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故人來——給章立凡的信
作者: 遇羅錦

書評

更新於︰2015-08-05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到明年二月, 我出國整三十年了, 三十年來我們竟然沒有聯繫。恰好是在「共識網」, 見到你和別人被記者採訪,經我的請求,熱心的編輯給你我搭了橋,得到了這「共識網」給你的信箱。

國民黨時代的社會聞人章乃器之子
章立凡歷經文革大難不死,卓然成家。

老弟弟:(注)

說起來,我們的再次聯繫, 還得感謝「共識網」。

1986年我出國前,記得你我僅見過三次面, 通過三兩封信, 與範軍去你家拍過幾張照片,是吧?

我的記憶力遠不如你, 又不寫日記, 但願沒寫錯。

到明年二月,  我出國整三十年了,  三十年來我們竟然沒有聯繫。

恰好是在「共識網」, 見到你和別人被記者採訪,經我的請求,熱心的編輯給你我搭了橋,得到了這「共識網」給你的信箱。

      三十年前的北京往事

雖然出國前見過你兩三面,  但你給我的印象不僅特別年輕﹑談吐不俗﹑極有思想又很成熟。你那過於年輕的相貌,令誰也不相信你被關閉在死囚牢裡, 共坐了九年的牢。虧了當時正在落實胡耀邦的平反冤錯案新政,伯母認識陳雲老, 苦苦哀求, 經他盡力,這才把你放出來。

凡是坐過監獄的, 都有這常識:若是不認罪, 不僅當不了學習或勞動組長, 更當不了獄霸。而對於真不認罪的, 卻只有往上升級, 從也許只判三年五年能升到死刑;哥哥羅克就是這樣死的,而你竟也如此——儘管你半句不講, 而我們也不願觸動那最深駭的往事。

出獄後, 你通過了考試,進入了社科院的「近代史研究所」, 成為獨樹一幟的近現代史研究人員,發表了令人人欽服的篇篇佳作。

無怪乎介紹我們初識的那位女友愛你愛得發瘋, 我猜:你出獄之後, 追求你的女友至少得有一個啊連,然而你卻絕對不說;你沒有一絲一毫的沾沾自喜或自我炫耀。

之所以曾去你家吃過一次飯, 拍了幾張合影, 是因那時,我給你介紹一位當時正竄紅的女電影明星。 「瘋富」大潮彼時尚未降臨到還沒找到門路的人身上, 所以她還沒能富得流油, 只是總覺得自己紅得雖然發紫卻多紅也不嫌夠。她說希望有個對象以便結婚, 我立即想到了你。在她的同意之下, 你和伯母預備了豐盛的午飯,我﹑範軍﹑她,三人騎著自行車去你家赴宴。

然而,當過後我問她對你的印象如何時, 她回答人是不錯的, 家庭也有教養, 但她若是與你結婚,她必須得保持有情人的現實,她說她的行業不能離了這個。

我把她的話如實地寫給了你。你立即回信說:對於你來說, 不僅做不到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免談。(如今才知那些來往信件與照片你竟然全部保留著!)

我欽佩你的當機立斷, 嘆服你的極有原則性,更喜歡你那剛勁舒雅﹑不錯一字的筆跡——那時尚未有電腦。若說開始對你瞭解,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步。同樣,對於那位電影明星,我也才開始真正瞭解了她, 儘管我與她在這之前已有交往,卻並不瞭解她真的品性。從我所居住的大學宿舍,到她剛得到的新單元房, 步行只十多分鐘便到了。她的一位同行業﹑高高大大的男友,當時拋妻捨子一直住在她家,她說不過是位普通朋友,因從很遠的省份來京, 沒地方住才住在她家的。而直到三十多年之後, 我才從國內公開的電視節目裡, 親眼見親耳聽他說:那時他與她秘密結婚已多年, 而他一直得順著她的心意,從來沒說過自己是她丈夫。他說:他與她結婚了那麼多年,  但她說離婚就把所有的傢俱與財物全部搬空, 他手裡僅僅有兩張自己無意中拍的黑白小照片,這就是他與她秘密結婚了那麼多年的所有的財物與紀念品。

我在電視前倒糊塗了: 既然那時她已經與他秘密結了婚,怎麼還要去見你,還說要是結婚就得有情人才行呢? 那麼, 她的情人到底有多少呢? 婚姻對她來說是什麼呢?

