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共革命百年興亡探源 之三
作者: 曉 鳴

專題

更新於︰2017-02-08 Print Friendly and PDF

——為蘇共十月革命百週年而作 【編者按:資深新聞工作者曉鳴曾在莫斯科旅居,是研究國際共運的專家,曾在本刊發表多篇評述蘇聯瓦解的文章。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週年。作者特撰本文探討共產運動的來龍去脈,強調以史為鑑,必須先了解歷史的真相。全文4章,我們將分4次連載。】

【三、社會主義之實驗】

人類歷史一直存在善與惡之爭,有人不斷實驗新主義,包括近代社會主義:有推陳出新、除弊興利的社會主義,也有急功近利、暴力獨裁的社會主義;前者產生福利主義改良運動,至今仍在造福人類;後者導致共產黨專政,已令億萬人死於非命。

12、社會主義的演變

「社會主義」一詞源於18世紀中葉的歐洲,是由一些立志改革資本主義弊端的有識之士提出並身體力行的改良運動。他們自己出資改善工人待遇,保護勞工權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法國的傅立葉(1772-1837)、聖西門(1760-1825),英國的歐文(1771-1858)等。

社會主義的概念一出現就爭議百出,關乎私有制還是公有制,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和平改良還是暴力革命等。其制度設計針鋒相對:有自由社會主義,也有國家社會主義;有民主社會主義,也有專制社會主義;有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也有民主選舉的社會主義。經過近三個世紀的實驗,人類目睹了早期社會主義新村實驗的失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崩潰;以及改良派福利主義的魅力。在北歐和英聯邦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社會福利主義成為國策,美國的奧巴馬醫改也傾向全民福利主義,儘管都在為資金不足而犯愁。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將百年社會主義改良運動的一個極端引向共產主義暴力革命歧途,宣稱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剝奪資本家實現財產公有。馬克思稱其為「科學」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稱非暴力社會改良運動為」空想」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歷史證明,馬克思共產主義才是忽悠人民的烏托邦,導致共產黨獨裁和全面腐敗的史無前例大劫難。

中國大陸受其害最烈,因為中國專制土壤被播下馬列階級獨裁種子,結出中共党國這個世上共產黨政權中最不人道的惡果,赤棉和朝鮮都是其分枝。中國改朝換代兩千多年,君王獨裁直到今日,獨裁者由皇帝換成了黨魁,專制禁錮國人思想言論,導致科技落後,生產力低下,環境污染嚴重,貪污腐敗盛行。

在歐洲各國,歷經文藝複(源於義大利1300s),宗教改革(德國馬丁-路德發起1517)、啟蒙運動(法國1600s)、英國工業革命(1760-1840),變化天翻地覆。出現過城邦,如雅典城邦共和國(前508–322
);帝國,如羅馬帝國(前27-西元1453年);君主立憲國,如英國(1583);共和國,如法國(1792)。在美洲,有美利堅合眾國(1776)。憲政民主成為今日世界進步發展的大趨勢,連保守的阿拉伯世界也出現了向突尼斯這樣通過阿拉伯之春革命(2011)走上憲政民主之路的國家。民主化的突尼斯在2015年全球民主指數排名57,為半民主政體。(中國大陸排136,專制政體)

今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脫胎蘇聯模式的中國帝制。所謂改革開放,就是中共將一黨獨裁資本化,公檢法軍共黨化、黨官軍官權貴化,知識份子喉舌化、農民工人奴工化;打造出高稅收、低福利、無人權的党國,與踐行造福工人的社會主義先驅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本文以歐文的社會主義新和諧鎮,巴黎公社起義,蘇聯模式為例,簡述社會主義試驗的前因後果。

13、歐文的社會福利主義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時代,已有不少有識之士認識到資本主義的弊端,開始在歐美設計新的克服弊端模式。其先驅歐文是英文「社會主義」一詞的初創者,以表達建立「所有階級所有民族聯合體」的理想。

