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貪財記
作者: 鍾 波

批毛文選

更新於︰2016-03-04 Print Friendly and PDF

缺少做人道德的毛澤東,一生無恥貪財。

1949年前毛澤東貪財

1919年,毛澤東到了北京,生活無著落,得到了李大釗的幫助,安排當圖書館助理員,每月八塊錢工資。

在1920年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毛澤東、蔡和森手持楊昌濟的手書求見當時在上海的章士釗,希望他在資金上予以資助。章士釗當即在上海積極募捐,將募集的兩萬銀元巨款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將其中的一萬銀元資助湖南的赴法勤工儉學學生,另一萬銀元私吞了。這一萬元,等於每月8元的毛澤東104年2個月的工資。

毛澤東1920年結婚,楊開慧隨後生下三子,1927年毛澤東造反離家,家中一個老婆、三個兒子不但長期衣食住行醫療費用無憂,還能夠長期雇請保姆陳玉英,靠的就是毛澤東私吞勤工儉學的一萬元。

1949年後毛澤東貪財

掌握中華大地獨裁大權後,毛澤東非常明白,自己依靠特權雖然可以貪來很多非凡的享受,但也還是需要巨額私人錢財,好隨時應付有特殊關係的女人、男人,而子孫後代更需要巨額私人錢財,才能保證他們在自己活著的時候活得瀟灑和自己死後過上長期衣食住行無憂無慮的生活。

1976年,毛澤東有存款七千六百多萬元。“毛澤東”名下存放八九十萬元。毛澤東死後,只有汪東興、張玉鳳兩人知道: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共中央中南海第一黨小組”名下的存款7582萬余元,也是毛澤東私人的。

毛澤東的存款七千六百多萬元,九成九以上是以權謀私得來的。

一、毛澤東不要臉地收取版稅稿費

毛澤東死後,他的遺孀江青作為“四人幫”的一員被抓起來以後,對毛澤東的版稅稿酬遺產問題,中共中央有個意見:毛澤東著作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留下的稿酬不是留給江青和親屬的。這是合乎情理、法理的。

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看,毛澤東個人坐擁巨額稿費、版稅,肯定是不對的。除了詩詞是毛澤東個人的作品,其他著作,絕大多數都是職務著作,就跟發明專利中的職務發明一樣,既是職務行為,也是群體智力勞動、體力勞動產生的結果,還是公家辦公條件基礎上的產品。假如一個公司的總經理把公司的專利申報為自己個人的專利進行牟利,能行嗎?肯定不行。

管中窺豹掛名毛澤東的著作未必是毛澤東所作:

文革期間要求人人背誦、大名鼎鼎的文章《為人民服務》,原作者並不是毛澤東,而是胡喬木。該文可以說是胡喬木對毛澤東即興講話的報導,更應該說是胡喬木利用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講了話這件事而來的文學創作,該文的靈魂:“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純粹出自胡喬木。

二、毛澤東違規違法收取版稅稿費

毛澤東能夠貪來天文數字的錢財,主要在於違規違法收取版稅、稿費。

在毛澤東時代,法律是沒有甚麼地位的,沒有刑法,沒有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也不過是類似兒童遊戲規則的擺設。中共中央文件才是毛澤東時代權威的政治規則、經濟規則。法院判案,主要依據就是中共中央文件。

196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批轉《關於廢除版稅制、徹底改革稿酬制度的報告》:廢除版稅制,對目前一部分完全依靠稿費維持生活的作家一律實行工資制,稿費只作為生活的補助和鼓勵創作的一種次要因素。毛澤東此後收入版稅、稿費,都是違反中共中央文件規定的以權謀私。

三、毛澤東瀟灑地使用錢財

1975年,毛澤東送給三個子女(毛岸青、李敏、李訥)各一份禮物:一台20吋彩電,一台電冰箱,八千元現金。
1975年的8000元,是巨額財產,毛澤東送給兒女們的20吋彩電、冰箱,在當時更是不可思議的奢侈用品。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舉例比一下:

文化大革命期間,鄧小平被流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廠監督勞動,他想給被紅衛兵迫害成了殘廢的兒子、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學生鄧樸方找點事乾,問一個老工人有沒有壞了的收音機可以讓鄧樸方修理。老工人坦率地告訴他:“哪裡有錢去買收音機呀!”

從1965年至1976年,毛澤東送給江青38萬元人民幣和2萬美元;從1967年至1976年,毛澤東送給張玉鳳15萬元。

七言古詩·超級富翁毛澤東

窮人區中誰富翁?無產領袖毛澤東。
送妻美金人民幣,四十萬元無爭雄。
十五萬元張玉鳳,老男少婦情意濃。
臨終存款剩多少?七千多萬難尋蹤。

四、窮困的毛澤東統治區

1976年,中共地區9.3億人,存款餘額159.1億元;7.7億農民,存款餘額36.9億元。朱元璋的故鄉安徽省鳳陽縣,492764人,存款餘額124.9萬元;農村448515人,存款餘額22.9萬元,人均0.51元,不到毛澤東七千六百多萬元存款的一億四千八百八十萬分之一。

貪財的毛澤東,貪財的珠穆朗瑪峰。

2016年3月3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