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勞動價值學說邏輯證非之十:理氣
作者: 徐澤榮

專題

更新於︰2018-10-02 Print Friendly and PDF

【開放網按: 徐澤榮博士是深具中西文化素養的社會學者。2000年入冤獄11年,獄中筆耕不綴,苦研馬學,心得盈筪。自稱「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州監獄遭遇了滑鐵盧!」作者改稱馬克思主義為馬學,而馬學之核心乃是勞動價值學說,本書即力證其說之非。以此見證馬學入中100年。系列共20章,本刊將予連載。】

【馬學勞動價值學說邏輯證非之十:理氣

 

作者不揣簡陋,也曾嘗試運用淩空蹈虛的哲學思考,經過飽覽古今中外哲人的有關論述之後,得出以下結論:

    宇宙乃由(客觀規律)、(基本粒子)、(大腦思維)三大成分構成。正像硬體和軟體可以分開一樣,理和氣即規律和物質亦然可以分開。人類光知物質——動物也知物質——仍為被動,人類須知規律——動物不知規律——方可能動。有一種形象的說法,即當創世主無力完成他的巨作時,便賜予了人類一種可以代他繼續創世的稟賦,這種稟賦就是源於科學認知的雙發雙新」——發現、發明、創新、推新——能力。大腦既可指地球人的大腦,也可指外星人的大腦,兩者的灰質都可以複製理,就像導體都可以通電一樣。由此可以解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先前裂縫,且可推知,地球人大腦與主觀唯心主義相聯繫,外星人大腦與客觀唯心主義相聯繫。唯心也者,可能只是大腦灰質複製規律之時帶來某種誤解:大腦灰質可以產生規律。理、氣二種成分共軛並轡地構成所有物質。雖然二者互為依存,混融無間,以至於離氣無理,離理無氣,但從邏輯上說,氣主於理或者理為氣宰之說,乃為無可反駁。物質有著六種屬性:理(規律)、氣(物質)、能(能量)、形(外形)、用(相互作用,包括物–心相互作用)、時(時間)、空(空間)。在溫度、壓力、溶劑、介質等的作用之下,任何物質都可現出固、液、氣三態。物質稀釋至極點就變成氣——基本粒子。氣為形基,形聚為物,形潰反原,天地變化,二端而已;沒有形,心不可能辨事物悟真理。理和理之間,氣和氣之間,心和心之間,以及三者之間,先天具有能夠帶來量變質變的相互作用,即物質運動。心和物的結合,又可以複製和創造。關於時、空二者的特點,相信讀者業已耳熟能詳,毋庸作者多贅。則理應被納入氣之中,現在已有許多科學家認為,物質乃由能量變來,但在實驗室裡還沒做出來。作者認為,理和氣顯然具有某種先天的可通導性,就像電流和金屬具有某種先天的可通導性一樣。因此之故,將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說得一無是處,並不足取,儘管心和性、性和理確實並非一物——誠正如章炳麟所說:精氣為物,其智慮非氣。理的最為基本的也是最為表面的特點,不待黑格爾,早被宋代先哲程顥一語道破: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人類真正極深極廣地辨事悟理,乃是近代牛頓範式科學出現以後的事情。實證科學出現之後,黑格爾儀統宇觀只不過是走向落伍的虛悟哲學的迴光返照。

   順便說兩句。其一,作者認為,起於12世紀中朝兩國的理氣孰先之辯,其實遠比起於18世紀歐洲大陸的物心孰唯之爭高明——馬派虛悟哲學中國虔誠信徒大有數典忘祖之嫌。其二,在理和氣的關係上,馬氏的悟性不如老子,不如朱子:由於道似乎有意對質拉開了距離,馬氏就稀裡糊塗地一質障目,不見常道了。其實,無論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乃至思維現象都是源于常道,臣于常道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下訣:氣似沙,撒填於空;時如輪,輾行於空;理若無,無中生有;心類鏡,映形及理;用似繩,連接萬物。

    作者進一步認為,對於程朱理學的性即是理」——性可被視為常心,可作如下現代詮釋:

大腦思維與客觀規律之間,可能有著某種高於傳感性的同質性,因為迄今為止,世間已知的唯一可以複製客觀規律的東西,就是人類的大腦思維。宇宙光有基本粒子,人類光知基本粒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宇宙還得有客觀規律,人類還得知客觀規律;人類悟理必得脫通幾(虛悟哲學)入質測(實證科學),至少得寓通幾於質測。天道必得這樣安排。性即是人之理,而人之理僅是物之理的一小部分。

   效用乃是客觀規律的因人方現、形而下式的道化肉身,或者稱人格轉化,正像電腦是客觀規律通過主觀意識的心化機身,或者稱機格轉化一樣。如果沒有人類、沒有思維,世間便會只有規律,沒有效用。用之得其理,不用得其形的效用,如前所述,是商品的物理化學屬性/社會關係屬性+心理滿足程度的合成。同種效用可被多種質料提供。例如,石斧、銅斧、鋼斧乃至水斧(高壓切割水流)在滿足人類生產、索要需求之時,都可以提供鋒利裂物的效用。在形而上式層面,斧的效用具有角度、力度、硬度、韌度等;只有形而下式具體質料,沒有形而上式效用,斧必不能成斧,只是頑鐵一塊。效用其實是前加項——屬性——理鏈和後加項——滿足——理鏈兩條理鏈的對接。後加項即心理滿足程度,其實是人之理內部多條有關條理鏈對接之後的囫圇結果。效用的全部內容既然已歸結于理,心理的滿足程度當然也歸結於理。馬派哲學以往雖將物理化學性質歸結於物質,社會關係屬性歸結於存在,但卻將心理滿足程度歸結于思維,亦即精神、意識,從而得出了以下這個大錯特錯的三段式:

    一切唯心主義的觀點都是反科學的;

    效用價值說中的心理滿足程度是主觀唯心主義的產物,因此,效用價值說是反科學的。

   馬學奠基公理便是這樣似是而非地將貌似不能基數化、不能質料化的效用價值打入了冷宮。而讀者現在已知:心理滿足程度乃歸於理,不歸於心;它是實感,不是幻覺——你總不能說感測器傳遞的是幻覺吧!因此,相信讀者現已難以認同上述三段式。

   不妨這樣認為:勞動時數系于商品的時,心理滿足系於商品的理,單位能耗系於商品的能,即氣之一部。在唯物主義實證科學面前,三者都是受認的,而理的地位最高。至於是理在氣先還是氣在理先,於此並無任何妨礙。

第十章的核心概念,可以濃縮成為六字:效用屬物之理。

山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克中先生撰寫、出版《客觀效用價值論》三冊,初衷之一恐怕就是試圖通過證明效用價值乃是客觀而非主觀之物,來為效用價值說摘去唯心主義的帽子,說服信奉唯物主義的當局拋棄勞動價值說,皈依效用價值說,意在投鼠忌器,卻成畫蛇添足。

重要補充:量子物理學的一個顛覆性大發現在於:它令人驚異地確認了「觀察者的自身存在乃會影響觀察結果」這件事情。這意味著客觀存在、客觀規律可能像你家孩子一樣,你盯著他,他就假裝寫作業,你一走開,他就跑出去玩了。而「客觀性」本來是指「即使人類的你存不存在,也不影響事物的存在本身和運動結果」。這樣一來,我們的世界還可說是客觀的嗎?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