人和人怎麼比啊!當有一天,事實擺在大家面前時,人的品格之高低,不是很清楚地展現給人們了嗎?

我不能不欽服你對婚姻的態度。那位只有兩張小照片的倒楣鬼,他所缺乏的正是沒有原則性啊。

關於那位女明星,雖然我還知道她令一些電影界朋友們生氣的往事,但我不想在此信裡多談。

       風雨故人,八千里路雲和月

 然而, 本來你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得相當出色, 勝過那些大學專科畢業又有文憑的人。卻在全國的「瘋富」大潮之後緊接著的「文憑風」,一些學業不怎麼樣卻有政治後臺和門路的,都想擠進有鐵飯碗的國家事業單位, 有的單位, 甚至把製造假文憑的也濫竽充數地照顧進去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剛有一絲影子,立即又破滅了。而不會向領導溜鬚拍馬的你, 卻被硬生生地擠出了研究所的大門,自此,你自稱「下崗學人」。

更因你特立獨行的個性, 將說真話視為己任, 每被記者採訪或在海內外發表文章時,不僅不會奉承新政領導人,依然指出國內所面臨的問題或可能發生的弊病,新政府雖然雷聲很大, 抓捕了一連串的巨貪巨腐政客, 但並不想從根本上解決國家制度問題,你反倒越來越被官方的媒體遠離了。

就連你溫存賢慧的太太醫生楊傑, 也因你的倒楣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所幸多年來,細心照顧你的母親(孫采萍伯母),將自己的全部工資與退休金支撐著這個家。

 《君子之交如水》—— 一個多月前, 老友毛栗子從北京探親回來,郵寄給我你親贈並手書題詞的這本書時,我立即被這書名與封面設計吸引住了: 它是那麼淡雅, 書名一語中的地令人感到親切。仿佛在提示人們:君子之交如水是最好的, 也是最正確的。而我這個最喜歡看世界文學名著﹑遠離了中國歷史的人,確實該好好補補近現代史這一課了。

說起來,裡面的某些篇章,多年前我在海外零星讀過一些。但按照此書目錄一篇篇地往下讀時,並未因有的讀過就不想再讀, 給予我的真實與震撼感,仍不亞于初讀時——這就是巨著的力量。

巨著與否,不在於頁數的多少, 而在於品質。

有的書很薄,但全世界都承認它是影響世人的巨著; 有的書很厚, 上下好幾冊, 卻沒人承認它是好書。

書名令人心裡貼服:「君子之交如水」——做人處世的道理,全在其中,正像我和你及許多朋友的關係。 書名看起來淡淡的, 卻一旦讀起來, 就再也放不下, 受教與感動,絕非是時時湧起的熱淚所能道明的。

 在「風雨故人」這一欄,  以「七君子的大結局」一文開始, 配之章乃器伯父的文章與日記的手跡掃描照片,以及不少珍藏的私家老照片,更加深了真實的立體感。

伯父只有一個心眼: 以超黨派立場投身於救亡運動, 痛恨當面背面的結黨營私, 提倡「有職業的人的政治運動」,做一個直立的為國為民的思考者。

恰恰因為有如此深刻見解的鮮明性格,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你詳細地寫明了「救國會」的始末: 七君子的入獄﹑巨大的社會影響﹑出獄之後的各奔前程, 靈魂人物章伯父的自動退出「救國會」。

章伯父為何自動退出呢? 書裡有不少關鍵之處, 你只點到為止而不解釋,那是應由讀者去判斷的。

整本書, 你不說誰好誰壞,只是客觀地介紹,談事實與經過。不因喜歡誰就說誰好,不喜歡誰就說誰壞;哪怕那人是自己敬仰的父親,哪怕是寫自己身受某些人之害, 你也絕對不多褒貶, 沒有文學上的愛恨情仇之感情語言,以一位元真正史學家旁觀者的角度,清醒地擺清事實與真相,因為你深信讀者比誰都明白。唯有這樣的作者,他才不敢欺騙讀者,他才相信讀者中盡是藏龍臥虎之高人。

書裡你寫了很多過世的名人,你一個個地將他們在讀者面前活生生地演繹著自己的經歷:「有罪的言者」章乃器與梁漱溟;「歷史塵封的哲人」張申府先生;「亂世逸民」和「寂寞身前身後事」的康同璧母女; 「康有為晚年的<天人之學>」的康老先輩; 「文武二老」的舒﹑文二位先生; 「 ‘二字天真君諡我’ 」的柳亞子先生;「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家民營電影事業的起始至衰落,及有關的年輕有為的創始人:史東山﹑蔡楚生﹑陽翰笙﹑章乃器﹑蔡叔厚﹑任宗德﹑夏雲瑚,及演員趙丹﹑白楊﹑金山......

