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十大高參,他們各自的對華態度嚇人
作者: 網絡文摘

特別報導

更新於︰2019-06-01 Print Friendly and PDF

近日中美貿易摩擦之勢愈盛,但輿論場上仍有部分專家、學者認為特朗普政策如其性格般變化不定。吳旭教授認為,類似觀點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不只是特朗普個人問題,其背後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核心智囊團,現今特朗普表達出的思路和想法,其實在團隊裡已有非常明確的表述。吳旭教授整理出特朗普對華政策十大高參的相關資料,意在向讀者說明,特朗普政策看似“朝三暮四”,實則有其一貫性。

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漢尼提(Sean Hannity)、 林堡(Rush Limbaugh)、 博爾頓(John Bolton) 、納瓦羅(Peter Navarro) 、魯·道博(Lou Dobbs)、 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 、姆努欽(Steve Mnuchin) 、庫德洛(Larry Kodlow) 、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 ,以上十人是特朗普對華政策從醞釀到成型不可或缺的核心圈子成員。(另有三位候選替補,分別為: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Matthew Pottinger 、美國國防部長James Mattis、美國國務卿Mike Pompeo。)

從2015年特朗普宣布參選至今,他們的身影不離特朗普左右,他們的意見特朗普洗耳恭聽,他們的提法和論調成為特朗普的競選綱領和口號。在特朗普入主白宮後,以上十人或是作為內閣成員,或是作為圈外參謀,從沒有減弱在特朗普對華政策上的影響。

在重要的對華決策前,特朗普都會與漢尼提電話溝通;

在重要的內閣會議期間,特朗普會讓魯·道博直接將電話打進來,聆聽並評價最核心的政策討論;在每次魯·道博掛上電話後,特朗普還不忘讚歎一句, “真愛他,魯”;

在每次決定對華貿易措施前,特朗普都會在白宮裡叫上納瓦羅密談——他的口頭語是“Where is my Peter?” 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在林堡的脫口秀節目30週年紀念日當天,特朗普以普通收聽者的身份,專門打電話進來,給了林堡一個巨大的驚喜;

每晚睡覺前,特朗普會給剛剛錄完節目的漢尼提通上一個電話,有時一聊幾個小時。

特朗普是個愛憎分明又十分記仇的人。對於他不喜歡和不欣賞的人,他會毫不客氣,讓他從自己眼前消失;而對於他器重欣賞的人,他又會不厭其煩地問詢請教,洗耳恭聽。了解特朗普,就不能不了解他的核心智囊圈!而要探究和預測特朗普政府未來對華經貿、政治、軍事策略的走向,上面所列十大高參的個人背景和政策立場,是獲得準確答案的最好捷徑。

1.Steve Bannon

班農:白宮前首席策略師——一個為班農量身定做的新職位,無需參議院認證,位列重要閣員之中,甚至被特殊允許參加國安會;特朗普勝選的最大功臣,主導特朗普對華思想和政策的靈魂人物;曾任美國極右翼“經濟民族主義”大本營Breitbart News Network的總裁。雖離開白宮近一年,但仍通過各種渠道與特朗普保持密切聯繫,並正為特朗普2020年大選籌劃準備; 65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中國是美國排在第一位的戰略對手,因為政治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宗教等因素,雙方矛盾不可調和。美國現在正處於最關鍵的最後機會,能夠通過自身餘存的超級大國實力來遏制、甚至壓垮中國政權;期待以經濟戰的形式為先導,如果不成功,則採用局部地區軍事衝突的形式,最終達成中國政權更迭為親美、效法美國模式的盟友。

代表性言論/事件:

·我們正和中國交戰,毫無疑問。世界上有三種戰爭形式:信息戰、經貿戰和真刀真槍的熱戰。而中國和我們已打了25年的經貿戰。美國的主流精英們一直都認為,中國的崛起​​不可阻擋;中國是一個快速上升的強權,而美國正在衰落。這種論調似曾相識,在裡根總統上台前,美國也認為蘇聯是個不可阻擋的惡魔,而美國祇能束手待斃。裡根不這麼認為,他只用了六七年時間就讓蘇聯灰飛煙滅。特朗普如同里根,他不認同中國不可阻擋,也不認為中國會越變越像美國,你必須正面迎擊它。

