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蓀:敢投毛澤東反對票的人
作者: 網絡文摘

網海拾貝

更新於︰2018-05-30 Print Friendly and PDF

張東蓀原名萬田,字東蓀。1886年12月9日出生於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一個縣官家庭。其父為官清廉勤政,為仕無望轉治學,詩文造詣不凡,對兩個兒子張爾田、張東蓀產生了很大影響。

 「反常」 

1948年12月24日,面對尷尬的戰局,傅作義的同鄉老友、辛亥老人侯少白向傅推薦張東蓀、彭澤湘(中國農工民主黨重要領導)作為代表出城與中共談判。後來,毛澤東在頤和園一次會議上,當著許多人的面豎起大拇指說:“ 北平和平解放,張先生第一功。 ”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協籌備會在北平成立,張東蓀以民盟中央常委身份參加。新政協第一屆會議開幕時,張被選為大會主席團成員;10月19日,張被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任命為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這只是張東蓀在政壇上的曇花一現。“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至理名言,彰顯了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內涵,在張東蓀身上特別明顯,成為當時世人匪夷所思的“另類”。 

1949年9月30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夕,集合各界各黨派精英人士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576名代表,在這天選舉新政府主席。毛澤東以575票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次不記名投票中,只有一票沒有投予毛澤東。投票結果公佈後,眾人認為毛澤東謙虛,所以少了一票,事實上,投反對票的正是張東蓀。對此,毛澤東從容地說:“缺一票就缺一票,不管什麼人,都有選不選毛澤東的權利,要尊重事實。 ” 

此前,1949年元月下旬,張東蓀與費孝通、雷潔瓊等人到石家莊西部的西柏坡拜會了毛澤東。會談中,毛澤東對張東蓀的“中間路線”主張和反對外交“一邊倒”的觀點進行了批評,認為包括張氏在內的很多知識分子存在嚴重的“親美”“恐蘇”思想。這次談話讓張東蓀的情緒一度低沉,但並未使他改弦更張,特別是他堅持認為中國要想發展就不能和美國交惡,中國不能充當美蘇兩大國衝突的犧牲品。正是這一“頑固立場”,成為他在政協會議投票時“反常”的原因之一,並為後來發生的“叛國案”埋下了伏筆。 

「不可思議」 

今看“張東蓀叛國案”,可用“不可思議”一詞——既對其案,亦對其人。 

自從與毛澤東因“一邊倒”問題發生爭論以來,張東蓀感到說服中共改變外交方針是不可能的,便本著其一貫堅持的“中間路線”思路,企圖借助個人的聲望,利用民間渠道向美國方面表示,中國並無與美國對抗的意圖,希望美國不要把戰火燒到中國來。正是在這種心理支持下,當張東蓀碰到了自稱與美國方面有聯繫而實為美國特務的王志奇(又名王正伯)時,便寄予了很大的期望。1950年初,王從天津來告訴張東蓀,美國決心打第三次世界大戰,並正在進行計劃,張東蓀認為世界局勢果然按他的預想發展了,充滿了焦慮,他對王志奇說:“能不能把一個意見傳達給美國,就是打起仗來千萬不要打中國,留著中國,且看將來。 ”在與王志奇接觸的過程中,為了表示自己的分量,張東蓀拿出了一份政協名單,並將其中認為可與他自己合作的人用筆勾出。 

身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卻幻想依靠個人的力量和聲望打通中美關係,真不知道張東蓀為何有如此之念頭!他難道就沒有意識到,當時他提供給王志奇的一些資料將有可能被人利用,這種私底下的運籌國事絕對是不允許的?後來王志奇被公安機關逮捕並承認自己是美國特務,供述中咬定張東蓀向自己提供了國家機密。正在“思想改造”運動中接受重點批判的張東蓀一躍成為叛國罪人。 

雖然張拒不承認自己是美國特務,但他還是在“世人皆曰殺”的氛圍中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屢想自殺謝罪。1952年10月,民盟將張東蓀開除,有人並提議將他逮捕法辦,但毛澤東指示: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養起來。在當時,這個處理意見是非常寬大的了。 

爾後,張東蓀雖然名義上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教授,但一個“美國特務”怎會有上課的資格?於是只能賦閒家居,從此以作舊體詩詞自遣。

被「逮捕」

作為犯有“叛國罪行”的人,張東蓀的下半生可想而知。 

張東蓀案發後,全家從住了十幾年的燕東園34號小樓搬到校內朗潤園 178號,1952年燕京大學撤銷,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張東蓀的工資關係也隨之轉去。這段時間張東蓀的生活相對平靜,與外人往來稀少,閉門讀書。1960年馬寅初離開北大後,張東蓀也被清出北大,工資關係轉到北京市文史館,但一家仍住在朗潤園。1965年,張東蓀搬到北大東門外大城坊37號一座大雜院裡,在這裡迎來了自己的八十壽辰。第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張家被抄是意料之中的事。據張東蓀的孫子張飴慈回憶:“兇徒前來翻抄的時候,祖父站在一旁一動不動。罵他反共、反革命,他任憑他們罵去。唯當那些人罵他'漢奸',81歲的老人猛撲過去,用頭撞他們,要和他們拼命。 ” 

1968年1月,82歲的張東蓀被“逮捕”。他是被幾個軍人帶走了。軍人發現張家有件美軍“皮猴”,拿起來厲聲質問是哪裡來的,張東蓀說是1949年和談時林彪贈送的,軍人趕緊恭恭敬敬放下皮猴。張東蓀被抓走後,其家人5年中一直不知道他被關在哪裡。直到1973年,家人被通知,張東蓀死在秦城監獄中,終年88歲。武志文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