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評立會選戰:雷動計劃
作者: 香港01

港人港情

更新於︰2016-09-0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雷動計劃」在選舉當日及前一日,公布棄保名單,投票日晚上出動「雷霆救兵」根據名單配票。

雷動計劃打亂部署 長毛:多得戴耀廷

 

  •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在現時「比例代表制」的選舉制度下,建制派內部強力以精準的配票機制,令建制派可以較少的得票,取得較多的議席。
  • 面對建制派強效的內部配票機制,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早於年初提出「雷動計劃」應對,避免浪費選票;可是,就今次選舉結果而言,不少候選人都認為被「雷動計劃」打亂部署,險失最後一席的梁國雄,在公布結果後都不諱言:「多得戴耀廷搞咁鬼多嘢!」以至新西的尹兆堅都說:「坦白啲講,好心做壞事。」

超區「最後都嘥咗選票」

以星期一傍晚才完成點票的「超區」為例,「雷動」建議策略選民,將選票平均分給告急的民主黨鄺俊宇及街工梁耀忠,冀保住泛民在超區取得3個議席。

結果,原來在港大滾動民調中排頭位的涂謹申,最後僅險勝王國興,才奪得最後一席,反而被列為「選情告急」的鄺俊宇,破紀錄的高票當選。即使是獲保當選的梁耀忠,事後亦不認同「雷動計劃」。他說:「雷動本來係唔想嘥選票,但最後都係嘥咗。」他認為,難以有水晶球一樣,預知選票分配到哪一位候選人身上,而涂謹申在配票下能夠當選實屬僥倖。

五名新界東泛民當選人。(黃永俊攝)

五名新界東泛民當選人。(黃永俊攝)

新東票王變末席

而類似情況亦發生在新界東選區。上屆新東票王梁國雄,今屆僅以千多票之差打敗方國珊,取得最後一席。「雷動」最後建議,策略選票均分給范國威、張超雄、梁國雄、林卓廷和陳志全。結果范國威在種種原因影響下墮馬,而上屆「票王」,堅拒告急的梁國雄跌入最後一席。

【博評】長毛與毓民:兩種氣度,兩種結局

范國威競逐連任失敗。(羅君豪攝)

范國威競逐連任失敗。(羅君豪攝)

九東黃洋達支持度較高竟被棄?

雷動計劃亦有令人難以理解的建議,包括九東選區提出放棄民調中有10.1%支持度的熱血公民黃洋達,集中票源給只有5.2%的譚得志(快必)。「雷動」的原因有78%的策略選民不願投票給黃洋達。而事實上,觀乎熱血公民和人民力量的往績,雙方支持者均拒過票給對方,無論雷動指示救黃洋達抑或快必,最終結果都鐵定攬炒,與現時結果黃洋達得33,271票,快必得31,815票不會有太大差別,而兩人是九東落選者中得票最高,緊隨其後的則是被「雷動」放棄的陳澤滔,得12,854票。

身經百戰的李卓人落選。

身經百戰的李卓人落選。

新西「先棄後保」李卓人 最終墮馬

在另一個混戰選區新界西,投票前一日的「雷動」建議,支持者要繼續票投尹兆堅、朱凱迪、鄭松泰,策略選民則平均分票給郭家麒和黃浩銘,放棄資深議員工黨的李卓人。到選舉日晚上,才因高投票率而動員支持李卓人,結果以30,149票落選。

雷動計劃配票建議。(資料圖片)
雷動計劃配票建議。(資料圖片)
雷動計劃配票建議。(資料圖片)
雷動計劃配票建議。(資料圖片)

學者:泛民欠協調致老將墮馬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認為,「雷動計劃」的影響好壞參半。正面的效果是將配票意識,推前一步。他強調,只要一日有比例代表制的存在,就仍然需要配票,方能將選票的影響力發揮至最大。

他認為,雷動的問題在於投票量估算粗疏,在於無法控制投票量,反觀建制以「團體」作為配票單位,雖然同樣有估算偏差,但準確度會高得多。他希望經一事長一智,下屆選舉泛民能預早協調,控制出選的名單量,提升配票效率;今年多得有候選人願意棄選,才令選民更易配票。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就指, 溫和泛民老將墮馬,雷動計劃固然是其中問題;但泛民碎片化也是原因之一,例如民協馮檢基落選新界西選區,正正是因為泛民無協調造成。

香港01記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會選後 先評雷動計劃:離地不透明

 

我絕不懷疑參加雷動計劃的朋友的熱誠,我只是認為他們的熱誠錯投予一個操作上不可為的計劃。儘管我在 3 個月前已經提出了我的質疑,但最終結局還是令人失望。

選舉已過兩天,「雷動計劃」是時候出來回應各方質疑了。

我早在 5 月底便提出了對集體民間配票的質疑。我絕不懷疑參加雷動計劃朋友的熱誠,我真誠相信他們是希望尋求方法避免選民浪費選票,盡可能通過配票增加影響力。我也不反對配票,我認為在特定的情況之下,配票是一個合理的選舉操作。然而,我認為按照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的規則,和多年以來香港選民在這些選舉當中顯示出來的投票行為,可確定通過民調推動的集體配票行動,必然是弊多於利,而且不能通過技術投入來解決。