·在獲得貿易戰的最終勝利前,特朗普絕不會退縮或降價;最終勝利的標誌就是中國徹底開放它的市場,公平對等地與世界交易。中國通過“中國製造2025”的長遠目標,試圖掌控世界經濟未來核心領域(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等等),但貿易戰的最終結果將重新洗牌全球的創新鏈、生產鏈、供應鏈,使全球重新圍繞在以美國為中心的熱愛自由的國家周圍。中國現政權遇到大麻煩了。(2018年7月18日CNBC的採訪)

·百年以後,我們現在的時代會被這樣紀念——美國為迎擊中國躍升為世界統治力量所做出的努力。現在的中國就是1930年時的德國。它正處在巔峰,它正面臨兩種路徑選擇。中國的年輕人愛國主義熱情高漲,甚至可以說是遍布超級民族主義情緒。中國過去25年的發展是基於投資和出口。誰給的錢?——美國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除非你理解中國在向世界輸出通縮和過剩產能所造成的後果,否則你無法理解英國脫歐和美國2016年大選的背景。這一切都是不可持續的。重整貿易秩序是美國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核心問題,全世界也只有美國現在能做到這一點。(2017年9月11日採訪)

2.Sean Hannity

漢尼提:福克斯電視網明星主持,特朗普摯友和最堅定的政策支持者及宣傳者;美國現在收視率最高的電視評論節目和收音機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每週固定聽眾超過1300萬人;特朗普經常收看漢尼提的電視評論節目,接受其專訪超過60次;每週與漢尼提通話數次,二人私交甚密;57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個領域都是美國的對手,甚至是敵手。為特朗普政府的每一項對華政策和舉動背書,並提供毫不動搖的支持。除了成慣例地指責中國在經貿逆差、人民幣匯率、南海軍事擴張等方面的做法,一直對於中國政府在人權、環境保護等各個方面持有負面看法——但這種負面看法反映的是美國精英層普遍的共識,而不是像班農那樣的獨立深刻戰略思考的結果。

代表性言論/事件:

·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一直以來都在對我們進行黑客攻擊,可我們的弱智政客們卻什麼也沒做。我責怪他們,特別是奧巴馬。(2017年1月,個人推特)

·2018年六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特朗普與金正恩首次會晤時,媒體廣泛報導:福克斯電視網的主持人漢尼提特意購買了臨時手機用於與特朗普的直接通話,因為擔心中國間諜機構會竊聽他自己原來的手機。(一方面顯現了對於中國間諜竊密的杯弓蛇影心態,一方面也顯示出漢尼提與特朗普的熱絡電話聯繫是多麼頻繁和重要。)

拉什林堡

林堡:美國過去二十年最有影響力的保守主義靈魂人物,被《時代》周刊稱為保守主義的“教皇”;連續二十年排在美國收音機政治脫口秀收視率的第一位;年薪四千萬美元;2018年8月1日,是林堡脫口秀創辦30週年的紀念日,特朗普總統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專門打來祝賀電話,給了林堡一個大驚喜,雙方親密關係由此可見;67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政治上,認為中國是共產黨在世界上的堡壘;他在節目中提及中國時的慣用指代詞是“ChiComs”——譯成“中共佬”,是美國帶有輕蔑和種族主義色彩的一個俗語,使用這個指代詞的美國人大多帶有白人至上主義傾向。經濟上,認為中美互相投入利用,美國華爾街大佬們為了賺錢,將美國帶向了深淵,而中國則賺了大便宜。軍事上,認為中國力圖稱霸亞洲、在世界範圍內挑戰美國權威。

代表性言論/事件:

·我們的底線是,中國共產佬們(ChiComs)根本打不贏這場貿易戰。我知道美國人不這樣想,因為在他們腦海中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中共佬們幹活玩命,他們統治著世界,我們現在無法跟他們競爭——事實不是這樣的。雖然他們在其他領域把美國看作敵人,但在經濟上,他們在美國投入很多。所以我認為,現在雙方的貿易關稅戰,是雙方的一種談判手段。(2018年4月4日)