民營電影的成立經過與敗落,《八千里路雲和月》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熱烈巨大影響, 若沒有你的詳細記述, 人們是無從知道真相的。 中共官方的記錄與有關電影業的書籍對此經過一字不談, 那些所有應該大書特書的人和事都被遮罩了。更由於拍《武訓傳》而走上絕路﹑血本無歸。

不明真相的人們很自然地以為: 在中國的土地上, 壓根兒也沒有過民營電影公司, 凡屬於意識形態的尤其是電影業,都必須由中共全面領導; 那兩部影響巨大的傑出影片, 也都是在中共領導下由官方的電影廠製作; 民營電影公司的名字,一個字也不在銀幕上。

       獨出心裁:半世紀前的名人錄

 你不僅闡述了與官方記載相反的真相,還配上極難得到的重要名人的老照片——在燒殺搶掠一空的文革之後,竟然還能存在這幾張老照片,這本身就不知包含了多少淒涼的故事!你那有血有肉﹑下筆千鈞的文字與活生生的照片,  將一位位逝者的音容笑貌躍立在讀者面前,他(她)們的才情與不自私,他(她)們肯付出代價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人,亦為好人沒有好結果而慨歎……

 結尾的欄目尤為獨出心裁:「半個世紀前的名人通訊錄」,以及章乃器伯父在建國前發表的和文革時期寫的幾篇文章。

誰想過把「通訊錄」放進書裡呢? 章伯父的通訊錄對你來說, 卻能從中津津有味地「探頤索隱,串聯起來尋找 『殘餘價值』 。」

仔細讀罷那十幾頁的「通訊錄」之後,確實很有滋味兒: 糧食部部長章伯父以及他所認識交往的朋友們,搬遷地址和房屋院落,由好至壞, 由大變小, 由市中到遠郊,幾次地搬來遷去, 三番五次地衰落沉浮。 這些變遷的位址,便是無聲的語言, 無聲的抗議,無聲的忍耐,無聲的傳記;人尚未老,已然做古。本都是建國功臣,誰卻念你一絲之好? 用你時朝前, 不用你時棄之如糞土。沒有人身保障, 沒有法律保障, 沒有言論自由。 伯父親自參與制訂的憲法, 完全是一紙空談。百般故事,萬千語言, 皆在這沉默不語的通訊錄中。

也唯有心細如髪﹑獨立思考的你, 能單立出這一欄目,展現給世人, 令人人去咀嚼其中的厚味兒吧。

而身體那麼健康又會氣功﹑善於保養自己的伯父,若不是因你這愛子的入獄,他能在八十歲出頭就去世嗎?他完全可以活到百歲啊。

他在1967年開始寫回憶錄,本來是可以寫完的,卻由於你,他的心碎了﹑腸斷了。無論什麼樣的氣功都救不了他了。

又一個偉人就這樣被逼死了——建國以來,一位最有頭腦﹑最會實踐﹑最能創新﹑最肯說實話﹑骨頭最硬的知識份子。

 老弟弟,若沒有你這本書,真就不知那些著名的高尚人物存在過,因為在我們的教科書或官方宣傳裡是沒有的。哥哥羅克和你都是最愛讀課外書的人, 人文歷史﹑天文地理無所不讀, 哥哥對於這些高尚的人物不會陌生,而我卻是頭一次知道。

而那些在社科院有鐵飯碗的研究人員們,誰又能像你這樣自由自在﹑無所顧忌地寫出一切呢?!