民調有誤差 精確配票幾無可能

請讓我不厭其煩地再解釋一次雷動計劃的問題:從數據分析出發,選民一向依賴的港大民調因為有抽樣誤差,並不足以支持精準的配票行動。

舉個例,新界西的當選法定門檻是 11%,不過實際上通常得票 7% 已可確定當選。民調往往有 1 到 2% 的誤差,所以我們儘管可合理地在臨近選舉時,要求支持度低於 2% 的候選人棄選;但要求 5% 的放棄,去幫 6% 的那個卻不合理,因為他們倆的實際支持度應分別為 4% 到 8%,以及 3% 到 7%,兩者高度重疊,支持度高低不能分得那麼細。再者,過去的票站調查告訴我們,有一到兩成的選民是在投票當日才決定投票意向,而他們的意向十分有偏向性,因此只要略為明白統計學的原理,都會明白精確配票幾無可能。

涂謹申感激選民支持,沒回應自己是否雷動計劃的受害者。(李澤彤攝)

涂謹申感激選民支持,沒回應自己是否雷動計劃的受害者。(李澤彤攝)

雷動計劃科學性未明 運作不透明帶來紛爭

雷動計劃聲稱可透過參加者自願加入提供數據來解決上述問題,這點我從來都認為是匪夷所思的。

舉個例,如果我們隨機打 50 個電話問:「香港人喜歡泰國菜還是法國菜?」我們不會得到一個很準確的答案,因為樣本太少。如果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走去九龍城做 5000 次的街頭訪問,我其實只會得到九龍城途人的喜好,仍然不能代表全香港人。更不幸的是,由於不少去九龍城的途人本來就想食泰國菜,於是樣本的增加反而會使答案變得不準確。雷動的問題正正在此。它的確結集了一班有心的朋友,但他們沒有代表民意的能力。由他們的意願去左右整體選情,並不合理。

每次我提出這個問題,雷動的支持者都聲稱計劃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去解決。但這方法是什麼,到今天我們還未看到有一個可讓第三者重複檢視的數學模型公布,而「可讓第三者重複檢視」正正就是現代科學的定義。這點十分重要,因為雷動是一個政治操作,必須要有超然的公信力才行。否則,在早已嚴重碎片化的香港政壇,只會帶來更多的紛爭,這正是雷動離地之處。

雷動的另一個離地之處,是他們明知道會有大量非雷動協商者會受其影響配票,而香港選舉又有多次僅僅因為街頭耳語而配錯票的經驗,他們理應盡最大努力把過程變得透明。但他們沒有。我甚至懷疑有很多受雷動影響投票意向的選民,並不知道雷動的建議並非純粹基於民調而作出。

真正客觀的民間配票行動是會提議從朱凱廸那邊分票出來的,但是雷動沒有。(資料圖片)

真正客觀的民間配票行動是會提議從朱凱廸那邊分票出來的,但是雷動沒有。(資料圖片)

以新界西為例 雷動令更多選票被浪費

選舉結束,我們不妨從現實中看看雷動的成效。

五區當中,唯新界西出現浪費選票的情況。再看雷動的建議,發現雷動的出現不單沒有減少,甚至有可能加劇了浪費選票的情況。朱凱廸在港大民調的最後一報是 12%,計及抽樣誤差則可理解為 9% 至 15%,即使按下限也有空間分票出來。我不怪責朱凱廸,畢竟他是第一次參選,未必有此敏感度。不過真正客觀的民間配票行動,是會提議從朱凱廸那邊分票出來的,但是雷動沒有。

與此同時,雷動先說要救郭家麒和黃浩銘,但卻沒有一救到底,之後又改為救李卓人,結果黃浩銘和李卓人雙雙落選。換句話說,即使考慮到本身已有的限制,雷動在新界西的表現仍然十分失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雷動在新界西欠公眾一個交代。如果雷動能把他們整套的抉擇流程和數據公開,或還能挽回一點公信力。否則,公眾質疑其公平性甚至政治動機,也是自然不過。

讓我再重複一次:我絕不懷疑參加雷動計劃的朋友的熱誠,我只是認為他們的熱誠錯投予一個操作上不可為的計劃。儘管我在 3 個月前已經提出了我的質疑,但最終結局還是令人失望。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經過 4 年來選民登記的努力,今屆已有 800 多票,而當選者只得 1389 票,絕對是可以挑戰的目標。(余俊亮攝)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經過 4 年來選民登記的努力,
今屆已有 800 多票,而當選者只得 1389 票,絕對是可以挑戰的目標。(余俊亮攝)

部署登記成選民 不需雷動亦有望達到立法會過半

其實我十分認同立法會過半的目標。如果有朋友同樣希望達到這個目的,我希望他們可以把心力投放到真正有用的地方。

例如在批發及零售界,民主黨的區諾軒只是以約 1000 票敗給邵家輝,我們何不想辦法找 1000 個受領展或高地價政策影響的小商戶,出來做這界別的選民,拿下批發及零售界這一席呢?同樣的事情已經在文化界發生了。2012 年非建制的候選人只有 400 多票,經過 4 年來選民登記的努力,今屆已有 800 多票,而當選者只得 1389 票,這絕對是可以挑戰的目標。還有勞工界的 3 席,現時選民由 800 多個職工會團體組成。舉個例,如果我們有組織地在每間學校、每一間公司辦一個職工會,拿下這 3 席也非無可能。

今屆非建制派得 30 席。立法會有 70 席,一半是 35 席,而我剛剛數了 5 席是可以靠足夠的勤力拿下來的。這操作很透明,不用什麼數據或程式、不用手機上網,但如果成功卻肯定會帶來劇變。這,才是我理想中的「真・雷動」。

梁啟智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