·2011年,當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美國,在白宮與奧巴馬舉行新聞發布會時,因為翻譯提供的英文講稿速度太慢,所以林堡在他直播的節目中,刻意醜化和模仿中國人說話的語調,用自己理解的“中文”哇哩哇啦胡說了一通,並嘲諷中國話本來就沒有人能聽得懂。這一輕佻無禮的舉動,立即招致了美國媒體和政要的抨擊;但對於林堡和他的1300萬聽眾來說,這是林堡一貫的風格,或者說帶有明顯種族主義立場的潛意識表露。

約翰博爾頓

博爾頓:小布什政府任期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現任特朗普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統籌美國所有外交事務與政策;是美國最具標誌性的對華強硬派,力主入侵伊拉克,建議退出伊朗核協議,建議對朝鮮採用先發製人攻擊等;連續十幾年呼籲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軍事聯繫;70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堅決支持特朗普對華開展貿易戰和加徵關稅,將其描述為逼中國就範的“休克療法”;從2017年還未上任時就一直主張對華全面懲罰性關稅。在東海、南海問題上主張與中國硬碰硬,聯合亞洲盟友共同阻止中國在亞洲的“霸權”崛起;主張全力保證台灣的民主社會不受中國大陸的壓迫和攻擊,多次在《華爾街日報》發文,支持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政治和軍事聯繫。

因為其經常發出“好戰”的偏激言論,被美國政界視為異類,即使在小布什任命他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這件事上,也無法保證獲得參議院的通過,只能趁國會休會時,藉機快速任命過關。可以預見,在他的任期內,中國南海與台灣問題將走向逐步激化。

代表性言論/事件:

·我不清楚我們還能不能倒回中國在南海的擴張——那不僅僅是憑空創立事實,那其實就是在創建領土本身。然後再把既成事實強加在上面——就是那些建造的島礁和上面的各種設施。這些都是美國從亞洲收縮所造成的可見後果,這些後果將需要我們做出許多重要的調整才能更正。(2016年9月評價奧巴馬亞洲政策)

·在評論候任總統特朗普接聽蔡英文的電話這一事件時,博爾頓的回應是,“認為僅僅一通電話就會搞亂幾十年的架構是荒謬的。不過,我倒是覺得人們需要知道美國總統應該有權利同任何人講話,只要他認為這是符合美國利益的話。北京的任何人都沒權利決定我們能和誰通話。我一直以來的看法就是我們需要提升與台灣的關係, 我知道這樣做可能會引發北京不舒服,但這是他們必須接受的現實。”(2016年12月4日)

5.Peter Navarro

納瓦羅:特朗普的白宮貿易事務主任——一個為他度身定做的職位;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加州大學教授,2010年暢銷書《死在中國手裡》(包括同名獲獎紀錄片)作者,特朗普競選時經濟和貿易綱領的起草人之一;其關於世界貿易、特別是中美貿易的極端看法,被美國主流經濟學界歸為異類和荒誕;其對華政策立場最強硬和偏激;69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在美國對華政策的偏激排行榜上,納瓦羅應屬於最極端、最強硬的幾個人之一。雖然是經濟學者和大學教授,但他的兩部暢銷書《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2006)年和《死於中國之手》(2011)都面向普通美國大眾讀者,並以其大肆渲染的誇張、戲劇性語言和指控,將中國描述成為美國一切問題的根源。

比如,他直接將中國描述為“全球性的污染工廠”、“疫病溫床”,中國政府通過操控貨幣和大幅補貼,向美國市場傾銷質量低劣、價格便宜的商品,從而沖垮了美國的製造業和中產階級,直接造成了美國的空心化和一系列社會問題。

代表性言論/事件:

·在《死於中國之手》一書中,納瓦羅的主要觀點包括:中國用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和手段佔領了世界市場,消滅了美國幾百萬製造業工作並壓低了基本工資。中國的野心是無法滿足的,最終必然導致因為最基本的需求——麵包、水、空氣,而與美國發生直接衝突。允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美國最大的戰略錯誤之一;為了反擊中國的不平等貿易,美國需要向中國商品徵收高達43%的關稅,退出相關貿易協定,增加軍費開支和加強與台灣的軍事關係。

