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德國人在中國山區支教10年
作者: 網絡文摘

大寫真

更新於︰2016-06-13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你們將要成為的人啊、要承擔的事,我不知道。

我無法給你定下一個目標路

我想做的只有陪伴著你一起在尋找的路上

 ——盧安克的歌《留守》 



有這樣一個德國人,年紀輕輕跑到中國廣西偏僻山村支教,一待就是十年,這一舉動感動了無數人,可是他卻說不想感動中國……

2001年7月,廣西東蘭縣坡拉村林廣屯來了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他在村裡以每月10元的價格租了房子開辦學校,給當地失學的孩子上課。

當時的林廣屯不通電話,也不通公路,當地人大多只會講壯族方言。

人們覺得這個外國人真是一個怪人,不好好待在自己的國家,卻跑到中國農村來給學生上課,還不要工資。

幾天後,村民知道了這個外國怪人名叫盧安克,是德國人,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當地人從來沒有想到一個外國人會自願到山裡給孩子們上課,並且不要錢。

在村民眼中,德國怪人盧安克就是洋雷鋒,是來幫中國人搞教育的,老人和小孩都親切地叫他“盧老師”或者“老盧”。

盧安克1968年出生在漢堡,是一對雙胞胎中的弟弟。中學畢業後做過帆船廠的工人、帆船教練,當過兵,後進漢堡美術學院讀工業設計。

他第一次到中國是旅遊,後來到南京的東南大學和中國學生一起生活,因想跟中國學生同住,又轉往廣西的農學院。

他很想留在中國。

1997年盧安克在南寧的一所殘疾人學校義務教德文,結果因沒辦下“就業證”,被公安局罰了3000塊錢。

 

1999年他又從德國回到廣西,跑到河池地區的一所縣中學當初中老師,因不能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家長們有意見,學校把他開除了。

為了能在這些貧困學校免費當老師,盧安克1999年成立了個辦事處。

“辦事處是廣西外經貿委批的,教育局管不了我,我去的學校也沒有權利聘請外籍老師,不過我有合法從事教育工作的權利,可以做教育實踐研究了。”

孩子們把盧安克當作最值得信任的玩伴,而盧安克也是最瞭解山裡孩子的人。

盧安克和孩子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爬樹、挖泥鰍、在泥地裡打滾。白天,盧安克與學生一起去放牛,去乾農活;晚上,孩子們在看電視劇,而他則在一邊翻譯他的書。

 

盧安克與孩子們的關係很親密,不少孩子會爬在盧安克身上介紹:“他是盧安克,我們都叫他老盧,老盧就是我爸爸。”

他翻譯了上百萬字的教育論著,並且並他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在博客上貼了出來,只求對別人有所幫助。

這就是一個普通的德國人,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所做的。

主持人柴靜不止一次採訪他,她說“對盧安克的採訪讓我崩潰”,“面對他,我土崩瓦解”……這位德國人無形中成為柴靜的精神導師。

 

在中國山村義務支教10年,躲記者成為盧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當有記者來採訪,他就會遠遠地躲到學生家裡,等記者走了,再回到學校。

他說:“媒體會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會影響我的工作和生活。”

“我很害怕去感動別人。2006年,有人推薦我參加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我嚇壞了,趕緊給評選委員會寫信,讓他們別選我。我不想感動中國,只能是中國感動我。”

他收到過某些部門的警告:不要在媒體上出現、不要談論中國教育和留守兒童的話題。否則將會追究他的“不法行為”,並隨時驅逐出境。

盧安克:“我並不想改變中國的教育,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我不該干涉。”

2010年5月20日,盧安克在自己的博客主頁上宣佈關閉博客,並聲明:

“我不是本國人,還是去管一些外來人不應該管的事情,使得本國人有些難受。為了不傷害你們的自尊感,我是不應該管留守兒童的事情。但如果我放棄,我的學生又很難過。

這種矛盾只有一個解決的辦法:不讓外面的人知道,就沒有人因為我的行為而難受。”

據2012年10月28日央視播出的《看見》欄目說,盧安克由於家人的反對短暫離開中國,一個月後回到中國繼續從事鄉村兒童的教育研究工作。由於資料稀少,我們無法確證這一消息。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