他們敢寫嗎? 敢研究嗎?敢說實話嗎?若敢,  就保不住飯碗。

他們敢反駁你麼?在力透紙背的文字面前,在手跡掃描照片和珍貴的私家照片面前,他們只有卻步。

      十條東口康同璧的那個大院落

 「卻憶當時年少」——使我第一次瞭解你的成長過程。若不看此篇自傳,  相信你很難有時間和閒情向朋友們娓娓道來。所以,看作者的自傳,是對作者最好的瞭解,也是聽他傾訴自己的最佳機會。

你比我小四歲, 與小弟弟羅勉一樣屬虎。

哥哥羅克大我四歲, 高興與意外的是: 我們仨竟然是在同一小學。早時叫「北京市東四區一中心小學」;你的時代叫「北京市第一中心小學」;如今叫「府學胡同小學」。那時我家住在「東四牌樓」,為了省電車月票費, 小學六年來,我和哥哥天天步行半小時去學校,來回往返,每天走過十條西口和「鐵獅子胡同」(張自忠路)。對那黃綠硫璃瓦﹑氣宇軒昂﹑像小故宮似的高房大院,每次經過時都好奇:過去是誰住在這裡的?

放學時,也常故意穿過「汪芝蔴胡同」﹑「錢糧胡同」﹑「什錦花園胡同」 ﹑「九道彎」等不常走的大小胡同,滿足了東看西看的好奇心才回家。

讀了你這書,才知道「鐵獅子胡同」那高房大院與十條東口外的「羅家大院」之關係。物去人飛,一切能憶舊的東西皆面目全非了。

中國和善於保存古跡的日本,因社會制度不同, 對古跡的愛護與保存,實在是天地之差﹑無法相提並論哪!

 你少年時的照片, 面相十分像羅克。那時你的臉是甲字形﹑丹鳳眼, 眼稍有些微上吊;不僅面龐和眉眼鼻的型狀像哥哥,連透出的氣質也像。

假如沒有這些難得的老照片, 很不容易想像出你少年時的相貌。

哥哥的年輕之態, 因他27歲的生命, 永遠地停留在那裡了, 而我們卻不能。

為此我時時感到遺憾: 為什麼99%的中國人,年輕與年老的相貌變化如此之大? 假如是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 是不應如此的。 舒心健康的生活與環境,  是不會使相貌的變化如此巨大的。你說是嗎?

 此書有兩篇你描寫了十條東口康同璧康老的那個大院落。

其實, 我有位同班的小學同學也住在十條豁口那邊。我去她家找她時,每次經過那個你描寫的不起眼的褐色小木門時,那小門總是緊閉著。我和那同學都不知道裡面住的什麼人。只在春夏時, 那院子裡盛開的粉紅花樹, 繁茂粗壯的花枝伸出牆頭好高, 甚為惹眼。那時節, 誰能想到這院子裡的許多故事呢?誰能想到會有一天,一位叫章立凡的人,對這裡的人物﹑景致和時代的精心描述呢?誰能想到在這樣好的院落裡, 幾位不同凡響人物的悲慘命運呢?而誰又能想到一位經過這木門的小女孩的命運呢?

一切都太像童話了。

也只有童話國家才能產生奇異的童話。

老弟弟,你是我心裡的巨人。


   老姐姐  2015年8月4日

 

 【附記】

《君子之交如水》這本書太值得一讀了。

它使我系統地瞭解了章乃器先生, 瞭解了那許多不應當忘記的著名歷史人物,也瞭解了老友立凡。

我曾給他去信: 希望你和楊傑能一起來德國定居。伯母103歲安詳去世,「下崗學人」只仗不牢靠的稿費生活,不如來德國吧,一周內就會有個像樣的家。這裡畢竟是福利制國家,我家永遠是你倆的接待站。你完全可以一邊體會西歐生活,一邊寫你的東西啊。

但立凡說: 「短期旅行可以,但長期不行。我兩屋子的資料可怎麼搬走呢? 我在北京, 不僅查資料方便,與朋友們見面也方便哪。再說, 那麼多資料都要一篇篇地掃描制做成照片,忙都忙不過來呢。」

我無語。不知說什麼好。我想像著他忙到九十多歲時, 那兩屋子資料是否忙完了一半?

只祝願他能一本接一本地出版書吧,深信本本書為讀者所珍愛!

 ===================

注:「老姐姐」「老弟弟」之稱呼,是立凡在一次信裡開始的, 甚合我意。

 紀念文革  懷念遇羅克

http://jinianhuainian.blogspot.de/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