·“好吧,讓我們先看看中美關係。我們和中國有3710億美元逆差,也就是說每年我們要將200萬製造業工作拱手送給中國。這當然不好。國防部長馬蒂斯談到中國在南海建造島嶼,那些人工島嶼是我們談判的重點。

總統和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努力爭取的是阻止中國盜竊我們最好的科技成果。他們拿走了我們的科技成果,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偷竊。當然他們也在強迫科技成果轉移,他們逃避我們的出口管控,而且他們更把手直接伸到了美國。中國國有企業拿著滿袋子的現金,來到美國,買走了我們矽谷的一切。所以,這種中美關係必須徹底地做結構調整。(2018年6月3日,在接受福克斯電視網採訪時談到中美關係)

6.Lou Dobbs

魯·道博:福克斯經濟新聞網老牌明星主持人,幾十年呼籲控制移民與製裁中國,是特朗普的私交好友和堅定的支持者;1980年參與CNN的創播,最高做到公司副總裁,並創立和主持CNN的經濟新聞欄目;他的節目也是特朗普必看的新聞節目,甚至在召開白宮會議時,將魯·道博電話介入參與討論;72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過去二十幾年,特別是最近十年來,魯·道博在CNN(1980-2009)和福克斯電視網(2009-至今)對中國和中國政府指責謾罵,喋喋不休,這幾乎成了他的一個個人品牌標誌。每次提及中國,魯·道博的口頭語是“ Communist China”( “共產主義中國”),並且語氣發狠、目露凶光,無法掩飾其滿含的怨恨與仇視。這種帶有冷戰時期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指稱,在美國主流媒體界是絕無僅有的。

幾乎在所有領域,魯·道博關於中國的報導都是負面的。其主攻的目標,近幾年集中在中美貿易逆差、中國盜竊美國科技成果、中國軍事擴張特別是南海造島等。他的極端民粹主義傾向及陰謀論的評論風格,也是造成他同CNN 分道揚鑣的直接原因。

代表性言論/事件:

·在評論貿易部給與中國中興通訊延緩期限後,魯·道博在節目裡這樣評價,“中興在違反制裁協定與伊朗、朝鮮秘密交易七年後,現在突然被給了一條活路,不用負擔任何懲罰與後果,而中國可以繼續從美國盜竊價值600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保持著每年4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就是姆努欽想要的結果嗎?這真是難以置信——任何為特朗普政府工作的官員會做出這樣愚蠢透頂的決策。(2018年5月21日)

·在2006月的一期《紐約客》雜誌中,一篇關於魯·道博的深度特寫被冠上了《瘋狂至極——魯·道博的民粹主義十字軍東征》的大標題。它這樣描述魯·道博,“但是,從大概四年以前,魯·道博開始重生為一個民粹主義者——大著嗓門地為那些“小人物”搖旗吶喊,成為一個反對自由主義移民政策的福音教徒。

他的一小時節目裡,從每天六點開始,魯·道博成為了納達爾與布坎南的綜合體化身。在每期節目裡,他大聲抨擊美國大企業管理層“無法容忍的”貪婪,天價收入和腐敗;以及阻止提高最低工資,僱傭非法外來用工,和“共產主義中國的勾結”,隨時準備把美國製造業工作轉移到國外。

7.Robert Lighthizer

萊特希澤:現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裡根政府時期的副貿易談判代表;其後30年從事與貿易有關的法律諮詢服務,熟悉世界貿易有關的架構、原則與漏洞;關於中美貿易,一直主張對華製裁和加徵關稅,並拋棄現在的世貿組織而另外建立新型體係來一攬子解決中國貿易問題;他的主要觀點與特朗普高度契合,並得到特朗普的絕對信任;71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從1983-1985年,還是在裡根政府時期,萊特希澤就是美國貿易談判的副代表,其後三十年一直在世界貿易領域從事法律服務與高端諮詢服務,是專家裡的專家。