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是英國烏托邦社會主義開拓者,是畢生從事社會改良的企業家和慈善家。他1810年起管理曼徹斯特的新拉納克(New
Lanark)紡織廠,將這個包括5百多救濟院兒童在內的2千多工人的廠區改造成烏托邦社會主義的成功典範,開創每天8小時工作制,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人待遇,開辦幼稚園、工人子女學校和工人夜校。紡織廠經濟效益很好,吸引各國社會改革者觀摩,包括後來成為俄國沙皇的尼古拉一世。

歐文為擴大實驗,1825年與兒子和朋友遠渡重洋到了美國,用15萬美元買下占地81平方公里的原基督教和諧派的社區,建立「新和諧」鎮(New
Harmony 1825-1827)。他想通過教育、科技和共同生活建立一個新的幸福、啟蒙和繁榮的道德世界,創造對人的社會性、智力和體質發展都優越的環境。為維持秩序,他訂立了初級社會憲法,設立7人委員會管理鎮政,4人由歐文任命,3人由居民選舉,並規定各家庭須向社區提供自產商品,並向一個企業投資獲取利息,促進經濟獨立和社會平等。

不久和諧鎮出現危機,一是工人和非工人抱怨待遇不平等;二是小鎮人滿為患,住房短缺,產出滿足不了需求。為改進管理,歐文找來更多合作者,教育家和科學家加入實驗,訂立《新和諧社區平等法》(1826年2月The
New Harmony Community of
Equality),將合作、共同財產、經濟利益、言論行動自由、文明禮貌、秩序、健康保障、獲取知識、服從國家法律納入其中。但重組並沒能阻止社區分裂和人員流失。1827年3月實驗宣告失敗。大社區被分割成社區,直到各自為政成為個體戶。

1828年小鎮社會主義被個人所有制取代。1829年新和諧鎮解體,土地和財產改回私有。歐文拿出私人資金20萬美元買下新和諧鎮產並償還了社區債務,後將這些財產轉給了兒子們。有參與歐文實驗的合夥人談到實驗失敗原因時說,「這個社區註定會失敗,因為缺乏個人主權和私人財產」。(筆者摘譯自英文維琪百科)我認為,這切中要害,也正是所有共產黨國家的通病。財產公有加專政機器,為官員肆無忌憚的濫權貪污腐敗創造了超乎歷史傳統的巨大機會。

蘇聯模式並非敗在外來入侵上,而是毀在共產黨獨裁腐敗上。歐文的社會主義實驗沒有成功,但為後人提供了經驗,如他實施的8小時工作制,職工培訓,勞工權益,合作制及改良教育等,至今仍有生命力。《共產黨宣言》認定,「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義,是同歷史的發展成反比的。階級鬥爭越發展和越具有確定的形式,這種超乎階級鬥爭的幻想,這種反對階級鬥爭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實踐意義和任何理論根據。」

歷史證明,馬克思無產階級鬥專政的「科學」社會主義導致的是大殺戮、大饑荒、大清洗、直至大崩潰。與此相反,「反對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者們的實踐至今仍促進著人類的文明進步。

14、巴黎公社拒絕馬克思主義

巴黎公社(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時的一次社會主義者奪權的短暫嘗試。公社起義時,《共產黨宣言》(1848)已發表20多年,第一國際成立7年,但公社並沒有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也沒能聯合歐洲各國工人起而砸碎舊的國家機器。馬恩將公社失敗歸咎于巴黎公社領導層的布朗基主義。

恩格斯說:「公社委員分為多數和少數兩派:多數派是布朗基派,他們在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裡也占統治地位;少數派是國際工人協會會員,他們多半是蒲魯東派社會主義的信徒。那裡,絕大多數的布朗基派不過憑著革命的無產階級本能才是社會主義者……最令人難解的,自然是公社把法蘭西銀行視為神聖……這也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銀行掌握在公社手中,這會比扣留一萬個人質更有價值。這會迫使整個法國資產階級對凡爾賽政府施加壓力,要它同公社議和。」(恩格斯為馬克思《法蘭西內戰》寫的導言1891)

