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展現未來民主的路線圖
作者: 梁慕嫻

特稿

更新於︰2016-09-17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希望香港各政黨,評論員和公民社會努力達成共識,建立民主陣營聯合平台推進民主。今後的路線圖就是:換特首,立法會過半數,真普選,為公投立法與實踐,與中央談判重新立約。】

香港政壇出現耀眼的女性登台現象。
尤其以包括旺角尖沙咀一線的九龍西選區最為突出。​

消息傳來立法會選舉結果,民主陣營(註一)保住了分組點票的否決權和議員人數超過三分一的關鍵否決權。一群溫哥華的朋友終於舒了一口氣,相互報喜。

選舉中,我看到了許多眼淚,勝選的淚、敗選的淚、感謝的淚、怨恨的淚、悲憤的淚、委屈的淚、恐懼的淚,還有我的感動的淚,構成一幅壯烈的圖景,令我感觸良多。選舉中,我也看到令人尊敬的人物,要用熱情的文字去稱讚。

投票日前幾天超區選情險峻,我焦急得很,心中一直叨念着:「棄選吧,棄選吧,為甚麼沒有人棄選」時,突然看到公民黨陳琬琛宣佈棄選的消息,不禁對着電腦大聲哭起來。後來又有民協何啟明,新民主同盟關永業,工黨胡穗珊,民主黨吳永輝以及司馬文,徐子見加入棄選。啊!終於有人知道甚麼叫做「顧全大局」了。香港人從覺醒中再覺醒進入了新的境界,帶來思想意識上的大突破。這種對一個黨,一個人的利益的超越,犧牲自己成就大局的高尚品格,在嚴峻的選情中出現,像一朵潔白的荷花穿透滿池的汚水脫頴而出傲然挺立,成為一面思相高度的旗幟。「顧全大局」是民主運動成功的要素,他們高風亮節的行動,令我潸然淚下,無比快慰。

戴耀庭教授的兩大貢獻:佔中與雷動

作者MC,KW寫道:「啟發公民運動,並在眾人皆觀望時努力開墾荒地,喚醒人們為公義而付出代價,戴耀廷功不可沒,他絕對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寶貴資產。」戴耀廷教授實在是一位智者,這四年多來為香港的民主運動作出偉大的創舉,貢獻了兩項重要的理論和思想,在香港這個理論荒漠裏像一把閃閃發光的火炬。第一項是佔領中環運動,他引進公民抗命,違法達義,和平非暴力的理論。第二項是這次選舉提倡大局為重,以協調初選,配票集中票源,策略投票等手段,為達立法會過半數目標的雷動計劃。兩次理論倡導都得到港人如飢似渴地熱烈響應,行動實踐時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佔領中環演變成雨傘運動,雷動計劃產生漣漪效應。他一直挺着那些落後於時代的嚴厲的惡毒的批評,沒有氣餒,沒有退縮,堅持信念,讓我敬佩萬分。

選舉中得票八萬多的「票王」朱凱迪參與社運十年,身經百戰有扎實基層工作經驗,他才是名符其實的本土派,實幹家。這次選舉讓我對他有了更深的瞭解,原來他是一個追求民主的理想主義者。 他深入鄉村工作後發現自己的抗爭模式,把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絕對對立,險些掉進另一種仇恨政治。他說:「何為自決? 關鍵在於民主,不是民族,右翼本土派是將族群放先於民主,我不採取民族自決路線。若一定要經過民族主義洗禮,經過民族主義的撕裂,才能夠決定前途,會帶來反民主的結果。我們反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毋需用新的民族主義與他們鬥爭,以民主的過程追求自決,對香港最好,我追求民主自決。」

基於捷克共和國前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V’aclav Havel)所推崇的「人權高於國家主權」理論,筆者認同居民自決是正義的主張,不必研究香港人是否能成一個民族,但並沒有解決當前混淆不清的思想概念問題。香港眾志的宣言和 公民黨創黨十周年宣言一樣也未能如朱凱迪般提出民主自決與民族自決劃清了界線和釐清顛倒黑白的概念,在民主理論上提升了一個高度,為未來面對2047前途問題的香港民主運動提供了正確的方向。筆者希望各個政黨,時事評論員和公民社會深入討論達成共識,建立一個民主陣營聯合平台,推進民主運動繼續前進。今後的路線圖就是:換特首,立法會過半數,真普選,為公投立法,實現公投運動,與中央談判重新立約。

為香港未來民主自決創出新路

選舉中,無論是勝是敗,配票,策略,雷動等都只是次要原因。實情是歷史己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新時代的到來需要換代更生,汱弱留強,民主陣營的選民,熱情地把一批有理想的青年人送進立法會就是順應時代,對時代作出回應。希望這些青年人包括楊岳橋,譚文豪,陳淑莊,許智峯,林卓廷,尹兆堅,鄺俊宇,朱凱迪,劉小麗和羅冠聰(另有三人不包括在內),瞧着民主自決的方向,發揮智慧和力量為香港的民主運動創出一條新路。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我此生看了兩遍。第一遍是聽過香島中學英文老師鹿Sir的介紹,說是必讀作品,我一直記在心上,移民加拿大後才有機會看到。第二遍是在司徒華先生的專欄上看到介紹,特別要把本書最後一段文字獻給所有的老師,我深受感動而重看。《約翰。克利斯朵夫》最後一段文字寫道:

聖者克利斯朵夫(註二)渡過了河。他整夜在逆流中走着。他的結實的身體,像一塊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頂着一個嬌弱而沉重的孩子。聖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樹上。松樹屈曲。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他出發的人都說他渡不過的。他們長久嘲弄他,嘲笑他。隨後,黑夜來了。他們厭倦了。如今,克利斯朵夫己經走得那麼遠,聽不見留在那邊的人底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聽見孩子平靜的聲音,——他用小拳頭抓着巨人頭上的一綹頭髪嘴裏老喊着:「走罷!」——他走着,傴着背,眼睛向前面,盯住着黝黑的對岸,削壁慢慢地顯出白色了。

突然,早禱的鐘聲響了,無數的鐘聲一下子驚醒了。天又黎明!在黝黑的危崖後面,不可見的太陽在金色的天空昇起。快要顛撲的克利斯朵夫,終於達到了彼岸。於是他對孩子説:——我們終究到了,孩子你多麼沉重!你究竟是誰啊?

孩子答道:——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

親愛的選民,我向你們獻上這段文字,你們就是聖者克利斯朵夫,把香港民主運動的未來送到彼岸。

 

【註一】我不贊成用非建制派這個命名,這個名字失去民主的尺度,存在一個陷阱,把偽民主人士也包括在內。
【註二】刻在莪特式大教堂門前的聖者克利斯朵夫像座下之拉丁文銘文:「當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將死而不死於惡死之日。」就是說,在人生的考驗中成為一個良伴和響導。(羅曼。羅蘭序)

 

2016年9月13日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