早在1997年,萊特希澤就公開撰文反對在當時的條件下讓中國加入世貿;關於中美貿易,萊特希澤主張中國的貿易問題不同於以往與日本、歐洲等經濟體的貿易爭端,無法通過現有的國際框架——世界貿易組織來解決,必須採取非常手段,甚至另起爐灶,來重新建立公平、對等、合理的世界貿易新秩序。

他在一個有超過100多個美國跨國集團總裁的圓桌會談上,直白地表示,“我代表的不僅僅是美國企業的利益,我也代表著美國勞動者的利益。”

代表性言論/事件:

·我認為我們當前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比我們以往曾經遇到過的都更難以應對——這就是中國。中國深思熟慮地在國家層面發展自己的經濟,為出口商品提供補貼,扶植明星企業,強迫專利技術的轉移,扭曲世界的供求市場,不僅在中國國內也在全世界這樣做。

中國模式對於當今世界貿易體系的威脅是前所未有的。過去我們談論過的解決辦法都行不通,現在我們必須極盡所能使中國的違規非經濟做法成本昂貴,要求中國提供對等,不僅在國內而且在世界範圍也一樣。所以,做好心理準備,很多新變化會出現,新手段、新行動會不斷出來。(2017年9月18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2010年6月9日,萊特希澤作為證人出席了美中經濟與安全委員會的聽證會並做了書面發言。其主旨觀點可概括為:美國政經各界認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會為美國帶來經濟繁榮和廉價產品,以及促進中國逐步走向美國式的民主,這些預判都是錯誤的。

主要因為:(1)美國決策者沒有意識到中國的經濟和政治體制從根本上是與世貿組織的基本理念無法協調和共生的;(2)美國決策者嚴重誤判了美國企業將製造業基地轉移到中國的誘惑與好處;(3)美國政府一直以來對中國重商主義的一切做法都沒有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阻止。他的最終建議是,必須拋棄以往被動消極的做法,採取更加激進和強力的做法來迫使中國遵守規矩。

8.Steve Mnuchin

姆努欽:美國財政部長,任職高盛投資17年,曾擔任首席信息官;金融投資家,特朗普競選時的重要團隊成員,負責金融、財務政策領域,力挺減稅法案,並最終親自促成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稅改方案獲得通過;十大高參中唯一的對華鴿派或者溫和派,主張以談判解決問題;從2004年起,其創立的投資基金與特朗普有商業地產上的合作,並投資了包括《阿凡達》在內的數十部電影,現夫人為好萊塢影星;56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無論是從個性風格還是在對華關係上,姆努欽都與特朗普內閣的其他成員,甚至包括特朗普本人,大相徑庭。姆努欽本人嚴謹低調,紮實穩重,既有著投資人的精明歷練,又有著學者教授的溫文爾雅和謙和風度。

在對華貿易問題上,姆努欽認同巨額貿易赤字不可持續,但他主張漸進式的、在現有的國際框架下通過談判和讓步促成改變。這種溫和立場和談判風格,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直來直去的行為方式、以及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偏激執著的個性立場,多次形成直接衝突,也直接給外界和中國談判代表造成了美國核心內閣對華談判政策不統一的印象。

代表性言論/事件:

·我們和中國不是在打貿易戰,而是進行一場貿易論爭——我們的目標一直非常清晰明確,即我們尋求對等貿易。我想現在大家都明白這個立場。美國是世界上最開放的投資市場;目前我們通過國家安全保護條款所設置的鋼鐵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的核心技術。這不僅僅針對的是中國,對其他國家也一樣。我們將繼續確保美國的工人和美國的公司和中國能夠公平競爭。這就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如果我們達成目標的話,那意味著巨大的機會。(2018年6月29日接受福克斯經濟新聞採訪)