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 1805-1881)是義大利後裔法國革命家,第一國際創始人之一,早年主修法律和醫藥學,熱衷政治。巴黎公社起義時,他正在監獄服刑,被缺席選為公社委員會主席。公社想以釋放巴黎所有囚犯作為條件,與政府交換布朗基出獄,但未成功。布朗基是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者,他不相信工人階級的統治地位,不相信群眾運動,推崇職業革命家策劃的革命,建立推翻現政權建立過渡性獨裁政權以推行社會主義,然後還政於民。布朗基不是空想社會主義者,而是法國爭取共和的一系列暴動的組織者,多次被捕。1840年他因策劃暴動被判死刑,後改終身監禁,1848年法國革命時獲釋。1870年3月,他再次被判死刑入監,1879年獲釋,他生命的一半時間在牢獄中度過。布朗基主義在歐洲工人運動中的威信遠在馬恩之上。

馬克思預言:「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受人敬仰,它的英烈永遠銘記在工人階級的偉大心坎裡。」但殘酷事實是,維持了兩個多月的巴黎公社被鎮壓以及社員的犧牲並沒有引起歐洲工人有組織的大規模抗議,卻導致第一國際內馬克思主義者和巴枯寧主義者的公開分裂。

15、巴枯寧批馬克思獨裁

巴枯寧(1814-1876)是俄國貴族出身的思想家、革命家,無政府主義領軍者。他熱衷哲學,棄軍到莫斯科大學修讀哲學,後到德國學哲學三年,加入極端黑格爾派,1842年在巴黎與馬克思相識。他因在歐洲參與政治運動,兩次被捕判刑,被引渡回俄國坐牢9年,在被流放西伯利亞期間,逃到日本、美國,後來到了英國,1868年加入第一國際。他反對專制的無政府社會主義理論(anarcho-socialism) 影響巨大。

巴枯寧與馬克思在理論上分歧嚴重,巴枯寧批評馬克思主義是獨裁主義(authoritarian)說,「如果馬克思主義者掌權,其後果將和他們與之鬥爭的統治階級一樣糟糕」。在1872年9月荷蘭海牙召開的國際工人協會大會上,馬克思主義者和巴枯寧主義者因對巴黎公社立場不同發生激烈爭執,導致第一國際因分裂而解散。儘管巴枯寧和馬克思都沒能出席會議。

海牙會議開除了巴枯寧派。但占大會代表多數的巴枯寧主義者認為,會議無代表性、超越許可權,隨即在瑞士的聖伊米耶鎮召開另一個「國際工人協會」大會,開除馬克思主義者,該協會存在到1877年。第一國際少數派馬克思主義者將協會總部遷到美國,幾次開會仍不能恢復元氣,1876年解散。

巴枯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分歧是根本性的。在第一國際運作上,馬克思主張集中制,巴枯甯主張以自治支部為基礎的聯邦制。在建立社會主義的途徑上,馬克思主張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巴枯甯堅決反對任何權威和專政。巴枯寧寫道:「他們(馬克思主義者)堅持只有專政---當然是他們的專政---才能造就人民意志,而我們的回答是:沒有任何專政能避免自我作惡,而且這在人民的容忍下,只能產生奴役制;自由只有通過自由才能造就,即只有通過人民普遍的反抗,以及自下而上的勞苦大眾的自由組織(才能造就)。」(筆者譯自巴枯寧的《國家主義和無政府主義》Statism
and Anarchism 1873)

巴枯寧宣稱: 「我們確信,沒有社會主義的自由是特權和不公正,而沒有自由的社會主義則是奴役和殘暴。」(筆者譯自巴枯寧《邦聯主義,社會主義,反神學主義》Federalism,
Socialism, Anti-Theologism,1867)然而,巴枯寧認為,馬克思的經濟分析很有用,是他把《資本論》翻譯成俄語。他是在俄羅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

