆腐的。等以後長大了,才知道蘇武是古代漢朝一個出使匈奴的使節。

後來上了學,聽同學老唱「數一數二數老張,老張的媳婦會打槍,槍對槍,桿兒對桿兒,不多不少十六點。」唱的是甚麼意思,至今我不明白。

還有「金箍勒棒,燒熱炕,爺爺打鼓奶奶唱,一唱唱到大天亮,養活過孩子沒有地放,一放放到鍋台上,嗞兒嗞兒喝米湯,喝半碗兒,留半碗兒,留著給你爸爸漿布衫兒。」

「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叫奶奶,抱貓來,喵兒喵兒抓下來。」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孫也要去,拉著不去,扯著不去,嘰裡咕嚕滾著去。」

「 「肚子疼,叫老成,老成不在家,叫他們老哥仨,一個擰,一個掐,拉泡屎就好啦。」或者「肚子疼,叫老邢,老邢不在家,叫老馬,老馬在家磨刀子,嚇得肚子好好的。」

北京那時候夏天的雨水較多,每當下雨的時候,望著雨絲落在水面上激起一個一個水泡,我們就會唱到:「下雨了,冒泡了,王八戴上草帽了。」大人聽見我們這樣唱,就會批評我們,因為那時候下雨天戴草帽的人特別多。

當然也有一些粗鄙的歌謠,在這裡我就不做介紹了,估計有的朋友也知道,很不雅。

 

女孩子每當跳起猴皮筋時,陪伴她們的歌謠是;「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我們小時候的夏天,吃過晚飯,大家洗涮乾淨,在院子裡擺好板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乘涼,媽媽拿著大浦扇替我們驅趕著蚊蟲,我們望著滿天的繁星,聽著大人給我們講述古老的傳說,家裡大一些的孩子唱著流傳在北京孩童間的歌謠,小些的孩子也跟著咿呀學語。慢慢的夜深了,空氣逐漸涼爽了,屋裡的蚊香燃燒的差不多了,我們的眼睛也開始發澀,都快睜不開了,於是媽媽招呼大的,抱著小的,讓我們進屋睡覺。一天又過去了。

就這樣,一天天,一夜夜,我們度過了一個個的夏天。

 

過去我們生活在衚衕裡,學習,遊戲,生活,幾乎都是結伴而行,有時上厠所都要一塊去,從小就有集體意識。當我們下鄉的時候,孩童時期培養的集體意識在我們面對艱難的生活時起了很大作用,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相互支援,相互關愛,讓我們在人生第一課中很堅實的邁出了第一步。直至今天,我們已經或者即將成為花甲老人,集體的意識仍然那樣濃重,看看我們的網站,看看我們的活動,看看我們的聚會,無時無刻不在體現出我們的集體情結。

來源:新浪博客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