·2018年五月初,在美國五大貿易談判代表(姆努欽、納瓦羅、庫德洛、萊特希澤和羅斯)一起來北京做關稅制裁前的最後談判時,姆努欽與納瓦羅當著其他美國代表團成員,在釣魚台賓館外的草坪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爭吵的核心是:姆努欽私下安排了與中國副總理劉鶴的單獨會談,而沒有安排其他成員參加。納瓦羅對於姆努欽相對溫和的對華立場一直耿耿於懷,這次則是暴跳如雷地指責其私下交易、出賣美國利益。雙方你來我往數分鐘,甚至達到互相辱罵的地步。包括CNN在內的多家媒體,事後多有報導。

9.Larry Kodlow

庫德洛:現任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前華爾街投資分析師和投資專家,裡根政府時期任職經濟與預算部門的副主管,支持裡根的減稅和放鬆政府管控的政策;美國最大經濟新聞電視網CNBC的著名主持人。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堅定支持者,主張對華強硬,但相對理性和老謀深算;71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庫德洛是裡根經濟學的忠實追隨者和倡導者,一直主張減稅和放鬆政府管制。在中美貿易等一系列問題上,庫德洛屬於老謀深算的強硬派,主張與歐盟各國以及美國的盟國一起,組成一個公平貿易聯盟組織,共同解決中國在貿易出口、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盜竊”和強制轉讓等領域內的不公平做法。

過去二十多年,無論是在自己主持的經濟專欄節目中,還是在投資銀行作為投資分析師,庫德洛都是以其激情飽滿、對美國經濟無比信任的樂觀精神來看好美國經濟前景—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報告是發表在2007年12月的《國家評論》上,標題是“布什經濟榮景在繼續”;在文章中,他預言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會繼續健康向上。而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嚴重經濟危機,正是從2007年12月開始的。

代表性言論/事件:

·中國政府最好不要低估特朗普總統在改變現在不公平貿易現實的決心。我們的目標是要消除不公平的關稅、違規的政府補貼、盜竊美國的知識產權和科技技術或者強迫技術轉讓——這些都是我們在與中國政府談判時不厭其煩多次提出的,他們很清楚;中國最好不要低估和錯誤推斷特朗普政府在這些問題上的決心和相關手段。現在球在中國一邊;雖然談判的官員想要達成協議進行改革,但是習近平想要採取強硬的對抗措施。(2018年8月3日,接受福克斯經濟新聞網採訪)

·中國現在面臨嚴厲的經濟壓力和製裁,不僅僅來自美國,還來自其他國家。我一直有一個想法,美國應該領導一個由世界主要貿易國家組成的聯盟,共同面對中國,讓中國知道你不能隨意破壞貿易原則與規矩。這是我的想法,你也可以管這個組織叫“同道者聯盟“。(2018年3月19日在獲得全國經濟委員會主任提名時接受采訪)

10.Michael Pillsbury  

白邦瑞:哈德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裡根政府時期在國防部任職;1975年,作為蘭德集團的研究院,白邦瑞撰文主張與中國在情報和軍事上合作,聯中抗蘇;此建議成為裡根、卡特政府官方對華政策立場。老布什總統任上,任職亞洲事務顧問。

2015年,出版《百年馬拉松: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的秘密戰略》,事實上放棄並扭轉了自己對中國一直以來比較積極、溫和的看法;是美國知華派中從“擁華”到“抗華”的代表人物;73歲。

對華基本政策立場:

在美國的中國通當中,恐怕難以找到比白邦瑞更了解美國對華政策過去四十年的演變,以及熟稔中國政治脈絡和決策思維的美國人了——而且,他還能講流利的中文。

早在1975年,博士畢業後入職美國蘭德集團、剛剛年滿三十歲的白邦瑞,就在《外交政策》上撰文,主張聯中抗蘇,從軍事上和情報上與中國合作;其主要建議和立場成為隨後裡根政府的官方立場和政策。

三十年後,當中國的經濟騰飛已經使國家整體實力迅速拉近與美國的距離時,白邦瑞首先推翻了自己當年建議的一個大前提——這也是美國精英階層過去幾十年對華認知的共識——經濟發達融入世界的中國,必然會效仿美國的民主政治模式,成為美國的盟友。用他的話講,“如果'中國夢'意味著不發一槍一彈,最終取代美國,就像美國取代大英帝國一樣呢?美國必須採取一個全新的、更帶有競爭性的戰略來對抗中國。這是美國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國家安全挑戰。”