1991年蘇共倒臺以及今天殘餘共產黨國家的統治證明,巴枯寧100多年前批判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必然導致共產黨獨裁,必然導致工人階級淪為奴隸的論斷是何等的鞭辟入裡。回顧這段歷史有助於理解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在歐洲國家沒有市場,為什麼世界第一個共產黨國家誕生在生產力和政治落後的俄國,也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歐東民眾被共產以後,不斷反抗共產黨統治,最終促成蘇聯解體的歷史根源。

今天讀巴枯寧反駁馬克思無產階級專政的論述,不能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英文網路上至今還有大量巴枯寧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論辯的文獻集錦,眾多英語人士仍在保存、翻譯、傳播抨擊政府專權的巴枯寧主義,甚至以其作為自己的思想武器。

16、蘇共模式的崩潰

馬克思有生之年並沒有看到他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付諸實現。《共產主義宣言》說,俄國「除了迅速盛行起來的資本主義狂熱和剛開始發展的資產階級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歸農民公共佔有……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麼現今的俄國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展的起點。」(《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馬克思似乎預感到俄國可能比老牌資本主義更容易實行共產主義,他將巴黎公社原則作為共產黨執政的典範:「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顯示出走向屬於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他讚揚巴黎公社的普選制,公職人員領取與工人同等報酬,立法行政一體化,員警非政治化,法官民選,廢除常備軍,政教分離,學校不受國家干涉等。

然而,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反對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的列寧,在奪權後不但拒不實施巴黎公社原則,反而剝奪了俄國人曾經享有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實施黨政軍警一體化。列寧1917年暴動成功後曾承諾舉行立憲會議選舉,還政於民。同年11月25日全俄進行立憲會議選舉,結果在703個席位中,社會革命党得380席,占41.0%;布爾什維克獲168席,為23.5%;孟什維克18席;其他黨派120席。全俄4千多萬選民投票,投票率44%。史學界稱為俄國杜馬的最後一次自由選舉。

俄國立憲會議1918年1月開會,各黨都不認同列寧建立蘇維埃國家的主張。列寧再次翻臉掀桌子,布爾什維克黨和社會革命党聯盟的全俄蘇維埃執委會解散了立憲會議。到1918年底,所有政黨都被禁止。俄共獨攬大權,擴建紅軍,鎮壓白軍抵抗;武裝下鄉搶糧,接管銀行及工礦企業;建立秘密員警,查封報紙,壓制反對聲音;秘密槍殺已退位的沙皇全家及廚師僕人。1922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北高加索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

人亡政息是一切獨裁制度的致命弱點,蘇聯也不例外。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蘇共有過兩次大改革:一是赫魯雪夫改革(1953-1964),否定斯大林主義,提出與西方國家和平競賽,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到共產主義,太空競賽超過美國,結果以赫被軍頭勃列日涅夫(在位1964-1982)罷黜告終。二是戈巴契夫公開化改革(1985-1991),引起蘇共保守派不滿。1991年8月19日反改革派秘密員警及軍政頭目乘戈氏離開莫斯科之機,將其軟禁,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調軍隊進入首都。

退出蘇共的俄羅斯民選總統葉利欽起而反對,贏得市民和軍方支持,逮捕了政變首要,宣佈蘇共非法,將蘇軍置於自己麾下。戈巴契夫獲自由返回莫斯科時大勢已去。葉利欽已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首腦密商脫離蘇聯獨立的協議。1991年年底,蘇聯總統、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宣佈解散蘇共,辭去總統職。蘇聯解體,其在聯合國的席位移交俄羅斯。

蘇聯經兩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阿富汗戰爭(1979-1989),解體前是有2,2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2億9千3百多萬人口;513萬軍隊(1988不含安全內衛部隊),1萬枚核彈頭(1982)的超級大國。蘇共黨員總數1,900多萬(1989),占成年人口10%,經濟總量世界第二,是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

蘇聯崩潰之速令所有研究共產主義的專家學者震驚。但看彼時歐洲情勢,蘇聯衛星國相繼普選國家首腦,紛紛擯棄清算前共產黨罪行,可知民主大潮勢不可擋,蘇聯實驗的失敗乃歷史必然。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