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黃之鋒:明辨方向再上路
作者: 梁慕嫻

港人港情

更新於︰2016-03-31 Print Friendly and PDF

曾經取得鬥爭勝利的學民思潮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品牌,本應好好使用,不應放棄。黃之鋒對學民思潮的貢獻最大,他大可以踏着光環走上從政之路,但卻寧願放棄品牌,不取一分一毫重新上路,這是難能可貴的。

黃之鋒的女友錢詩文(右)2015年回家鄉昆明探親,曾被拒機場遣返回港。

當十五歲的黃之鋒領導學民思潮反國教運動的時候,我正在醫院進行胃癌切除手術,作家許行先生來探望,帶來報紙上十二萬人聚集於公民廣場反抗國民教育的照片。嘩!香港中學生也上街了,消息令我精神一振,在病牀上掙扎求生的力量大增。當2013年5月,我能夠下牀行走時,學民思潮已經發展壯大,成為一股民主運動的有生力量。以後的日子,我經常密切關注學民思潮的一舉一動,希望他們在歷練中成長。

這幾天傳來黃之鋒等人召開記者會,宣佈學民思潮停止運作,成員將一分為二,組黨參政及成立新學生組織,並處理學民的資產。對於他們的決定和動向,我覺得很安心,很讚賞。畢竟,這批年輕人都經歷了街頭抗爭,組織行動的實戰經驗,思想成熟了,老練了,精細了。

學民思潮停止運作:走向思想成熟

許多人不明白為甚麼他們要放棄學民思潮這個組織,黃之峰回應是因為在傘運前他們可以進入三十多間中學宣講演說,傘後只得兩間也遭到圍攻和取消。用我慣用的詞語來說,這就是「脫離群眾」現象,即是遠離政治現實應有的判斷,遠離中學生的需要和理解。

港府推行國民教育對中學生進行洗腦,是對中學生的直接傷害,學民思潮因為反國民教育而興起壯大, 符合中學生起而反抗去維護他們切身利益的願望,這是他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也是學民思潮得以成功的原因。但學民思潮在反國教勝利之後隨即捲入罷課、佔領公民廣場及爭取真普選雨傘運動。只要冷靜現實地數一數,多少中學生罷了課?多少中學生佔領了?便知道這就是脫離群眾。黃之鋒帶着少數中學生衝呀衝的,不知道後面跟得上的群眾越來越少,這就是脫離群眾。他們在記者會上分析,學民思潮由一個學生組織演變成政治團體是廣大中學生無法跟上的原因。這個總結極之準確。

有一位天主教神父,為教會籌建一個教堂,花了很長時間,籌得一筆建堂經費,終於建成一間美輪美奐,莊嚴肅穆的教堂之後,卻被調離該教會,到別處繼續事奉。有教友為他抱不平,說他勞苦功高,卻不能享用這個美麗的教堂。我認為這正好說明神父的教堂是為天父而建,是神所給的使命,完成了就交還給父神,沒有個人的私利。這也許是世上最崇高的品格之一。

從政者要有明淨如鏡之心,無私無畏之勇

換上一些有機心,懂盤算的從政者會想不通,曾經取得鬥爭勝利的學民思潮已經是世界知名的品牌,也是大家澆下不少汗水,悉心發展的組織,本應好好使用,不應放棄。黃之鋒對學民思潮的貢獻最大,他大可以踏着學民思潮的光環走上從政之路,但卻寧願放棄品牌,不取一分一毫重新上路,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經過短短時間,學民思潮便能總結出核心問題而作出停止運作這非常明智的決定,說明他們清純如泉水,沒有知名品牌的包袱,沒有個人或小集團的私利,也沒有個人英雄主義,面子問題。黃之鋒等人組成學民思潮是真心為了追求民主事業的理想,是民主運動的使命,但為了理想可以改變或放棄辛苦建立的組織,以理想為先,組織為次,與那位神父有共通的精神境界。

一個從政者能夠審視情勢,在新的階段,新的形勢下果斷地放下包袱,有所妥協,有所取捨,是要有明淨如鏡之心,無私無畏之勇才能做到。這是無數抗爭運動得以勝利的寶貴經驗。

寄語學民思潮的年輕人:勤奮學習,武裝思想,敢於踐行,吸取經驗!

 

2016年3月23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