代表性言論/事件:

·我認為特朗普總統目標明確,手法也是得體的。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以前的總統,包括布什和奧巴馬,也都多次抱怨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做法,但他們僅是說說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動作。

從貿易戰的角度看,我認為比較而言,中國更依賴美國,而不是相反。我們並沒有獲得廣泛的實際利益;我們僅是獲得了一些利益。我感覺貿易戰最終不會大打出手。中國很害怕在美國或者是亞洲國家中被妖魔化;最終的結果是,我們將第一次在貿易談判中獲得最後的勝利。(3月23日,接受BREITBART新聞網的採訪)

·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南海問題上真正挑戰中國。需要明白的是,有些人認為我們必須要幹——但很難找到合適特殊的切入點來做;特別是現在中美在經貿領域出現大的摩擦,這些更迫切需要面對,而不能多頭作戰。

老實講,我在五角大樓的很多朋友都被中國在科技領域大步赶超以及大肆竊取美國技術成果的舉動嚇壞了。因為美國的軍事強大靠的是高科技。是的,我們願意說我們有更聰明的軍隊,但是科技是真正使武器和部隊成功的關鍵。如果我們丟掉了這個領先地位,就再也追不回來了。

所以,中國不僅僅是要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而且要成為最強大的軍事大國。雖然這些不可能在幾個月或者幾年內就實現,但這是大趨勢。特朗普總統現在所做的就是要阻止中國進入美國的科技技術領域。(3月23日,接受BREITBART新聞網的採訪)

十大高參綜合述評

綜合來看,以上十個高參具備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特徵:

1.從照片上一望便知,這十人都是“老白男”,即老年、純白種、男性。

不要小看這一特點,它實際上從側面展示了特朗普執政方針的大致走向。特朗普是打著經濟民族主義的旗號走上政治舞台的;支撐他當選的兩大政策立場,一個是強化美國的移民政策,一個是糾正不合理的國際貿易秩序。這兩點,都直接迎合了美國白種勞工階層的訴求。

另外,特朗普自身一個不便明說但是美國人都心知肚明的傾向是:帶有一定種族主義色彩的白人至上主義。在特朗普的核心智囊和內閣成員中,基本上都是“WASP”, 即白種、盎格魯-撒克遜的新教徒。這一毫不掩飾的種族宗教特點,與前幾任美國總統截然不同。

而從年齡上看,上面十個人最大73歲,最小55歲;65歲以上八個人,七十歲左右六個人。這個年齡段預示著,在這些人的腦海裡,在面對全球的世界觀上,都將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襲以“冷戰”、“意識形態劃分切割”的模式。這一點,從魯·道博隨時掛在嘴邊的“共產主義中國(Communist China)”、林堡的“共黨佬” (ChiCom)這種在美國幾乎很少聽到的“古董級詞彙”中就能感受到。

2.從收入上看,這十個人絕大多數屬於美國的超級富豪階層,一半人屬於真真正正的億萬富翁。

跟特朗普本人相似,他的核心圈子裡,很多主要人物也都是億萬富翁。包括現任的商務部長羅斯、離職的國務卿蒂勒森、離職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都是資產過億的超級富豪。這種富豪雲集白宮的景象,在美國二百多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這些預示著什麼呢?首先,他們很難被收買;第二,他們都超級自信並在自己原來的領域獨當一面;第三,他們的閱歷經歷比一般人豐富得多,看問題的角度與一般人也截然不同。

這些特質,使得自信、強硬、犀利、老道成為了特朗普政府自然而然的風格特點。反映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上,從信奉單邊主義,到主張公開動用美國的強勢力量來不擇手段達到目的,其實都不難看出這些影子。

3.所有十人都有著深厚的“裡根情節”,推崇裡根的政策,效仿裡根的做法。

包括特朗普本人在內,他的核心智囊圈子的主要成員,都是美國前總統裡根的忠實追隨者和推崇者。像白邦瑞、萊特希澤、庫德洛等,更曾在裡根政府裡擔任重要職位——說起來,那已是35年前的事情了。

在他們的心目中,裡根的成就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大規模減稅使得美國經濟復甦,為90年代的飛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是通過“星球大戰”、針鋒相對的強勢立場,逼迫蘇聯走上談判桌,並最終導致蘇聯的解體和美國贏得冷戰勝利。

現在,任職不到兩年,特朗普已實現了裡根的一個政策里程碑——大規模減稅,並使得美國的經濟活力再次得到釋放。接下來,特朗普的另一個“裡根第二”需要做的就是:摧毀下一個“邪惡帝國”。當時的邪惡帝國,是美國的冷戰對手蘇聯;現在的“邪惡帝國”,自然而然就是中國這個“新冷戰”的對手了。

4.十大智囊中,大部分人與媒體有關係,或是直接投資管理媒體,或是主持人、評論員。

特朗普自己是靠著在媒體上的真人秀,走紅美國甚至是全世界的。他的個人生活,包括他的幾任妻子,也都來自影視和媒體圈。可以說,特朗普在當選總統以前的主要社交圈子,包括大量的媒體人。這也就不奇怪,他會把那些成功的媒體人作為心腹高參。

在這十個人中,五個人是媒體總裁或者主持人(林堡、漢尼提、魯·道博、班農、庫德洛),一個是電影投資人(姆努欽),三人曾任職專業媒體當專職評論員(納瓦羅、博爾頓、白邦瑞);唯一沒有跟媒體沾邊的是萊特希澤,但作為著名的律師和美國前貿易談判副代表,萊特希澤在媒體前同樣如魚得水。

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特朗普非常看重一個人在媒體鏡頭前的表現和口才形象。特朗普喜歡直來直去,開起話頭來往往滔滔不絕;他自然喜歡身邊的人,也都是如此,正所謂惺惺惜惺惺。

這種個人好惡,從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內閣成員就是跟特朗普走不近,最終導致分道揚鑣——比如,前國務卿蒂勒森、前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前白宮主管麥克馬斯特等等。這些人相對拘謹嚴肅的個性風格,與特朗普大大咧咧、口若懸河的風格特質太不合拍了。

5.強烈的愛國情懷,使得他們對美國現狀不滿,是不折不扣的美國“老憤青”代表。

“憤怒”乃至“瘋狂”,是美國“主流精英媒體”評價以上十個人的常用詞。無論是在電視節目上,還是在出版的書籍中,還是他們的一些做法,都讓人感到一種幾乎令人窒息的憤怒與激情。隨便聽聽林堡、漢尼提的脫口秀,每天晚上看上十分鐘魯·道博的經濟新聞報導,或者是納瓦羅接受媒體採訪時的滔滔不絕,哪怕一個從來沒有接觸、了解過他們的普通受眾,都能即刻、強烈地感受到這一點。而這一點,非常像他們現在的老闆——特朗普總統。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鬱悶與憤怒,不僅僅代表的是這幾個人或者是特朗普個人,而它實質上反映的是美國民意中那種壓抑許久的憤怒火山——這些人,包括特朗普,都這是宣洩突破口,正好迎合了美國底層大眾的普遍情緒。

特朗普能夠當選總統,林堡、漢尼提、魯·道博都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主持人,其實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他們要重振美國精神,要重塑美國夢,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一條流傳很廣的新聞可以精妙地概括這種情緒和心態:在被媒體問及什麼是“特朗普信條”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級白宮官員的回答,簡潔乾脆:“我們是美國,怎麼著?!”(原文更重口味:We are America, bitch!)

憤怒給人力量,但瘋狂也會將人引向滅亡。是福是禍,被美國憤怒民意所推選出的憤怒的特朗普,在一群憤怒的高參輔佐下,將把美國和中美關係帶向何方呢?






更多文章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開放舊網頁 每期文選 封面彩頁
版權所有,轉載文章請知會本網站 email: open@open.com.hk 告知貴網站名,何時轉載及文章題名,請說明出處(原載開放雜誌網站某年某月號)請尊重原作,請勿刪改。
Copyright © 2011 Open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